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聚合论文_王春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离子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阴离子,聚合物,活性,原位,机理,尼龙,序列。

阴离子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亭[1](2019)在《基于反应挤出阴离子聚合尼龙6微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龙6(Polyamide 6,PA6)微纳米纤维因具有单丝线密度小、突出的耐磨性、良好的弹性回复性、耐热性好及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超细纤维革、高性能过滤、高性能揩布和生物医疗等领域,一直是热门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主要有直接纺丝法、静电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及共混纺丝法,但是上述方法存在溶剂挥发、难以连续化生产、纤维产率低等缺点。本文以苯乙烯(St)和己内酰胺(CL)为原料,基于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工艺制备了PA6微纳米纤维,并研究了PA12和石墨烯(GNs)改性的PA6微纳米纤维。详细分析了微纳米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可纺性做了进一步探索。(1)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采用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技术制备了PA6微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了热牵伸处理,研究了牵伸作用对PA6微纳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牵伸作用改善了PA6的结晶性,结晶度得到提高,诱导PA6的晶体结构在α晶型和γ晶型间发生转变;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熔点和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9℃和35℃,纤维直径逐渐降低。最终结果表明,牵伸倍数达到3倍的微纳米纤维综合性能最好,结晶度达到14.1%,熔点217.8℃,纤维直径达到0.8μm。(2)以十二内酰胺(LL)、CL及PS为原料,调控聚酰胺与PS的含量比为60/40,通过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制备了PA12改性的PA6微纳米共聚纤维。研究了十二内酰胺添加量分别为5wt%、15wt%、25wt%、35wt%的微纳米共聚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LL的添加促进了体系尼龙6的成纤及体系的热稳定性,当含量达到25wt%时,热分解温度达到472℃,说明此时耐热性最好;然而,添加5wt%的LL时,体系的熔点达到哦204.2℃;LL含量增加有利于形成γ晶型,且促进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分子结构发生变化。(3)以60/40比例的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PA6/PS复合物为基材,研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GNs)对其性能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当体系中含有25 wt%时,其断裂伸长率高达306.1%,拉伸强度达到59.3 MPa;随着GNs含量增加,CL的转化率有所增加,但都在90%以上;5wt%添加量致使其最大热分解温度达到453℃;且GNs选择性的分布在PA6分散相中;熔点达到215.4℃,结晶温度185.2℃,结晶度为15.8%。(4)以60/40比例的PA6/PS基体原材料,基于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辅助熔体纺丝技术制备了PA6超细纤维,并进行后续牵伸处理,研究牵伸作用对PA6超细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着牵伸率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面出现粗糙的颗粒状物质,最终纤维直径能达到300~400 nm之间。通过控制牵伸,可以制备处晶型可控的PA6微纳米纤维。牵伸后熔点能够提高到225℃,结晶度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2)

