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萍: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重构——在当下语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思考论文

邹萍: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重构——在当下语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思考论文

[摘 要]当下独特的生活境遇在日常生活领域造成了包围个体的“物役化”“工具化”“片面化”“碎片化”“停滞化”的潜在生存陷阱。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审美主义和传统儒家德性论的超越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语境,当下个体日常生活场域应重构一种区别于古典和精英主义的、具有普适性的超越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积极地引领个体超越狭隘自我、培养个体超越的基本素质、提供个体超越的现实路径选择,引领个体走出当下困境,走向理想自我、自为自我的发展之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语境中进行话语建构、实现个体价值的创生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日常生活;生存;超越

个体价值及其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当代学科话语建构的重要维度。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现实个体及其生存发展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照当下个体的生存发展,以自身独特的学科视角审视当下社会的个体生存发展困境,引领个体超越当下困境,走向理想自我、自为自我的发展之路,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主观条件。

一、思政教育视野中当下个体的生存发展困境

当下中国正处于加快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社会进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变迁,经济理性的愈渐渗透,消费社会和娱乐社会的全面生成,多元价值的交汇激荡,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等造成了当下人们独特的生活境遇,进入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这种生活境遇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其消极面就是在日常生活领域造成了包围个体的“物役化”“工具化”“片面化”“碎片化”“停滞化”的潜在生存陷阱。

六十七师和十六师一部已经死守南门三天三夜。三天里,鬼子三次突入城门,三次被打出城去。仅这三天三夜,六十七师伤亡六百多人,十六师伤亡一百多,整个八十六86军累计伤亡二千二百多人。

20世纪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理论流派对现代性有过诸多深刻的批判,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弗洛姆、马尔库塞等哲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揭示出了现代性生活境遇中人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从生产领域蔓生为整个社会结构,固化为人的意识结构,使人自觉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丧失批判和超越的能力。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揭示了启蒙理性的自我神化和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的操控,启蒙理性否定一切非理性因素、操控社会生活成为唯一原则的逻辑,认为如果它们发展到极致最终“使人变得更加愚蠢”,使人丧失自我。他们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使大众沦为层出不穷的支配性的“时尚”“风格”和“模仿”的膜拜者,丧失真正的自由创造的意识和能力。马尔库塞批判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在给人提供自由条件的同时,也使人陷入对物质生活的片面追求和对技术条件的依赖、对技术权威的膜拜,沦为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人普遍陷入“逃避自由”的生存矛盾。现代社会看似充满自由,但由于其自由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相分离之上的,弗洛姆称之为“消极自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紧张、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不可避免地陷入焦虑和迷茫的孤岛,最终只能选择放弃或者逃避自由。

所有这些批判都共同指向现代性生活境遇个体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水平和自由程度大大提高使人们得以更大程度满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却也使人极易卷入物欲的洪流,逐渐成为被商业逻辑左右的各种“控”,极易陷入“物役化”陷阱。“物役化”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人自身被“工具化”,个体作为主体的生存维度被遮蔽,沦为物化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人之所以能超越其自然性、超越其当下存在,是因为人具有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超越性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需要不断激发和持存,既需要外在的激发,更需要主体将外在刺激转化为内在精神动力,能够自我激发和持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受教育者,帮助他们建构内在超越性精神向度和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完善心智结构。

中国传统儒学提供了另一种德性论的超越结构。传统儒学通过内在建构自然-心性的德性结构,外在建构个体-家庭-国家-天地的同一化结构引导人们超越狭隘自我、本能自我,达到德性自我的生存境界。传统儒学提供了内在与外在同构的超越结构,且可适用于更多的人,是我们需继承借鉴的宝贵精神和文化资源。然而,站在21世纪的当下生活场域去看,传统儒家德性论的叙事方式及其包含的强烈礼教、等级要求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新语境,须以现代学科视角进行新的转化和重建。当下个体日常生活场域应重构一种区别于古典和精英主义的、具有普适性的超越结构。

