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角色,彝族,乡村,逻辑,移风易俗,礼俗。
文化角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洪友,李扬扬[1](2019)在《古装剧角色平民化的当代价值认同——兼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文化传播能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装剧经过30多年发展,经历了以王侯将相、后宫佳人和江湖侠客为核心人物的大发展,近年转向角色平民化,这一趋势是古装剧发展之必然,也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由于角色与受众关系的接近性,这种转型有利于提升剧作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劝导与认同的能效。《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成功之处在于剧中角色平民化所带来的亲和力、感召力与引导力,契合了当下的社会需求和受众的心理。(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2期)
高雪洁,姜仕烨[2](2019)在《当代影视审美中女性角色的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影视创作以女性角色作为中心形象的作品越来越多,从票房和收视率较为成功的作品来看,女性中心角色大体有着时代感强、价值观明确、性格独立、凸显理性等鲜明特征。但某些类型影视作品中女性中心角色也存在性格定位刻板、对女性独特感性体验的挖掘不深等问题,甚至有些电影作品中的女性中心角色主导的价值观存在偏颇。而当代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城市化等文化力量是形成上述特征的根本动力。影视审美中女性角色创作和观众接受其类型和特征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从创作的角度看,女性角色从家庭伦理中心角色向职业理性角色转变,从观众接受的角度看,评价女性角色的标准由单一的道德伦理尺度向知性、个性以及更具女性个人性的特征等多样化标准转变。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不断提高,女性创造出的成绩越来越丰富,这些客观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基于正在发生诸多变化的现实生活进行的影视创作,必然要尊重客观规律,完善女性角色在影视审美中的价值定位,要从过去女性作为被审美的客体,转变思维向女性作为独立主体的方向上去,依托现实,依靠规律,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同时反映生活本质的优秀影视女性角色。影视作品虽然是当代大众审美形态最普遍性的载体,而且影视作品由于其特殊表现形式同时包含着消费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多重属性。市场导向与价值追求本该不是冲突的关系,对于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塑造而言只有更多地挖掘和尊重女性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6期)
唐钱华[3](2019)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移风易俗主题与政府角色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移风易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与难题,合理定位移风易俗中的政府角色,关系着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成败。以四川凉山彝区的移风易俗运动为案例,我们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地方政府移风易俗运动中的角色主位、错位与回归本位进行探讨。文化管理的国家主位传统,为移风易俗运动中的政府角色主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移风易俗运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主导与主位的文化管理模式引发的风俗误读,成为移风易俗运动中政府角色错位的根源。乡村文化振兴应以"文化治理"理念为指引,实现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经由新型多元主体关系建构、社会治理模式革新、文化变迁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的唤起,更好地促使地方政府回归移风易俗角色本位。(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丽[4](2019)在《重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助推文化自信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继续深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话语之一。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质,大学英语教学在坚定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中举足轻重。因此,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服务国家战略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定位自身角色。本文从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导航者,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者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从文化自信视角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进行了定位,强调教师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拥有正确价值观、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的有为青年是时代使命。(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徐朝钦[5](2019)在《试论高校档案馆馆长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档案馆具有文化职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档案馆馆长应该是大学文化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更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本文来源于《档案》期刊2019年10期)
石梦玲[6](2019)在《浅议毛南族傩面雕刻技艺传承人的角色转换和文化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文化,传承非遗,应以人为本。正确解读环江民间傩文化,加强傩面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从传承人角度出发、为其着想,更好地发挥当地非遗中心、文化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只有监督到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保护传承工作才能趋向规范化。(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0期)
