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交换论文_周敏,张健,王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光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电站,光纤,数据中心,激光器,振荡器,网络,广西。

全光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周敏,张健,王寅[1](2019)在《全光交换网络的技术发展与演进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5G时代,新兴业务发展驱使网络带宽增长,尤其是横向突发流量的暴增,网络由多层平面架构向立体架构演进,由此促进全光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介绍了光交换网架构的发展历史及技术演进,阐述了目前全光交换设备的关键技术能力及应用,并探讨了未来全光交换技术的演进趋势。(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宇光[2](2018)在《全光交换关键器件和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安全、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通信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光交换网及其关键器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便是全光交换网中的关键器件。相比于目前通信网络中所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具有线宽窄、良好的波长一致性、噪声小、无耦合问题等优势,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器件。与此同时,探索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新型光纤传感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应用于光纤传感系统中,将有助于降低传感系统的信号噪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探索新型光纤传感系统,对于应对未来传感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本实验室科研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全光交换演示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以及二者结合的光纤光栅窄带滤波器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其应用于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中,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介绍了实验室科研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全光交换演示系统。该系统于2016年5月完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全光交换演示系统的搭建工作。相比于目前的ROADM技术,本文中介绍的全光交换演示系统具有光纤数目不受波长数目限制、系统更稳定、插损更小等优势。与此同时,该系统具有无阻塞、大容量、可扩展、低成本、低能耗等优点同时该系统所具有的信令系统可以提供无法利用后门进行网络攻击的具有安全性的通信网络。目前全光交换网络系统在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正朝着小型化、实用化的方向研究。2、利用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分别对光纤光栅所组成的法布里珀罗单腔和双腔结构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分析了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对其光谱特性的影响。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全光交换网和光纤传感器的关键器件激光光源进行了实验探索。在光纤光栅非对称双腔结构光纤激光器中引入自注入锁定技术对激光器的性能进行改进,使非对称双腔结构光纤激光器实现了窄线宽激光输出。实验测得输出激光的消光比大于55dB,20dB线宽为12kHz,对应于3dB线宽为0.6KHZ。3、研究了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中光纤端面的弧度对于干涉仪传输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高斯光束和射线光学理论建立了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弧度、不同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长度对于干涉仪传输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光纤端面弧度的制作方法,实验探究了不同光纤端面弧度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空气腔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的光纤对准和固定方法。利用该结构实验制作出消光比大于31dB腔长为713μm的空气腔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研究了该干涉仪的气压特性和液体折射率特性。实验测得气压传感的灵敏度为4.943nm/MPa,液体折射率的最大灵敏度为-163.9dB/RIU。4、探究了基于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窄带滤波器的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进行了带有空气间隙的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窄带滤波器的制作和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的搭建,该结构丰富了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在传感领域的应用。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传感特性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测得液体折射率的灵敏度为 413.8MHz/0.001RIU,温度灵敏度为 2513MHz/℃。(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简水生[3](2017)在《全光交换将助力广电网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25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6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4-18)

张颉,吴鹏,王胜,王海,张泰[4](2015)在《面向智能变电站通信的全光交换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的演进,变电站内的各传感器、保护、测控、计量等设备通过交换机完成变电站内的实时信息交互,由于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对时延要求极为苛刻,光—电—光转换式交换机应对突发式数据交换时难以满足要求。针对变电站通信业务的具体特点和时延要求,提出了面向智能变电站的全光交换网络架构,避免了传统交换机的光—电—光转换操作,实现从保护装置到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快速、可靠通信传输,可作为目前要求苛刻的变电站网络的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汤瑞,赖俊森,吴冰冰[5](2015)在《新型全光交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量的迅猛增长,尤其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流量的指数式增长对骨干网的节点处理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全光交换成为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文论述了目前主要的全光交换技术,并针对各个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钱鑫[6](2015)在《全光交换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对通信的需求及现存数据网络通信方式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和分析了全光交换机的通信方式,为今后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交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贵州电力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陈善清[7](2015)在《数据中心内全光交换结构与基于SDN的控制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及其它Web应用程序的兴起,数据中心内网络流量呈指数形式增长。当前胖树形结构的数据中心内部服务交互过程存在着性能瓶颈,耗费大量能量的光—电—光(O-E-O)转换过程限制了系统的最低时延和能耗效率。另一方面,全光互连数据中心,由于具备超高带宽能力和低能量密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提供高吞吐率、低时延和低能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最近,作为一种集中式的控制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DN)已通过支持可编程的网络功能和协议,它为运营商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控制,能够以全局的视角对资源和服务进行联合优化。因此,有必要在数据中心内部署SDN对网络和应用资源进行统_.控制。论文首先分析了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和业务特点,列出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网络互连架构面临的一些问题。接着对传统胖树形结构的数据中心进行了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全光互连数据中心架构的研究现状,对当前快速发展的SDN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将SDN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控制的优势。之后,针对未来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对全光数据中心互连架构及网络控制方式进行了需求分析,并介绍了数据中心光互连结构及SDN的一些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AWGR)和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在带宽和交换速度上面的优势,基于AWGR和SOA提出了一个高可扩展的模块化及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光分组数据中心互连方案。同时,还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波长复用开关(WMS)和自路由无阻塞交换结构的模块化全光数据中心互连结构。最后,论文采用OPNET仿真软件设计了数据中心网络互连结构的模型,并通过编程模拟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的产生,完成了对基于AWGR和SOA的全光数据中心互连结构的性能仿真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架构具有高可扩展性,同时具有较低的时延和低阻塞率。此外,论文还对数据中心基于SDN的控制架构进行了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1-05)

