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中心,林分,主义,泰勒,伦理,保罗。
自然中心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海军,何书雯[1](2018)在《论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对工业文明及其所依附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了自然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能够较好地纠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各种弊端,有利于环境危机的解决,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王学东[2](2018)在《当下“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及反思——以黄恩鹏的散文诗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恩鹏不仅将"自然中心主义"作为他散文诗创作、诗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还数十年身体力行地"行走在自然的路上",在行走中践行了"自然中心主义"理论,这使他成为当下文学"自然中心主义"诗学追求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本身就隐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特别是对"人类中心""理性中心"的现代价值的批判。然而,由于现实根基的缺失和"主体性"的消解,"自然中心主义"的文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宏大感"和"抽象感",也限制了他们走向更为丰富、复杂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8年04期)
孙亚君[3](2018)在《人与自然的张力:生态中心论的实践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克里考特为代表的生态中心论通常被认为是应对生态危机最具实践力的环境伦理学派。然而,这种看法往往是基于对生态中心论所谓的"生态系统健康"之实践判据的笼统解读。这种含糊不清的实践性观点对于现实的环境管理并无实质性意义。以此,文章阐明了生态中心论的具体实践原则与实践手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中心论的实践原则间的潜在矛盾、后现代农业模式的可行性以及作为伦理基础的情感之维与自然之维的内在张力。这种实践力层面的考察与厘清是环境伦理学得以作为现实环境管理之指导思想的必要前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关文婷[4](2017)在《西方文化中对好奇及其个性差异的激励解析——兼论“自然中心”激励观众好奇探索的工具箱》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好奇心必须被悉心呵护和有意识地鼓励,否则很容易被伤害以致泯灭。"自然中心"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和自然伦理的传播平台和创意机制,运用成套的好奇激励工具箱,在其以巡展为主的文化产品中,完成了引导、保护好奇探寻的宗旨。其中,工具箱的创立部分借鉴了西方文化中对好奇心的培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期刊2017年04期)
韩永涛,叶彪,单保君,王秋华,陈启良[5](2017)在《昆明面山森林防火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为例分析了昆明城市面山森林防火现状。从基本情况、防火设施、扑火队伍,管理形式等4方面,概括了昆明面山森林防火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提出昆明面山森林防火单位在组织领导、了望监测系统建设、宣教能力,火源管理等方面有待加强,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森林防火》期刊2017年02期)
刘代亿,曾琳,任仕伟,李云东[6](2017)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管理、合理经营森林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森林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现有森林资源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现有森林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森林自然中心现有森林资源单位蓄积量较高,公顷蓄积达102.1 m3/hm~2;林分结构不够合理,人工林比重大(占80.41%),中龄林、近熟林比重大(占68.85%和70.09%),针叶树种比重大(占65.68%);森林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占乔木林分面积的55.53%,加之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共有190.6hm~2,发展空间较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7年01期)
孙亚君[7](2016)在《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生命中心论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人与自然的各自"利益"的冲突,环境伦理学必须给出兼具道德性与可行性的实践原则,亦即回答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诸环境伦理学中,作为道义论代表的生命中心论体现了一种最为"彻底的"伦理学。这种"彻底性"也凸显了生命中心论的道德主体之可能性的困惑。对生命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保罗·泰勒的实践优先级体系的分析肯定了这种"彻底的"环境伦理学之道德主体的可能性。对具体实践原则的进一步剖析展示了泰勒思想的内部张力、与生态中心论的异同,以及可优化的方面。以应对当代环境危机为背景,这种对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可能的阐明,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8](2016)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目前受到了包括干旱和飓风在内的诸多极端天气的破坏。该植物园更新计划的重中之重是对场地的自然和文化资产进行详尽的评估、对气候变化影响进行判断,以及鼓励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该方案为植物园描绘出了一种更具弹性的蓝图,亦为其他面临着类似威胁的地区树立了典范。(本文来源于《景观设计学》期刊2016年03期)
翟乐[9](2016)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一种科学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义。在这一问题上,以往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或多或少地都失之偏颇。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自然中心主义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并没有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事实上,自然中心主义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并没有使其理论主张被广泛接受。相反,自然中心主义对于“物”主体地位的绝对坚持以及对于整体主义的绝对倚重都是颇有争议的,特别是其理论本身的可操作性更令人心生疑窦。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关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阐述受到了高度重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一种宽容的、开放的、历史的态度去对待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日益成为一种共识性的理论努力。作为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自然观在价值论、认知方式以及实践路径上实现了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其内含的实践智慧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适恰的运思方式和实践路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考察了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主张。即,“内在主义”的自然价值理论、“整体主义”的认知方式以及“敬畏生命”的实现路径;第叁部分阐明了自然中心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观、认识论以及实践论方面存在的理论困境;第四部分详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自然观的理论特质、批判精神及其解决诸如主体与客体对立、整体与个体冲突等问题的辩证思路;第五部分主要说明了这种积极的否定的实践理性精神使得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对于自然中心主义表现出一种超越性,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实现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第六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3-01)
蒋颖[10](2016)在《原始文明中的自然中心生态伦理研究——以梭罗和克罗农对印第安人的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印第安人的原始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本质上是一种自然中心生态伦理。自然中心生态伦理在印第安人与自然交往的特殊方式基础上产生,内容包括原始生态智慧的朴素经验所形成的伦理行为规范、原始宗教信仰体系所表达的伦理信念等。在与现代人类中心观念的对照中,彰显出印第安人原始文明中自然中心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它使人与自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摆脱与自然的对立状态并获得自由,从而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印第安人原始文明中的自然中心生态伦理观念可成为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的宝贵思想借鉴。(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自然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恩鹏不仅将"自然中心主义"作为他散文诗创作、诗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还数十年身体力行地"行走在自然的路上",在行走中践行了"自然中心主义"理论,这使他成为当下文学"自然中心主义"诗学追求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本身就隐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特别是对"人类中心""理性中心"的现代价值的批判。然而,由于现实根基的缺失和"主体性"的消解,"自然中心主义"的文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宏大感"和"抽象感",也限制了他们走向更为丰富、复杂的世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中心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海军,何书雯.论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8
[2].王学东.当下“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及反思——以黄恩鹏的散文诗创作为例[J].北方论丛.2018
[3].孙亚君.人与自然的张力:生态中心论的实践困境[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4].关文婷.西方文化中对好奇及其个性差异的激励解析——兼论“自然中心”激励观众好奇探索的工具箱[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
[5].韩永涛,叶彪,单保君,王秋华,陈启良.昆明面山森林防火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为例[J].森林防火.2017
[6].刘代亿,曾琳,任仕伟,李云东.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17
[7].孙亚君.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生命中心论的人与自然的平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
[8]..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J].景观设计学.2016
[9].翟乐.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D].西北大学.2016
[10].蒋颖.原始文明中的自然中心生态伦理研究——以梭罗和克罗农对印第安人的研究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