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侠[1](2021)在《基于政策工具的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
李艳[2](2021)在《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特别是自2017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转型期,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很多行业不景气,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举步维艰,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困境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保障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政府就必然需要承担和负起相应责任,利用“有形的手”来重新调整我国信贷服务市场的各种融资服务结构,对新的信贷资源也因此进行了有效优化和合理分配。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S省R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该市仍存在着信用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和管理机构等问题,解决这一困难问题仍任重而道远。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提出该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向读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全文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依次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其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三个基本概念,以及市场失灵理论的概述,并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与市场失灵理论的契合点。第三部分是针对S省S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现场走访相关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获取资料及信息,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通过调查发现该市主要存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管理部门组织分散、效能不足,融资性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有限,中小企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客观深入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力度不够、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改革不到位、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够、融资政策监管考核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第五部分提出了促进该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主要措施有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强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及监管考核力度等。
刘志强[3](2021)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以完全发挥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系统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中国自已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中小企业问题面临的一个普遍且常见的问题。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来看,既有世界性难题的通病,又带有机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因素,又有宏观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在明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具体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途径、面临问题的具体表现与现行手段,在完成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而从“动产融资”的角度探寻了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总体分析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性。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探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融资体系,辨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第三,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是否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融资约束程度是否在改善?第四,“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举措到底能对缓解融资约束和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第五,深刻理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明确提出并且论证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重要措施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一个主要因素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物,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范围来缓解借贷约束具有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公共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物融资已成为现实。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却还没有严格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评估。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在一个含有借贷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动产资产,讨论当借贷约束中的抵押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放松后宏观总体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变化。研究分析了动产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在宏观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在实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时,在数据和指标上有所扩充。系统性地整理1997-2015的全国和分省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标,使用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均值组(xtmg和xtcce)估计等多种计量经济学工具来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了从更微观层面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搜集整理了两组微观企业数据,并使用多类测算融资约束的指标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具体而言,两个数据集为:第一组数据为2005—2007年中国15066家高科技中小企业数据,共计45198个样本观测值;第二组数据为777家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共计2813个样本观测值。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法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第三,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方面有一定进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很多,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和相关政策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完善、模式不成熟。成因分析中重点突出了融资模式问题。金融实践中,融资模式是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模式都有一定风险,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周期,当适用条件和环境变化后,原来有效的融资模式不但不能缓解融资约束,还会使中小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是研究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印证研究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历史变革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本文使用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其次,由于数据限制,尽可能整理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15年间的中小企业的多项发展指标,分地区和省份对20年间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最后使用面板估计模型,利用本章节的上述分析对中国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及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对系统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融资模式和融资环境,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进而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最后论述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第二部分是是从定量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融资约束下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以进一步说明融资约束问题。