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高崖小学277213
摘要:作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新课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必须将德育管理工作完全融入新课的全过程中。那么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对德育管理工作的要求,然后提出了新课改下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的方法,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德育管理
一、新课改对德育管理工作的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差异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实践中,把文化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文化成绩偏下学生的发展状况。小学生素质体现在诸多方面,文化成绩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学生自由差异发展。
2.端正教学态度,平等师生关系。教师一直被赋予神圣化色彩,对于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沟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工作思路。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相辅相成,教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论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为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准备。教师素质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掌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甚至小学生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新课改下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的方法
1.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进行教育。要使小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们的生活。如今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用了无尽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从小就爱祖国、爱人民,这样等我们长大后方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在每周的周一进行升国旗仪式,让学生在国歌声中增添为祖国人民作贡献的使命感;课余时候聘请老红军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复兴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为祖国和祖国人民做贡献。
2.让小学生的身边充满爱。对小学生从小培养爱的情感,使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爱的氛围,增强情感的培养,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培养。从生活的每件小事做起,可以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等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让小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在这些历史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汲取知识、净化心灵,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得到勉励和启示。在日常的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眼高手低、不自量力。要在教育中让学生确立自己的短期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而努力,渐渐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要让学生懂得脚踏实地地去走,使他们坚信水滴石穿,对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那么就离成功的彼岸不远了。这样才能不断地克服挫折与磨难,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战胜自利、自大、孤高、懦弱等内在心里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4.从单一型评价到多元型评价。
(1)从德育评价主体来看。以往的德育评价往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评价为评价,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带来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因此评价主体应尽量宽泛一些,形成评价合力。(2)从德育评价手段来看。评价手段可细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环节,教师可抓住某一个细节,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激励性引导。(3)从德育评价内容来看。新课程目标考核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评价机制就应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现实的导向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十分丰富的,可包括亲情、友情、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自制意识和能力等,因此德育评价必须涵盖这些内容,甚至更加宽泛。
5.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6.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风建设就是需要更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教学放在首位为学生领路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室来,带领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实现创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把心思用到学习和实践中来,一定能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冉大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吉林教育,2014,(20):127。
[2]徐小利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德育管理[J].新课程·中学,2014,(7):73。
[3]张剑波如何加强并提升现代小学的德育管理[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