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特征论文_宋旭,林陶,夏品华,严定波,杨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膜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微生物,群落,细菌,佐剂,高通,量测。

生物膜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宋旭,林陶,夏品华,严定波,杨羽[1](2019)在《沉水植物附植生物膜藻类组成及重金属累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水植物表面常富集水体中有机质、泥沙、菌胶团、藻类、微生物等形成附植生物膜,在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草海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和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 L.) 3种不同叶形的沉水植物,研究附植生物膜的形貌结构、理化特征、藻类及其重金属镉(Cd)、铅(Pb)累积特征.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附植生物膜上共鉴定出藻类6门8纲17目29科65属81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硅藻,不同附植生物膜藻类功能群组成不同,冗余分析表明,水环境因子能解释藻类功能群变化的88.3%; 3种沉水植物附植生物膜铁(Fe)、锰(Mn)、总氮(TN)、总磷(TP)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为: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附植生物膜中重金属的累积具有选择性,Pb大量累积(11.41~41.31 mg/kg),Cd累积含量较低(0.59~5.76 mg/kg)且与植物相当(0.44~5.56 mg/kg),附植生物膜中Pb累积含量与生物膜中隐藻门、硅藻门藻类生物量、Fe、Mn及TN含量呈显着相关,但Cd累积与生物膜各指标均无显着相关性.附植生物膜在草型湖泊污染物归趋转化中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明罗,陈海焱,谌书,王彬,周日宇[2](2019)在《移动床生物膜技术处理校园污水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对校园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叁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降解特性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MBBR对校园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COD, NH_3-N, TN, TP和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0%, 70.9%, 52.4%, 59.2%和62.2%。叁维荧光光谱显示有3个明显的特征荧光峰,其中心位置分别在E_x/E_m=230 nm/325 nm(T峰)、 E_x/E_m=280 nm/350 nm(S峰)、 E_x/E_m=350 nm/440 nm(R峰)附近,污水中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包括类色氨酸(Trp)、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类腐殖酸(HA)。DOM特征荧光峰的中心位置及荧光强度随处理流程而变,说明污水中DOM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经MBBR处理后发生变化。其中,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特征峰近乎消失,表明MBBR对这两类有机物质去除效果显着;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强度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分别为进水的37.1%, 20.3%, 13.1%,表明MBBR的各生化阶段,微生物均能很好的降解SMP;但类腐殖酸(R峰)荧光强度降低较小,微生物对类腐殖酸总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在MBBR工艺流程中, DOM腐殖化指数HIX、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逐渐增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 HIX值在缺氧池、好氧池、出水中增大到4以上,经MBBR处理后, DOM腐殖化程度和成熟度逐渐增加;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的荧光FI值接近1.9(分别为1.899, 1.881, 1.887),说明其中类腐殖质有机物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的BIX值约为1.0(依次为0.985, 1.018, 0.979),说明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也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或死亡。污水的紫外特征值E_(250)/E_(365)随工艺流程逐渐减小、 SUVA_(254)不断增大,表明经MBBR处理后,污水中DOM类型和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机物的共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性基团增多,聚合度、腐殖化程度、分子质量增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杨帆,苑宏英,李春喜,张伟玉,杨磊[3](2019)在《再生水中不同材质水泥内衬的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及腐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模拟再生水管网SA1和SA2中具有不同水泥/矿渣粉比例的水泥砂浆试片A1 (5:5)和A2 (6:4)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定期监测管网出水的关键指标,利用失重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征水泥内衬。结果表明,A1和A2表面生物膜均含有较高丰度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等,但其优势菌门含量变化趋势不同。A2表面生物膜中优势腐蚀菌属Bacillus、Pseudomonas和Lactococcus含量较A1的高,且A2失重量和失重率较A1也高。SA2出水pH值、TOC、Ca~(2+)和总硅含量较SA1出水高,XRD结果也表明A2腐蚀程度较A1高。具有较高掺量矿渣粉的A1试片抗化学和微生物腐蚀的能力较强,这可能与其成分和结构性质有关。(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新波,张祖敏,宋姿,祁丽,张丹[4](2019)在《不同生物膜载体下MBBR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沸石粉和聚氨酯海绵为原料制备新型生物膜载体,对比分析了投加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性脱氮菌属的演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 009 5和0. 006 5 g/(g载体·d)。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两种生物膜载体上的菌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是最占优势的两种菌。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表明新型载体上微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稳定,并且存在较多的反硝化功能性菌属(Sphaerotilus、Flavobacterium和Thermomonas等),从而提高了MBBR工艺的脱氮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王超前[5](2019)在《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对自然水体生物膜理化及生物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菌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传染病的治疗以及畜牧水产业的生长促进剂。氯霉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FF)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均属于含氟类抗生素,分别广泛应用于对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大量的消费、使用以及其不能完全被生物代谢的特征,致使其在水生环境中频频检出。进入水生环境的抗生素会增加抗性基因的产生与传播,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风险。因此,抗生素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及对水生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膜因为在自然水体中无处不在,被誉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生命形式之一。生物膜对各种微量有毒物质敏感,常被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预警指标。目前,研究者较多的关注于生物膜吸附对抗生素的迁移转化的影响。然而,生物膜对抗生素的降解作用及淡水生物膜对各种抗生素残留应激的反应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除了通过设计降解实验,研究了水生环境中生物膜对抗生素的降解效果,还通过测定含氟抗生素胁迫下生物膜的关键理化和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研究了FF和OFL胁迫下自然水体生物膜的响应机制。通过吸附实验及光谱表征,进一步揭示了抗生素胁迫下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对生物膜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存在的条件下,生物膜降解和吸附对FF和OFL在水样中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10%和14-18%。表明FF和OFL较难被生物膜生物降解,生物膜的吸附是FF和OFL从水体中削减的主要过程。