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儿童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的观察与分析

集体儿童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的观察与分析

一、集体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观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武大伟[1](2020)在《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水平反映了人类总体的经济和医疗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的体现。提高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各种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或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贫血、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龋齿、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对儿童健康现况的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必不可少。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的流行现况及变化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海口市4个市辖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的海口市户籍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自制问卷收集被调查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日常饮食情况、饮食行为等资料。并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的儿童健康档案数据。分析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调查对象男童317(53.19%),女童279名(46.81%),男童平均月龄54.87±11.41,女童平均月龄55.71±11.69。2.在调查的儿童中,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2.22%,营养不良检出率7.14%(低体重2.73%、生长迟缓3.57%、消瘦3.15%),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39%(超重9.66%、肥胖2.73%)。3.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贫血风险更低(OR=0.489,95%CI 0.248-0.963);每周吃虾和贝类频次≥5天比<5天儿童的消瘦风险更高(OR=4.671,95%CI 1.376-15.856);少数民族比汉族儿童的低体重风险更高(OR=5.042,95%CI 1.308-19.44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更高(OR=2.679,95%CI 1.524-4.710)。4.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H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吃豆制品、每周和奶制品正相关;与户籍、每天累计运动时间、每天累计睡眠时间、挑食)与负相关。儿童W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喝酸奶频次和食物响应正相关;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良进食习惯和外因性进食负相关。儿童BAZ与独生子女、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能力正相关;与每周吃虾及贝类的频次和不良进食习惯负相关。结论: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一般,生长发育水平低于WHO标准,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营养过剩情况较好,但存在逐年上升趋势。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到自身特征、生活情况、日常饮食以及饮食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政府之间合作,完善儿童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形成科学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李杨[2](2021)在《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部分小学生基本信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分析,了解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并探究其家庭环境、身体活动情况、饮食行为因素、以及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维生素D等指标的变化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从而唤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营养健康的重视,为制定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检测中,在吉林省地区抽取的6个监测点,有效调查的小学生人数共1006名,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小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吉林省小学生与全国同年龄段小学生体格发育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别;采用卡方检验对实验室和体格检查中异常指标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消瘦、超重和肥胖与家庭环境、身体活动情况、饮食行为、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维生素D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吉林省小学生平均身高高于同年龄段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林省小学生各年龄段体重大于同年龄段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林省小学生年龄在≤7岁、9~12岁年龄组的男生BMI值高于同年龄段全国男生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岁、9岁、11~12岁年龄组的女生BMI值高于同龄全国女生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吉林省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3.6%,其中男生贫血检出率为2.2%,女生贫血检出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林省小学生空腹血糖受损率为8.3%,其中男生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2.1%,女生空腹血糖受损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林省小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7.3%,女生血脂异常率为21.1%,男生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差异有统计学意检出率义(P<0.05);吉林省小学生维生素D不足检出率为25.6%,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15.4%。3.吉林省小学生消瘦检出率为7.5%、超重和肥胖合计检出率为35.6%,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父亲文化程度在吉林省小学生消瘦检出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母亲外出务工情况、父母高血压疾病史、参加校外体育锻炼、打鼾、豆类及制品摄入情况、血脂异常等因素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父亲文化程度大专毕业的小学生消瘦检出率高(OR=2.631);小学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OR=0.628);父亲职业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OR=0.493);经常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OR=0.679);母亲外出务工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OR=1.752);父母患高血压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OR=1.876);多数时间打鼾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OR=2.215);血脂异常的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OR=1.847)。结论:1.吉林省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高于全国小学生同年龄段平均值,男生体格发育水平高于同年龄段女生。2.吉林省小学生贫血、血脂异常、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检出率均低于全国儿童青少年贫血、血脂异常、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检出率;吉林省小学生血糖异常、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全国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3.性别为女生、父亲职业为事业单位人员、经常参加校外体育锻炼是吉林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4.父亲学历为大专是吉林省小学生消瘦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外出务工、父母有高血压疾病史、经常打鼾、血脂异常是吉林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瑶华[3](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文中认为西方史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极为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身体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亦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包括卫生与身体、医学与身体、身体政治、身体规训、女性身体研究等。但目前学界对于近代中国身体检查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而体检问题的确是身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代“身体检查”制度是西医生理解剖学身体观与检查机制的结合,旨在促进民众健康,同时协助安排重要的社会事件——入学、入伍、选择职业等。本论文即围绕近代中国的体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医学化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检过程做出详细梳理,并讨论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医学史的研究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从医学化理论的两大层面——制度与知识层面展开讨论,聚焦于学生、职业人员、孕产妇三类人群,阐述西方体检模式和制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论文由此探讨近代中国身体医学化和身体标准化的问题,分析体检被纳入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现代化叙事的方式与过程。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近代中国体检是如何在医学化的理论视角下被阐述的。接下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体检制度与实践中的三类人群,其中学生和职业人员是从医学化的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度与组织管理展开讨论,孕产妇则是从医学化的第二个层面,医学知识与疾病认识论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尝试分析了体检中的身体认知观念,西医体检知识和制度在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各种要素发生关联与互动,以及体检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三大问题。对近代中国体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体知识与技术在近代中国出现、应用与发生转变的过程的研究。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第一,体检与医学化问题密切相关,即身体在经历西方生物学和解剖学概念解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手段,逐步被纳入到医疗权力体系中,受到各种检查机制的管理。第二,医学化将体检由医院场域扩展到学校、军队、各种职业团体、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检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活动和世俗化的制度安排,成为对某些“异常”身体进行构建和监管的技术手段。第三,体检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推广并逐渐成为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根本原因是身体认知观念的变化与检查身体方式的变化,即由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推求而得的观察方式,逐渐被遵循着科学语言的标准化检查方式所取代。第四,医学化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体检实践中相互交叉,由此产生了背后复杂的互动网络。知识、技术、医护人员、潜在患者群体、各类相关机构等行动者的行为被叠加在一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以显现。第五,体检在近代中国同整个国家和民族健康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一种国民健康身份认同技术。形形色色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体检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要素,以及国家民族现代性诉求的主流话语绘制下共同构建而成的。最后,在学术与现实意义上,期望本论文对于增进中国近代史、医学史、身体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并希望帮助我们分析当今社会体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反思当下身体是否过度医学化的现象。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身体、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