从第4章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虽然外部存在较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出现融资约束的成因众多,这些措施是否促使中小企业从外部进行融资,缓解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本章以现金流敏感度为研究切入点,使用尽可能多的可得数据,首先选用的是国泰安中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数据,虽然不是全部中小企业,但是能够进入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属于发展较好且已能够获得较多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也存在显着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那么其它外部融资较为有限的中小企业在该方面将面临更为显着的问题。其次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式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最后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发现在融资约束以及现有情况下,融资约束造成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且持有更多现金资产,这也说明需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结合国内现有融资特点,寻求新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第三部分是提供了一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融资方式——动产融资。受制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以及自身内部融资额度和规模的有限性,既有的外部融资体系和环境无法全面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那么就需要根据原有不足,探寻新的有效融资方式。根据我们的分析,“动产融资”将是补充和扩展现有融资方式的有效方式。本章构造了多个DSGE模型综合说明了“动产融资”对企业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动产融资”的推动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动产融资”实施的政策建议。虽然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但是依然可能存在两点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部分。第一是实证数据上存在一定不足。囿于数据可获得性,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标的测算尽管有改善,但是依然不尽如人意,且仅涵盖了 2016年以前的相关数据,因此实证估计出来的结果所对应的政策含义有一定局限性。第二,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研究不同资产充当抵押物的异质性资本的DSGE模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融资约束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引入动产后宏观效率的改善程度。但是该模型未包含更多的DSGE文献中常采用的实际与名义摩擦(real and nominal frictions),这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扩展,以此来更精确地定量研究中国异质性资本和借贷约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周喆[4](2021)在《后疫情时代吉安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贡献了巨大经济价值。它在解决我国劳动就业、增加政府税收、增添经济活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该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万家,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各种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身的所有制形式以及地位受到歧视,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社会地位低、政府扶持力度小等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2020年年初,中国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很快席卷全国,学校纷纷宣布延迟开学,经济活动、特别是餐饮、旅游、酒店等服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人群密集的生产制造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持续多达半年的停业停工,使得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断裂的困境,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扛过疫情的冲击,被迫走向破产清算,这对中小企业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本论文以吉安市为例,探讨了后疫情时代政府如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能够给其它省市带来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本文主要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已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后文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介绍了吉安市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手段丰富;创业投资支持作用开始显现;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未来融资重点发展方向。该部分还剖析了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主要问题,例如银行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第四部分,介绍了后疫情时代吉安市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而专门制定的信贷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并提出了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效率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不够;区域信用环境有待改善;融资担保体系任不健全。第五部分,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吉安市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化措施,具体包括:加强信贷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第六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展望。
武慧峰[5](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快速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经济面临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民营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大,在解决就业、提供税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民营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依存度较高,尤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民营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生存危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为民营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然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困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目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如何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局面,充分释放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仍是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新冠疫情为研究背景,将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协同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及市场失灵理论,剖析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现状,指出金融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中小企业政策存在政策实施不够细致、政策传导不够顺畅、政策协同不够紧密、政策跟踪反馈不够到位等核心问题,从相关方认识因素、供给机制因素、绩效考核因素、风险水平因素、技术手段因素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比照其他省区相关政策和经验,总结出提高相关方认识程度、完善供给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技术手段支撑等五方面金融支持政策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有效应对问题建言献策。
李珍妮[6](2021)在《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选择这一研究对象,原因有二:一是在2015年,国内融资担保行业迎来巨变,国家第一次明确融资担保的历史定位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的普惠金融、准公共服务产品,这使得此前一度处于低潮的政策性融资担保迅速成为了行业主流,并在扶持中小微及“三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二是云南省作为西南农业大省、贫困大省、沿边大省、民族大省,每一个独特的特征,都决定其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投入更多的引导和培育。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融资担保可以发挥出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因此,对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新公共产品理论的实践,而且可以助力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本论文在完成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阐述以及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历史回顾这些基本工作后,重点梳理了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在过去20年的三次构建,并从运营体系、监管体系建设、主要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而系统的分析,基本厘清了整个体系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得出,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包括行业监管有效性不足,政策性扶持补偿机制没有完全落地,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平台扩展陷入瓶颈等。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行业监管有效性,完善落实政策性扶持补偿机制以及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平台的壮大升级等。
