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音阶论文-孙媛媛

燕乐音阶论文-孙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燕乐音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燕乐音阶,燕乐调式,戏曲音乐,清乐音阶

燕乐音阶论文文献综述

孙媛媛[1](2019)在《秦腔苦音调式与“燕乐音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秦腔历史源考关中地区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源流之一,也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更是汉民族文化形成地。但由于地域历史过于久远,流传广泛,秦腔的历史问题尚有太多争论。据笔者查阅资料,在起源方面,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种学说:1.秦代起源。清朝学者杨静亭所着《都门纪略》虽不是戏曲音乐专着,但有相当的篇幅在论述有关戏曲的文化。当中提到秦朝的古老祭祀活动"拔禳(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7期)

赵玉卿[2](2015)在《叁论“燕乐音阶”——与杜亚雄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燕乐音阶"来源于南宋蔡元定《燕乐》一书,因学者对南宋蔡元定《燕乐》所云"音阶"的误解而来。其来历最早追溯到王光祈的"燕调"理论。近代学术研究对"变"与"闰"的错误认识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近现代音乐基础理论的撰写者接受了这个学术观点并写入教科书中。文章认为"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燕乐音阶"与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宫、商、角、清角、徵、羽、清羽"的音阶不是一回事情,不能画上等号。杜亚雄先生因没有搞明白文章所云"燕乐音阶"的具体所指,而将其与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那种音阶相混淆。(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李宏锋[3](2014)在《伊斯兰音乐传播对变体燕乐音阶的若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以来,东流的伊斯兰文化除向印度、南洋传播外,还经中亚内陆与海路到达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沿海城市乃至中原各地。穆斯林群体与中国本土居民深度融合,带来语言、文字、艺术、信仰、习俗等新的文化因素,伊斯兰音乐在此过程中对我国音乐形态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取音乐文化传播视角,结合学界对"变体燕乐音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其音阶形态、音级游移、地域分布等与伊斯兰音乐的关系,分析伊斯兰音乐元素影响中国古代音阶、音律的可能性,以期更深入认知宋元以来传统音乐形态特征与变迁原因。(本文来源于《音乐传播》期刊2014年01期)

杜亚雄[4](2013)在《“燕乐音阶”不存在吗?——与赵玉卿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玉卿认为对蔡元定《燕乐》一书中"变"和"闰"两个阶名的误解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并在《"燕乐音阶"申论》中坚持"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学术观点。笔者就此"与赵玉卿商榷",指出"燕乐音阶"不但古已有之,也是目前我国传统音乐采用的七声音阶之一,在音乐史和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不应忽视其地位。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及乐律学研究不能只依靠文献资料,还应结合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实际,方能得到真知卓见。(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3年01期)

苗金海[5](2011)在《叁种七声音阶的正名与“燕乐音阶”的争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音乐叁种七声音阶名称不统一的问题由来已久,给传统音乐教学和理论研究带来诸多不便。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叁种七声音阶正名,早日结束"是否存在燕乐音阶"的学术争鸣,是发展、完善中国传统音乐宫调理论体系的重要工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赵玉卿[6](2011)在《“燕乐音阶”申论——兼与杜亚雄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燕乐音阶"是来源于南宋蔡元定所撰《燕乐》一书,对其中的"变"与"闰"这两个音名的错误认识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笔者《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一文,对产生"燕乐音阶"的原始材料进行研究,认为"阳生于子、终于午"揭示了"七声"的产生过程,是解开蔡元定《燕乐》理论所言音阶实质的关键,提出"所谓的‘燕乐音阶’"是因对蔡元定所云"变"与"闰"的误解而来,因而是不存在的。杜亚雄先生提出乐律学研究应和音乐实践相结合,认为在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传统音乐中存在着"燕乐音阶"。作者就此与杜先生商榷,并坚持"所谓的‘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这个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1年02期)