当然,面对现代性生活境遇潜藏的危机,生活主体也并非只能沉湎于泥沼停滞不前。弗洛姆在批判消极自由的危机后又提出“积极自由”的概念,他认为“人完全可以做到,既自由又不孤独,既具有批判的眼光又不怀疑一切,既独立又不与世界相脱离”[1]。可见,人作为主体是可能获得真正自由的。这种自由的前提是,主体需要对“物”和对狭隘存在、片面个体进行自觉的超越,主体需要建立起自觉超越的意识,获得超越的素质能力,开辟超越的现实路径。

二、日常生活领域需重新建构超越维度

宴姝的家乡江苏省南通市建有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馆,幼时那便是宴姝走进历史、看向世界的窗口。后来,每去一处旅游,宴姝的父亲都不惜花上半天的时间排队,带她去当地的博物馆看一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可以按任何尺度进行创造,可以超越自然本能和子嗣的需要去创造,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类特性。人的存在和生命活动本身就包含了自我超越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也使人类社会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超越性的灿烂文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忽视个体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国家社会层面、教育者视角而很少从个体层面、受教育者视角进行功能定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被个体理解为自上而下的教育,被个体视作一种他者的教育、外在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增强自身的个体价值维度,须提高对当下个体生存发展诉求的回应力,积极参与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构建。

同时,当下信息时代、数字化生活的全面包围和无所不在易使个体生存陷入“碎片化”困境。各种媒介充斥的、迅速流动的信息分割着人们的生活时间,左右和操控着个体日常生活节奏,使人普遍感到紧张、焦虑,人们每天被各种社交工具、购物工具、信息工具的转瞬即逝的信息刺激所包围,对世界、生活、社会的认知失去完整、丰富的叙事,取而代之是不断重复的,同质化、模式化的信息碎片。日常时间也在人们应对各种信息碎片的“忙碌”中被支离。这些生存困境包围个体的最后结果就是个体发展极易陷入“停滞化”,个体极易陷入消极自由的泥潭,停滞于虚拟的满足和无止境追求虚拟满足的焦虑,或被支离的生活时间和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裹挟,丧失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面对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重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何为

个体存在有三种样式或三个层次:类存在、群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个体认知存在的各个层次,认识和实践个体存在的多层性、丰富性,自觉克服片面性、狭隘性;引导个体理解和处理好三种存在或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群存在和个体存在的关系,从而把个体视角与国家、社会、地区发展的宏观视角相结合进行自我发展的思考定位;获得类存在意识,培养对他人、对自身的人文关怀。在存在的三个层次上引导个体培养积极观念,如在类存在层次上引导个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在群存在层面上引导个体进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在个体存在层面上引导个体树立自我反思和自我塑造的观念,养成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筹划的习惯。

最有代表性的超越性文化是宗教文化,“超越”一词严格意义上也是基于神的世界与世俗世界二分的宗教概念。除宗教式超越,个体日常生活领域的传统超越结构大多是精英主义的,主要是哲学超越、美学超越、德性超越。传统西方理性哲学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都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个体存在的超越结构。西方理性哲学把世界划分为本体与现象、实在与非实在,认为现象世界、感性认识的世界是不实在的、流变的,本体世界、理性认识的世界是实在的、永恒的,主张通过理性认知超越现象世界进入本体世界,超越经验认知的世界达到理性认知的世界,典型结构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性哲学。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就个体超越提供过整套的哲学构想,他认为个体生存自始至终祈向一种“超越存在”(transcendence)[2],“超越存在”为个体存在提供终极依据,引领个体从狭隘的、非本真的生存走向无限的、本真的生存。然而,非对象化的“超越存在”又是不可言说的,“不能为任何思维、任何构型、任何形象、任何经验现实所达至”[3],只能通过理性的运动、个体的生存体悟、艺术等方式被个体所接近。总体而言,西方哲学提供的超越结构是精英主义的,他们揭示了个体生存的二重性矛盾,为人认识和克服生存陷阱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哲学家为人之超越提供的思想资源要么是片面强调理性,忽视个体存在的其他维度,要么是强调体悟-审美,忽视个体存在的大部分现实活动,虽然理论上是以所有人、人类为视点,把人赋予了很多抽象本质,在实际上却造成了对大众的“忽视”,对以大众为主体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视而不见。