刘宁[7](2021)在《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研究 ——基于代偿追偿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受融资环境及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内担保行业初具规模,担保体系运行机制已基本完善,担保机构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经济下行大环境下,担保违约频发,逾期项目增多,担保代偿走高,追偿难度增大,追偿速度减缓,担保机构风险防控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的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尤为重要。山东Z担保公司是一家省属大型国有担保机构,成立十余年以来,严控项目风险、深化机构合作,助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成长,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与众多担保机构一样,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山东Z担保公司同样面临着风险上升、代偿增加、银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尤其是追偿难度大、进度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代偿追偿和风险管理成为公司兴衰的生命线。本文以山东Z担保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担保项目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东Z担保公司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山东Z担保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收集信息滞后、预警机制不完善、代偿项目追偿难等问题。针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理论为指导,从防范项目代偿风险、加快追偿清收视角,参考COSO风险控制策略,提出覆盖担保业务保前尽调评审、保中签约办理、保后管理及预警、业务代偿追偿管理整个业务流程的风控体系优化策略,推动山东Z担保公司稳健发展。本文以山东Z担保公司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担保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完善、优化适合山东Z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策略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本文通过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案例研究,从内部控制、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提升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及风险化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李童[8](2021)在《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也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日益增强,相比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条件来说,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反担保要求以及征信的准入门槛更低,因此也促进了融资担保业务的扩张,从而进一步带动了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融资担保机构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授信风险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直接参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本文将以兰州新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司为例,对融资担保公司在开展融资担保相关业务过程中风险控制环节的现有授信评价要素及过程进行剖析,结合公司开展业务所面对客户类型的特点,提出并构建相应的一套授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实际案例来解析这套授信风险评价体系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本文的分析过程将有助于类似兰州新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这类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为其有效的识别融资担保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兰州新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能够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协助公司更好的应对业务风险,规避一些特定的不利影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不仅对兰州新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事前风险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和帮助,也能为其它地方性政府融资担保平台在开展融资担保相关业务时的授信风险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俊德[9](2014)在《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均是国民经济最活跃的主体,不仅其户数占全体企业户数均逾九成五,且提供约三分之二就业岗位机会,且孵育未来大企业、促进经济成长、增进社会安定与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对经济社会稳定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金融界、及企业界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更加灵活,在促进就业、打破垄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稳定与刺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重新审视,经济实践推动了理论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理论逐步形成。尽管中小企业发展理论日臻完善,近几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商业银行也努力尝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越发明显,「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营造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亦即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即建立金融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完整金融制度。另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之最重要原因在于其经营体质薄弱,面对外在环境恶化之抵抗力相对较差,金融机构即认为中小企业是贷款风险较大的一群。因此须进行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着手改造中小企业经营体质,将会改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刻板印象,也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最佳保证,包括中小企业应不断充实自我提升、完善中小企业经营所需各功能协助之服务机构、建构中小企业辅导服务网络等。因此,如何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建构优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与制度,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问题是本论文之研究目的。惟本论文内涵精髓贵在实践,尤其在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方面,可选择适当试点落实实践,相信可使我国中小企业有焕然一新的气象。
薛钰显[10](2013)在《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个难题,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供融资便利成为各个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共同选择的政策导向,近些年融资担保成为各国解决该难题普遍采用的金融支持模式,国内外大量成功实践表明,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是解决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河北省紧邻全国经济和政治重地——京津地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发展环境与众不同,因此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也与东南沿海及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大,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在河北省的全省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大,几乎涉及全部产业领域,也造就了一批优势的产业集群,但是融资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只有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才能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渡过发展的瓶颈,也就能有效提高河北省的经济实力。本文首先对国际典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对比,并将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进行了总结;其次通过对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以及特点的分析,尤其是对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省内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对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的发展背景与运营概况做了介绍;第四,针对省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风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出了风险综合管理战略;第五,针对性的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六,为信用担保机构分析了体制创新与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最后,为今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提出保障性战略与建设性意见。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运行现状及一般规律,在总结、借鉴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就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科学构建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与制度框架,并为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可供借鉴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我省的经济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2)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国内外研究评价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中小企业 |