瞿榕[7](2019)在《论影视文化产业并购中资本市场的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影视公司依靠资本市场完成并购的对策建议,分析政策促进影视资本要求顶层规划,要激励影视龙头公司内合并,管理跨影视行业合并的数量与规模,加强影视公司业绩审查监控等。(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陆灵灵[8](2019)在《地区文化认同视域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16日,在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担当时代使命探索教育智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创刊40周年纪念暨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外国语学校唐园园和郝世奇两位老师共同执教的"透物见史——瓦当会说(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9期)
王智慧[9](2019)在《角色表演与阈限之维: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基于查干淖尔冬捕渔猎祭祀文化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社会过程决定空间形式的方法论并借鉴其他相关理论,强调从仪式文化的再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最后的渔猎部落"进行深入考察,阐释了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研究认为:基于生存需要图腾与禁忌伴随着"乡土社会"的礼俗生活应运而生,使生产实践具有象征化指向,个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具有神圣特质的交往图式;渔猎群体在敬畏生命,敬畏神灵原始认知理念下,禁忌的产生为族群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基于文化边界、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的共同体意识成为渔民的生产实践的核心;传统的仪式实践是族群信仰的外化,传统祭祀仪式的文化特质表达了人与自然对话的特殊语境叙事,阐释了蒙古族多元信仰的价值互构。社会变迁下"渔猎部落"面临着"过疏化"与"原子化"迭加的风险,重塑"乡土团结"将成为治理的关键。外力的嵌入促使查干淖尔渔猎文化在国家、地方政府、传承体以及当地民众的交织互动之下经历了文化再生产过程。仪式与生产实践的意义链接断裂,团结与失范的共时性张力增大,具体表现为渔猎祭祀仪式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发生断裂,祭祀仪式沦为纯粹的表演,冬捕祭祀仪式则演化成一种"阈限体验";渔猎祭祀仪式所依存的"族群"边际变得模糊,冬捕节庆民俗仪式表演的文化记忆功能使"渔猎部落"身份得以强化。(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少惠,赵军义[10](2019)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的主要角色各不相同。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篇中央一号文件予以分析,以进一步追寻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逻辑与国家意图。研究发现,乡村文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舆论引导"角色、新世纪初期的"经济辅助"角色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化服务"角色,反映了乡村文化发展由幕后走向台前的过程,乡村文化的本质属性逐渐显现。进入后生产主义时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在"求变"思维中注重由"舆论引导"向"文化服务"转变,由"经济辅助"向"文化融合"转变,由"多数关照"向"全民享受"转变,由"文化传承"向"传承与反哺并重"转变;在"守恒"逻辑中继续加强党对"叁农"工作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功能。(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文化角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影视创作以女性角色作为中心形象的作品越来越多,从票房和收视率较为成功的作品来看,女性中心角色大体有着时代感强、价值观明确、性格独立、凸显理性等鲜明特征。但某些类型影视作品中女性中心角色也存在性格定位刻板、对女性独特感性体验的挖掘不深等问题,甚至有些电影作品中的女性中心角色主导的价值观存在偏颇。而当代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城市化等文化力量是形成上述特征的根本动力。影视审美中女性角色创作和观众接受其类型和特征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从创作的角度看,女性角色从家庭伦理中心角色向职业理性角色转变,从观众接受的角度看,评价女性角色的标准由单一的道德伦理尺度向知性、个性以及更具女性个人性的特征等多样化标准转变。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不断提高,女性创造出的成绩越来越丰富,这些客观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基于正在发生诸多变化的现实生活进行的影视创作,必然要尊重客观规律,完善女性角色在影视审美中的价值定位,要从过去女性作为被审美的客体,转变思维向女性作为独立主体的方向上去,依托现实,依靠规律,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同时反映生活本质的优秀影视女性角色。影视作品虽然是当代大众审美形态最普遍性的载体,而且影视作品由于其特殊表现形式同时包含着消费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多重属性。市场导向与价值追求本该不是冲突的关系,对于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塑造而言只有更多地挖掘和尊重女性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陈洪友,李扬扬.古装剧角色平民化的当代价值认同——兼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文化传播能效[J].视听.2019
[2].高雪洁,姜仕烨.当代影视审美中女性角色的文化分析[J].知与行.2019
[3].唐钱华.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移风易俗主题与政府角色转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李丽.重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助推文化自信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5].徐朝钦.试论高校档案馆馆长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J].档案.2019
[6].石梦玲.浅议毛南族傩面雕刻技艺传承人的角色转换和文化自觉[J].明日风尚.2019
[7].瞿榕.论影视文化产业并购中资本市场的角色定位[J].传播力研究.2019
[8].陆灵灵.地区文化认同视域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色定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9].王智慧.角色表演与阈限之维: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基于查干淖尔冬捕渔猎祭祀文化的观察[J].体育与科学.2019
[10].李少惠,赵军义.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