反之,在高,中,低浓度的FF以及OFL的胁迫下,生物膜中叶绿素a含量初期分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其含量分别降低至46-71%,然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的含量会逐渐恢复到与初始含量相当的水平。同时,抗氧化酶系统也对FF和OFL的胁迫做出了响应,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到初始值的1.3-6.7倍。相较于OFL,FF胁迫下SOD与CAT活性增长的持续时间更长。FF和OFL在去胞外聚合物(EPS)生物膜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分别比完整生物膜高3.2和6.5倍。结果表明,EPS可以抑制生物膜细胞中FF和OFL的积累。本研究表明,生物膜主要以吸附的形式影响抗生素的迁移转化,作为淡水生物膜的保护层,EPS基质是抵抗抗生素残留物应激的主要屏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一兰,陆东辉,阳广凤,朱亮,周华峰[6](2019)在《全规模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细菌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工艺因其处理成本低、运行性能高和二次污染少等优点,近年来常作为预处理工艺逐渐应用于污染原水净化,其生物膜菌群结构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并影响系统去污性能.定期收集浙江某全规模原水预处理生物曝气池的生物膜样品,分析其菌群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原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中,生物膜菌群结构受运行时间和系统位置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系统启动初期生物膜菌群多样性指数较低,随着系统运行逐渐增加,生物膜主要菌群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和Gemmatimonadetes,其中Proteobacteria占优势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原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生物膜生长有一定比例的蓝藻和病原菌,但其相对丰度较低.综合分析认为,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机物和氮素的去除由多种菌群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图6表4参28)(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停,徐叶琴,李冬平,孙国胜,赵焱[7](2019)在《供水管网生物膜特征及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实际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考察了在不同水龄下3种常用管材输水管道中余氯、总有机碳以及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活性,并研究了加氯与管壁生物膜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余氯在铸铁管中的衰减速度较快,不锈钢管次之,PE管最小;管网水中TOC的顺序为:PE管>铸铁管>不锈钢;生物膜中HPC值的大小为:铸铁管> PE管>不锈钢管。生物膜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不锈钢管材中THMs和HAAs生成势最少,PE次之,铸铁管最大。(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小楠,申元娜,李彭宇,邹祎晴,胡海燕[8](2018)在《细菌生物膜的特征及抗细菌生物膜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80%细菌感染与细菌生物膜(简称菌膜)形成有关,相比于游离菌,菌膜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提高10~1000倍,是造成目前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了解菌膜的相关特征和耐药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因菌膜导致的细菌感染及耐药性问题。本文从菌膜的结构着手,介绍了菌膜的结构、主要形成方式和菌膜的相关耐药机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菌膜活性及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并总结了新晋纳米递药系统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抗菌膜新策略。(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付昆明,廖敏辉,周厚田,付巢,姜姗[9](2019)在《降温过程中生物膜CANON反应器的运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低温高氨氮废水为着眼点,通过不断地调节运行工况,探讨降温过程中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运行特征,以探索出低温环境下进水NH_4~+-N浓度较高时,CANON工艺获得稳定短程硝化和良好脱氮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①相较于直接将生物膜CANON反应器的温度条件由中温转变为低温(30℃±1℃→19℃),逐步降温驯化更有利于脱氮功能菌适应低温环境,且每次降温的幅度应尽量减小,同时还应配合运行工况的调节;②温度经25 d逐步降低至19℃左右,18 d后又继续降至15℃左右,NH_4~+-N和TN去除率均能分别长期稳定在90%、70%以上,甚至当温度下降至12℃时,TN去除率与去除负荷仍能分别达到72. 52%、0. 78 kg·(m~3·d)~(-1);③降温过程中驯化生物膜CANON污泥时,应优先考虑短程硝化控制.可通过维持一定的剩余NH_4~+-N浓度并严格控制DO浓度,以抑制NOB的活性,从而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舒韵,闫茂成,魏英华,刘福春,韩恩厚[10](2018)在《X80管线钢表面SRB生物膜特征及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EM、Raman光谱、XPS等分析手段,结合扫描振动电极(SVET)、微区电化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模拟海水中X80管线钢表面生物膜的形成、特征,生物膜与膜下金属的交互作用,以及管线钢腐蚀行为及电化学过程特征。结果表明:SRB微菌落及胞外聚合物(EPS)形成初期,EPS的屏障作用抑制X80钢的腐蚀过程;SRB生物膜形成后,X80钢的自然腐蚀电位降低约20 mV,SRB显着促进了管线钢的腐蚀过程;浸泡后期SRB及其生物膜使X80钢腐蚀速率较灭菌对照组高出约1个数量级。SRB生物膜与腐蚀产物Fe2+/Fe3+间存在络合、螯合作用,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硫化物与金属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电子交互作用,这些作用相互协同耦合,促使生物膜下局部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生物膜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对校园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叁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降解特性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MBBR对校园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COD, NH_3-N, TN, TP和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0%, 70.9%, 52.4%, 59.2%和62.2%。叁维荧光光谱显示有3个明显的特征荧光峰,其中心位置分别在E_x/E_m=230 nm/325 nm(T峰)、 E_x/E_m=280 nm/350 nm(S峰)、 E_x/E_m=350 nm/440 nm(R峰)附近,污水中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包括类色氨酸(Trp)、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类腐殖酸(HA)。DOM特征荧光峰的中心位置及荧光强度随处理流程而变,说明污水中DOM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经MBBR处理后发生变化。其中,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特征峰近乎消失,表明MBBR对这两类有机物质去除效果显着;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强度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分别为进水的37.1%, 20.3%, 13.1%,表明MBBR的各生化阶段,微生物均能很好的降解SMP;但类腐殖酸(R峰)荧光强度降低较小,微生物对类腐殖酸总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在MBBR工艺流程中, DOM腐殖化指数HIX、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逐渐增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 HIX值在缺氧池、好氧池、出水中增大到4以上,经MBBR处理后, DOM腐殖化程度和成熟度逐渐增加;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的荧光FI值接近1.9(分别为1.899, 1.881, 1.887),说明其中类腐殖质有机物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的BIX值约为1.0(依次为0.985, 1.018, 0.979),说明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也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或死亡。污水的紫外特征值E_(250)/E_(365)随工艺流程逐渐减小、 SUVA_(254)不断增大,表明经MBBR处理后,污水中DOM类型和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机物的共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性基团增多,聚合度、腐殖化程度、分子质量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膜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宋旭,林陶,夏品华,严定波,杨羽.沉水植物附植生物膜藻类组成及重金属累积特征[J].湖泊科学.2019

