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虱缨小蜂论文_茆国锋,蒋娜娜,莫建初

导读:本文包含了稻虱缨小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挥发物,水稻,虫害,干旱,诱导,精油,寄主。

稻虱缨小蜂论文文献综述

茆国锋,蒋娜娜,莫建初[1](2018)在《六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基于植物精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驱避剂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剂,利用嗅觉仪测试了6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具有种类差异性,不同植物精油对昆虫的行为影响有较大差异。此外,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对植物精油的嗅觉反应还与精油浓度有关,精油浓度范围在100~5 000 mg/L时,山楂油、白木香油、金银花油、肉桂油和鱼腥草油对褐飞虱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其中山楂油和金银花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二者在100、500、1 000和5 000 mg/L这4个浓度下均能显着驱避褐飞虱。0.1 mg/L和1 mg/L浓度的山楂油、0.1 mg/L浓度的白木香油和1 mg/L浓度的丁香花蕾油对稻虱缨小蜂雌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浓度10 mg/L的鱼腥草油对稻虱缨小蜂有明显的驱避性。表明植物精油可以明显地影响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可作为行为调控物在"推-拉"策略中防控褐飞虱。(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苏晓云[2](2018)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互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植食性昆虫和植物致病病原的侵害,这二者的发生往往不是独立的,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病害的发生会对水稻与植食性害虫及其天敌互作产生影响。我们前期的研究也发现,水稻感染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后会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但病害与植物及昆虫之间的互作又会受到复杂生态系统中其它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影响。氮肥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对作物病害或虫害的发生具有显着的影响。但对于氮肥是否会影响病害、植物及昆虫之间的互作并不是很清晰。为此,本课题以水稻重要病害白叶枯病、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施氮量水平(低氮:不施氮肥;中氮:90kg纯氮/公顷;高氮:180kg纯氮/公顷)对水稻感染白叶枯病与水稻、褐飞虱及稻虱缨小蜂互作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探明复杂生态系统中水稻与褐飞虱及其天敌互作的化学生态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随着感病时间的增加,白叶枯病斑相对面积增大;对感病水稻的剑叶观察后发现,在感病3d时,低氮的水稻可出现水渍状病斑及叶缘发黄等典型病征,感病10d时整叶焦枯,卷叶发黄;中氮的水稻感病3d时开始发病,5d后发病显着,出现暗绿色斑点,叶尖和叶缘发黄;高氮的水稻发病较慢,感病3d与健叶无差异,5d后发病显着,10d时出现叶片发黄卷曲等病征。感病后水稻的株高与根长无显着差异,但出现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植株含氮量积累降低等一系列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现象。2.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产卵和发育历期的影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褐飞虱在感病5d水稻与健康水稻上的产卵量、孵化率及若虫的发育历期无显着差异。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的发生对水稻韧皮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影响的效应不同,低氮水稻在感病10d时,甘氨酸(Gly)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中氮水稻在感病3d时,天冬氨酸(Asp)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感病10d时,苯丙氨酸(Phe)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高氮水稻在感病5d时,亮氨酸(Leu)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感病10d时,苯丙氨酸(Phe)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3.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褐飞虱H-型嗅觉仪实验表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褐飞虱对感染白叶枯病不同时间的水稻的行为选择影响效应不同。在低氮条件下,感病3d时,褐飞虱趋向选择感病水稻,感病5d和10d时,褐飞虱趋向选择健康水稻;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褐飞虱显着地趋向选择感病水稻。通过GC-MS分离鉴定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侵染后水稻与同期健康水稻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在感病与健康水稻间,有6种挥发物的含量有显着差异,主要为萜烯类物质和烷烃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α-Pinene)和莰烯(Camphene)的含量在感病水稻中显着升高,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感病10d时,感病水稻中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十叁烷(Tridecane)和十六烷(Hexadecane)等挥发物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4.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不同施氮量与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对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感病10d时,稻虱缨小蜂趋向选择褐飞虱诱导后感病的水稻。通过GC-MS分离鉴定了褐飞虱诱导后的49种水稻挥发性物质。其中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异丁酸香叶酯(Propanoic acid,2-methyl-)、β-柏木烯(β-Cedrene)、十七烷(Heptadecane)。