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两个侧板和多个安装部,两个所述侧板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一侧,两个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安装部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模组本体重心的水平面上。由此,通过将至少一部分安装部设置在模组本体重心的水平面上,在保证电池模组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电池模组受力更加均衡,可以避免电池模组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异常晃动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本体(1);两个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一侧,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多个安装部(3),多个所述安装部(3)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上,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部(3)位于所述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组本体(1);
两个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一侧,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多个安装部(3),多个所述安装部(3)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上,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部(3)位于所述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设置于所述侧板(2)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2)上相邻的所述安装部(3)间隔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2)上的所述安装部(3)等距离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本体(1)包括:多个电芯(11),多个所述电芯(11)沿着所述电芯(11)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电芯(11)对应一个所述安装部(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11)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3)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一个上,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11)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3)中的另一个位于两个所述侧板(2)中的另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11)的厚度方向上,与每个所述电芯(11)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部(3)位于所述电芯(11)的中心线(5)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侧板(2)与所述模组本体(1)、相邻的所述电芯(1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端板(6),两个所述端板(6)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三侧,两个所述端板(6)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相对设置,所述端板(6)与所述侧板(2)焊接固定。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1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对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较为重要。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模组框架(电芯防护结构)需满足仅发生小变形,以防止内部电芯结构失效。在整车冲击、振动等工况下,载荷是通过模组安装点传至电池模组及其内部结构,因此安装点所在位置对模组的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能影响较大。
相关技术中,现有安装点位于模组侧板,却忽略了模组安装点的位置对模组和整包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的影响。由于整车在冲击和振动等工况下,冲击、振动等载荷均是通过模组安装点传至模组及其内部结构,从而对模组进行加载。模组安装点相对于模组内部电芯以及模组整体的位置对模组的冲击、振动等工况对模组的作用结果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可以解决电池模组受力不均衡,也可以解决电池模组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两个侧板和多个安装部。两个所述侧板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一侧,两个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安装部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模组本体重心的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侧板上相邻的所述安装部间隔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安装部等距离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模组本体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着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电芯对应一个所述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上,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中的另一个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与每个所述电芯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电芯的中心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侧板与所述模组本体、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三侧,两个所述端板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相对设置,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焊接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将至少一部分安装部设置在模组本体重心的水平面上,在保证电池模组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电池模组受力更加均衡,可以避免电池模组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异常晃动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包与上述电池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模组10;
模组本体1;电芯11;
侧板2;安装部3;水平面4;中心线5;端板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包括:模组本体1、两个侧板2和多个安装部3。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可以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一侧,两个侧板2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二侧,而且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多个安装部3可以设置于两个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上,也就是说,多个安装部3可以只设置在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侧板2上,多个安装部3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两个侧板2上,例如:多个安装部3可以分成两组,一组安装部3设置在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侧板2上,另一组安装部3设置在两个侧板2中的另一个侧板2上。
并且,至少一部分安装部3位于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一部分安装部3设置在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也可以将全部安装部3设置在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即:如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安装部3与模组本体1的重心在一个平面上。
当整车受到振动和冲击载荷时,载荷最终传至电池模组10上的安装部3,载荷由安装部3传至整个电池模组10。由于安装部3与模组本体1的重心在一个平面上,在非垂直方向上尤其是水平方向的振动、冲击等载荷会作用在电池模组10重心所在平面,在保证电池模组10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这种设置能够使电池模组10受力更加均衡,也能够避免电池模组10受到转动载荷,可以使电池模组10安装更为稳固,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安装部3不在同一水平面、安装部3未位于电池模组10重心所在平面上而引起的电池模组10受力不均衡、转动、异常晃动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进而可以显著提高电池模组10在碰撞以及振动工况下电池模组10的安全性能、抗疲劳耐久性能。
由此,通过将至少一部分安装部3设置在模组本体1重心的水平面4上,在保证电池模组10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电池模组10受力更加均衡,可以避免电池模组10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异常晃动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10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电池模组10的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3可以设置于侧板2的外侧壁上,如此设置能够使安装部3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可以通过安装部3将电池模组10装配到电池包内,从而可以实现电池模组10的装配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侧板2上相邻的安装部3间隔开设置,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侧板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部3,相邻的两个安装部3间隔开设置,并且,每个侧板2上的多个安装部3在侧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如此设置能够防止相邻的两个安装部3互相产生干扰,可以保证每个安装部3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侧板2上的安装部3等距离排布,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侧板2上的多个安装部3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安装部3之间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样设置能够使每个侧板2上的安装部3的布置更加合理,可以使电池模组10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保证电池模组10的位置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模组本体1可以包括:多个电芯11,多个电芯11沿着电芯11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个电芯11对应一个安装部3,需要解释的是,在图3中的前后方向上,在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侧板2上与电芯11对应的位置都设置有一个安装部3,如此设置能够使电芯11的受力均匀,可以防止在电芯11上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与相邻的两个电芯11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3中的一个位于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上,与相邻的两个电芯11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3中的另一个位于两个侧板2中的另一个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多个安装部3交错分布在两个侧板2上,可以有利于电池模组10的散热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电芯11的厚度方向上,与每个电芯11对应设置的安装部3位于电芯11的中心线5上。当安装部3受到非垂直方向(尤其是水平方向上)的冲击、振动等载荷时,一部分载荷会经侧板2传至电芯11的壳体,如此设置能够使传至电芯11的壳体上的载荷分摊在最大的面积上,可以使电芯11受到的载荷更加均匀,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应力集中现象,并且,也可以降低电芯11所受应力。同理,这样设置也同样可改善侧板2及安装部3的受力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还可以包括:粘接层,粘接层可以设置于侧板2与模组本体1、相邻的电芯11之间,其中,粘接层具有粘性,如此设置能够将侧板2与电芯11、电芯11与电芯11稳固地装配在一起,可以提升电池模组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电池模组10还可以包括:两个端板6,两个端板6中的一个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三侧,两个端板6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四侧,第三侧与第四侧相对设置,端板6与侧板2都可以设置为铝合金材料,端板6与侧板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且,端板6与模组本体1也可以通过粘接层装配在一起,其中,通过端板6与侧板2配合,能够更好地挤压电池模组10内的电芯11,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模组10的结构强度。
另外,模组本体1可以由十个电芯11组成,电芯11的长边相靠依次排列,电芯11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10可以设置有十个安装部3,五个安装部3设置于两个侧板2中的一个侧板2上,另五个安装部3设置于两个侧板2中的另一个侧板2上,所有安装部3均位于电池模组10的重心所在的水平面4上,各个安装部3的中心位置位于电芯11的中心线5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电池模组10设置安装在电池包内,该电池模组10能够使电池模组10受力更加均衡,可以避免电池模组10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异常晃动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包在碰撞、振动等工况下电池模组10的安全性能及抗疲劳耐久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9956.8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071471U
授权时间:20190705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中路168号
发明人:贾宇坤;任飞;单小林;田旭光;张永亮;崔晓雨
第一发明人:贾宇坤
当前权利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德海
代理机构:1120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