张正彪,朱秀林[2](2019)在《活性阴离子聚合定量“开-关”聚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链增长聚合过程中,有效控制聚合活性中心的"开"、"关"能够对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合物合成实现"定制裁剪"。当活性中心能够进行"锁闭(Locked)"和"解锁(Unlocked)"状态便捷可控的转换,即可在特定位置实现特定单元的插入。近期,大连理工大学马红卫等在活性阴离子聚合领域开展了活性中心定量"开-关"聚合机理研究。基于烷氧硅基DPE(DPE-Si(O-iPr)_3,DPE:1,1-二苯基乙烯)以及醇钠(NaODP)来实现活性阴离子聚合体系活性中心的定量"开-关",在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方面取得的这一进展能够为阴离子聚合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同时也为高分子链结构的精密调控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梁培亮,郑震,陈亮,王新灵[3](2019)在《顺式2,4,6-叁甲基-2,4,6-叁苯基环叁硅氧烷阴离子聚合流变学及立构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引发剂,顺式2, 4, 6-叁甲基-2, 4, 6-叁苯基环叁硅氧烷(Cis-P_3)为单体,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不同规整度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通过在线流变研究发现,Cis-P_3开环聚合体系的存储模量(G’)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特征的流变现象。对P_4开环聚合和不同溶剂中Cis-P_3开环聚合的在线流变研究也发现了相同特征的流变现象,且特征流变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数据对比证实了这种流变行为是由于Cis-P_3与副产物P_4的开环活性差异太大,以至于当Cis-P_3开环基本完成后,体系中存在大量活性种与P_4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支化状结构缔合物,进而导致体系G’下降。通过流变研究和对所得聚甲基苯基环硅氧烷(PMPS)的~1H-NMR分析发现,极性溶剂中聚合与本体聚合相比,Cis-P_3在二苯基乙烷(DPE)中聚合,可获得更高规整度的PMPS。此外,提出了DPE中通过π-π堆积效应实现稳定Cis-P_3开环聚合中构象和提高PMPS立构规整度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刘丕博[4](2019)在《胺基/烷氧硅基DPE衍生物活性阴离子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的多级结构共同作用决定了其性能,不断丰富各级结构的调控手段是聚合物高性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关于对聚合物分子量、单元组成以及拓扑结构调控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而关于对聚合物单体序列结构调控的工作也逐渐开始被重点关注。因此,开发新型序列调控手段和聚合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活性阴离子聚合过程中,1,1'-二苯基乙烯(DPE)类衍生物是一类只能够共聚合而不能够自聚合的单体,能够使功能化基团明确“定性”、准确“定量”、精确“定位”地引入到聚合物链中。利用DPE衍生物共聚合的特点可以实现序列可控聚合物的方便快捷地合成,成为活性阴离子聚合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含杂原子的功能化DPE衍生物参与的活性阴离子聚合中,尚存在序列调控手段匮乏、聚合机理不明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围绕一系列含胺基或烷氧硅基DPE衍生物进行活性阴离子共聚合,建立了调节剂调控聚合物统计序列分布的方法,提出了基于1-[4-(叁异丙氧硅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Si(OiPr)3)的活性阴离子定量“开-关”聚合机理,并实现了一系列链端链中胺基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精准合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四氢呋喃(THF)和2,3-二甲基-3-戊醇钠(NaODP)两种结构调节剂,调节了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与苯乙烯(St)投料配比为1/1时共聚物的统计序列分布。定时取样结果表明苯乙烯相对于DPE-NMe2的竞聚率(rst)在THF(THF/Li=10)、NaODP(NaODP/Li=2)作用下以及在无调节剂作用时分别为:6.9、29.8以及9.1。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DPE-NMe2的表观速率常数表现为KDPE-NMe2-THF<KDPE-NMe2-Neat<KDPE-NMe2-NaODP。通过调节剂的使用,高效便捷地实现了 DPE-NMe2单元的链中统计序列分布调控,从而建立了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调控序列结构的方法。(2)在成功合成1-[4-(二甲基乙氧基硅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Si(OEt)Me2)、1-[4-(叁乙氧硅基)苯基]-1' 苯基乙烯(DPE-Si(OEt)3)以及1-[4-(叁异丙氧硅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Si(OiPr)3)叁种新型烷氧硅基DPE衍生物单体的基础上,通过动力学调控和取代基位阻调控方法分别有效地抑制了烷氧硅基在活性阴离子聚合中的副反应。并研究基于DPE-Si(OiPr)3单体和NaODP调节剂在活性阴离子聚合中的定量“开-关”聚合反应。通过设计顺序投料实验,并通过MALDI-TOF-MS表征,证实了 DPE-Si(OiPr)3能够定量的将阴离子活性中心封闭(关),随后NaODP能够使该部分封闭的活性中心打开(开),使其重新参与共聚合反应。(3)通过原位核磁的方法研究了 1,1'-双[(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以及1-[4-(二甲基硅基)苯基)]-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SiH/NMe2)叁种胺基官能化DPE衍生物与活性中心封端反应动力学。叁种单体与聚苯乙烯锂的封端反应动力学常数(kSD)分别为:0.155、1.26、6.24L1/2mol-1/2s-1。并进一步通过活性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应用DPE-(NMe2)2合成单/双端胺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应用DPE-NMe2合成链中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链中DPE-NMe2结构单元组和乙烯基结构单元含量分别在4.8%~16.4%、40.8%~67.3%可控。链中/链端胺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能有效的改善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胺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在达到绿色轮胎抗湿滑性能的要求基础上,其对于抗滚动阻力性能改善7%。(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5)