于珊珊[8](2014)在《太比特可重构全光交换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硅基液晶技术,在高非线性光纤中采用双向简并四波混频,提出了一种可重新配置的太比特网络可重构全光交换模块,实现了对23个100Gb/s差分正交相移键控信道2.3Tb/s的高速率可重构全光交换。当比特误码率为10-9,全光上/下路和光功率均衡的功率代价小于1.5dB,可切换的双通道和同步7通道数据交换功率代价小于5dB。(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秦丽娜[9](2014)在《全光交换关键技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全光交换技术的关键点进行概述,通过分析全光交换技术的节点结构,从而探讨出在标签交换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比如光标签的提取、光逐跳分配器与可调光波长转换器等。伴随着光逻辑电子器件的技术发展,全光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4年08期)

[10](2014)在《桂林高新区 全光交换集成器件与模组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光交换集成器件与模组"是桂林市光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系列产品全方位支持全光通信各种应用场景,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实现全光交换互通、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更加先进,性能更稳定的光器件。市场前景:本项目将促进通信产业升级,符合行业越式发展的需要。迈入全光网络时代,在全球光通信市场火热的发展态势下,市场需求巨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4年03期)

全光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对安全、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通信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光交换网及其关键器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便是全光交换网中的关键器件。相比于目前通信网络中所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具有线宽窄、良好的波长一致性、噪声小、无耦合问题等优势,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器件。与此同时,探索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新型光纤传感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应用于光纤传感系统中,将有助于降低传感系统的信号噪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探索新型光纤传感系统,对于应对未来传感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本实验室科研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全光交换演示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以及二者结合的光纤光栅窄带滤波器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其应用于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中,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介绍了实验室科研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全光交换演示系统。该系统于2016年5月完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全光交换演示系统的搭建工作。相比于目前的ROADM技术,本文中介绍的全光交换演示系统具有光纤数目不受波长数目限制、系统更稳定、插损更小等优势。与此同时,该系统具有无阻塞、大容量、可扩展、低成本、低能耗等优点同时该系统所具有的信令系统可以提供无法利用后门进行网络攻击的具有安全性的通信网络。目前全光交换网络系统在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正朝着小型化、实用化的方向研究。2、利用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分别对光纤光栅所组成的法布里珀罗单腔和双腔结构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分析了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对其光谱特性的影响。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全光交换网和光纤传感器的关键器件激光光源进行了实验探索。在光纤光栅非对称双腔结构光纤激光器中引入自注入锁定技术对激光器的性能进行改进,使非对称双腔结构光纤激光器实现了窄线宽激光输出。实验测得输出激光的消光比大于55dB,20dB线宽为12kHz,对应于3dB线宽为0.6KHZ。3、研究了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中光纤端面的弧度对于干涉仪传输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高斯光束和射线光学理论建立了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弧度、不同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长度对于干涉仪传输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光纤端面弧度的制作方法,实验探究了不同光纤端面弧度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空气腔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的光纤对准和固定方法。利用该结构实验制作出消光比大于31dB腔长为713μm的空气腔法布里珀罗光纤干涉仪。研究了该干涉仪的气压特性和液体折射率特性。实验测得气压传感的灵敏度为4.943nm/MPa,液体折射率的最大灵敏度为-163.9dB/RIU。4、探究了基于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窄带滤波器的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进行了带有空气间隙的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窄带滤波器的制作和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的搭建,该结构丰富了光电振荡器传感系统在传感领域的应用。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传感特性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测得液体折射率的灵敏度为 413.8MHz/0.001RIU,温度灵敏度为 2513MHz/℃。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光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周敏,张健,王寅.全光交换网络的技术发展与演进趋势[J].电信科学.2019

[2].杨宇光.全光交换关键器件和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3].简水生.全光交换将助力广电网的发展[C].第25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6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7

[4].张颉,吴鹏,王胜,王海,张泰.面向智能变电站通信的全光交换技术应用[J].电信科学.2015

[5].汤瑞,赖俊森,吴冰冰.新型全光交换技术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5

[6].钱鑫.全光交换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贵州电力技术.2015

[7].陈善清.数据中心内全光交换结构与基于SDN的控制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8].于珊珊.太比特可重构全光交换网络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4

[9].秦丽娜.全光交换关键技术解析[J].中国新通信.2014

[10]..桂林高新区全光交换集成器件与模组项目[J].中国高新区.2014

论文知识图

1-3实验室研制的两代全光交换网...1-1.(a)第一代全光交换演...一5基于OCDM标记码的全光交换仿真...1-1.光波所(a)第一代全光交换5"4灵活全光交换节点结构为...多位领导参观视察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

标签:;  ;  ;  ;  ;  ;  ;  

全光交换论文_周敏,张健,王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