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基编码论文_于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基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图像,特征,参数,网格,算法,视差。

模型基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于俊[1](2016)在《一种模型基人脸视频编码参数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极低码率下的人脸视频编码领域,提出一种模型基人脸视频编码参数压缩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几何归一化人脸规范化过程的卡洛南-洛伊变换对人脸纹理进行压缩,与采用基于经典规范化过程的卡洛南-洛伊变换的压缩算法相比,提高了信噪比约0.5db;接着根据人脸运动单元来构造人脸运动基向量,并据此来消除同一帧内人脸表情运动参数的相关性,进而结合帧间编码和帧内编码在无编码延迟下完成对人脸表情运动参数的压缩.实验证明了该算法能够显着地提升模型基人脸视频编码参数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6年07期)

郭大波,卢朝阳,焦卫东,胡星星[2](2009)在《用于DT网格模型基视频编码的叁角形分割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DT(Delaunay triangulation)网格已有的2种分割准则——灰度误差最小化准则和灰度分布均匀化准则在网格基编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T网格分割准则——灰度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使叁角形分割更加合理有效,编码性能比以前的方法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帧内变换编码/帧间网格基运动估计的混合编码方案,该方案可应用于复杂运动和背景的视频序列中,突破了以往模型基编码只能应用于视频会议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方案在复杂运动和背景的应用场合高出了H.263的编码性能。(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焦卫东,卢朝阳,郭大波,崔玲玲[3](2008)在《Delaunay叁角形模型基立体图像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图像具有2倍于普通图像的数据量,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对立体图像的压缩和编码非常重要.文中讨论了Delaunay叁角形模型基立体图像编码的各个环节,提出一种可以保持网格拓扑结构不变的视差估计方法.该方法是一个叁步迭代过程:首先利用迭代块匹配算法得到较精确的匹配结果;然后利用迭代多边形匹配算法对得到的匹配结果进行优化,使得一些叁角形的预测误差最小;最后删除掉视差不可靠的节点.利用变长编码来编码网格节点和视差矢量,并对残差图像利用DCT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块的传统编码方法和其他网格匹配算法相比,该方法在获得较高压缩比的同时,解码图像亦具有较高的主客观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杨承根,姚庆栋[4](2007)在《模型基编码中的鼻子形状自动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型基编码鼻子轮廓提取算法.该算法利用皮肤颜色图像分割、特征保留图像二值化、特征脸校验、脸部特征滤波和k-均值分类器定位复杂场景中的人脸及脸部各特征区域,提出了以圆形和非对称双抛物线建立的鼻子形状形变模板以及相应的能量函数,寻找的Powell能量最小化算法的初始参数加速了模板匹配过程,给模型基编码的人脸线框模型自动调整提供了准确的鼻子形状参数.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不同人脸姿势的鼻子形状估计表现出良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杨承根[5](2006)在《视频通信中的人脸模型基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视频通信服务需求不断的增长,低码率图像编码技术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模型基编码作为一种分析-综合的编码方法具有高压缩性和自然的重建图像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在标准MPEG-4中得到体现。针对如视频会议和个人移动通信等主要活动目标为人脸的视频应用,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复杂场景中的人脸识别、脸部特征形状估计、脸部整体运动跟踪、通用人脸模型的自动调整、参数压缩以及图象综合等模型基编码的核心技术,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给出了视频场景中主要活动目标为头肩的应用中的脸部区域快速有效的定位算法。●建立了梯度面积投影曲线模型,用于候选人脸的校验。●简化了现有的眼睛、嘴巴形变模板能量函数,提高了模版匹配速度,提取的能量最小化过程中的初始参数防止了模板收缩。●提出了改进的鼻子边缘轮廓形变模板,对不同人脸姿势的鼻子形状提取快速准确。●提出了形变模板和活动轮廓模型的相结合的下巴轮廓跟踪算法,跟踪结果稳定准确。●给出的角点检测方法提取的运动估计关键点,减少脸部整体运动参数估计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通用人脸模型自动匹配方案,加快了模型自动匹配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区域的纹理的编码算法,大大提高了压缩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12-01)

付先平,王钊,梁德群[6](2003)在《极低速率模型基视频图像编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模型基编码方法进行了综述 ,着重叙述了目前模型基视频图像编码方法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其中许多问题都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 ,包括 :3D线框模型、人脸检测、人脸纹理编码、运动参数估计和人脸模型参数编码等 .这些问题是模型基方法在实用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例如 ,如何在一幅图像中检测和定位人脸 ,如何从构成人脸模型的图像中提取参数 ,及如何进行运动参数的压缩等 .采用这种技术 ,讲话人的脸部图像可用一个模型来表示 ,它在各帧之间的运动可以用很少的参数来编码 ,从而在视频会议系统中使用模型基视频图像编码技术可以得到最大的视频图像压缩率(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S1期)

