导读:本文包含了奥斯特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奥斯特,线虫,寄生虫,麻花,寄生物,生物防治,虫卵。
奥斯特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曲光刚[1](2013)在《奥氏奥斯特线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及其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是哺乳动物的促炎症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不同的是,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具有氧化还原酶和互变异构酶活性。这个高度保守的蛋白同系物在不同的物种中都存在,其中也包括寄生虫。本研究主要针对奥氏奥斯特线虫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同系物进行研究。通过比对分析得出,OoMIF与Teladorsagia circumcincta MIF (TciMIF)虽然没有相同的核苷酸序列,但其氨基酸的同源性达到了l00%,说明OoMIF和TciMIF是完全相同的蛋白。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OoMIF和OoMIF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将第二位的脯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结果分析发现重组的OoMIF和OoMIF的突变体均不具备氧化还原酶活性,但OoMIF展现出很好的互变异构酶活性,其活性单位为10~5μmol/min/mg,ISO-1抑制试验证明,人类的MIF的抑制剂不能够完全抑制OoMIF的互变异构酶活性。OoMIF具有一定的抑制单核细胞移动作用但不是非常的明显,能够与人类MIF竞争与受体CD74结合且能后被巨噬细胞摄入胞内。L3和L4阶段线虫的OoMIF含量很高,且主要位于分泌蛋白和排泄物抗原中。本研究也证明OoMIF能够促进牛PBMC和U937细胞分泌IL-8and TNFа细胞因子。证明OoMIF在线虫感染牛的过程中,很可能在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为建立简单、便捷、快速的PCR检测方法对奥氏奥斯特线虫进行鉴别诊断,以GenBank公布的Ostertagia ostertagi间隔区ITS-2(登录号为AB245023.2)为靶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Primer Primier5.0设计一对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添加量、引物浓度、Taq酶添加量及退火温度分别进行优化,以确定PCR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证明其适宜反应浓度为:3mM Mg~(2+),0.25mM dNTP,0.5μM引物浓度,0.5μL Taq酶(5U/μL),其扩增最适退火温度为57°C。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证明其与GenBank公布的ITS-2序列的同源性达100%,从而证实PCR扩增产物确为目的扩增产物。本研究同时建立了简单、便捷、快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奥氏奥斯特线虫进行鉴别诊断,以Ostertagia ostertagi ITS-2为靶基因,建立检测奥氏奥斯特线虫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并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的检测。通过标准质粒的构建,生成标准曲线,曲线方程为:Y=-3.425x+39.79,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8,实验结果证明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能检测虫卵的最低浓度为1×10~3拷贝/μL,而普通PCR能检测的最低模板浓度为1×10~5拷贝/μL。表明该方法检测虫卵ITS-2的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本研究还以Ostertagia ostertaigi ITS-2为靶基因,运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https://primerexplorer.jp/lamp3.0.0/index.html)建立了LAMP快速诊断方法。采用以上叁种方法对50份已知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采用的PCR方法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4%;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际应用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100%; LAMP方法实际应用中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8%,所以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各项指标优于PCR和LAMP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12-01)
Ali,Mohammad,Bahrami,Anwar,Bahrami(moosvai),Morteza,Shamsi,刘爵,施蕾[2](2007)在《库尔德羊在感染奥氏奥斯特线虫时的血浆蛋白部分、氨基酸和酶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奥氏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ostertagi)(10,000 L3)剂量经口感染库尔德绵羊,对其血浆蛋白、氨基酸和酶水平进行研究。实验中使用了24只8~12月的库尔德羊,分成两个不同的组,每组有12只动物。A(本文来源于《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Ali,M,Bahrami,Anwar,Banrami(Mosavi),刘爵,施蕾[3](2007)在《奥氏奥斯特线虫在科尔德羊的胃肠道感染中的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0只库尔德羊的局部解剖和组织学变化,15只作为对照组15只为实验组,8~12月龄用于观察奥氏奥斯特线虫对于库尔德羊胃肠道(GIT)结构改变的影响。每只实验组的羊都按照8000~10000L3的剂量(本文来源于《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刘克信,张铁红,于洪祥,李永刚[4](2004)在《牛捻转血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混合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道线虫是危害草食动物的主要寄生虫病 ,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不定期进行驱虫 ,则可能引起此类疾病的发生。黑龙江省通河县某养殖户饲养黄牛 133头 ,2 0 0 3年 11月2 0日以后陆续发病 ,到 2 0 0 4年 1月 15日 ,共死亡 34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04年07期)
王佩良,韩先桂[5](2002)在《山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食道口线虫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县某果林站 ,饲养山羊 1 45只 ,2 0 0 1年 8月7日以后山羊陆续发病 ,隔 4天左右发病一头 ,到 8月 1 9日 ,共发病 4头。经我站实验室检查及羊体剖检确诊为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混合感染。1 临床症状病羊精神不振(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02年07期)