施志兰[4](2020)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寻求可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病程,同时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和提高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K-A-P)水平。[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筛选出68例RRTI儿童和94例非RRTI儿童。将这162例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四组:RRTI儿观察组(A组)36例,RRTI儿对照组(B组)32例,非RRTI儿观察组(C组)47例,非RRTI儿对照组(D组)47例。RRTI儿两组间和非RRTI儿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出生史、喂养史等基本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为干预阶段(半年),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接受了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等为主的综合性干预;RRTI儿对照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宣教。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为随访阶段(一年),四组儿童都只做定期常规体检。四组儿童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都接受了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体格发育测量的指标为:体重、身高(长)、上臂围、肩胛下皮褶厚度,并进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年龄别上臂围Z评分(ACAZ)、年龄别肩胛下皮褶厚度评分(SSAZ)。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还参与了 K-A-P问卷调查。分别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四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K-A-P问卷得分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作比较分析。[结果]1.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2.干预前,非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3.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WHZ略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贫血。4.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观察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贫血。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干预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均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阶段 RRTI 儿观察组的 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WHZ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5.干预前,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SSAZ增长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其余几项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干预阶段和随访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均少于RRTI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7.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接近于非RRTI儿观察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后的问卷得分都高于干预前的问卷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增长值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个观察组家长在随访一年后的问卷得分均高于干预后的问卷得分,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非RRTI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显着低于非RRTI儿家长。2.综合性干预明显减少了 RRTI儿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了病程,促进了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了贫血例数,提高了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水平。以上干预效果在随访阶段持续存在。3.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和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有较大的潜力,在干预后的提升比非RRTI儿更明显,应尽早实施可行、有效的干预措施。4.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有效且可持续的。