闫东广,王春亭,刘晓栋,宋玮琦,李照磊[5](2018)在《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尼龙6/石墨烯复合微球的连续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内酰胺(CL)、苯乙烯(St)及氧化石墨烯(GO)为主要原料,首先在熔融的CL中经自由基聚合得到聚苯乙烯(PS)/CL/GO混合熔体,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引发CL阴离子聚合生成尼龙6(PA6),获得PS为连续相、GO选择性分布于球状PA6分散相的PA6/PS/GO叁元混合物,最后去除PS相制备PA6/GO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失重及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研究了GO在叁元混合物中的选择分布、PA6/GO复合微球的结构及耐热性。结果表明,在叁元混合物中GO选择性分布于PA6相中;随着GO含量增加,PA6/GO复合微球的直径减小;与纯PA6微球相比,PA6/GO复合微球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万锕俊,周后璋,林贵娇[6](2018)在《模板法丙烯腈阴离子聚合副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模板法丙烯腈(AN)阴离子聚合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两种模板法AN聚合工艺:(1)单体AN先模板化,然后进行阴离子聚合(ANMAP);(2)先将引发剂进行模板化,然后进行AN阴离子聚合(ANSAP)。研究这两种聚合工艺条件、模板种类、反应温度、模板化和附载时间、模板化和载体化溶液浓度等聚合因素对副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检测合成聚丙烯腈(PAN)试样中副反应产物指数。结果表明,ANSAP具有较好的副反应控制效应。而ANMAP聚合采用在室温下两天以上的模板化时间,单体模化溶液浓度为1∶1(体积比)条件下,可获得含有较低的副反应产物成分和较高立构规整性的PAN。(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赵志唯[7](2018)在《活性阴离子聚合(LAP)在新型结构聚合物合成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开发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虽可被用于新型结构聚合物的合成,但由于自由基在单体“饥饿”状态下终止反应和链转移反应的限制,使得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往往偏离理想设计。相反,活性阴离子聚合(LAP)具有非常快的链引发和链增长速率,且活性种始终保持活性,使得各种结构的聚合物可被精确合成。本论文利用LAP聚合,开展了系列周期结构、多分散性聚合物的合成,并探索LAP在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技术中的应用。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LAP在周期结构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利用LAP聚合,结合程序控制的单体加料工艺,保持在单体“饥饿”状态下向聚合体系中连续补加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s)单体的混合物,合成系列周期结构共聚物Poly(St-per-Is)。同时,利用LAP聚合合成了系列无规结构共聚物Poly(St-ran-Is)、均聚物PS/PI和嵌段共聚物PS-b-PI。通过~1H NMR和2D HSQC NMR表征比较了Poly(St-per-Is)和Poly(St-ran-Is)的结构,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组成,但却具有不同的1,4-加成和1,2-加成的Is单元。通过DSC对比研究了聚合物的热性质,随[St]/[Is]的增加,Poly(St-per-Is)和Poly(St-ran-I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均有规律地增加,且各聚合物的Tg遵循规律Tg,Poly(St-per-Is)>Tg,PS-b-PI>Tg,Poly(St-ran-Is)。这些结果充分证明单体的序列结构对共聚物的物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2)LAP在多分散性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以nBu~-Li~+为引发剂,利用LAP聚合,结合程序控制的单体加料工艺,得到系列多分散性聚苯乙烯(PS)。同时,通过一次性加料,利用LAP聚合得到系列窄分布的PS。~1H NMR和SEC的表征表明多分散性PS和窄分布PS成功合成。DSC表征表明窄分布PS的T_g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而具有相近分子量多分散性PS的T_g明显低于窄分布PS的T_g。这些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对其物理性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3)LAP在PISA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以nBu~-Li~+为引发剂,正庚烷(n-Heptane)/四氢呋喃(THF)为混合溶剂,首先引发Is单体进行聚合,随后,继续加入St单体进行聚合,实现基于LAP的PISA技术。~1H NMR和SEC的表征表明均聚物PI和嵌段共聚物PI-b-PS均被成功合成。DLS的表征显示,聚合组装后的纳米粒子在n-Heptane和THF中的粒径大小不同。通过TEM表征,进一步证明纳米粒子被成功制备。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初步实现了以PI为壳、PS为核的纳米自组装粒子的制备,证明了LAP聚合在PISA技术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叶李薇,彭华乔,杨刚,张东岳,夏祖西[8](2018)在《金属锂盐-烷基铝活性阴离子聚合体系催化环氧环己烷与CO_2共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CO_2)进行共聚反应制备聚碳酸酯(PC)成为绿色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报道了一种由环境友好的轻金属Li/Al化合物构成的催化体系,可以有效催化环氧环己烷与CO_2的共聚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碳酸酯。同时,根据对合成产物的核磁分析,所合成的聚碳酸酯具有双官能度的异官能团端基,可通过简单聚合物链端基的有机反应来实现对聚碳酸酯链的接枝改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刘光志,李伟,费又庆[9](2018)在《苎麻纤维增强原位阴离子聚合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内酰胺为单体,经热处理的苎麻纤维(RF)为增强材料,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VARTM)成功制备了苎麻纤维增强原位阴离子聚合尼龙6(APA6)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热处理前后苎麻纤维表面官能团、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并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280℃时,苎麻纤维表面的羟基数量显着减少,结晶度略有降低,拉伸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但苎麻纤维的形貌未有明显变化。RF/APA6复合材料中苎麻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良好,与APA6相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提高,拉伸模量和弯曲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热稳定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02期)