其中,在中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异丁酸香叶酯(Propanoic acid,2-methyl-)、β-柏木烯(β-Cedrene)和十七烷(Heptadecane)在感病水稻中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在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和β-柏木烯(β-Cedrene)在感病水稻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婷,王成盼,蒋娜娜,尉吉乾,莫建初[3](2018)在《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室内测定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水稻单一挥发物和混合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醇类、酮类、酚类、醛类、烯类和吲哚类等12种水稻单一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利用引诱效果显着的单一化合物进行特定浓度的混配,进而测定稻虱缨小蜂对混合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单一挥发物中,香叶基丙酮(0.1 mg/L)、2-庚醇(1 mg/L)、正壬醇(10 mg/L)和β-石竹烯(0.01 mg/L)对稻虱缨小蜂有显着的引诱效果;对具有引诱效果的单一挥发物进行混配发现,No.1,No.3,No.4和No.10这4种组合的混合物对稻虱缨小蜂的行为有显着的影响。【结论】水稻挥发物能够影响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但其引诱效果受挥发物种类、浓度和混配比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红星,于莹,郑许松,杨亚军,吕仲贤[4](2017)在《模拟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生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水稻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卵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成虫寿命则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经20%PEG6000处理7 d后雌蜂寿命最短,在TN1和IR36水稻上分别为25.1 h和25.4 h;经20%PEG6000胁迫处理7 d后,在TN1、IR36水稻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最低,分别为10.9粒和8.1粒。与20%PEG6000处理相比,稻虱缨小蜂对未经干旱胁迫处理水稻上的褐飞虱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模拟干旱胁迫能降低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且降低对褐飞虱卵的寄生力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宇皓,李婷,莫建初[5](2016)在《二化螟盘绒茧蜂及稻虱缨小蜂对挥发物的嗅觉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二化螟盘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与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单一水稻挥发物组分的选择行为,了解水稻挥发物在其寄主搜寻过程中的作用,为水稻害虫寄生蜂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与稻虱缨小蜂对11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反-2-己烯醛、α-蒎烯、乙酸叶醇酯、芳樟醇、β-石竹烯、反-3-己烯醛、水杨酸甲酯、罗勒烯、苯甲醛、2-壬酮、柠檬烯)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β-石竹烯(10、50μg/kg)、罗勒烯(0.1、1、10μg/kg)、2-壬酮(10μg/kg)及反-2-己烯醛(50μg/kg)对二化螟盘绒茧蜂行为具有显着影响;稻虱缨小蜂对反-2-己烯醛(50μg/kg)、反-3-己烯醛(1、10、50μg/kg)、芳樟醇(0.1、1、10μg/kg)、β-石竹烯(0.1、50μg/kg)、罗勒烯(1μg/kg)、α-蒎烯(1μg/kg)和水杨酸甲酯(0.1、1、10、50μg/kg)有显着的嗅觉反应。【结论】寄生蜂对水稻挥发性气味的识别与挥发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很大关系,研发水稻害虫寄生蜂的引诱剂时需考虑挥发物的种类与浓度。(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浩[6](2016)在《水稻挥发物在调控稻虱缨小蜂种内互作关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植食性昆虫在受到寄生蜂寄生后会影响其为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从而影响寄生蜂的寄主选择行为,调控寄生蜂的种内互作关系。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重要寄生蜂。有研究表明,褐飞虱产卵能诱导水稻挥发物的释放,并对稻虱缨小蜂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然而,对于褐飞虱卵在被稻虱缨小蜂寄生后,水稻的挥发物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为后续稻虱缨小蜂合适寄主的选择提供指示信号,则至今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开展了研究,取得结果如下: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在褐飞虱产卵苗挥发物与受稻虱缨小蜂寄生后的褐飞虱产卵苗挥发物之间,稻虱缨小蜂明显地被前者所引诱。水稻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相对于褐飞虱产卵苗,寄生苗中有4种挥发物组分,MeSA、linalool、zingiberene和一种未知物质,释放量显着增加。通过分别在褐飞虱产卵苗中添加MeSA或linalool,室内测定了在产卵苗中增加相关挥发物的量后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eSA的褐飞虱产卵苗对稻虱缨小蜂有驱避作用,而添加linalool则表现出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分析这两种挥发物组分添加后对水稻其他挥发物含量的影响,发现MeSA添加后还会诱导linalool、zingiberene、α-copaene 与 β-bisabolene,4 种化合物含量的上升,而 linalool添加后则还会增加MeSA的释放。在田间测定了两种挥发物组分添加后对褐飞虱卵被寄生率的影响,得到与室内实验相似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的寄生会改变褐飞虱产卵所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并由此而调控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在这中间,由寄生而引起的zingiberene含量的增加可能在调控稻虱缨小蜂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4)