蔡丽[5](2020)在《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武汉市9~12岁学龄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膳食营养状况以及看护人营养KAP情况,探讨影响学龄儿童营养状况的看护人相关因素,为改善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某区选取两所小学,将其在校三~六年级全体学生及其一名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膳食调查(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看护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和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儿童各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并探究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看护人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得到797份儿童-看护人配对资料,其中男童373名(46.8%),女童424名(53.2%)。(1)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各年龄性别组儿童身高体重均值低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P<0.05);男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16.6%、9.7%,女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7.1%、6.6%,男女童的体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膳食结构方面,仅谷薯类及杂豆和畜禽肉类达到标准摄入量。膳食营养素方面,儿童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比例超过20.0%;维生素方面,超过90.0%的儿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矿物质方面,近100.0%的儿童钙摄入量不足,超过90.0%的儿童硒摄入不足;儿童三大营养素供能比较为合理。(3)看护人营养KAP情况:营养知识方面,看护人平均知晓率为67.3%,看护人对媒体信息、常见营养缺乏症和主要营养素认知较不理想;营养态度方面,看护人平均得分率为65.8%,有23.5%的看护人对听取营养知识意愿呈无所谓态度;营养行为方面,看护人平均得分率为63.3%,有16.8%的家庭饮食不规律。(4)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儿童身高与膳食种类中的谷薯类及杂豆、蔬菜类以及膳食营养素中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铁的摄入量成正相关(P<0.05);体重与膳食种类中的谷薯类及杂豆、蔬菜类以及膳食营养素中的能量、维生素A和铁的摄入量成正相关(P<0.05)。(5)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体格发育方面,儿童身高体重受户籍、看护人身份的影响(P<0.05);膳食种类方面,儿童蔬菜类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水果类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畜禽肉类的摄入达标率受看护人身份的影响(P<0.05)。蛋类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大豆及坚果类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膳食营养素方面,能量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儿童维生素B3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来源的影响,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钙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铁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该地区9~12岁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看护人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积极和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并存。儿童各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儿童体格发育密切相关,看护人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多种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相关。应采取措施对看护人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

童培[6](2020)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数据研究表明,我国1~6岁儿童的脑瘫的发病率为2.48‰,患病率约为2.46‰。该病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另外,由于脑瘫不能完全治愈,长期的康复治疗对个人、家庭、社会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脑瘫儿童常常存在营养不良,因此患儿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和肌肉含量均低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营养因素是影响脑瘫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摄食困难和吞咽障碍是能量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其他会引起脑瘫儿童生长发育的非营养因素有: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异常的激素分泌和环境因素等。脑瘫儿童康复的治疗效果与其营养状况紧密相关,但目前针对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和其生长发育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脑瘫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估,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于其营养状况的认知,并为脑瘫儿童增加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将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是生长因子大家族的一员,具有胰岛素样的促合成代谢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IGF-1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脑瘫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诊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评估项目,缺乏特异血清学指标,本研究还探讨不同脑瘫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对脑瘫儿童疾病的诊断甚至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评估脑瘫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影响患儿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以及营养干预对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无改善。探讨脑瘫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康复的95例脑瘫患儿及95例来我院正常体检儿童,测量其体重、身高或身长、头围并完成调查问卷和病历采集。晨起空腹抽取其静脉血2ml,进行IGF-1测定,对脑瘫儿童采用GMFM粗大运动发育量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大运动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评估。采用Z评分法评价脑瘫儿童的营养状态,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对比。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将入组的95例脑瘫儿童分为轻度(Ⅰ级n=32)、中度(Ⅱ-Ⅲ级n=42)、重度(Ⅳ-Ⅴ级n=21),比较脑瘫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脑瘫儿童住院期间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指导并营养支持治疗。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类型、饮食量、饮食时间,对存在摄食困难患儿进行一对一喂养指导。住院期间每周检查家长记录的患儿饮食情况,解答家长日常关于膳食喂养问题。并且给予口服婴儿辅食营养包行营养干预,每日1包(12g),50ml温开水冲开,1日1次。出院后在家庭康复期间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敦促家长让孩子均衡饮食,提高干预治疗依从性。营养干预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营养评价,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改善情况为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提供指导意义。对于脑瘫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放入分离胶管中,在TD4C台式低速离心机3000 r/min离心10min,获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GF-1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例脑瘫儿童,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5例正常儿童,脑瘫儿童体格生长显着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营养正常占72.1%,营养不良占27.9%。其中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高 Z 评分(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和身高别体重 Z 评分(weight-for-height z-score,WHZ)年龄别头围 Z 评分(head circumference-for-age.z-score,HCZ)各生长发育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瘫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WAZ、HAZ、WHZ、HCZ的差异,各组生长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的严重程度对生长发育有负向影响。脑瘫组个性化营养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WAZ、W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Z、HCZ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IGF-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IGF-1水平的升高,脑瘫儿童组患儿除了适应能力外、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及GMFM分数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1.脑瘫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儿童,提示其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2.比较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脑瘫儿童,脑瘫严重程度对患儿生长发育有负向影响。3.个性化营养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4.脑瘫儿童血清IGF-1浓度与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具有相关性。

