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围岩,位移,参数,应力,数值,隧道,强度。
围岩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聂军委[1](2019)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根据收敛-约束法,围岩径向位移决定支护刚度,而其对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后继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并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影响,分别推导了围岩径向位移的弹塑性解和黏弹性解。对比分析二者间差异,在弹塑性解中采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即可较为准确求解围岩径向位移。对该方法的研究表明:黏聚力对隧道开挖界面附近的围岩位移影响较小;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简化计算过程中,降低弹性剪切模量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围岩径向位移。此外,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还可以将考虑掌子面作用的黏弹塑性叁维问题转化为弹塑性二维问题,简化了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经修正参数后所得的围岩径向弹塑性位移为文献所得弹塑性解的上限,且为黏弹塑性解的下限,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所得支护刚度适中,有利于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贾增明,胡安静,孔买群[2](2019)在《山西引黄水源工程地下泵站厂房围岩位移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泵站厂房以层状岩层为主,均一性较差,岩层产状NW330°~340°SW∠2°~6°,为近水平岩。以Ⅲ类围岩为主,局部为Ⅳ类围岩。地下洞室开挖后,由于开挖卸荷,洞室围岩产生偏向洞内的回弹变形,顶拱以垂直位移为主,边墙以水平位移为主,且顶拱位移最大。顶拱下沉位移量大于边墙水平位移量。(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3](2019)在《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问题是隧道工程界中传统研究课题之一,但黄土抗拉强度在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中存在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性评价。基于建立的可综合考虑黄土抗拉和抗剪特性的联合强度,开展了极限应力平衡分析,重新推导了强度破坏曲线的主应力表达式;然后重新确定了轴对称圆形隧道条件下黄土围岩塑性区半径;最后得到了隧道周边黄土围岩位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围岩塑性区应力计算与比较中,基于联合强度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小于基于传统的Mohr-Coulomb理论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而塑性区半径和隧道周边围岩位移相对较大;基于拉强度建立的联合强度理论克服了Mohr-Coulomb理论高估黄土抗拉强度的缺陷,可以合理评价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蔡邦国,蔡键,李杨,杨新安[4](2019)在《渔寮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风化节理岩层中渔寮隧道的实测围岩应力,围岩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等数据,结合解析公式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从围岩松动圈半径,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评价了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渔寮隧道出口段围岩条件较好,最大围岩内部变形达7.71 mm,推测拱顶松动围圈岩厚度半径达3.1 m,拱腰、拱肩处松动圈围岩厚度大于4.0 m,锚杆轴力的分析反映出围岩松动范围内的锚杆受力较大;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表明因隧道拱顶、仰拱处围岩变形较大而传递给支护结构的附加荷载导致其受力增加;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工序打设的锚杆变形存在明显区别。基于围岩变形规律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与支护结构优化意见。(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静,江权,冯夏庭,胡嫣然[5](2019)在《基于位移增量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能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高地应力下硐室围岩蠕变力学参数不准已成为制约岩体工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确定可靠的岩体蠕变参数服务于工程实际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提出基于位移增量敏感性分析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能反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描述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蠕变随时间破坏特征的分数阶微积分的蠕变本构模型,取较为典型的主硐室顶拱位移、拱肩位移和边墙位移作为表征围岩的特性指标,从参数敏感性分析着手,确定模型中对位移较为敏感的5个蠕变参数(瞬时剪切模量、黏性系数、黏弹性剪切模量、黏弹性系数、分数阶系数β),并遵循"大值原则"和"敏感性原则"提取位移增量数据,输入主厂房和主变室等不同位置的现场位移增量监测信息建立多数据融合的适应度函数,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构造各参数不同水平组合的学习样本和训练样本,通过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智能优化算法在解的全局空间进行搜索,确定反演蠕变参数值,最终通过灰色关联度和后验差法联合校核位移增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实例分析结果不仅表明智能优化算法获得的硐室围岩蠕变参数可靠性高,也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为深部高地应力大型硐室长期稳定性评价时参数确定提供一个新手段。