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赵书利,李晨,兰露莎,刘雨思,杨红宇

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赵书利,李晨,兰露莎,刘雨思,杨红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宫颈微环境,细胞因子

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书利,李晨,兰露莎,刘雨思,杨红宇[1](2019)在《老年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后宫颈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老年女性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感染后宫颈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HR-HPV感染的老年女性(60岁以上)患者150例,按宫颈活检病理分级分为无宫颈上皮内病变(NSIL)组、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组各50例。用流式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γ、IL-17A及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免疫炎性因子的水平。同时用焦磷酸测序法对所有患者行宫颈脱落细胞HR-HPV分型测定,并比较不同分型之间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IL-2含量随宫颈病变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IL-6含量随宫颈病变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P<0.01);其余6种细胞因子含量随宫颈病变分级增加无显着变化(P>0.05)。所有入组患者中以HPV16单独感染最常见(43.3%),其次为其他HR-HPV混合感染(39.4%),而包含HPV16型的混合感染最少见(17.3%)。3组HPV感染分型总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亚型间8种细胞因子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HR-HPV感染后宫颈微环境中免疫炎性因子的变化更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定期检测可以预测宫颈疾病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祁青玲,王烈宏[2](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B+ⅡA期组与ⅡB+ⅢA期组患者各66例。对两组患者的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进行检测,且所有患者均经单纯放疗方法进行盆腔内和盆腔外照射。记录放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HPV分型分布,分析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与放疗敏感性关系。结果放疗敏感患者中HPV16最多,放疗不敏感组患者中HPV18最多。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阳性率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和HPV18是常见的感染亚型,p53高表达对放疗敏感性产生影响,HPV DNA多重感染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不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黄志略,蒙燕萍,陈荟民,夏卫红,彭莉涯[3](2019)在《加味柴黄汤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研究加味柴黄汤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湿热下注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阴道放置保妇康栓,试验组采用加味柴黄汤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V感染转阴率和HP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毒载量疗效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PV感染转阴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加味柴黄汤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HPV病毒载量、控制病情发展、提高HPV感染转阴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1期)

周大兵,刘绍忠[4](2019)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宁宁,王展梅,曹芳丽,曲琳莉,孟思博[5](2019)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和p16INK4A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食管鳞癌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的关系和预后价值。方法 105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例应用DNA-DNA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HPV16型和18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采用Kappa检验检测HPV感染与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一致性。统计患者5年生存期(OS)和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p16蛋白表达阳性为39例(37. 1%),29例被检测到HPV阳性,全部为16型,其中25例(86. 2%)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到p16蛋白的阳性表达; 76例HPV阴性患者中14例(18. 4%)检测到p16蛋白表达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p16阳性组患者的5年OS和5年PFS分别为64. 1%和58. 7%,而p16阴性组患者的5年OS和5年PFS分别为45. 5%和37. 9%,p16阳性组的5年OS及5年PFS均明显好于p16阴性组(P=0. 02、P=0. 007)。结论食管鳞癌患者HPV感染后p16蛋白过度表达,HPV感染的分子检测标志物可以用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来替代。肿瘤组织中HPV感染或者p16蛋白过度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余艳琴,富诗岚,徐慧芳,韦梦娜,陈琦[6](2019)在《中国大陆女性体检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型别感染率及九价疫苗中HPV各型别分布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我国大陆女性体检人群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为体检人群接种九价HPV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综合检索评价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Pubmed、Medline、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中国正常女性人群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总人数为83 561人;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正常体检女性人群中HPV的感染率为16.18%[95%CI(14.16,18.20)%],高危型、低危型的感染率分别为12.95%和3.28%,九价疫苗中高危型和低危型的感染率为10.59%和1.56%,而九价疫苗中所有型的感染率是12.15%[95%CI(10.18,14.13)%],其中大陆体检女性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型别是HPV16/52/58/33/18/68。七大区的HPV感染率及型别均不同,正常体检人群女性中总HPV、高危型以及低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分别为17.54%[95%CI(16.82,18.27)%]、14.17%[95%CI(13.50,14.83)%]和3.75%[95%CI(2.11,6.11)%],总HPV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8.79%,95%CI(7.47,10.26)%],高危型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3.04%,95%CI(2.22,4.04)%],低危型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0.14%,95%CI(0.02,0.49)%];九价HPV疫苗中高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中和华东地区分别为11.36%[95%CI(9.33,13.40)%]和11.36%[95%CI(10.75,11.97)%],最低的是东北地区,为7.83%[95%CI(7.18,8.51)%];九价HPV疫苗中低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北地区为3.50%[95%CI(1.93,5.80)%],感染率最低的是华中地区,为0.30%[95%CI(0.06,0.87)%];九价HPV疫苗中所有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北地区为12.75%[95%CI(9.64,16.42)%],最低是东北地区,为8.34%[95%CI(7.67,9.03)%]。正常体检女性人群中HPV总的感染率、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率均是南方高于北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九价疫苗的低危型感染率则相反,南北方感染的HPV型别以及感染率均不同,而九价疫苗中高危型及全部型别的南北方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GP5+/6+引物系统检测出的HPV调整感染率显着高于其它引物系统(P<0.001);总HPV调整感染率随发表年限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健康体检的女性人群中HPV的感染率较高,常见的型别为HPV16/52/58/33/18/68,不同地区型别分布及感染率不同,其中华中地区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且南北方存在差异。因此,预计在体检人群中接种九价HPV疫苗防治效果明显,但还是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受纳入研究的文献检测方法多样性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2期)