2.融资 |
3.市场失灵 |
(二)理论基础概述 |
1.市场失灵理论概述 |
2.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契合 |
二、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调查 |
1.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调查概述 |
2.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
3.S省R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
(二)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1.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
2.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管理部门组织分散、效能不足 |
3.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有限 |
4.政府介入中小企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强 |
三、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力度不够 |
1.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
2.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硬件及软件不足 |
3.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欠缺 |
(二)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改革不到位 |
1.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协调管理机构的建设重视不够 |
2.负责中小企业融资各机构相互独立缺乏沟通机制 |
(三)政府对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不够 |
1.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的基础管理不规范 |
2.政府对于担保机构的财政预算不够 |
3.银担关系不够紧密 |
(四)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监管考核不到位 |
1.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缺乏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
2.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日常监管责任界限不明确 |
3.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
四、促进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
(一)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平台硬件软件建设 |
3.协调沟通中小企业各方面信用信息共享 |
4.推进中小企业诚信“红黑榜”建设 |
(二)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 |
1.推进中小企业各部门职能整合及信息共享 |
2.建设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融资服务平台 |
(三)加快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
1.制定政策,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管理 |
2.增加财政预算,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政策 |
3.加强合作,通畅银担合作桥梁 |
(四)增强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及监管考核力度 |
1.建立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考核指标体系 |
2.明确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日常监管责任和内部激励机制 |
3.强化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沟通协调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S省R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2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
2.3 度量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与进展 |
2.4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思路和途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3.1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与指标选取 |
3.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3.3 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简析 |
3.4 实证模型和结果分析 |
3.5 稳健性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的均值组估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4.1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
4.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
4.3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
4.4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 |
4.5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与中小企业发展匹配? |
4.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融资约束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分析 |
5.1 研究假说 |
5.2 研究设计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引入动产融资的政策评估分析 |
6.1 政策背景 |
6.2 基本模型 |
6.3 模型稳态、参数校准与估计 |
6.4 模型动态与政策分析 |
6.5 拓展分析: 不含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和改进的借贷约束模型 |
6.6 政策启示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后疫情时代吉安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后疫情时代 |
2.1.2 中小企业 |
2.1.3 中小企业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3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吉安市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
3.2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3.2.1 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
3.2.2 中小企业融资手段丰富 |
3.2.3 创业投资支持作用开始显现 |
3.2.4 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未来融资重点发展方向 |
3.3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银行融资难度大 |
3.3.2 融资渠道窄 |
3.3.3 融资成本高 |
3.3.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4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 |
4.1.1 信贷政策支持措施 |
4.1.2 其他方面支持措施 |
4.2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效率低 |
4.2.2 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
4.2.3 区域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
4.2.4 融资担保体系任不健全 |
5 后疫情时代吉安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优化措施 |
5.1 加强信贷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
5.2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5.2.1 引入针对中小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机构 |
5.2.2 多渠道开展债务融资 |
5.2.3 增强间接融资能力 |
5.3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
5.3.1 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
5.3.2 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力度 |
5.3.3 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
5.4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5.4.1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的担保公司运作机制 |
5.4.2 强化政府激励政策实施,提升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