[2].周明罗,陈海焱,谌书,王彬,周日宇.移动床生物膜技术处理校园污水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杨帆,苑宏英,李春喜,张伟玉,杨磊.再生水中不同材质水泥内衬的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及腐蚀特征[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9

[4].张新波,张祖敏,宋姿,祁丽,张丹.不同生物膜载体下MBBR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J].中国给水排水.2019

[5].王超前.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对自然水体生物膜理化及生物特征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6].徐一兰,陆东辉,阳广凤,朱亮,周华峰.全规模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细菌结构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7].陈停,徐叶琴,李冬平,孙国胜,赵焱.供水管网生物膜特征及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J].供水技术.2019

[8].陈小楠,申元娜,李彭宇,邹祎晴,胡海燕.细菌生物膜的特征及抗细菌生物膜策略[J].药学学报.2018

[9].付昆明,廖敏辉,周厚田,付巢,姜姗.降温过程中生物膜CANON反应器的运行特征[J].环境科学.2019

[10].舒韵,闫茂成,魏英华,刘福春,韩恩厚.X80管线钢表面SRB生物膜特征及腐蚀行为[J].金属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江模拟管道生物膜挂片江模拟管道生人工继代过程中早期出现的8种生物膜表型江模拟管道生物膜挂片江模拟管道中微生物种群组成膜生物反应器的试验装置

标签:;  ;  ;  ;  ;  ;  ;  

生物膜特征论文_宋旭,林陶,夏品华,严定波,杨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