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心理学研究中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如取样的代表性,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是否存在变量混淆等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分析研究结论时将量的分析和质的方法结合有利于问题本质和原因的探索。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方法;取样代表性;变量混淆;质与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37-02

心理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特别值得注意和深思,任何科学的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否则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就值得推敲了。如采用方便取样的取样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等,这些常见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数据,其实用性和科学性也得到了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认可和青睐,但在应用这些方法研究心理学、教育学课题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慎重考虑。下面就相关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为论述和探讨的方便,我们以一些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为例,来分析和探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取样代表性问题

我们以发表于《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二期的《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为例,这是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个相关研究[1],笔者认为该研究中在取样上就存在一些值得考虑和商榷的地方。

在该研究中,研究中取样单一,均为普通中学,样本的异质性不好,代表性不强,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系统误差,对结论要慎重考虑。研究对象是:太原市随机抽取的2所普通中学,每所中学从初一到初三年级各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一地区,同一城市,都是普通中学,没有其他类型的学校和学生样本,这些单一类型的样本可能会受同样的潜在因素影响,使研究结论可能会存在有系统误差,其结论的可推广性和价值就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二、问卷法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值得推敲

该研究中,被试平均年龄为:14.14±0.96岁;由培训过的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进行,调查员组织被调查对象按调查问卷的指导语回答,答完就收卷,调查问卷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学校、年级、班级、性别、出生日期、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内容;(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题;(3)艾森克个性问卷;(4)应对方式量表;(5)父母教养方式量表[1]。

从被试年龄上看,平均年龄为:14.14±0.96岁,而调查的问卷很多,题目题量很大,除了基本情况外,采用4了个量表,查阅相关文献可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题;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有88题;应对方式量表共62题;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共66题。即使不计入基本情况的题目,量表共有题目306题,题量如此之大,让平均年龄为14.14±0.96岁的初中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集中,而有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有限,尤其是动机不强的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会更短些。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常上课时间是每节课为45分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初中生注意力有限的事实;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完成如此大题量的问卷,考虑到被试的实际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被试很难避免消极应付的成分,或匆忙胡乱作答,不认真答题的情况,并且研究中也没有相应的手段和实验策略来保证被试能认真诚实作答。这样数据效度和可靠性很难保证。

谭顶良研究也认为问卷测验的“乞求合作”等缺陷是研究结论信度值得怀疑的理由之一[2]。问卷法中还存在有“社会赞许效应”的缺陷,并受自我防御机制的影响,使研究可能会存在系统误差。尽管问卷的结果没有记名,可能没有道德评价的作用,却也有水平高低的区别,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倾向于社会赞许的回答,而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2],这也是问卷调查的一个共性的问题。

另外,从回收率看,回收率比较低:372人回收330份,有效应答率为88.7%[1]。即便是回收的问卷存在不认真作答的可能性也很大,尤其是在调查中还有初三年级的被试,从被试的角度看,这种调查与他们的学习无关,而且占用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难免的。在笔者参与的问卷调查中,这种情况确实是实际存在的一个非常现实问题,而问卷调查的基本前提和潜在假设是:被试必须保持积极合作的态度,愿意真实可靠的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否则,就无法保证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特别要注意变量混淆问题

我们以发表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卷第3期的《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为例,这是一个相关研究。研究中采用了两个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不同类别如性别、年级、成长地、生源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了差异检验;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3]。在该研究中,笔者认为其变量的问题值得深思,现探讨如下:变量成长地为城市或农村和变量是否为独生子女可能存在变量混淆。

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到成长地为城市的186人,农村的477人;独生子女为146人,非独生子女为517人[3]。由中国的人口政策可知,城市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则较少为独生子女,而相关研究也表明同样的结果,如陈丽娜,张明的研究: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长春市中学取样,370人中310人为独生子女,占95.1%[4];再如姬成伟等人研究:《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太原市中学取样,330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占85.5%[1];在笔者的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中也发现类似情况,调查中248人,农村学生115人,农村学生为独生子女的只有2人,且均为男生,非独生子女113人,农村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为1.7%,也就是说成长地为农村的学生很大可能就是非独生子女,成长地为城市的学生很大可能就是独生子女。据此推断,我们认为变量成长地为城市或农村和变量是否为独生子女可能存在变量混淆,其研究结论不同高职生在是否为独生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应该加以斟酌,加以推敲,慎重对待。

四、要注意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

不少研究包括上文提到的两个研究,普遍的误区是:量的分析缺乏与质的方法结合,没有质的挖掘,缺乏深入探索,只是现象的描述,而没有更深入的原因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存在有过多依赖统计分析的方法,以为数字就意味着科学可信,诚然,统计的方法的确有科学性、有效性的一面,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完美的,科学方法的价值体现在正确恰当的应用上。如果仅仅迷信一种方法而忽视其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再好再科学的方法也不一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量表数据所描述的现象固然有其科学性,采用单一的问卷法可能也可以测量出一些现象和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但是也会使研究者只看到了数据所描述的现象而忽略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原因。科学研究不仅是现象的描述,重要的是对现象背后本质和原因的探索,这就需要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探究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如结合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来探求问题的原因,还可以采用元分析等方法,互为补充,结合其他的相关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将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结合,使研究不是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而是更加深入事物的本质,挖掘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从而为解决问题,干预研究提供方案设计的可能。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是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扩大样本量,尽量取异质的样本,使样本更富有代表性,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推广性。二是慎重选用量表,针对问卷法的局限性,采用相应策略提高答题动机,如奖励策略或保证统一的前提下,分时段完成不同的测试,以保证被试的积极性。三是变量设置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使变量的设置和考察更为科学;四是对测量误差应该采用相应的更加细致科学的统计和处理方法,减小抽样误差。五是将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研究和分析更为深入,使研究更有深度,更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姬成伟,王芳芳等.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2

[2]谭顶良.学习策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及改进设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6

[3]谭淑新,盖海红等.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3

[4]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标签:;  ;  ;  

心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