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锦林甘肃省高台县巷道中心小学734300;刘治国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734300
摘要: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呼唤。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每所学校、每个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校本德育活动载体途径
“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观念。德育不能离开政治,但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根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特色为抓手,积极寻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实践中构建了以“主题教育”为平台、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本德育新体系。
一、扎实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构建校本德育新网络。
以生为本,就要了解并引导学生的需求。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建立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前提上的。德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细心观察,精心分析梳理,才能及时把握学生需求的变化轨迹,并给予区别对待、有效引导。凡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如学会做人、习惯养成、质疑问难等,要尽量给予满足,并不断激活强化;凡不利于成长的则予以约束、疏导。在这一引导需求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教育就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认同、接受并内化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活动育人、体验感悟等互动效应,构建以主题教育周、主题教育月、重大纪念日为主的专项教育,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思想政治课、法制课为主的集中教育,以团队倡议、个人承诺、个别交流、演讲比赛为主的自我教育,以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设置橱窗为主的环境教育,以三好学生、文明之星、十佳优秀为主的励志教育网络,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使课堂养成教育、课余管理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庭社会辅助教育互为渗透、相互补充,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持续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三位一体的校本德育网络和构筑全校学生“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强大的精神支柱。
可在学校中开展“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构建好全校的德育大环境,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体验、学会感悟。
二、凸现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探索校本德育新途径。
1.走向文化,在氛围中营造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力量,人文精神是力量,因此,在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上要力求突出浓郁的“阳光体育”之味,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无论是校园墙壁,还是宣传栏,或是眼到之处,几乎处处可见阳光体育的痕迹。教室里开辟了阳光体育创作(展示)墙,学校开办了“阳光体育”网络专栏。通过这些氛围的创设,让学生浸润阳光,无形中也增强了德育的亲和力,内化了德育的人文性,促使学生在情感触动和氛围感染中自主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走向课堂,在教育中焕发道德活力。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加强主阵地的建设,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才能从根本上焕发道德活力。我们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在特色学校“快乐校园”创建、校本课程开发、快乐星期三活动、欢乐大课间活动中发展“123工程”活动内容与评价方法,有效发挥《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达标争优”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还为学生推荐有益的阳光体育项目,指导学生有序、健康地开展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展示和“明星风采”的评比。通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阳光体育的内涵,体会到了阳光体育的“品性”,不断修正自我的行为方式。
3.走向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做人真谛。德育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生活是学校德育丰富的资源库。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忧乐、学习中的酸甜苦涩,从他们丰富鲜活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探寻教育的契机,达到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的切入口,找准德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
三、放大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形成校本德育新方法。
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学习借鉴、研究总结,摸索出了一套与德育目标相匹配、与德育内容相吻合,与德育途径相补充的德育方法。如升旗仪式、星级中队评比、校园文化节、征文比赛、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晨曦》校报等等,它们在繁荣校园文化、净化学生心灵、推动德育教育向纵深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逐渐形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的自我品牌。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力求充分体现教育方法围绕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发挥了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