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莉: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研究论文

崔志莉: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研究论文

摘要: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以争夺国际竞争主导权。在此背景下,高技能人才面临愈加严峻的就业困境。文章围绕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变化,探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

人工智能引领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其与现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将改变甚至重塑传统行业,这对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应用状况如何?现有的高技能人才面临着哪些就业困境?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哪些特征?这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以及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面临的就业困境,最后围绕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三方面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探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1956年,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概念,认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进入21世纪,随着机器学习算法在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极大成功,人工智能再次受到关注。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一)在国家战略布局方面

国际方面,自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的概念后,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2013年,欧盟颁布了《2014—2020年欧洲机器人技术战略研究计划》和《衡量欧洲研究与创新的未来》,德国发布《新高科技战略》,英国发布《机器人与自动系统2020》;2016年,美国政府连续发布《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等战略报告,欧盟发布《地平线2020战略—机器人多年度发展战略图》,德国发布《将技术带给人类—人机交互的研究项目》,英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政策,各国角逐日趋激烈。如美国制定《人工智能白皮书》,英国出台 《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德国出台《关于人工智能战略的讨论》,法国出台《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等;2018年,美国成立人工智能专门委员会(SCAI),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洲人工智能战略》,法国出台《法国及欧洲人工智能赋能战略研究报告》,德国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英国发布《人工智能领域行动》;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计划”。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出台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规划,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前沿,以争夺新一轮国际竞争主导权。

3.1.1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无公害生产具有独特作用。

国内方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建设发展,先后出台了系列规划,将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印发《智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文件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规划;2017年,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也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制定了具体任务实施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二)在技术发展及应用方面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其作为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通过就业需求和技能供给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人才要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调研结果认为,若工业机器人生产与应用岗位需要100个人,那么,中职层次占31人,高职39人,应用本科30人[8]。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传统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渗入,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生产活动中所从事的劳动技能复杂程度也已悄然升级改变,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有可能面临失业风险。

在产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点,随着与产业领域的结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强大的经济带动性使得各产业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巨大。2019年,在德国召开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会上广泛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与工业实体的结合愈加紧密深入,工业生产的日常活动日趋智能化。世界各国的工业企业大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如美国科技企业讯能集思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便展示了其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即步态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帮助传统制造业工人将生产现场视频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分析中枢,实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2]。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工厂管理者极大提升决策效率,帮助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我国的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项目“百度大脑”已取得不小的成就。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在医疗、自动驾驶、物流、金融服务等行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相比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主要国家,我国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以及支撑行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性问题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技术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企业、融资、专利数量和发表论文等方面领先优势明显,其他国家在规模上难以撼动中美两国。截至2018年底,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方面,美国4 567家,中国3 341家,排名第三的英国企业数量为868家;在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方面,美国373.6亿美元,中国276.3亿美元,排名第三的英国为35.6亿美元;在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量方面,中国30 303篇,美国18 144篇,排名第三的英国为8 188篇;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中国68 467个,美国30 200个,排名第三的韩国为797个[1]。可见,在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上,美国高于中国,而在专利数量及论文数量方面,中国领先于美国。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面临的就业困境

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无论是政府部门界定还是公众认知定义,高技能人才都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要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知识理论基础;二是具备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产业技术工人中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高技能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我国的中高等职业学校及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人工智能与产业领域对话的不断深入与扩大,先进技术、复杂装备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产业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只不过,考虑到小人儿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现在就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反而有可能造成混乱。因为他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希望一切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出现和发生,这样才能有更多安全感。比如已经听过我妈妈讲《小猪看医生》,他就会自问自答:“小猪为什么要看医生?——因为它们不听妈妈的话!”

(一)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技能的需求发生根本改变

从历次技术革命分析中可以看出,劳动力结构经历了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智力劳动者的发展阶段。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会使脑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逐渐成为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形式,并对劳动者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提出新要求,促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向更具创造性、价值性领域发展[3]。

人工智能引领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人从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系统将大范围替代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去完成简单重复的任务,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升级,产业升级驱动人力资源的优化,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就业表现来看,传统的技能需求将不适应人工智能制造业及新材料等领域的就业岗位,表现出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扩大的趋势。麦肯锡报告指出,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从人口数量角度,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约有1亿的人口面临职业转换[4]。约翰·马尔科夫在《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的数据显示,在互联网行业,每使一个岗位消失,会新创造出2.6个岗位,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每部署一个机器人,会创造3.6个岗位[5]。因此,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通过替代、增强、调整和重构人类劳动会引发就业迭代,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劳动者亟待围绕人工智能形成新的职业技能,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技能形成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威胁”[6-7]。

(二)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面临失业风险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我国高职院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对接于产业行业的实践技能,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是对接于产业行业的内容,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不同学科的知识逐渐趋于贯通和综合,学科体系将被打破。人工智能强大的经济带动性使得未来经济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产业产生巨大变革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

2.知识精细化

(一)知识需求呈现复合化与精细化相统一的特征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对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复合化与精细化相统一的专业知识是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能人才专业的基本要求。

2)针对目前地铁噪声特点可将地铁运行特殊环境简化为管道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减噪方式-基于PAT算法的主动消声技术.通过MATLAB平台进行了噪声的主动消除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一定调整周期后,系统能获得明显降噪效果.

