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夏亚茹

浅谈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夏亚茹

夏亚茹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在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前言

目前国内外砌体裂缝是一个较难克服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特别是住宅工程墙体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本文从裂缝的性质及其控制的原则和措施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构造措施。

1.裂缝的性质

1.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这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1.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裂缝的危害及其预防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目前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时,对外部构件的耐久性是安全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于无筋砌体可以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就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2.3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二是第6.3.2条: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等。三是第6.3.3条: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等。但这些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

3.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有效的抗裂构造措施,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

3.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3.1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3.2.1设置控制缝

3.2.1.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在墙的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不到一半时设置竖向控制缝;

(3)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4)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5)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6)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3.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3.2.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2.3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墙体的顶部;

(3)窗台的下部;

(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3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4.结束语

以上对砌体结构裂缝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砌体结构的裂缝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孙强.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8):29-30

[2]王子振.如何应对砌体结构裂缝[J].建设科技,2014(08):29-30

[3]冉杰.浅谈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9):29-30

[4]吴晓峰.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及干缩裂缝的措施[J].广西电业,2015(09):29-30

标签:;  ;  ;  

浅谈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夏亚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