曾胜[7](2020)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调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为下一阶段营养干预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服用“多益点”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干预,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为营养扶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抽取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托格拉克村、英吾斯塘村、巴夏克其村幼儿园94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调查问卷、膳食调查、体格检测、血红蛋白检测及贫血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进行营养状况评价;(2)采用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选取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托格拉克村、英吾斯塘村、巴夏克其村幼儿园947名学龄前儿童为干预组,选取扎瓦镇和平幼儿园247名学龄前儿童为对照组,通过儿童每人每日服用一片“多益点”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干预,干预时间为一年,由研究人员对儿童进行干预前后的体格检查、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检测,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1)营养状况: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每人平均每日食物摄入中无水产品、奶类、大豆类的摄入,谷类及鸡蛋摄入量达到参考标准,肉禽类食物摄入不足,占适宜摄入量的84.00%,水果、蔬菜摄入严重不足,分别只占适宜摄入量的41.28%、33.60%,盐摄入超标,占适宜摄入量的160.00%;每人平均每日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中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满足RNIs,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平均只占RNIs 16.12%,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钙、铁摄入不足RNIs的50%;三大营养素功能比中各年龄组蛋白质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16.84%,脂肪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29.48%,碳水化合物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53.67%,构成基本合理;蛋白质分布中动物类蛋白摄入量占总蛋白的57.82%,无大豆类蛋白摄入;脂肪来源分布中动物脂肪摄入量占总脂肪的55.13%,植物脂肪摄入量占总脂肪的42.42%,构成合理;儿童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体重测量结果中,各年龄组男童平均体重分别为16.32±2.06kg、18.87±3.07kg、21.41±3.7kg,各年龄组女童平均体重分别16.45±2.21kg、18.15±3.48kg、20.56±3.18kg,生长迟缓率为10.77%,低体重率为11.63%,贫血率为11.19%,贫血儿童微量元素中铜含量为14.30±4.09(μmol/L),锌含量为56.59±9.43(μmol/L),钙含量为1.24±0.14(mmol/L),镁含量为1.14±0.02(mmol/L),铁含量为5.62±0.87(mmol/L),含量均低于正常值。(2)干预效果:干预后生长迟缓率下降至8.37%,低体重率降至10.55%,儿童贫血率下降至8.06%。血微量元素含量铜上升至31.70±20.96(μmol/L),锌含量上升至63.79±10.34(μmol/L),钙含量上升至1.27±0.12(mmol/L),镁含量上升至1.25±0.15(mmol/L),铁含量上升至6.42±0.55(mmol/L)。结论:(1)新疆和田墨玉县扎瓦镇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热量、大三营养素均达标,但膳食种类严重不均衡,使得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2)该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低,身高、体重低于我国国家标准,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贫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通过营养补充剂干预后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贫血率均有所下降,血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所升高,干预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干预效果显着。

努尔妮赛姆·塔什[8](2020)在《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身心健康与膳食营养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与同年龄普通孤儿及一般儿童心理健康、智力水平、体格发育及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探讨艾滋孤儿身心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艾滋孤儿身心健康水平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12岁309名儿童进行调查。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艾滋孤儿组(98例),普通孤儿组(66例),一般儿童组(145例)。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09名艾滋孤儿、普通孤儿及一般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坐高、腰围、胸围及上臂皮褶厚度等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分析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问卷收回后,核对录入。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水平:(1)三组儿童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孤儿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一般儿童组及艾滋孤儿组。(2)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及总分偏离检出率在三组间差异显着(P<0.05),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偏离检出率在三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艾滋孤儿组及普通孤儿组心理健康总分偏离检出率(3.1%、7.6%)均高于一般儿童组(0.7%)。(3)艾滋孤儿组瑞文推理测验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显着低于一般儿童组和普通孤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艾滋孤儿性格较一般儿童及普通孤儿内向,普通孤儿同伴关系较一般儿童及艾滋孤儿差。(5)将艾滋孤儿瑞文推理测验各项得分及总分与学习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在0.05水平(双侧)上,D(系列关系)项与学习成绩不合格(<60分)相关性显着,呈负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D(系列关系)项、E(抽象推理)项得分及总分与学习成绩优秀(90-100分)相关性显着,均呈正相关。(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结构和学习成绩为艾滋孤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监护人文化程度为艾滋孤儿智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体格发育状况:(1)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普通孤儿、一般儿童身高、体重、坐高、腰围、胸围均值总趋势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男生均值均大于女生,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上臂皮褶厚度均值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BMI分类分布情况:10岁年龄组在三组间差异显着(P<0.05),艾滋孤儿组消瘦占比大于一般儿童组和普通孤儿组,而其余年龄组在三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膳食营养状况:(1)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D、烟酸、叶酸、钙、铁、锌、铜的日均摄入量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碳水化合物、碘的日均摄入量在三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2)各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蔬菜、水果、奶、油及盐类的日均摄入量在三组间存在差异(P<0.05),而粮谷类、畜肉、蛋、水产类的日均摄入量在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主要食物摄入量评价:艾滋孤儿蔬菜、水果、蛋、奶类的摄入量达标率较低,而油及盐类的摄入量都超标。结论:(1)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的心理健康和智力水平均较低、心理健康偏离检出率为3.1%,艾滋孤儿性格较一般儿童及普通孤儿内向、同伴关系差。家庭结构、学习成绩及监护人文化程度是心理健康及智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2)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体格发育水平低于一般儿童和普通孤儿。(3)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均不同程度缺乏,膳食摄入主要以粮谷类为主,蔬菜、水果、蛋、水产类的摄入量低于推荐的日均摄入量,蔬菜、水果、蛋、奶的摄入量达标率均低,而油类、盐类的摄入量超标。