郑安呐,管涌,危大福,许祥,陈波[10](2017)在《烯烃阴离子聚合发展60年的现状与释疑的努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依据阴离子聚合基本理论实施的反应挤出聚合,表述了其在工业应用领域的价值以及对阴离子聚合理论的贡献。回顾了烯烃阴离子聚合发展6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烯烃阴离子活性聚合领域绝大部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迄今为止烯烃阴离子聚合领域遗留的5大悬疑与2大发展瓶颈,引用本研究团队近20年来的研究,分别就阴离子聚合的释疑与突破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阴离子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链增长聚合过程中,有效控制聚合活性中心的"开"、"关"能够对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合物合成实现"定制裁剪"。当活性中心能够进行"锁闭(Locked)"和"解锁(Unlocked)"状态便捷可控的转换,即可在特定位置实现特定单元的插入。近期,大连理工大学马红卫等在活性阴离子聚合领域开展了活性中心定量"开-关"聚合机理研究。基于烷氧硅基DPE(DPE-Si(O-iPr)_3,DPE:1,1-二苯基乙烯)以及醇钠(NaODP)来实现活性阴离子聚合体系活性中心的定量"开-关",在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方面取得的这一进展能够为阴离子聚合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同时也为高分子链结构的精密调控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离子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亭.基于反应挤出阴离子聚合尼龙6微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9

[2].张正彪,朱秀林.活性阴离子聚合定量“开-关”聚合机理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3].梁培亮,郑震,陈亮,王新灵.顺式2,4,6-叁甲基-2,4,6-叁苯基环叁硅氧烷阴离子聚合流变学及立构选择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刘丕博.胺基/烷氧硅基DPE衍生物活性阴离子聚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5].闫东广,王春亭,刘晓栋,宋玮琦,李照磊.反应挤出原位阴离子聚合尼龙6/石墨烯复合微球的连续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6].万锕俊,周后璋,林贵娇.模板法丙烯腈阴离子聚合副反应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8

[7].赵志唯.活性阴离子聚合(LAP)在新型结构聚合物合成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

[8].叶李薇,彭华乔,杨刚,张东岳,夏祖西.金属锂盐-烷基铝活性阴离子聚合体系催化环氧环己烷与CO_2共聚反应[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刘光志,李伟,费又庆.苎麻纤维增强原位阴离子聚合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8

[10].郑安呐,管涌,危大福,许祥,陈波.烯烃阴离子聚合发展60年的现状与释疑的努力[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通过阳离子聚合的分子内关环反应制备...通过阴离子聚合及分子间关环制...通过阴离子聚合的分子内关环反...通过SFRP结合酯化反应关环合成环状P...使用官能团嵌段提高环化效率伯胺固化反应初始阶段田>

标签:;  ;  ;  ;  ;  ;  ;  

阴离子聚合论文_王春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