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排斥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免疫,细胞,白介素,小体,光化学,心脏。
免疫排斥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辉,赵渊宇,郭猛,季峻松,袁航[1](2019)在《过继性回输Treg对小鼠同种胰岛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过继性回输调节性T细胞(Treg)对同种胰岛移植术后胰岛功能恢复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糖尿病模型,以Balb/c小鼠为供体进行肾包膜下同种小鼠胰岛移植。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受体小鼠分为3组:Treg实验组(Treg组,术前1 d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Treg细胞)、阳性对照组[西罗莫司(SRL)组,术前1 d开始给予300μg/(kg·d)SRL灌胃]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术前1 d开始每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组3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术后14 d内血糖、C肽变化情况;通过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小鼠移植物术后14 d内存活情况。结果与移植术前比较,术后3 d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降低(均为P<0.001)。术后1 d各组小鼠C肽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爆发性回升,术后3 d各组小鼠C肽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为P<0.001)。在术后14 d观察期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SRL组与Treg组C肽水平仍相对较高[(427±50)、(833±57)pmol/L];而两组的血糖水平[(14.5±0.5)、(12.1±0.6)mmol/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与SRL组比较,Treg组C肽爆发性释放量更低,下降趋势明显更加平缓,观察期结束时C肽水平较高(均为P<0.001)。术后14 d对照组的移植物几乎完全凋亡,SRL组有>50%的移植物存活,Treg组有>80%的移植物存活。结论过继性回输Treg能有效保护胰岛移植物,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维持移植小鼠血糖以及C肽的正常水平。(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6期)
龙俊君,李兰[2](2019)在《CD4~+CD25~+Treg细胞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移植耐受,利用免疫系统的原始功能诱导供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而不影响免疫系统的其它功能,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总结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移植耐受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为深入了解Treg细胞功能及其相关免疫负调节机制对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玉香,石炳毅[3](2019)在《体外光化学疗法抑制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光化学疗法(ECP)是以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技术为基础,通过加入光敏剂和紫外线处理,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ECP首先应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取得成功。后来又被先后应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ECP利用凋亡细胞被受者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吞噬后,可以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原理,进而诱导负向免疫调节。ECP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不增加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的基础上可明显减轻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其使用安全性高且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CP的原理、ECP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及ECP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5期)
于洋,曹际森,王多伟,戚峰[4](2018)在《不同miR-146a表达条件下Treg细胞体内回输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调控miR-146a Treg细胞体内回输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流式分选Treg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转染试剂分别上调和下调Treg miR-146a表达。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设立对照组,空白Treg组,miR-146a上调组,miR-146a下调组。移植后回输Treg,观察生存曲线,病理分级,测定受体脾T细胞亚群,RT-PCR检测供心IFN-γ、IL-4、IL-17表达。结果:细胞扩增10倍后miR-146a表达无明显变化,并能有效调控miR-146a表达。回输后空白Treg组(中位生存期11 d)及上调组(中位生存期13 d)生存时间延长,病理分级降低(P<0.05);上调组更为明显(P<0.05);下调组(中位生存期7 d)生存时间缩短,病理分级升高(P<0.05),Th1细胞数量(28.6%±2.7%)及供心IFN-γ表达(1.12±0.11)升高(P<0.05)。结论:体外能有效地分选和扩增Treg细胞,并保证miR-146a的表达。回输Treg明显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上调组抑制功能增强,下调组抑制功能减弱。(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宫玉波,刘勇,赵宏伟,许倩倩,郭惠玲[5](2018)在《Foxp3,IDO在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移植免疫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报道,Foxp3和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移植免疫有关。目的:研究Foxp3,IDO在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6只;角膜移植组12只;地塞米松治疗组12只。角膜移植组: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kg,分别于角膜移植术后0,2,4,6,8,10 d经腹腔注射给药。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植片γ-干扰素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植片内Foxp3 mRNA,IDO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地塞米松治疗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20.667±1.033)d,较角膜移植组(14.833±1.472)d明显延迟(P<0.05);(2)角膜移植组术后第14天角膜植片内γ-干扰素及Foxp3 mRNA,IDO mRNA的表达较地塞米松治疗组明显增强(P<0.05);(3)结果提示,γ-干扰素及Foxp3,IDO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降低角膜植片γ-干扰素及Foxp3,IDO表达可能有助于诱导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28期)