5.4.3 加大担保资金追偿力度,减少资产损失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冠疫情背景下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可能的创新 |
2.存在的不足 |
一、研究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民营企业 |
2.中小企业 |
3.民营中小企业 |
4.金融支持政策 |
(二)理论基础 |
1.协同理论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3.市场失灵理论 |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一)新冠疫情以来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 |
1.强化信贷支持政策 |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 |
3.强化融资担保支持政策 |
4.加大创业贷款贴息支持政策 |
5.拓宽融资渠道政策 |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
1.政策实施不够细致 |
2.政策传导不够顺畅 |
3.政策协同不够紧密 |
4.政策跟踪反馈不够到位 |
三、新冠疫情背景下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制约因素 |
(一)相关方认识因素 |
(二)供给机制因素 |
(三)绩效考核因素 |
(四)风险水平因素 |
(五)技术手段因素 |
四、其他省区的政策经验及相关启示 |
(一)浙江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
1.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
2.建立监管评价机制 |
(二)湖北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
1.主动对接信贷需求 |
2.积极支持复工复产 |
3.创新金融信贷产品 |
(三)江苏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
1.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
2.畅通绿色融资通道 |
3.加强金融创新 |
(四)相关启示 |
五、内蒙古加强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
(一)提高相关方的认识程度 |
1.强化协同配合 |
2.拓宽政企沟通服务渠道 |
3.增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
(二)完善供给机制 |
1.加大融资担保支持 |
2.提高信贷支持力度 |
3.提高业务运转质效 |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1.完善政府激励约束 |
2.加强金融机构绩效考核 |
(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1.完善监测评价 |
2.加强风险管控 |
3.建立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 |
(五)强化技术手段支撑 |
1.搭建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大数据中心 |
2.强化金融支持政策直通车APP服务 |
3.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阐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普惠金融 |
二、融资担保 |
三、政策性融资担保 |
第二节 理论工具 |
一、新公共产品理论 |
二、市场失灵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云南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历程及体系构建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简史 |
一、第一阶段:探索的起步 |
二、第二阶段:集中监管的起步和乱象的加剧 |
三、第三阶段:顶层设计完成后的健康发展 |
第二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发展历程 |
一、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的初次尝试 |
二、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被边缘化 |
三、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成为行业主流 |
第三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体系分析 |
一、省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的成立和运行 |
二、省级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平台的成立和运行 |
三、市县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成立与运行 |
第四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监管体系分析 |
一、监管法律及制度支持体系的构建 |
二、监管组织体系的构建 |
三、监管方法的构建 |
第五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效 |
一、从根本上厘清了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的边界和发展道路 |
二、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体系初步建立 |
三、银担模式得到有效推广,银政担模式开始进入尝试 |
第四章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不足 |
一、行业监管有效性尚有不足 |
二、政策性扶持补偿机制没有完全落地 |
三、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平台扩展陷入瓶颈 |
第二节 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监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程度及认识高度不够 |
二、地方经济实力薄弱,对银行系统影响力弱 |
三、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平台无扩张动力 |
第五章 推进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构建的建议 |
第一节 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行业监管有效性 |
一、尽快完成政策性融资担保配套政策的制定下发 |
二、严格监管购买服务 |
三、以大数据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第二节 完善落实政策性扶持补偿机制 |
一、落实财政资金的定期补偿 |
二、解决政府和银行两个关键,落实“银政担” |
第三节 加快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运营平台壮大升级步伐 |
一、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的继续扩张 |
二、推动“科技金融”,让政策性融资担保发挥更大作用 |
三、进一步推动两个省级政策性融资平台的升级壮大 |
四、不断推出高质量政策性融资担保产品 |
参考文献 |
附录A: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一览表 |
致谢 |
(7)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研究 ——基于代偿追偿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
2.1 担保基本概念及理论 |
2.1.1 担保基本概念 |
2.1.2 担保相关理论 |
2.2 担保风险概念及理论 |
2.2.1 担保风险基本概念 |
2.2.2 担保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及山东Z担保公司概况 |
3.1 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 |
3.1.1 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历程 |
3.1.2 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现状 |
3.2 山东Z担保公司基本情况和现状 |
3.2.1 山东Z担保公司基本情况 |
3.2.2 山东Z担保公司业务介绍 |
3.2.3 山东Z担保公司业务现状 |
第4章 山东Z担保公司代偿追偿案例分析 |
4.1 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4.1.1 保前尽调管理 |
4.1.2 保中评审签约 |
4.1.3 保后管理及预警 |
4.1.4 业务代偿追偿管理 |
4.2 典型代偿追偿案例概述 |
4.3 山东Z担保公司案例经验总结 |
4.4 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4.1 保前尽调风险管理问题 |
4.4.2 保中评审签约风险管理问题 |
4.4.3 保后管理风险管理问题 |
4.4.4 业务代偿追偿风险管理问题 |
第5章 国外担保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5.1 德国担保业务风控经验 |
5.2 日本担保业务风控经验 |
5.3 美国担保业务风控经验 |
5.4 对国内担保行业风控的启示 |
第6章 优化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策略体系 |
6.1 优化目标和原则 |
6.1.1 优化目标 |
6.1.2 优化原则 |
6.2 风险防控策略体系优化方案 |
6.2.1 保前业务管理优化 |
6.2.2 保中业务管理优化 |
6.2.3 保后业务管理优化 |
6.2.4 业务代偿追偿管理优化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健全企业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管理 |
7.2.2 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畅通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 |
7.2.3 完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长效机制建立协同处置化解机制 |
7.2.4 深化征信体系平台应用改善担保机构运营环境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授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2.1.1 风险管理原理 |
2.1.2 综合评级方法与风险评价体系 |
2.1.3 内部评级体系 |
2.2 融资担保相关理论概述 |
2.3 中小企业风险特征 |
2.4 授信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状况 |
2.4.1 国外研究状况 |
2.4.2 国内研究状况 |
2.5 融资担保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国外研究状况 |
2.5.2 国内研究状况 |
2.6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 |
3.1 兰新担保公司简介 |
3.2 兰新担保公司业务现状 |
3.3 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 |
3.3.1 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现状 |
3.3.2 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
4.1.1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总目标 |
4.1.2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目标 |
