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种植于3个省份6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25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和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区分省份间品质性状的差异;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作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所有品质性状在地点、品种、品种×地点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品质性状分为淀粉糊化指数、面粉吸水指数、粉质仪指数、蛋白质指数、面粉色泽指数、麦谷蛋白指数、淀粉崩解值指数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值达81.250%,涵盖绝大多数的品质性状;对总体的品质评价起第一主导作用的是淀粉糊化指数,其次是面粉吸水指数和粉质仪指数;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麦区3个省份间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对面条感官评价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而淀粉糊化的崩解值和面筋表现指数对面条感官评价的负向作用较大。【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种植区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淀粉糊化特性指数等品质性状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影响该区总体品质评价的第一主导因子;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最大,在选育该区中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其品质时,应加强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淀粉糊特性的重视;影响面条品质(感官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破损淀粉率,破损淀粉率高的面粉,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籽粒品质分析
  •     1.2.2 面条品质(感官评价)分析
  •     1.2.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   2.2 主成分分析
  •   2.3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   2.4 面条品质的通径分析0?
  • 3 讨论
  •   3.1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
  •   3.2 面条品质的影响因素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豪,黄园园,汪辉,周玉,沈家成,张璨,丁锦锋,邹娟,马尚宇,郭文善,郑文寅,姚大年

    关键词: 小麦,品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通径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片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40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608085MC70)

    分类号: S512.1;TS213.24

    页码: 2193-2207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1037K

    下载量: 376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