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大纲论文_高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教学大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学大纲,步骤,理论,论文。

口译教学大纲论文文献综述

高巍[1](2003)在《高校口译课堂教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口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生对口译的兴趣越来越浓,呼声自然呈上升趋势。教育部门做出决定,将口译课变为外语高等学校各语种的必修课程,口译课无人问津的现象逐渐成为历史”(刘和平,2002)。然而,根据统计(穆雷,1999:61),目前国内把口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的教学单位只有叁处。截止1999年底中国大陆的情况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改置了高级翻译学院,培养翻译方向研究生(只有英文专业),学制两年;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学院成立了翻译系,培养口、笔译本科生。厦门大学外文系与英国威斯明斯特大学的语言系合办了口笔译试点班。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站(http://www/shisu.edu.cn),本文作者了解到该校于2003年4月成立了翻译学院,设立口笔翻译专业。其它城市或地区也有称为翻译学校的教学机构,但并不是专门的翻译培训学校。翻译培训的任务通常由外语院校承担。其次“教学内容和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刘和平,2001:Ⅹ)。再者,“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口译教学在不少方面,如开设口译课的时间、口译教学原则、内容和训练方法等,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方健壮,1998)。刘和平与鲍刚(1994)指出“普遍(口译教员)缺少对口译职业技能、口译内在科序、口译方法论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绝大部分人仍停留在经验化阶段。”基于此,口译教学方法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重语言训练,轻逻辑思维训练,偶有技巧讲解,却停留在经验阶段,很难让学生举一反叁”(刘和平,2001:Ⅹ)。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刘伯祥,1998),使学生掌握口译的主要技巧,熟悉口译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口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说“口译培训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员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进入社会后尽快胜任翻译工作”(刘和平,2001:Ⅺ)。那么,如何让成功的翻译指导教学实践呢?作为口译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探索成功翻译的奥秘,制定符合口译规律,行之有效的口译大纲,指导学生科学地训练口译技能,使口译培训成为翻译教学而并非教学翻译,同时,使其通过口译不断提高母语和外语水平。这是本文的基本目的及其意义之所在。 “对翻译活动包括翻泽模式、特性、要素等等的综合性探讨才是科学性工作”(王克菲,1997)。本文基于翻译科学(scienee of translation)(Nida,1964:3),(其涉及翻译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塞莱斯科维奇的“达意”观点以及刘和平的“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的理论,借助英语语言学理论,采用研究翻译动态和思维的方法,以透视的角度,揭示和认识口译程序的奥秘,把握不同思维模式在口译中的规律,同时,口译程序的研究可以揭示翻译的转换规律,证明了不同社会文化和不同语言体系可以相互转换这一事实。满足于传授口译经验的教学是由于只对翻译结果进行静态分析和研究,但是,“因为经验是别人思维机制运作的结果,而不是思维动态过程,无法解释怎样才能获得 功戈书叮类似的经验,不能提供到达彼岸的方法”(刘和平,2001:19).本文将英语语言学理论使川到口译中,为口译提供了理论,又丰富了英语语言学。本文分为五个章节,二人部分,即第二、第二、第四章节。 第一部分为文献回顾,即理论部分,包括: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思维中言语生成和话语理解过程,口译理解中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信息整合、联想、逻辑推理及语言知识一与认知知识的关系,即,从产生思维和语言的物质载体一大脑开始研究,探索语言和超语言环境(extra linguistic contexts)以及思维的关系;为、西方人不同思维方式及其不同语篇连接模式,口译中的心理素质。基于翻译方法论,该部分探索翻译思维的基本特征,分析翻泽思维的技能特点,阐述口译技能的可训练性。这些内容也是口译推理教学法的利·学依据。第一二部分为口译推理教学人纲,说明大纲的目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安排以及口译材料的选择。 第二部分为口译课堂教学实施以及成绩测试(即hievementtest)。口译理论和教学大纲需要落实和检验。首先,在口译叁步骤的指导下,介绍大纲实施的各环节,也试图解决在口泽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然后,通过成绩测试手段检查学习和培训效果。经过对兰州理工大学99级英语专业两个班学生(一为控制班,另一为实验班)的测试,使用平均量(central tendency)和离散橄(dispersion)的评估手段,证明了这种推理口译教学法的有效性,揭示了学生在口译各要素的表现,男女生的差别等情况,为进一步的口译课堂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作者认为该部分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其为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科学”提供了实证。国际译学界对“科学”提法一直存在异议,认为“奈达式的‘科学’翻译,具有超验的乌托邦性质,其所谓的科学范围太狭隘,而且往往无法验证”(王东风,2002)。本部分通过科学量化分析证明了翻译科学的存在。 本文作者认为在保?(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11-01)

口译教学大纲论文开题报告

口译教学大纲论文参考文献

[1].高巍.高校口译课堂教学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计算机主导模式: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口译教学资源评价框...口译教学语料库的模型构建

标签:;  ;  ;  ;  

口译教学大纲论文_高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