徐晓琪,王志莲[7](2019)在《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第4位的癌症,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发现并深入了解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或严格筛查,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现有研究发现,年龄、吸烟、多个性伴侣等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也有研究发现不同避孕方式、代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教育方式等与HPV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宣传教育,可促进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杜利君,邢晏,张兵,李欣,赵佳[8](2018)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回顾性分析,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充地区经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疾病的334例患者,其中宫颈炎组1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组30例,CIN II组26例,CIN III组50例,宫颈癌组66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5种hrHPV-DNA(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6、82),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疾病患者hrHPV感染率为53.9%。其中,CIN II组、CIN III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92.3%、92.0%和97.0%,显着高于宫颈炎组(23.5%)和CIN I组(26.7%),各级别病变中hr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P<0.01);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hrHPV感染率明显升高(趋势性χ~2=148.2,P<0.01)。在180例hrHPV阳性患者中,CIN组、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分别为74.6%和78.1%,显着高于宫颈炎组(36.8%);各级别病变中hrHPV单一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单一感染率随病变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HPV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型别为16型(30.9%)、58型(15.4%)、52型(11.8%)、18型(8.1%)、33型(5.1%);排在前5位的hrHPV16、58、52、18、33各型别感染率存在差异(χ~2=90.1,P<0.01);CIN组、宫颈癌组的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宫颈病变患者中,30~40、41~50和>50岁年龄段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65.4%、47.3%和67.6%,显着高于<30岁年龄段的感染率(33.3%),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30岁以上年龄段HPV感染率呈现"U"字型特点,即30~40和>5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处在两个高峰,而41~50岁年龄段有一定程度地降低。结论 HPV感染率随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升高,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HPV单一感染,而并非多重感染。因此,对伴有持续性高致癌型别HPV感染的30岁以上高发年龄段女性要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黄志略,蒙燕萍,陈荟民,夏卫红,彭莉涯[9](2018)在《加味柴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味柴黄汤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湿热下注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湿热下注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加味柴黄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0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8.34±2.42)分。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64±3.12)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为(7.24±0.39)pg/ml。对照组TNF-α(7.61±0.42)pg/ml。治疗组TNF-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PV转阴率为81.25%。对照组HPV转阴率为53.75%。治疗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度腹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轻度腹泻,发生率为2.50%。停药后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黄汤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湿热下注型的临床效果显着,HPV转阴率高。(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8年10期)

方炳雄,陈汉强,秦泽鸿,蔡洁娜,张俊贤[10](2018)在《551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就诊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PCR及导流杂交技术,对551例男性CA患者21种HPV亚型检测,分析其型别特点。结果 25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阳性检出率为45.74%;检出率前五位的HPV亚型是:6亚型、11亚型、16亚型、51亚型和52亚型,分别为20.87%、15.06%、5.44%、5.08%和4.54%。252例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为158例,占阳性患者62.70%。94例患者为多重感染,其中以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最多,占82.98%。不同年龄段男性就诊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50岁年龄段患者阳性率最高,为70.97%。结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以HPV 6亚型和HPV11亚型感染为主;阳性患者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患者中,以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B+ⅡA期组与ⅡB+ⅢA期组患者各66例。对两组患者的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进行检测,且所有患者均经单纯放疗方法进行盆腔内和盆腔外照射。记录放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HPV分型分布,分析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与放疗敏感性关系。结果放疗敏感患者中HPV16最多,放疗不敏感组患者中HPV18最多。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阳性率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和HPV18是常见的感染亚型,p53高表达对放疗敏感性产生影响,HPV DNA多重感染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不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书利,李晨,兰露莎,刘雨思,杨红宇.老年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后宫颈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祁青玲,王烈宏.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黄志略,蒙燕萍,陈荟民,夏卫红,彭莉涯.加味柴黄汤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

[4].周大兵,刘绍忠.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5].王宁宁,王展梅,曹芳丽,曲琳莉,孟思博.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和p16INK4A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6].余艳琴,富诗岚,徐慧芳,韦梦娜,陈琦.中国大陆女性体检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型别感染率及九价疫苗中HPV各型别分布的系统评价[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7].徐晓琪,王志莲.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9

[8].杜利君,邢晏,张兵,李欣,赵佳.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8

[9].黄志略,蒙燕萍,陈荟民,夏卫红,彭莉涯.加味柴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

[10].方炳雄,陈汉强,秦泽鸿,蔡洁娜,张俊贤.551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

标签:;  ;  ;  

人乳头瘤状病毒型论文-赵书利,李晨,兰露莎,刘雨思,杨红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