陈钦修[6](2018)在《MHC-Ⅰb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终末细胞,且具有易获取、多向分化、优异的再生能力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移植和组织再生。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干细胞移植后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脏。但是,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不可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现,在同种异体BMSCs移植治疗AMI的大鼠模型中,干细胞移植后3月至6月内MHC-Ⅱ表达上升,而MHC-Ⅰb的表达降低,这种干细胞表面免疫原性抗原的变化使受体对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BMSCs不能在受体体内长期存活。因此,本实验旨在探讨:1、BMSCs同种异体移植后参与免疫排斥反应;2、BMSCs定向分化多种终末细胞后,MHC-Ⅰb基因群各亚型表达变化。方法:1、复苏、培养BMSCs,当细胞融合至80%-90%时,用0.25%胰酶进行消化,细胞计数后传代、铺板,为后续实验做准备。2、体内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心梗组(AMI)、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大鼠心梗模型,造模1周后在心梗边缘区多点注射心肌移植BMSCs。3、干细胞移植后4周,心脏彩超评估大鼠心功能,后取各组心脏心梗组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8分子的表达变化。4、以50ng/ml VEGF+10ng/ml b FGF联合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别在诱导2周、3周、4周时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通过RT-PCR检测KDR、ICAM-1、v WF等血管内皮相关基因和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v WF蛋白表达变化,评估定向分化效果。同时用RT-PCR、琼脂糖电泳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5、以10ummol/L 5-aza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2周、3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RT-PCR检测GATA4、MHC、c Tn I心肌相关基因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HC、c Tn I蛋白表达鉴定分化效果。同时用RT-PCR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6、以抗坏血酸、β-甘油酸钠、地塞米松联和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骨细胞2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茜红染色鉴定成骨分化情况。同时用RT-PCR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复苏细胞后,BMSCs成“S”型生长,光镜下BMSCs呈梭形、纺锤体形、叁角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及传代次数增加,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细胞形态呈“破布”样改变。2、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可见心梗区域变白,室壁运动减弱,并通过心肌注射的方法移植同种异体BMSCs。3、干细胞移植后4周后,各组大鼠心脏彩超提示:与单纯心梗组心功能相比,BMSCs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取心脏后可见心梗区域组织塌陷,组织增生,梗死区组织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移植组CD8表达较AMI、Sham组明显升高(p<0.01)。4、经过VEGF+b FGF诱导后,BMSCs逐渐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光镜下可见诱导后细胞体积变小,逐渐呈短梭形、椭圆形、圆形变化,形态饱满,立体感增强。诱导3周后部分细胞呈现内皮细胞的“岛状样”或“铺路石样”典型改变。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可见更多由原来长梭形变成类圆形,“铺路石样”细胞更加典型。RT-PCR检测诱导分化后2、3、4周KDR、ICAM-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随诊诱导时间的延长KDR、ICAM-1基因表达呈进行性升高(p<0.05),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诱导组ICAM-1同样随诱导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增长(p<0.01)。但v WF基因m RNA及蛋白在3周前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升高,而3周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5、经过VEGF+b FGF诱导2、3、4周后,RT-PCR检测MHC-Ⅰb基因,RT1-S3诱导1周后轻微升高1.32倍(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呈进行性下降(p<0.01),而RT1-E、RT1-E2基因表达量呈进行性升高(p<0.05)。随后琼脂糖电泳后,条带大小同样符合引物设计大小。6、5-aza诱导2周、3周后,细胞形态学上出现明显改变,细胞形态各异,不规则形细胞增多,同时体积开始变大,异质性改变,细胞聚集贴壁与相邻细胞完全接触,排列方向一致,同时出现“肌岛”聚集,但未见典型肌管样结构,更无自发性心肌搏动。RT-PCR检测GATA4、MHC、c Tn I表达,诱导2周时,GATA4表达升高至峰值,为未诱导组的7.14倍(p<0.01)。但2周后,GATA4表达较前下降,3周后为未诱导组的2.68倍(p<0.05)。而MHC、c Tn I则随着诱导时间变化呈进行性升高(p<0.01)。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HC的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1),但未见c Tn I蛋白表达。7、5-aza诱导2周、3周后,RT-PCR检测MHC-Ⅰb基因,RT1-S3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呈进行性下降(p<0.001)。RT1-E在诱导后2周后出现短暂性下降,为未诱导组的0.52倍(p>0.05),无统计学意义。于第3周,RT1-E基因表达则升高,为未诱导组的2.87倍(p<0.05)。RT1-E2基因表达则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呈现逐渐升高(p<0.05)。8、成骨诱导剂诱导BMSCs诱导2周后,光镜下观察可见骨结节,钙结节。茜红染色后可见钙结节沉积。RT-PCR检测MHC-Ⅰb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RT1-S3、E、E2表达上升(p<0.05)。结论:1、MHC-Ⅰ参与BMSCs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2、BMSCs定向分化后MHC-Ⅰb基因群呈不同变化,其中RT1-S3亚型表达下降可能是产生移植排斥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昕[7](2018)在《IL-1β通过调控Th17细胞促进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IL-1β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1)构建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并IL-1β中和性抗体处理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裂隙灯观察IL-lβ中和性抗体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角膜植片中IL-lβ及其受体IL-1R1等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分析IL-lβ受体IL-1R1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情况。