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张久海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张久海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高阳小学26131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营造创新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二、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还有的学生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了。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春雨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pide;9=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9=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

(1)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一题多解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数学的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地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逻辑中断的突然飞跃,是一种还没有被认识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张久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