郭宏纪[7](2011)在《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燕乐音阶”观念作为对象,以观念史的视角,对近代以来“燕乐音阶”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研究,选取这一历史过程中五位代表性学者的理论观点加以梳理,以求对其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把握。全文除去绪论、结语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王光祈的“燕调”理论。20世纪30年代,王光祈根据《宋史》记载提出了“燕调”理论。他将蔡元定所述燕乐调中的“变”、“闰”释为清角和清羽,将燕调七声看成是一个含有纯四级、小七级的音列。后世一些学者依照王光祈的做法,将蔡元定所述燕乐调作为“燕乐音阶”存在的史料依据,由此而形成了“燕乐音阶”观念。第二章,梳理杨荫浏的“清商音阶”观念。20世纪40至50年代,杨荫浏接受王光祈“变”、“闰”的解释,与汉代以来的相和调、清商调相联系,将古代俗乐所用的音阶正式取名为“清商音阶”,后又称作“清商调音阶”,并将这种音阶观念在其音乐史的着述中贯穿运用。第叁章,梳理冯文慈、夏野的“燕乐音阶”说。20世纪50年代末,黎英海正式确立了“燕乐音阶”的名称;60年代初,李重光将包括“燕乐音阶”在内的叁种音阶写入乐理教材。80年代,冯文慈将传统音乐中所用音阶与某些历史记载相联系,提出“变体燕乐音阶”的说法;夏野最初认为相和调中侧调的音阶即是“燕乐音阶”,后来又将“燕乐音阶”与龟兹琵琶相联系,认为它来源于苏祗婆的龟兹琵琶调。“燕乐音阶”观念经冯、夏二位先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第四章,梳理黄翔鹏的“清商(俗乐)音阶”观念。20世纪80年代,黄翔鹏将叁种七声音阶进行体系化的概括,提出“同均叁宫”理论,对“燕乐音阶”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黄翔鹏的观念对学界影响很大,近二十年来的一些工具书、乐理教材、理论着述以及音乐文论中大都采纳了这一观念。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燕乐音阶”本质的认知,并进一步为叁种音阶观念的研究、深入论证解决“同均叁宫”问题,奠定一个必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1-04-01)

杜亚雄[8](2010)在《对“燕乐音阶”再思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玉卿先生在《音乐研究》2009年第3期发表《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指出"现在乐理教程中所云的燕乐音阶’皆是因对蔡元定所云的‘变’与闰’的误解而来,故这种所谓的‘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而黄翔鹏所云‘清商音阶’是由变’与‘闰’引发出来的,同样来源于对蔡元定‘燕乐’理论的错误理解,故‘清商音阶’也(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赵玉卿[9](2009)在《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变”与“闰”的讨论,在学术界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时间。由于有部分“权威”学者对“变”与“闰”的错误解释,导致了对某些乐律宫调理论问题出现错误认识,“燕乐音阶”被部分理论工作者接受并被写入基础乐理的教程中。在我国广大的音乐学习者、爱好者中日渐普及的“音乐基(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关铭[10](1999)在《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派二胡历经四十载,已形成独特的创作表演流派,并产生了众多的演奏家与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的秦风秦韵的二胡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在演奏与创作上,吸收戏曲、民歌、小调的音乐为素材,并广泛使用具有陕西民音音乐特色的苦音音阶(即燕乐音阶,保留在戏曲音乐里的一个分支),最终形成了陕西秦派二胡的表演艺术。(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燕乐音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燕乐音阶"来源于南宋蔡元定《燕乐》一书,因学者对南宋蔡元定《燕乐》所云"音阶"的误解而来。其来历最早追溯到王光祈的"燕调"理论。近代学术研究对"变"与"闰"的错误认识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近现代音乐基础理论的撰写者接受了这个学术观点并写入教科书中。文章认为"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燕乐音阶"与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宫、商、角、清角、徵、羽、清羽"的音阶不是一回事情,不能画上等号。杜亚雄先生因没有搞明白文章所云"燕乐音阶"的具体所指,而将其与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那种音阶相混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燕乐音阶论文参考文献

[1].孙媛媛.秦腔苦音调式与“燕乐音阶”[J].中国戏剧.2019

[2].赵玉卿.叁论“燕乐音阶”——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文化艺术研究.2015

[3].李宏锋.伊斯兰音乐传播对变体燕乐音阶的若干影响[J].音乐传播.2014

[4].杜亚雄.“燕乐音阶”不存在吗?——与赵玉卿商榷[J].音乐探索.2013

[5].苗金海.叁种七声音阶的正名与“燕乐音阶”的争鸣[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6].赵玉卿.“燕乐音阶”申论——兼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中国音乐学.2011

[7].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

[8].杜亚雄.对“燕乐音阶”再思考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0

[9].赵玉卿.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J].音乐研究.2009

[10].关铭.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

标签:;  ;  ;  ;  

燕乐音阶论文-孙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