(2)分别利用野生型小鼠和NLRP3缺陷小鼠构建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系移植组和异系移植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干预NLRP3炎症小体抑制IL-lβ成熟对角膜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角膜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NLRP3和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角膜植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含量。此外,我们还利用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Glubide验证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3)体外无菌分离小鼠骨髓,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SCF)诱导骨髓源巨 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DMs)在此基础上,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刺激,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不同组别内巨噬细胞中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的含量。(4)无菌分离脾细胞,并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IL-6+TGFβl处理组以及IL-6+TGFβl+IL-1β 处理组;同时利用 Anti-CD3(15μg/ml)和 anti-CD28(5μg/ml)刺激96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细胞中Th17细胞的相对含量,并采用FLLSA检测不同组别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的含量。(5)构建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异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并IL-17抗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评估IL-17中和性抗体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评估不同组别角膜植片的病理改变。结果:(1)与同系移植组相比较,异系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中的IL-1β mRNA水平明显着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活化形式的IL-1β在异系移植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同时,IL-1β受体IL-1R1的表达水平在角膜免疫排斥过程中也显着增强,且广泛表达于发生免疫排斥小鼠角膜植片的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IL-1β中和实验表明IL-1β中和性抗体可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以上结果提示IL-1β可促进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2)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小鼠角膜植片中NLRP3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且主要表达于角膜植片的上皮层、基质层以及内皮层。与对照组相比,利用Glubide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可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并有效减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与野生型小鼠模型比较,NLRP3缺陷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向NLRP3缺陷小鼠回输IL-1β则可明显促进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通过ELISA检测发现,NLRP3缺陷小鼠角膜植片中IL-17的水平显着降低,而IFN-γ的水平则没有显著变化,提示NLRP3炎症小体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免疫反应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3)通过BMDM模型发现,与野生型BMDM比较,NLRP3缺陷的BMDM分泌IL-1β的能力显著下降。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发现,与野生型BMDM培养上清处理组相比较,NLRP3缺陷BMDM培养上清刺激Th17细胞分化的能力显着下降;ELISA的结果显示,NLRP3缺陷BMDM培养上清诱导产生的Th17细胞分泌IL-17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IL-1β可促进Th17细胞免疫反应。(4)与对照组相比,IL-17中和性抗体可明显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病理分析结果显示:IL-17中和性抗体可有效抑制角膜植片炎性细胞浸润。上述结果表明Th17细胞免疫反应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病理过程。结论:(1)角膜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角膜植片中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中和IL-1β可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2)角膜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角膜植片中的NLRP3表达水平明升高,通过干预NLRP3炎症小体抑制IL-1β的成熟可有效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3)IL-1β通过诱导Th17细胞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和IL-17可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25)
于洋[8](2018)在《不同miR-146a表达水平Treg细胞体内回输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体内回输正常Treg细胞及改变miR-146a表达水平的Treg细胞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首先我们在体外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近交系C57小鼠脾脏中的CD4~+CD25~+Treg细胞,然后把分选的细胞应用磁珠原理的美天旎扩增试剂盒联合高浓度IL-2进行体外扩增。参照文献及课题组前期实验,为达到上调或下调Treg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的目的,我们分别通过miR-146a agomir及antagomir进行细胞调控。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别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Treg组,miR-146a上调组,和miR-146a下调组。各组模型建立完成后立即通过小鼠阴茎背静脉注射回输相应Treg细胞(细胞数量为1×10~6),观察供心存活情况测得生存曲线,在术后第7天取供心进行病理学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体脾脏中T细胞亚群,为了解供心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IFN-γ、IL-4和IL-17。