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土结构论文_洪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性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性,矿物,结构性,渗透性,硅酸盐,粘土,地表。

粘性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洪卫[1](2017)在《考虑冻结粘性土结构损伤特性的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土是种十分特殊的材料,而冻土结构性的研究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冻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冻土结构性的研究依然重要,不管是理论的建立还是经验的累计,随着对冻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工程建设将更加安全和科学。本文通过对重塑土人工冻结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通过考虑不同的含水率及温度,分析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研究冻土的结构性。将计算机统计出的实时数据进行截面积修正,考虑泊松比对试验数据的影响,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符合实际的试验数据。根据单轴压缩试验得到损伤起始条件(应力损伤门阀值和应变损伤门阀值)并找出其与温度、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损伤变量D,从而得到冻土损伤本构模型,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单轴压缩曲线进行拟合,证明了此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冻结粘性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根据单轴蠕变试验分析冻结粘性土的蠕变特性,分析不同流变模型的应用,从而建立考虑结构损伤的流变模型,并将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证明了此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冻结粘性土的蠕变特性。分析蠕变对冻土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用损伤本构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此损伤本构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预压后冻土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弹性阶段以及应变较大时的损伤阶段,而只在弹性段结束后,损伤开始阶段初期与实验值有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3)

曹存先[2](2005)在《鲁西平原区粘性土结构与渗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西平原水库存在的渗流问题是由于坝基粘性土的渗透性造成的。以往对粘性土的渗透性有认识不足,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现其普遍的宏观结构,直接影响到渗透性。本论文在研究粘性土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揭示其渗流机制,为后续渗流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从粘性土的结构性、渗透性和渗透稳定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粘性土的结构性:粘性土普遍存在着宏观孔隙结构,即粘土的裂隙结构和壤土、砂壤土的大孔隙结构,从其基本分布规律和伴生物姜石的特点进行粘性土宏观孔隙结构的成因分析,推断了壤土大孔隙结构的形成过程,并从毛细水渗透压力角度对比分析粘性土的结构特征。 粘性土的渗透性:粘性土的结构性决定其渗透性。粘性土渗透特点具典型的各向异性,在不同的水力坡降下、不同的位置渗透系数不同。一般粘性土可近似为各向同性体,其渗透性小,属弱~微透水层。但是具结构性的粘性土的渗透系数非常大,属强透水层。从无粘性土的基本规律开始,延伸到对粘性土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粘性土的渗流控制:坝基渗流可分为叁个阶段,即垂向渗流阶段、自由渗流阶段和侧向渗流阶段;目前渗流计算和控制,通常平原水库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即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复合土工膜防渗是对压实粘性土坝体的渗流控制措施。 粘性土的渗透稳定性:粘性土渗透变形型式主要为流土。粘性土的抗渗坡降应通过现场渗透变形试验确定。无粘性土渗透变形的型式和允许比降确定,分析认识粘性土以及压实粘性土的渗透变形特征。 在鲁西平原区水库、输水线路的勘察过程中,大量研究工作认识粘性土的结构特征,从不同区域的地层对比,发现粘性土结构具有普遍性特征,进行相应照片记录。在相对隔水层的存在区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抽水试验,得出影响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因素和转化规律。现场渗透变形试验的可靠性强,大型水库勘察各种粘性土现场试验,确定出研究区抗渗坡降。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5-04-01)

阎世骏[3](1988)在《粘性土结构与地面沉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合理和过量抽汲地下水,使土体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孔隙水压力减小,粒间有效应力增大,致使土层固结压密所产生的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地质问题,它是附加应力和土体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津市和常州市的地面沉降研究表明,就土体地质要素而言,控制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是土和土体结构,尤其是粘性土的微结构。土是自然历史产物,其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可分六个阶段:(1)母岩风化阶段;(2)物质搬运阶段;(3)物质沉积阶段;(4)沉积物同生成土阶段;(5)埋藏成土阶段;(6)表生成土阶段。前叁个阶段对土的颗粒大小、表面特征及其相对含量起控制作(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叁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期刊1988-12-03)

甘德福,孙永福[4](1979)在《上海地区淤泥质粘性土结构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地区的淤泥质粘性土,一般埋深地下3~20米。具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是造成建筑物地基变形的主要土层。长期来上海市区因过量抽汲地下水造成承压水的压力下降,各土层排水固结,市区地面急剧下沉。根据东区劳动公园土层分层沉降标的测量资料,在大量开采地下水时期,如1964~1966年,地面标总沉降量为46毫米,其中淤泥质粘性土的压缩量为27毫米,占总沉降量的59%。(本文来源于《勘察技术》期刊1979年06期)

粘性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鲁西平原水库存在的渗流问题是由于坝基粘性土的渗透性造成的。以往对粘性土的渗透性有认识不足,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现其普遍的宏观结构,直接影响到渗透性。本论文在研究粘性土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揭示其渗流机制,为后续渗流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从粘性土的结构性、渗透性和渗透稳定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粘性土的结构性:粘性土普遍存在着宏观孔隙结构,即粘土的裂隙结构和壤土、砂壤土的大孔隙结构,从其基本分布规律和伴生物姜石的特点进行粘性土宏观孔隙结构的成因分析,推断了壤土大孔隙结构的形成过程,并从毛细水渗透压力角度对比分析粘性土的结构特征。 粘性土的渗透性:粘性土的结构性决定其渗透性。粘性土渗透特点具典型的各向异性,在不同的水力坡降下、不同的位置渗透系数不同。一般粘性土可近似为各向同性体,其渗透性小,属弱~微透水层。但是具结构性的粘性土的渗透系数非常大,属强透水层。从无粘性土的基本规律开始,延伸到对粘性土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粘性土的渗流控制:坝基渗流可分为叁个阶段,即垂向渗流阶段、自由渗流阶段和侧向渗流阶段;目前渗流计算和控制,通常平原水库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即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复合土工膜防渗是对压实粘性土坝体的渗流控制措施。 粘性土的渗透稳定性:粘性土渗透变形型式主要为流土。粘性土的抗渗坡降应通过现场渗透变形试验确定。无粘性土渗透变形的型式和允许比降确定,分析认识粘性土以及压实粘性土的渗透变形特征。 在鲁西平原区水库、输水线路的勘察过程中,大量研究工作认识粘性土的结构特征,从不同区域的地层对比,发现粘性土结构具有普遍性特征,进行相应照片记录。在相对隔水层的存在区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抽水试验,得出影响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因素和转化规律。现场渗透变形试验的可靠性强,大型水库勘察各种粘性土现场试验,确定出研究区抗渗坡降。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性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洪卫.考虑冻结粘性土结构损伤特性的本构模型[D].安徽理工大学.2017

[2].曹存先.鲁西平原区粘性土结构与渗透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3].阎世骏.粘性土结构与地面沉降[C].全国第叁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1988

[4].甘德福,孙永福.上海地区淤泥质粘性土结构的初步研究[J].勘察技术.1979

论文知识图

重分类指标转换图(岩石)重分类指标转换图(土)粘性土的结构粘性土固化土结构形成模型粘性土朗肯理论主动土压力一7微观结构颗粒接触状态示意图

标签:;  ;  ;  ;  ;  ;  ;  

粘性土结构论文_洪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