陈春梅[9](2019)在《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生长与尿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生长与尿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主参加”原则,在无锡的2个社区(A社区和B社区)中,选择7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参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发育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估,将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反映短期营养状况)均符合≥-2SD且≤2SD者纳入研究对象。留取过夜清晨尿(留尿配合困难者应用尿袋收集),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三醇,男童加测睾酮,结果以中位数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于尿促黄体生成素的可检出率较低,故不做统计。(1)一般情况:在3445例儿童中(A社区1658例,B社区1787例),符合研究对象标准和尿液留取标准的共2516例,A社区男、女童分别为602和612例,B社区男、女童分别为686和616例。(2)女童比较:A和B社区HAZ的Z分值分别为0.37和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8,P=0.212);A和B社区WAZ的Z分值分别为0.44和0.23,A社区高于其B社区(Z=-4.027,P<0.001);A和B社区尿卵泡刺激素分别为6.910IU/L和7.260IU/L,A社区低于其B社区(Z=-4.548,P=0.026);两社区尿雌三醇分别为0.097 ug/L 和 0.104 u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7,P=0.054)。(3)男童比较:A和B社区HAZ的Z分值分别为0.31和0.64,A社区低于其B社区(Z=-9.062,P<0.001);A和B社区WAZ的Z分值分别为0.26和0.43,A社区低于其B社区(Z=-2.810,P<0.001);A和B社区尿卵泡刺激素分别为1.660IU/L和2.083IU/L,A社区低于其B社区(Z=-4.548,P<0.001);A和B社区尿睾酮分别为0.540 ng/ml和0.500 ng/ml,A社区高于其B社区(Z=-3.476,P<0.001);两社区尿雌三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7,P=0.443)。结论:营养状况(包括短期和长期营养)较好的女童,尿FSH分泌水平相对较高;短期营养状况较好的男童,尿FSH分泌水平相对较低,而其尿睾酮水平相对较高。

董玉婷[10](2018)在《嘉定区某小学及中学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儿童青少年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为调整学生合理膳食、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中小学生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及伤害调查”资料,选取调查中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h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和家庭调味品称重调查,获得营养素摄入量,并与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138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70人。学生能量、蛋白质摄入充足。其他营养素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铁等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摄入量的标准,但维生素A、钙、锌等摄入还存在相对不足,钠的摄入远超推荐摄入量。蛋白质供能比符合推荐标准,脂肪供能比高于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较低。营养相关指标中贫血主要与母亲的文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生膳食中能量和主要营养素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但仍有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存在不足,低于推荐摄入量。能量营养素来源不平衡,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稍显不足,脂肪供能比偏高。建议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学生饮食习惯,膳食摄入以谷物为主,增加奶类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等脂肪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