4.2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中决策主体设置 |
4.3.1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中决策主体的增设 |
4.3.2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主体中人员的配备 |
4.4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 |
4.4.1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初选 |
4.4.2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初选指标的归属度分析 |
4.5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计算 |
4.6 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打分系数说明 |
4.7 债权风险评价及授信方案决策 |
4.7.1 债权风险评价指标计算 |
4.7.2 授信方案决策 |
第五章 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
5.1 A客户基本情况 |
5.2 原授信风险评价下A客户的评价结果 |
5.3 新授信风险评价体系下A客户的评价结果 |
5.3.1 A客户授信风险评价结果 |
5.3.2 A客户债权风险评价结果 |
5.3.3 A客户最终授信风险评价结果及管控方案 |
5.4 与原授信风险评价方法结果比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之文献探讨 |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文献评析 |
第三节 建构适合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的必要性 |
第三章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之重要作用与理论分析 |
第二节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之经验 |
第三节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机制架构模式之启示 |
第四章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之功能 |
第二节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 |
第三节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制度 |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之经验 |
第五章 落实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
第一节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经营诊断与经营辅导间之关联性 |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
第四节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辅导机制 |
第五节 提升中小企业负责人素质 |
第六节 防范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之机制 |
第六章 结论—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 |
第一节 基础建设—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
第二节 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内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2 国外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2.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经验 |
2.2.1 国际典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经验 |
2.2.2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国际化比较 |
2.2.3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经验以及启示 |
2.2.4 小结 |
第三章 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及信用担保状况分析 |
3.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概况 |
3.1.1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历史 |
3.1.2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规模 |
3.1.3 国内信用担保业领头羊 |
3.1.4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 |
3.2 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及信用担保现状的调查分析 |
3.2.1 河北省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 |
3.2.2 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及担保机构调查 |
3.2.3 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及信用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运营现状 |
3.3.1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背景 |
3.3.2 省担保服务中心发展概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风险综合管理战略 |
4.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 |
4.1.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风险 |
4.1.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风险的特点 |
4.1.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风险的原因 |
4.2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风险规避战略 |
4.2.1 风险综合管理能力 |
4.2.2 风险预警机制 |
4.3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风险分散战略 |
4.3.1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风险分散机制的现状 |
4.3.2 信用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合理分担风险 |
4.3.3 双保联动战略 |
4.3.4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风险补偿战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研究 |
5.1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资信评估概述 |
5.1.1 资信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
5.1.2 财务报表在资信评估中的应用 |
5.2 省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建立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 |
5.2.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
5.2.3 财务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4 非财务类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5 小结 |
5.2.6 信用等级划分与案例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体制创新战略 |
6.1 省信用担保中心体制创新战略 |
6.1.1 传统信用担保模式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分析 |
6.1.2 创新模式案例分析 |
6.1.3 结论及几点思考 |
6.1.4 进行体制创新改革的建议 |
6.1.5 小结 |
6.2 省信用担保中心实施学习战略的建议 |
6.2.1 核心目标是提升公信力 |
6.2.2 注重强势担保企业文化建设 |
6.2.3 注重学习战略实施,培养宽领域高素质人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
7.1 省信用担保中心应对风险的处理机制和保障性措施 |
7.1.1 紧跟国家政策,优化担保结构 |
7.1.2 规范业务的治理结构,优化担保的决策程序 |
7.1.3 “多样化”经营与“有效式”分担 |
7.1.4 加强流动性控制,预防流动性风险 |
7.1.5 建立银、保、企通力合作的风险共担机制 |
7.1.6 有针对性的设计强力的反担保措施 |
7.1.7 建立保前、保中与保后的动态连续监控机制 |
7.1.8 建立强有力的风险损失追偿机制 |
7.2 省信用担保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
7.2.1 建立担保机构自有资本的风险补偿机制 |
7.2.2 建立多方联动与协同合作体制下的风险分散机制 |
7.2.3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稽核制度 |
7.2.4 建立并健全担保机构的报审委员会体制下的审报分离制度 |
7.2.5 建立信用担保行业的人才吸收与培养体制 |
7.2.6 优化资源,探索组建河北省信用担保体系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政策工具的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D]. 李侠. 燕山大学, 2021
- [2]S省R市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 李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D]. 刘志强. 山东大学, 2021(11)
- [4]后疫情时代吉安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研究[D]. 周喆.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新冠疫情背景下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 武慧峰.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云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研究[D]. 李珍妮.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山东Z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研究 ——基于代偿追偿视角[D]. 刘宁.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兰新担保公司授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李童. 兰州大学, 2021(12)
- [9]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D]. 李俊德.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10]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 薛钰显.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