(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秉峰,张军伟,李雪,祝全兵,任跃勤[6](2019)在《盾构隧道穿越特殊地质围岩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形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盾构施工灾害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利用FLAC3D模拟软硬岩层、断层破碎带、岩层产状、岩溶、球状风化体等多种不良地质体对盾构隧道叁维位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学者所发展的隧道叁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隧道开挖地层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1)盾构由软岩往硬岩掘进时,位移向量趋势线减小;反之,位移向量趋势线增加。2)随着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加,位移向量趋势线呈现出规律性变化。3)地质界面倾斜时的位移向量角比地质界面垂直时小。4)相邻地层强度差异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越明显。5)岩溶和球状风化体的尺寸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幅度越大。(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李洪建,满银,孟庆生[7](2019)在《隧道围岩位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隧道监控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拱顶位移与周边净空位移两者之间的演变规律,弥补了现状对此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的位移变形规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赖若帆,霍宇翔,李萌,安邦[8](2019)在《隧道围岩参数的位移反分析优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并提高反分析计算效率,结合某隧道监测数据,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反演参数对拱顶位移的影响主次顺序,并优选出了次要因素泊松比的值,再对主要因素坐标轮换进行了黄金分割法反分析计算,得到了满足精度的参数值。该套方法用较少的试算次数得到了可靠的多参数取值组合,是一种高效可靠的优化计算方法,对提高多参数的反分析计算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明璐[9](2019)在《位移反分析在围岩稳定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工程中,围岩参数的取值是施工建设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简单方便的确定围岩参数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围岩参数取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利用位移反分析方法,采用FLAC-2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变形、受力特点,并用遗传算法反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最后将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了采用遗传算法位移反分析方法可以较为精确的得到围岩力学参数,可为地下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4期)
沈才华,古文博,李鹤文,王媛,张永进[10](2019)在《基于损伤扩容理论的圆形隧洞围岩松动圈位移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弹塑性力学理论在计算时未考虑实际围岩卸载时的扩容效应导致的位移设计值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考虑不同应力状态下围岩损伤扩容系数的不同,建立圆形隧洞开挖松弛位移的分层总和法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以洞壁处围岩损伤扩容状态为控制值的围岩开挖位移预警值计算方法。结合分水江引水隧洞工程实例,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洞壁围岩的不同扩容效应(即不同支护状态)时圆形隧洞开挖后洞壁围岩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以圆形隧洞为基础的围岩预警值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由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考虑扩容效应的围压位移分层总和法计算值比弹塑性理论计算值大3倍以上,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1期)
围岩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下泵站厂房以层状岩层为主,均一性较差,岩层产状NW330°~340°SW∠2°~6°,为近水平岩。以Ⅲ类围岩为主,局部为Ⅳ类围岩。地下洞室开挖后,由于开挖卸荷,洞室围岩产生偏向洞内的回弹变形,顶拱以垂直位移为主,边墙以水平位移为主,且顶拱位移最大。顶拱下沉位移量大于边墙水平位移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聂军委.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贾增明,胡安静,孔买群.山西引黄水源工程地下泵站厂房围岩位移应力分析[J].云南水力发电.2019
[3].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蔡邦国,蔡键,李杨,杨新安.渔寮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9
[5].陈静,江权,冯夏庭,胡嫣然.基于位移增量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能反分析[J].煤炭学报.2019
[6].刘秉峰,张军伟,李雪,祝全兵,任跃勤.盾构隧道穿越特殊地质围岩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形响应特征[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7].李洪建,满银,孟庆生.隧道围岩位移规律研究[J].华东公路.2019
[8].赖若帆,霍宇翔,李萌,安邦.隧道围岩参数的位移反分析优化计算[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9
[9].张明璐.位移反分析在围岩稳定性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
[10].沈才华,古文博,李鹤文,王媛,张永进.基于损伤扩容理论的圆形隧洞围岩松动圈位移计算方法[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