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精彩的一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留住精彩的一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王静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从精彩预设,预约生成;平等对话,促进生成;独特体验,丰富生成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小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这就是“生成”。生成让课堂有了很多精彩,那么如何把精彩留住呢?

一、精心预设,预约生成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要摒弃“预设”。事实上,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可以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配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学”,“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因而,教师应该在备课时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让教学设计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为了让学生体会《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在学生自学了解诗歌的大意后,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为诗歌选画”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图画:

画一:烟花丛中的黄鹤楼,一望无际的长江水。

画二: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朋友远去。长江中许多帆船往来。

画三:烟花丛中的黄鹤楼,一片孤帆渐渐远去。

起初,学生一致选择了第三幅画(虽然有几个学生有些犹豫)。因为画中有“黄鹤楼”、“烟花”和“孤帆”。教师让全班学生看着第三幅画有感情地朗读后,巧妙地点拨:隋唐时,扬州是个繁华的都市,难道长江上……话音未落,几个原先犹豫的学生站了起来说,第二幅画也能反映诗歌的意境,因为李白是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远去的,江上帆船虽然多,但在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个帆船,“孤帆”是李白的一种心境。紧接着,有些学生认为第一幅更形象地反映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教师在板书“孤帆”与“尽”后,告诉学生“诗中有画”是古诗的一大特点,只要抓住诗歌的意境,我们就能描绘出不同的画面。最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象的画面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至此,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这样的预设中,生成了很多个性化的理解。

二、平等对话,促进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另类的声音,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应答,在师生双方轻松、活跃、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意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荡漾出更多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对话”的魅力。他在上《匆匆》这一课时就用轻松幽默的课前谈话,激活了学生的思想,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师:咱们现在上课,我现在要提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但是我不说是什么问题,我看谁有这份勇气,不管提什么问题,都敢尝试!谁敢,就举起手来。(有不少学生举手)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起来。(对全体说)

上课发言读书,回答问题,一切锻炼的机会,都是你自己积极争取到的。你稍微犹豫一下,迟疑一点,就失去了一次机会。你想想,不用说再远,就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你如果经常放弃机会,那么你一共会失去多少机会啊……

在介绍作者时,支老师说:你知道朱自清是什么人?

生:他是个大文豪。

师:是个文豪,可以这么说,你既然知道,刚才为什么不举手?你说我该批评你呢,还是该表扬你?

生:批评。

师:我不忍心批评你,因为你下次肯定要举手了。对不对?

生:对……

后来的课堂上,支老师总是不断地用对话点拨孩子,使孩子敢于畅所欲言。支老师的对话中,多的是“你”、“咱们”、“我”,而不是“老师”、“同学”。他的对话,走进了孩子的心。试想,你是他的学生,他给了你这么大的勇气、这么大的说话的权利,你还犹豫吗?

三、独特体验,丰富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儿童。课堂生成,就是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互撞击而迸发出火花的过程,是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某个特定时空因为相遇而绽放出动人光芒的过程。因此,没有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谈不上心中有学生,更谈不上课堂生成的精彩迭起了。

如《麻雀》一课,在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讲了三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师接着问:在这件事情中,老麻雀是勇敢还是胆怯呢?

生: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石头似的”写出了老麻雀落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扎煞”、“绝望”写出它此时非常害怕。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语来理解,很好。

生:从“老麻雀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呆立不动”这些句子看,老麻雀是很害怕猎狗的。

师:你抓住了写老麻雀的句子来理解,很准确。

生:老麻雀与猎狗的搏斗是一场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搏斗,老麻雀害怕是正常的,但老麻雀为了救孩子,虽然害怕还是没有迟疑,迅速飞下,是一种母爱的力量让老麻雀勇敢地面对猎狗的。

师:你们能联系前后文来考虑,回答得很全面。

师:同学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都说得很好,老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麻雀为救孩子,明知危险却没有犹豫,它是勇敢的。正是这种无私的爱使老麻雀义无返顾地站在了猎狗面前,猎狗在这种伟大的力量面前也暂时愣住了,慢慢地后退。”当然对老麻雀的理解,你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必受老师的限制。

“老麻雀到底是勇敢的还是胆怯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跟自己达成共识,而是说你们都不必受老师的限制,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其实,正是在这种不强求一致的体验中,学生对老麻雀这种“怯懦中的勇敢”、“被母爱激发的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少生成,也潜伏着有价值的生成。让我们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我们的阅读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

我们都渴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无限自由的心灵,我们都渴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都如同鸟儿展开羽翼,无比轻灵。或许我们还不知道它将何时来临,但我们如果为此作好了足够的准备,那么,所有预约和不预约的精彩,也许,就在此刻,悄悄莅临于我们的课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团结街小学

邮政编码:454150

标签:;  ;  ;  

留住精彩的一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