余航[7](2016)在《大花六道木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的寄生性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有重要控制作用。显花植物能够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地、活动场所和非寄主性食物,在生态治虫中起着重要作用。大花六道木花期长,能够为天敌提供长期的花粉、花蜜等非寄主性食物来源,对稻虱缨小蜂具有吸引作用。我们从大花六道木的花的挥发物中找出对稻虱缨小蜂具有吸引作用的化合物,为天敌引诱剂开发提供支持。1.稻虱缨小蜂在水稻田和种花田埂间的分布与迁移:通过粘性黄板调查了稻虱缨小蜂等寄生蜂在水稻与种花田埂之间的迁移情况。我们发现在稻飞虱发生的关键时期,生态工程田种植的大花六道木、芝麻花对稻虱缨小蜂有显着的吸引作用;从稻田往种花田埂迁出的寄生蜂数量高于迁入的,说明田埂上的显花植物对稻虱缨小蜂有吸引作用,并且稻虱缨小蜂在种花田埂活动最活跃;同时在稻飞虱种群增长的8-9月生态工程田块缨小蜂回迁稻田也显着高于常规田。2.稻虱缨小蜂对显花植物的选择偏好:借助Y型嗅觉仪,我们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9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偏好,最终发现稻虱缨小蜂对大花六道木有明显的选择偏好。3. GC-MS分析大花六道木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实验鉴定了21种化合物,其中α-蒎烯(22.86%)、石竹烯(18.5%)、β-蒎烯(14.06%)在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最多。萜类化合物占了本次检测到的化合物含量的89.14%,苯环类化合物占了2.4%,脂肪酸衍生物占仅1.13%。4.稻虱缨小蜂对大花六道木花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我们从大花六道木鉴别出的21种挥发性化合物中选取了9种与昆虫关系报道较多的化合物,利用Y型嗅觉仪,比较了稻虱缨小蜂对9种化合物的选择偏好。最终发现p-蒎烯和苯乙醛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本试验发现大花六道木对稻虱缨小蜂有吸引作用,并找出该花的挥发物中对稻虱缨小蜂具有吸引作用的化合物,为田间天敌管理并提高天敌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4)