(一)引领个体超越狭隘自我

现代性个体日常生活领域布满消极自由的陷阱,却不能取消个体生存意识和追求积极自由的可能性。弗洛姆认为“积极的自由在于全面、总体的人格的自发性活动”[4]。积极自由仍然是可能的,它基于人的心智结构素质不断成熟、向外实现和发展的运动。积极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对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但更需要对人精神心智的引导,促进个体自我认知,展示自身的个性和积极追求自我超越。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语境中进行功能拓展和话语建构提供了空间,也为其个体价值实现提供了创生点。

(二)培养个体超越的基本素质能力

大多数民营企业和张佳佳一样都感受到税收优惠带来的利好,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恒说:“公司有1400多家连锁店,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个税改革过度期政策实施后,员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包’,工作热情更加饱满。”

实例 1:……and soon afterwards Mr.Darcy,drawing near Elizabeth,said to her——‘Do not you feel a great inclination,Miss Bennet,to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of dancing a reel?’She smiled,but made no answer.He repeated the question,with some surprise at her silence.[5]45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通过对自己的反思确证,达到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自我与自然、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的理想目标。具备这种清晰人生追求和理想的人,或者至少具备强烈理想向度的人,才会始终保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愿望和意志,并能激发自我通过内在的意识活动和外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这种超越性的理想。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和帮助主体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引导主体不断去除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狭隘性等自身存在发展的消极因素,培养独立性、进取性、主动性、开放性、多维性、发展性等内在积极因素,帮助大学生激发和培养自己的主体性。

例如初速度为零的带点粒子处于加速电场中,因自身带电而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根据牛顿运动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此时具有和电场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加速度。有:

(三)提供个体超越的现实路径选择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抽象的人的发展,自由也不是脱离社会的抽象自由,理想亦是基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个体生存活动趋向。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通过改变现实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来实现的。作为一门教育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无法直接改变经济关系,但通过提供现实的实践路径导引,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能为个体超越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及人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不懈努力、不断提升的实践活动,就是个体超越的一种路径选择,个体在对共产主义的体认和追求中超越自身的狭隘和片面存在,走向更高的视野和生存境界,在不断提升自己、趋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个体超越的长时期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及人们为此目标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充分统一的实践活动,更为个体超越提供了一种切近的现实路径选择。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思想资源、思维方法及其直接指向的社会实践为个体在当下超越狭隘自我、片面自我、沉溺自我提供了现实的阶梯,如引导个体关怀人类、关注世界、关切国家、关心社会、关照文化,鼓励和帮助个体参与公益实践、创新创业、社会活动,这些教育内容和功能都具有现实性,都包含着某种个体超越的思想资源和现实路径。

总之,基于其科学性、现实性、塑造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维度的重构可以积极有效地参与,为个体超越提供一种现实的智力支撑、精神资源和路径选择,同时,在促进当下个体生存发展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当代建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个体价值。

[参考文献]

[1]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333.

[2]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烧越之维的雅斯贝尔斯生存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7.

[3]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烧越之维的雅斯贝尔斯生存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8.

[4]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33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8-0121-03

[收稿时间]2018-11-0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日常生活超越之维的离场与重构——当下生活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性关系研究”(KY2016YB807)、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项目“实践性教学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2016JGA417)和“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6JGB487)。

[作者简介]邹萍(198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思政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钟 岚]

标签:;  ;  ;  ;  ;  ;  ;  ;  ;  ;  ;  ;  ;  

邹萍: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重构——在当下语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