二、集体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观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体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儿童健康管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质量控制
    1.8 统计分析方法
    1.9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
    2.3 不同特征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4 不同生活情况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5 不同日常饮食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6 不同饮食行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7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8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3.1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现况
    3.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现况
    3.3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况
    3.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现况
    3.5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
    3.6 海口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
    3.7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3.8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3.9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3.10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策略探讨
    4.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策略
    4.2 儿童贫血的防治策略
    4.3 儿童自身及家庭因素建议
    4.4 社会因素建议
5 结论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致谢

(2)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国内外儿童体格发育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贫血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消瘦、超重和肥胖研究现状
    1.4 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3 评定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人群分布特征
    3.2 吉林省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结果
    3.3 吉林省小学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3.4 吉林省小学生血糖检测结果
    3.5 吉林省小学生血脂检测结果
    3.6 吉林省小学生维生素D检测结果
    3.7 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
    3.8 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吉林省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
    4.2 吉林省小学生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状况
    4.3 吉林省小学生血糖异常检出状况
    4.4 吉林省小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状况
    4.5 吉林省小学生维生素D异常检出状况
    4.6 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
第五章 建议
    5.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5.2 学校加强对学生营养状况的管理
    5.3 父母提高意识加强教育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2.1 身体医学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3 小结
    2.2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与身体观念研究综述
        2.2.1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相关研究
        2.2.2 近代中国身体史的相关研究
        2.2.3 近代中国健康观念的相关研究
        2.2.4 近代中国体检兴起的相关研究
        2.2.5 小结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概念限定与说明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2.3.4 选题意义
        2.3.5 创新性
3 身体医学化与近代中国的身体检查
    3.1 晚清民国时期体检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2 近代中国体检中的身体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3.2.1 机械论、解剖学身体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2 科学度量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3 身体影像技术与近代中国体检
    3.3 小结与研究思路
4 晚清民国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4.1 清末学生体检制度观念的萌发与初步实践(1902-1911)
    4.2 北洋政府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1912-1927)
        4.2.1 各自为政时局下的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
        4.2.2 存在的问题与统一标准的呼声
    4.3 南京国民政府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全面实施(1928-1937)
        4.3.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
        4.3.2 健康检查逐渐纳入学校行政体系
    4.4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生健康检查统计
    4.5 全面抗战时期学生健康检查(1937-1945)
        4.5.1 战时学校健康(卫生)教育与健康检查
        4.5.2 战时学生营养问题与健康检查
    4.6 民国时期学生体检——以清华大学为例
        4.6.1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学生体检(1911.4-1928.7)
        4.6.2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28.8-1937.7)
        4.6.3 抗战时期中的清华学生体检(1937.8-1946.7)
        4.6.4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46.8-1948.12)
    4.7 小结
5 民国时期职业人员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5.1 民国初年至1933年职业人员体检
        5.1.1 1931年之前职业人员体检的初步发展
        5.1.2 应考公务人员体格检验制度的正式建立(1931-1933)
    5.2 1933年以后职业人员体检概况
        5.2.1 行政公务人员
        5.2.2 铁路服务人员
        5.2.3 其他从业人员
    5.3 特殊职业体检——以军人为例
        5.3.1 陆军体检
        5.3.2 空军飞行员体检
    5.4 小结
6 民国时期孕产医学化与产检
    6.1 孕产医学化:“异常”身体的建构
    6.2 民国时期妇婴卫生行政与产检事业概况
    6.3 产检:对“异常”身体的检测
        6.3.1 时间上的监测
        6.3.2 检查人员与场所的转变
        6.3.3 检查项目与内容
    6.4 基于产检的医学统计与研究
    6.5 小结
7 讨论
    7.1 体检与近代中国身体认知观念的转变
        7.1.1 中西医“身体检查”观之比较
        7.1.2 “健康检查”与“健康”认知观念
    7.2 体检之“网”: 认知观念与制度安排的互动
        7.2.1 实践中的技术: 北平公共卫生示范区中的体检
        7.2.2 北平示范卫生区中体检知识和技术网络的生成
        7.2.3 体检网络相关行动者行为链条分析
    7.3 近代中国的体检与健康身份认同
        7.3.1 从健康的身体到健康的国家
        7.3.2 健康检查与身体隐喻
        7.3.3 健康检查与身体、健康和身份的构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对象
        1.1 调查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
        2.2 观察时段和观测时点
        2.3 体格发育指标测量及评价
        2.4 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
        2.5 K-A-P问卷调查
        2.6 干预措施及内容
        2.7 呼吸道感染再发标准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分析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各组情况及组间比较的表和图
    3. 各组体格发育指标Z值和贫血例数的比较分析
    4. 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情况比较
    5. 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的家长K-A-P问卷得分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益生菌干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样本量估计
        2.1.3 抽样方法
        2.1.4 伦理申明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判定标准
        2.4.1 体格发育判定标准
        2.4.2 膳食营养判定标准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1.1 学龄儿童基本情况
        3.1.2 看护人基本情况
    3.2 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3.2.1 儿童身高、体重与全国儿童身高、体重比较
        3.2.2 儿童消瘦、超重及肥胖情况
    3.3 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3.3.1 儿童膳食结构
        3.3.2 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3.3.3 宏量营养素供能比
    3.4 看护人营养KAP调查
        3.4.1 看护人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3.4.2 看护人营养相关态度
        3.4.3 看护人营养行为
    3.5 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3.6 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3.6.1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3.6.2 儿童膳食结构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3.6.3 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4.2 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4.3 看护人营养KAP调查
    4.4 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4.5 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创新之处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调查问卷