1.专业复合化

人工智能与产业领域对话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产业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复合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结构尤为重要。首先,高技能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其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是复合型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实用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形成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进而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中、技术攻关革新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难题。其次,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由深度学习算法以及运算能力所推动的,算法是关键,也是短板。基于此,以培养产业变革所需高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职业教育也应在其课程体系中注重计算机、电子、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只有掌握一定的算法等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先进生产技术原理,从而提升在生产实践中破解技术难题的能力,甚至进行产业应用中技术的突破创新。

那么,讨论图书的过程中,教师不问“为什么”,说什么呢?对了,要亲切地说“说来听听”!“说来听听”包含着“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让学生有时间思索,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提问方式。“说来听听”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询”。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一脉相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技能的需求发生根本改变以及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面临失业风险的就业困境,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人工智能尚无法取代的知识、技能、能力,才有可能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其职业才有可能得以持续的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梁珺淇、石伟平通过分析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报告得出“技能需求极化趋势”的结论,包含管理人员、专业或辅助专业人员在内的高技能就业水平增长[9]。可见,人工智能与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导致产业结构的快速变革,对适应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且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围绕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三方面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如下特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爆发式增长,新型产业行业不断涌现,对产业行业链各个环节的细节调整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和专业,新的领域需要大量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除此之外,产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日趋提高,智能化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对智能生产设备的应用分类更加明确,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就业岗位更加细致且全面。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的技能人才将不适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基于此,对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分类要求更加详细和明确。例如,新型的职业“自然语言处理师”和“语言识别工程师”,看似相似却又有不小的差别;再如,未来智能制造业的热门岗位,编程、安装、操作、维护等应用设备技术的工程师等都要求劳动者具备相关领域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准。

(二)技能需求更加强调动脑能力

传统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动手能力强,而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将以脑力为主、手脑并用,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赋予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

传统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动手能力强,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排解生产实践中的技术故障。也有学者提出“手脑联盟”的概念,认为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征是“手脑联盟”,现代高技能人才高超的动手能力不再只是传统的 “手艺”和某些 “绝活”,而是具有现代化专业理论知识的“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10]。

1.动手能力强是传统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应能依靠自身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以及高效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分析、判断并高效解决问题。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技能领域的不足集中在内容技能、过程技能、复杂问题解决技能和社交技能方面[11]。无论是内容技能的习得还是过程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智力知识因素的加入,而对于复杂问题解决技能的掌握以及社交等方面技能的提高则本身就是脑力劳动的结果。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劳动技能结构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机械性、低水平重复的劳动将进一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仅凭所掌握的熟练的动手技能则很容易面临失业,因此,不论是哪一阶段哪一工种的技能人才,在其劳动构成中脑力劳动的比例都将很大程度地提高。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是 “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但不同于传统定义的是,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将以脑力为主、手脑并用。

2.人工智能时代更强调高技能人才的动脑能力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确是万万不可分开的,事实上,学习本身只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知识是通过思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背诵占有的。被占有的知识永远是僵死的知识,唯有被思考的知识才是鲜活的知识。真正热爱思考的人是不会倾心于背诵的,比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都不主张背诵式的学习,后者甚至连某些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子式都记不住。在他看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谓想象力即是思考的创造性力量,离开了思考则无以想象。

(三)能力需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学习迁移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技能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迁移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及运用创新中的作用。创新型、学习型、适应性是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1.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带来了机会与挑战,高校的后勤工作也与当前的背景关系密切,所以为了确保工作成果,要以互联网+的思维去开展工作工作改革,达成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目标。

高技能人才是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顺利抢占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在新的社会发展格局中居于优势。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和操作先进生产技术,而且能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工艺革新、装备改造、技术改良等,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技能创新型人才,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生产劳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革新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2.学习迁移能力

2)采用K-100型工程地质钻机按标出的孔位进行钻孔,精确度要求<1%,在实施过程中也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孔位的适当调整。

相对以往的社会形态而言,人工智能时代对劳动者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技术革新的影响和推动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层出不穷,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工种的高技能人才,仅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很难持续地满足生产的发展要求,需要对产业领域的新技术不断追踪学习,跟上人工智能背景下科技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学习。其次,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岗位及技能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其技能是针对特定岗位和特定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岗位是高技能人才施展技能技术的唯一平台,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也是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适应能力

节水型高校建设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 吴长宏,武荣华(11.18)

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较强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新技术及新工种的适应。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应具有很强的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区别于初、中级技能人才的是,高技能人才是掌握高精尖操作技术的劳动者,其劳动过程融入了知识、经验和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新工种的能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产业行业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产业进行辐射和技术溢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现阶段的高技能人才的工种和岗位,在技术革新过程中很可能会被取代或升级,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岗位,要求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适应劳动岗位变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乌镇智库.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R].2019.

[2]新华网.综述:当人工智能走进工厂[EB/OL].(2019-04-06).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4/06/c_1124332758.htm.

[3]朱巧玲,李敏.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6):36-41.

[4]新浪科技.麦肯锡研究:2030年机器人或将取代全球 8 亿工作岗位[EB/OL].(2017-11-30).http://tech.sina.com.cn/i/2017-11-30/doc-ifyphxwa7161510.shtml.

[5]陈昂.人工智能的发展意义及未来职教人才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7(4):11-15.

[6]张学英.人工智能视阈下基于劳动就业迭代的技能形成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17-24.

[7]张学英.人工智能下的劳动就业迭代及人力资本投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3):75-83.

[8]陈衍,袁柳,裴姗姗.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变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9(1):94-97.

[9][11]梁珺淇,石伟平.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人才需求的未来走向与职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基于OECD教育报告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4):10-13.

[10]陈爱华,朱勇.新常态下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7(29):5-9.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he Era of AI

CUI Zhi-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AI is rapidly promoting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raised the development of AI to a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to compete for domin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nd high-skilled talents are facing the severe employ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he era of AI around knowledge,skills and ability structure.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high-skilled talents;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8-0005-05

作者简介:崔志莉(1985—),女,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市第32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两科联盟”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TJLK004);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1902)

(责任编辑:张维佳)

标签:;  ;  ;  ;  ;  ;  ;  ;  ;  ;  ;  

崔志莉: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