于莹[8](2014)在《干旱后复水对褐飞虱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生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高产品种的推广、肥水条件的改善和农药的大面积使用,褐飞虱爆发频率增加,对我国的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褐飞虱在我国南方稻区暴发频繁,其危害已经达到了空前程度。褐飞虱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气候变化也十分明显。干旱发生频率以及强度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区域性的干旱情况日趋严重,我国的干旱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这对褐飞虱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也会产生影响。本文利用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并在胁迫不同时间后复水,研究了干旱后复水对3个水稻品种(感虫品种TN1、抗虫品种IR36、抗旱品种沪旱3号)植株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的影响及其对褐飞虱和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的生态适应性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水稻株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干旱胁迫7d时3个品种水稻株高均最低。水稻倒一叶叶长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倒一叶叶宽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水稻茎直径整体上呈减小趋势。根长随着PEG 6000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沪旱3号上,干旱胁迫处理5d时的根长要长于3d和7d;在TN1上,20%PEG 6000处理7d时根长最短;在IR36和沪旱3号上,20%PEG 6000处理3d时根长最短。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PEG 6000浓度的增加而减小,IR36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幅度要大于TN1和沪旱3号。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维管束间距和直径都呈减小趋势,在不同品种上的减小幅度不同;整体上都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TN1、IR36和沪旱3号上,20%PEG 6000处理7d时,维管束间距和维管束直径均达到最小。2.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褐飞虱的雌虫若虫历期在28℃条件下最短,31℃条件下的褐飞虱雌虫历期介于25℃和28℃之间;31℃条件下的若虫存活率低于25℃和28℃条件下;在25℃到31℃之间,雌成虫的体重和产卵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卵孵化率在31℃时明显低于25℃和28℃;褐飞虱的种群增长倍数在31℃条件下显着的低于25℃和28℃。高温与干旱的协同对褐飞虱的生态适应性抑制更明显。在高温下,不同干旱强度导致褐飞虱若虫历期延长、若虫存活率降低,成虫体重、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下降,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下降。在相同温度条件下,TN1和IR36上,干旱处理7d时,褐飞虱的种群增长较慢,而在沪旱3号上,10%PEG 6000处理7d时和20%PEG 6000处理3d时,种群增长较慢。3.稻虱缨小蜂的幼虫发育历期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延长;雌幼虫延长程度大于雄幼虫;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水稻品种时,稻虱缨小蜂幼虫在IR36上的历期长于在TNl和沪旱3号上。稻虱缨小蜂成虫寿命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TN1和IR36上,20%PEG6000处理7d时寿命最短,在沪旱3号上,20%PEG6000处理5d时寿命最短。在TN1、IR36以及沪旱3号上,相比较于20%PEG 6000处理的水稻苗,稻虱缨小蜂对无PEG 6000处理的水稻苗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稻虱缨小蜂对其他浓度PEG 6000处理均无明显选择性。在IR36和沪旱3号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在20%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7d时达到最低,并且其寄生力在TN1和沪旱3号上高于在IR36上。(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郝娅[9](2013)在《水稻OsSABATH3基因的功能解析与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田间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植物—害虫—天敌叁级营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调节昆虫行为。开展基于挥发物的害虫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本文首先将人工合成的单一活性组分cis-3-hexenyl-aceate、混配活性组分(cis-3-hexenal+MeSA)和可作为诱导激发子的小分子化合物2.,4-二氯苯氧乙酸喷洒于田间,结果表明儿种化合物均有吸引褐飞虱天敌稻虱缨小蜂的趋势,同时化合物对田间褐飞虱的种群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混配活性组分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均有抑制作用。(2)结合实验室之前与本次的试验结果猜想水杨酸甲酯作为植物挥发物,在植物抗病虫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水杨酸甲酯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对水稻的一个SABATHMTs(一类催化一些小分子基和生物碱中的氧原子进行甲基化,生成相应的甲酯类化合物的酶)基因—OsSABAT3行了功能解析,结果表明:1)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了OsSABAT3基因,将其连入pMD19-T载体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sSABATH3基因cDNA全长1143bp,开放阅读框1140bp,编码一个有3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2)OsSABATH3基因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OsSABATH3基因的表达是定位在整个细胞质中。3)各种处理对OsSABATH3基因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二化螟取食、机械损伤、茉莉酸处理可显着诱导<)sSABATH3基因的表达,褐飞虱处理的诱导表达则只在24h时才表现出显着差异,而水杨酸处理的诱导表达没有显着差异。4)构建了OsSABATH3基因的反义抑制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突变体植株,通过对这些品系自交后代的GUS染色、PCR鉴定矛口Southern杂交获得4个单拷贝插入的纯合品系。本研究为开展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汪鹏,娄永根[10](2013)在《稻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筛选与田间试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表明,5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1-戊烯基-3-醇,Z-3-己烯醛,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3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醛和芳樟醇,以及一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能明显提高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改善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稻虱缨小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植食性昆虫和植物致病病原的侵害,这二者的发生往往不是独立的,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病害的发生会对水稻与植食性害虫及其天敌互作产生影响。