包海霞[6](2001)在《内蒙古地区德国美利奴肉用种羊抗奥斯特线虫感染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对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引进原产于德国北部Lower Saxong的 肉用美利奴种羊和蒙古羊消化道线虫优势虫种──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做调查研究。并对两种羊全血嗜酸性粒细 胞计数(EO值)及血清、被毛中的 Se、Zn、Gu的含量和血清中的 GSH-Px、 SOD的活力测定,来考察两种羊的抗病性的各自特点。 1 德美羔羊、育成羊、成年羊克粪便虫卵数(EPG)值均高于相应年龄段 的蒙古羊,差异显着(P<0.05)。两种羊不同年龄段的奥斯特线虫 EPG变化 情况是一样的即羔羊EPG最高,次之是成年羊,育成羊的EPG最低,不过育 成羊和成年羊EPG值差异不显着、2 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德美肉羊EO值高 于本地羊。3血清、被毛中的Se、Zn、Gu的含量和血清中GSH-Px、SOD的活 力均低于蒙古羊的相应值,并差异显着(P<0.05)。 1 EPG结果表明德美肉羊对奥斯特线虫较易感,即抗奥斯特线虫的能力 弱于蒙古羊。2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EO值的增加与消化道线虫 的感染强度增大相吻合,进一步证明了两种羊抗感染情况的不同。3 Se、Zn、 Gu含量及GSH-Px、SOD活性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德美肉羊抗病性弱于蒙古羊。 总之,德美肉羊的抗奥斯特线虫感染能力低于蒙古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1-06-01)
沈杰[7](2000)在《长刺奥斯特线虫与吴兴奥斯特线虫是同一个种》一文中研究指出1960年林孟初等于动物学报 1 2卷 1期 1 1 4~ 1 1 7页上报道了一个奥斯特线虫新种 ,取名为吴兴奥斯特线虫 ( Ostertagia wuhingensis Ling,1 958) ,1 963年尹文真在动物学报 1 5卷 2期 2 1(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寄生虫病》期刊2000年03期)
徐镔蕊,秦泽荣,陈刚,索勋,缪作清[8](1999)在《节丛孢属食线虫真菌对体外奥斯特线虫幼虫的捕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几株节丛孢菌食线虫真菌(5株寡节丛孢菌和2株葡萄串状节丛孢菌)在体外对山羊奥斯特线虫第3期幼虫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7株真菌对奥斯特线虫幼虫的捕获率分别在75.0%~96.4%之间,具有较高的捕杀线虫能力。食线虫真菌对线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线虫周围形成菌网。(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陈涓,才学鹏,吕文顺,王佩雅,景志忠[9](1998)在《奥斯特线虫虫卵孵化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地描述温度对奥斯特线虫发育过程的影响,采用计算机对不同温度下的奥斯特线虫虫卵孵化率和所需时间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和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虫卵孵化率与温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野外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98年02期)
赵开元,才学鹏,吕文顺,王佩雅,黄振家[10](1998)在《奥斯特线虫种群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温度、湿度对奥斯特线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幼虫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高寒湿润的甘南州尕海地区,奥斯特线虫的虫卵在平均温度分别为-8,-11.4,-4.7,-2.2℃的12,1,2,3月不能发育;4月下旬少数虫卵发育成1~2期幼虫,进入5月后个别发育成3期幼虫,这时的最高/最低气温是22.2℃/-4.5℃;6~10月,3期幼虫大量形成,是感染牛羊的主要季节;11月上半月虫卵发育缓慢,后半月发育停止。虫卵和幼虫的发育与温度、湿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幼虫在草地上的移行分布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据此,该区可将12~4月作为放牧安全期,5~11月作为放牧危险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奥斯特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奥氏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ostertagi)(10,000 L3)剂量经口感染库尔德绵羊,对其血浆蛋白、氨基酸和酶水平进行研究。实验中使用了24只8~12月的库尔德羊,分成两个不同的组,每组有12只动物。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斯特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曲光刚.奥氏奥斯特线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及其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功能鉴定[D].吉林大学.2013
[2].Ali,Mohammad,Bahrami,Anwar,Bahrami(moosvai),Morteza,Shamsi,刘爵,施蕾.库尔德羊在感染奥氏奥斯特线虫时的血浆蛋白部分、氨基酸和酶水平的研究[C].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Ali,M,Bahrami,Anwar,Banrami(Mosavi),刘爵,施蕾.奥氏奥斯特线虫在科尔德羊的胃肠道感染中的组织学研究[C].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4].刘克信,张铁红,于洪祥,李永刚.牛捻转血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混合感染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
[5].王佩良,韩先桂.山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食道口线虫的诊治[J].当代畜牧.2002
[6].包海霞.内蒙古地区德国美利奴肉用种羊抗奥斯特线虫感染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
[7].沈杰.长刺奥斯特线虫与吴兴奥斯特线虫是同一个种[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0
[8].徐镔蕊,秦泽荣,陈刚,索勋,缪作清.节丛孢属食线虫真菌对体外奥斯特线虫幼虫的捕食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1999
[9].陈涓,才学鹏,吕文顺,王佩雅,景志忠.奥斯特线虫虫卵孵化率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98
[10].赵开元,才学鹏,吕文顺,王佩雅,黄振家.奥斯特线虫种群生态学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