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邯郸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92例早发冠心病组(早发组)、88例晚发冠心病患者(晚发组),分别对二组入选对象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对照组比较,在体重指数、饮酒史、脑卒中等心血管因素比较显著高于晚发组;早发冠心病组者的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3)早发冠心病组在LDLc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4)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Gensini积分显著重于晚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体重肥胖、过量饮酒、血糖升高、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Gensini积分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22-01

在过去几十年中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的世界范围内的实行,中老年人群心血管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年轻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却呈增加趋势,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目前多项研究显示积极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2]。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对象连续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心内科以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收入院,通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年龄分成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92例和晚发冠心病组(对照组)88例。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收集对象的基本身体资料采集,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等于体重(kg)/身高(m2)单位以kg/m2表示。超重或肥胖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1],BMI大于等于24(kg/m2),并详细记录包括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1.2.2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以标准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详细记录病变程度、位置、数目等信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定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根据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按狭窄累及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脉的支数分为1支、2支或3支病变。同时对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标准进行积分,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如下:狭窄≤25%、26%~50%、51%~75%、76%~90%、91%~99%、100%分别计1分、2分、4分、8分、16分、32分;不同节段冠状动脉乘以相应系数:左主干病变,得分×5.0;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得分×1.5,远段得分×1;第一对角支得分×1;第二对角支得分×0.5;左回旋支近段得分×2.5,远段和后降支×1,后侧支×0.5;右冠脉近、中、远段和后降支得分均×1。计算分支病变积分之和为总的Gensini积分。

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脂质代谢方面早发组同晚发组在TG、TC、HDLc、V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空腹血糖及HDLc水平比较,早发组显著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组血管病变显著重于晚发组(P<0.05)。

4讨论:

冠心病目前被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其中最主要非遗传因素有血脂代谢异常、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和心理压力等。肥胖已成为全球人民健康的重要威胁,遍及整个发达国家,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超重及肥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证实,肥胖可以通过炎症途径、内皮功能损伤、激活交感神经、脂质变化、增强凝血机制、胰岛素及瘦素水平升高等途径导致冠心病的出现。本研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且早发组患者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源于男性暴露于吸烟、饮酒及其他不良习惯的机会更高[3]。

研究表明,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此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本研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LDLc、血糖水平等显著高于晚发组。

遗传因素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与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决定着冠心病的发病。有学者研究显示家族冠心病史是独立危险因素。一级亲属的早发冠心病史不不仅使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而且使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与早发冠心病有显著联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

Framingham心脏研究已证实高LDL-C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LDL-C无论在一级、二级预防中都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早发冠心病患者虽然相比晚发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内以脂质成分为主,纤维帽较薄,易破裂,易导致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故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中青年人需更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特别要提倡戒烟、戒酒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对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定期体检,并根据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早期确定治疗方案,对于减少各种并发症,改善症状和预后,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马娟,陈吉丽.早发冠心病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1,19:27-29.

[2]张再伟.白细胞介素12B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3]陈君,郭志刚,胡威,修建成,周忠江.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11:1091-1094.

[4]陈忠,马根山,黄峻,雍永宏,朱铁兵,杨志健,曹克将.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01:81-83.

标签:;  ;  ;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