李中科,杨晓辉,吴乐南[7](2003)在《模型基编码中一种可靠的实时运动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PLS算法的本质,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形式;将改进算法同PLS及EKF进行了实验对比. 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但能实时地估计运动参数,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龚万炜[8](2003)在《MPEG-4中人脸视频对象的模型基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对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低码率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模型基图像编码方法由于在码率和图像质量性能上比传统编码方式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在MPEG-4标准中得到了体现。MPEG-4中定义了人脸对象,并提供了相关的工具来处理这一对象。 本文研究了MPEG-4中人脸视频对象的模型基编码,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将系统按编解码结构分成分析和合成两部分。在图像分析中,利用颜色、灰度和梯度信息寻找特征区域,解决模板初始化位置问题,并用模板匹配方法估计表情运动参数。另外,利用点匹配法跟踪相邻帧特征点的位移,估计头部整体运动参数。并将这些参数转化为符合MPEG-4标准的FAP,进行压缩。根据实际情况,还增加了叁个头部平移的FAP。合成部分实现了图像的重建。误差掩盖后的参数通过KD肌肉模型映射为线框模型顶点的运动,然后用纹理映射产生真实感的图像。文中提出了一种符合MPEG-4标准的表情FAP参数的分级描述,可作为FAP的插值规则。为了探讨算法可行性,对合成部分的运算量进行了统计,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实现该部分的实时处理是可行的。 除了图像分析合成,模型基编码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特定人脸模型的生成。本文讨论了其他研究者在这方面的做法后,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根据人脸正面视图匹配模型的方案,并开发了ModelMatch工具来实现这一功能。模型匹配分两个步骤:先是用本文提出的径向收缩法满足控制点位置的匹配,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线框模型看成是有弹性的,并分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调整规则,进行整个线框中其他受控点的调整,匹配出了包含真实纹理的特定人脸模型。 论文最后介绍了模型基编码在开发视频聊天系统Grimace Chat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3-01)

杨晓辉,李中科,吴乐南[9](2002)在《模型基编码中实时叁维运动估计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自适应迭代松弛搜索算法RSA引入到MPEG4模型基编码的叁维运动参数估计中 ,解决了估计算法的稳健性问题 .经过简化计算的复杂度 ,得出一种快速算法 ,大大提高了估计速度 .同时设计有效的参数初值设置和调整方法 ,改善了估计的准确性 ,使之更适用于长序列实时运动估计 .通过与预测最小均算法PLS和扩展的卡尔曼滤波算法EKF进行模拟数据和真实序列实验比较 ,证明本文提出的RSA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李梦东,阮秋琦[10](2002)在《模型基编码中脸部模型的自动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用模型的调整是模型基人脸图像编码的重要步骤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变形模板提取脸部完整特征、由径向基函数内插调整模型非特征点的正面脸部模型自动调整算法 .首先用矩形模板匹配确定各特征区域 ,模板尺寸由先验知识设计 ;在各特征区域内确定变形模板的初始位置和变化范围 ,采用遗传算法等匹配方式 ,获取变形模板的最优参数值 ;最后估计输入人脸姿态 ,进行模型的全局变换和用径向基函数内插调整模型非特征点 ,得到输入人脸的特定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输入为简单背景的肩头像 ,该算法简便快速 ,可获得较好的调整效果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2年10期)

模型基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DT(Delaunay triangulation)网格已有的2种分割准则——灰度误差最小化准则和灰度分布均匀化准则在网格基编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T网格分割准则——灰度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使叁角形分割更加合理有效,编码性能比以前的方法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帧内变换编码/帧间网格基运动估计的混合编码方案,该方案可应用于复杂运动和背景的视频序列中,突破了以往模型基编码只能应用于视频会议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方案在复杂运动和背景的应用场合高出了H.263的编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基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于俊.一种模型基人脸视频编码参数压缩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6

[2].郭大波,卢朝阳,焦卫东,胡星星.用于DT网格模型基视频编码的叁角形分割准则[J].通信学报.2009

[3].焦卫东,卢朝阳,郭大波,崔玲玲.Delaunay叁角形模型基立体图像编码[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

[4].杨承根,姚庆栋.模型基编码中的鼻子形状自动提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5].杨承根.视频通信中的人脸模型基编码研究[D].浙江大学.2006

[6].付先平,王钊,梁德群.极低速率模型基视频图像编码(英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

[7].李中科,杨晓辉,吴乐南.模型基编码中一种可靠的实时运动估计算法[J].应用科学学报.2003

[8].龚万炜.MPEG-4中人脸视频对象的模型基编码研究[D].浙江大学.2003

[9].杨晓辉,李中科,吴乐南.模型基编码中实时叁维运动估计的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0].李梦东,阮秋琦.模型基编码中脸部模型的自动调整[J].电子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模型基编码用于虚拟人脸可视通信工具界面一些匹配好的人脸模型模型基编码子带编码的结构原理模型编码方法的通用框图

标签:;  ;  ;  ;  ;  ;  ;  

模型基编码论文_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