我们前期的研究也发现,水稻感染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后会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但病害与植物及昆虫之间的互作又会受到复杂生态系统中其它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影响。氮肥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对作物病害或虫害的发生具有显着的影响。但对于氮肥是否会影响病害、植物及昆虫之间的互作并不是很清晰。为此,本课题以水稻重要病害白叶枯病、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施氮量水平(低氮:不施氮肥;中氮:90kg纯氮/公顷;高氮:180kg纯氮/公顷)对水稻感染白叶枯病与水稻、褐飞虱及稻虱缨小蜂互作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探明复杂生态系统中水稻与褐飞虱及其天敌互作的化学生态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随着感病时间的增加,白叶枯病斑相对面积增大;对感病水稻的剑叶观察后发现,在感病3d时,低氮的水稻可出现水渍状病斑及叶缘发黄等典型病征,感病10d时整叶焦枯,卷叶发黄;中氮的水稻感病3d时开始发病,5d后发病显着,出现暗绿色斑点,叶尖和叶缘发黄;高氮的水稻发病较慢,感病3d与健叶无差异,5d后发病显着,10d时出现叶片发黄卷曲等病征。感病后水稻的株高与根长无显着差异,但出现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植株含氮量积累降低等一系列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现象。2.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产卵和发育历期的影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褐飞虱在感病5d水稻与健康水稻上的产卵量、孵化率及若虫的发育历期无显着差异。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的发生对水稻韧皮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影响的效应不同,低氮水稻在感病10d时,甘氨酸(Gly)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中氮水稻在感病3d时,天冬氨酸(Asp)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感病10d时,苯丙氨酸(Phe)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高氮水稻在感病5d时,亮氨酸(Leu)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感病10d时,苯丙氨酸(Phe)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水稻。3.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褐飞虱H-型嗅觉仪实验表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褐飞虱对感染白叶枯病不同时间的水稻的行为选择影响效应不同。在低氮条件下,感病3d时,褐飞虱趋向选择感病水稻,感病5d和10d时,褐飞虱趋向选择健康水稻;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褐飞虱显着地趋向选择感病水稻。通过GC-MS分离鉴定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侵染后水稻与同期健康水稻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在感病与健康水稻间,有6种挥发物的含量有显着差异,主要为萜烯类物质和烷烃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α-Pinene)和莰烯(Camphene)的含量在感病水稻中显着升高,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感病10d时,感病水稻中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十叁烷(Tridecane)和十六烷(Hexadecane)等挥发物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4.不同施氮量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不同施氮量与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对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感病10d时,稻虱缨小蜂趋向选择褐飞虱诱导后感病的水稻。通过GC-MS分离鉴定了褐飞虱诱导后的49种水稻挥发性物质。其中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异丁酸香叶酯(Propanoic acid,2-methyl-)、β-柏木烯(β-Cedrene)、十七烷(Heptadecane)。其中,在中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异丁酸香叶酯(Propanoic acid,2-methyl-)、β-柏木烯(β-Cedrene)和十七烷(Heptadecane)在感病水稻中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在高氮条件下,水稻感病5d和10d时,α-蒎烯(α-Pinene)、单萜烯(Monterpene)和β-柏木烯(β-Cedrene)在感病水稻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水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虱缨小蜂论文参考文献

[1].茆国锋,蒋娜娜,莫建初.六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

[2].苏晓云.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互作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李婷,王成盼,蒋娜娜,尉吉乾,莫建初.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

[4].徐红星,于莹,郑许松,杨亚军,吕仲贤.模拟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7

[5].张宇皓,李婷,莫建初.二化螟盘绒茧蜂及稻虱缨小蜂对挥发物的嗅觉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6

[6].孙浩.水稻挥发物在调控稻虱缨小蜂种内互作关系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6

[7].余航.大花六道木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D].浙江大学.2016

[8].于莹.干旱后复水对褐飞虱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

[9].郝娅.水稻OsSABATH3基因的功能解析与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田间效果测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3

[10].汪鹏,娄永根.稻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筛选与田间试验(英文)[J].应用昆虫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吡虫啉处理后存活稻虱缨小蜂对...种杀虫剂在稻虱缨小蜂非敏感时...稻虱缨小蜂-稻虱缨小蜂一6长绿飞虱天敌种群数量图稻虱缨小蜂成虫雌性个体前翅感器...吡虫啉对寄主卵内稻虱缨小蜂幼...

标签:;  ;  ;  ;  ;  ;  ;  

稻虱缨小蜂论文_茆国锋,蒋娜娜,莫建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