结果1.流式分选所得Treg细胞纯度为89.5%。经扩增试剂盒联合高浓度IL-2扩增后,Treg细胞数量增加10倍,纯度为92.3%。扩增前后的miR-146a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显明显异(p<0.05)。2.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正常Treg组和miR-146a上调组的生存时间得到明显的延长(p<0.05),所移植供体心脏的炎症分级显着降低(p<0.05),CD4+T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5),CD8+T细胞数量无明显区别(p>0.05),Th1、Th2和Th17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供心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miR-146a下调组生存时间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所移植供体心脏的炎症分级无明显区别(p>0.05),CD4+T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5),CD8+T细胞数量无明显区别(p>0.05),Th1细胞数量显着增多(p<0.05),Th2和Th17细胞数量无明显区别(p>0.05),供体心脏中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但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正常Treg组相比,miR-146a上调组的生存时间更长(p<0.05),急性排斥反应更轻微(p<0.05),CD4~+T细胞的数量显着降低(p<0.05),CD8+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区别(p>0.05),Th1、Th2和Th17细胞数量以及供心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miR-146a下调组生存时间较正常Treg组显着缩短(p<0.05),所移植供体心脏的炎症分级显着升高(p<0.05),CD4+、CD8+T细胞数量无明显区别(p>0.05),Th1细胞数量和供心IFN-γ的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数量及IL-4、IL-1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流式分选技术能够有效分选Treg细胞,保证细胞纯度,扩增试剂盒联合高浓度IL-2可以体外有效的扩增Treg细胞,扩增前后Treg细胞miR-146a的表达无显着差异。转染试剂能够有效调控Treg细胞miR-146a表达。回输Treg可明显抑制小鼠心脏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上调Treg细胞内miR-146a的表达能增强其抑制功能减轻移植物的炎症分级,而下调miR-146a的表达却减弱其抑制功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程燕,刘先宁,吴洁,肖湘华,潘士印[9](2018)在《复方倍他米松对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隔7d一次),对照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隔7d一次)。分别于术后1、2wk,1、2mo取兔角膜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特点,同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mo,实验组角膜植片在位,并保持透明,新生血管极少,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仅见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炎症反应明显,角膜植片混浊,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可见CD4~+、CD8~+T淋巴细胞。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作为长效缓释剂可有效抑制鸵鸟-兔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鲁天,李素霞,张娜,边江,史伟云[10](2017)在《他克莫司滴眼液预防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他克莫司滴眼液预防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山东省眼科医院2013年至2015年间成功施行角膜移植术的高危免疫排斥患者48例(50只眼),根据术后局部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分为他克莫司组23例(25只眼)和环孢素组25例(25只眼)。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排斥风险评分,以排斥反应指数(RI)判断是否出现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当RI≥5时视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对比1年内患者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发生率。结果两组各25只眼,排斥风险评分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65,P=0.52>0.05)。术后1年内免疫排斥发生率,环孢素组10例(10只眼)发生排斥,免疫排斥发生率为40.00%,他克莫司组3例(3只眼)发生排斥,免疫排斥发生率为12.00%,他克莫司组免疫排斥率明显低于环孢素组,差异具有显着性(χ~2=5.09,P<0.05)。结论他克莫司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免疫排斥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移植耐受,利用免疫系统的原始功能诱导供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而不影响免疫系统的其它功能,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总结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移植耐受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为深入了解Treg细胞功能及其相关免疫负调节机制对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排斥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辉,赵渊宇,郭猛,季峻松,袁航.过继性回输Treg对小鼠同种胰岛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J].器官移植.2019
[2].龙俊君,李兰.CD4~+CD25~+Treg细胞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魏玉香,石炳毅.体外光化学疗法抑制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J].器官移植.2019
[4].于洋,曹际森,王多伟,戚峰.不同miR-146a表达条件下Treg细胞体内回输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
[5].宫玉波,刘勇,赵宏伟,许倩倩,郭惠玲.Foxp3,IDO在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6].陈钦修.MHC-Ⅰb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D].广州医科大学.2018
[7].王昕.IL-1β通过调控Th17细胞促进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D].青岛大学.2018
[8].于洋.不同miR-146a表达水平Treg细胞体内回输对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8
[9].程燕,刘先宁,吴洁,肖湘华,潘士印.复方倍他米松对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8
[10].张鲁天,李素霞,张娜,边江,史伟云.他克莫司滴眼液预防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