(6)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脑瘫儿童膳食调查表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论文情况
致谢

(7)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一般情况
        2.2 营养状况调查
        2.3 评价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营养干预
        2.6 统计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营养状况调查
    3 干预效果比较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学龄前儿童营养现状及干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身心健康与膳食营养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内容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 调查内容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质量控制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生长与尿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实验仪器
    3. 身高和体重测量
    4. 尿液样本留取
    5. 尿液激素指标检测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及尿液激素可检出率
    2. 两社区儿童尿液激素比较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及尿液检测意义
    参考文献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嘉定区某小学及中学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2 膳食调查
        1.2.3 体格测量
        1.2.4 营养缺乏症筛查
    1.3 评价标准
        1.3.1 膳食营养评价标准
        1.3.2 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1.3.3 贫血筛查标准
    1.4 质量控制
        1.4.1 问卷质控
        1.4.2 仪器质控
        1.4.3 人员质控
        1.4.4 现场质控
    1.5 统计学分析
    1.6 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组成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调查对象身高情况
        2.2.2 调查对象体重情况
        2.2.3 调查对象体质指数(BMI)情况
    2.3 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
        2.3.1 能量的营养素来源
        2.3.2 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与推荐标准比较的人群分布
    2.4 乳制品及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
        2.4.1 乳制品摄入情况
        2.4.2 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
    2.5 用餐地点分布
    2.6 食物摄入频率
        2.6.1 碳酸饮料摄入频率
        2.6.2 油炸食物摄入频率
    2.7 学生身体活动时间
        2.7.1 平均每日睡眠时间
        2.7.2 平均每日体育活动时间
        2.7.3 平均每日静态身体活动时间(写作业、阅读等)
    2.8 营养相关指标筛查情况
        2.8.1 营养不良筛查情况
        2.8.2 营养过剩筛查情况
        2.8.3 贫血检出情况
    2.9 家庭基本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2.9.1 家庭基本情况
        2.9.2 营养相关指标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情况
        3.2.1 调查对象能量、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及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3.2.2 调查对象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人群分布情况
    3.3 乳制品及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
        3.3.1 调查对象乳制品摄入情况
        3.3.2 调查对象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
    3.4 调查对象用餐地点分布情况
    3.5 调查对象食物消费频率情况
        3.5.1 调查对象碳酸饮料消费频率
        3.5.2 调查对象油炸食物消费频率
    3.6 调查对象身体活动时间
        3.6.1 调查对象平均每日睡眠时间
        3.6.2 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活动时间
        3.6.3 调查对象平均每日静态身体活动时间(写作业、阅读等)
    3.7 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及贫血筛查情况
    3.8 家庭基本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多因素分析
    3.9 家庭访谈
4 结论
    4.1 主要研究结果
    4.2 研究的创新性
    4.3 研究的局限性
    4.4 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综述学生膳食营养及膳调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2 嘉定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调查问卷
附录3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4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四、集体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观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武大伟.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2]吉林省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D]. 王瑶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4]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D]. 施志兰. 苏州大学, 2020(02)
  • [5]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D]. 蔡丽.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6]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D]. 童培. 郑州大学, 2020(02)
  • [7]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 曾胜.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 [8]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身心健康与膳食营养状况研究[D]. 努尔妮赛姆·塔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生长与尿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D]. 陈春梅. 苏州大学, 2019
  • [10]嘉定区某小学及中学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董玉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集体儿童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的观察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