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群落论文_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

导读:本文包含了草地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群落,草地,微生物,物种,土壤,温泉县。

草地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1](2019)在《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显着差异,且群落间存在异质性;2)采用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法(DCCA)中的前项选择,对所获取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筛选,最终土壤有机质含量、粪便量、放牧强度、凋落物生物量、海拔、坡向等6个环境因子成为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导因素。DCCA排序结果反映出了实际的生态意义,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在第一排序轴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而坡向和凋落物则在第2轴上呈现出明显梯度变化,物种和群落也沿着上述环境要素的梯度变化而依次分布,很好地解释了放牧条件下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栋,张德罡,McCulley,Rebecca,L.[2](2019)在《蔬菜-牧草轮作5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变化及其群落结构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蔬菜-牧草轮作系统中种植牧草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年际和季节间的动态特征,本研究以温带气候区有机农牧场低投入蔬菜生产后种植牧草1~5年和永久性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通过非度量多维测度(NMS)排序和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探究牧草不同生长年限和季节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牧草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中活体微生物的脂肪酸多样性提高,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降低,真菌与细菌脂肪酸比例升高,微生物生物量增加。2)随着季节更替,特定脂肪酸比例、腐生真菌、厌氧菌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亦存在差异。3)牧草生长4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着改变且趋近于永久性草地,土壤碳矿化和颗粒有机质含量变化驱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兴卓,袁明龙[3](2019)在《放牧对天然草地昆虫群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天然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也是草地管理的基本手段。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放牧对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个文献数据库平台,对近40年来国内外有关放牧与昆虫多样性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了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昆虫多样性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放牧影响昆虫多样性的途径。最后,针对当前放牧对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放牧条件下草地昆虫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莉,李荣才,靳茜,任金龙,李金星[4](2019)在《新疆温泉县草地蝗虫群落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采用样框法和扫网法调查了新疆博乐地区温泉县不同草地类型的蝗虫群落组成和发生规律,探讨了蝗虫和植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温泉县蝗虫种类共计4科(斑翅蝗科Oedipodidae、斑腿蝗科Catantopidae、网翅蝗科Arcypteridae、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 14属24种。优势科为斑翅蝗科(33.22%)和斑腿蝗科(26.55%);优势种为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Germar)(29.72%)、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15.24%)、伪星翅蝗Metromerus coelesyriensis(G.-T.)(12.37%)和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10.26%)。8种草地类型的蝗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平原荒漠草原(2.78)>山地荒漠(2.59)>平原荒漠(2.57)>山地荒漠草原(2.50)>山地草原(2.41)>山地草原化荒漠(2.35)>平原草原化荒漠(2.18)>山地草甸(1.90),由此可见荒漠类草原为蝗虫主要的栖息生境。同种草地类型不同时间段优势蝗虫种群呈现出变化;不同植被类型优势蝗虫的组成不同。以针茅、羊毛为建群种的草地类型中,黑条小车蝗、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Zubovski)为优势种;以博乐绢蒿为建群种的草地类型星翅蝗属Calliptamus、伪星翅蝗、小米纹蝗Notostaurus albicornis albicornis(Ev.)为优势;以禾草、杂类草为建群种的山地草甸则以西伯利亚蝗、小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icroptera (Fischer-Waldheim)为优势;在以菊科和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场中以戟纹蝗属Dociostaurus类群为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5](2019)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沙化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草地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养分和封育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而对我国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关注和研究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33种,隶属于17科29属;(2)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也在增加,但物种多样性变化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3)TWINSPAN数量分类将若尔盖修复地植物群落划分为11种类型;(4)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修复年限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海拔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薛凯,张彪,周姝彤,冉沁蔚,唐立[6](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目前青藏高原上大尺度上的微生物地理学研究还很缺乏.因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跨越2121 km的尺度上针对高寒草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微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分布格局,及与气候、植物和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和高寒荒漠中,高寒荒漠具有最低的微生物多样性,而高寒草甸具有最高的微生物量碳.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大气温度而非降水显着相关,说明其在高寒条件下可能受温度而非水分控制.微生物多样性随耦合了水、热要素的干旱指数的增加而降低,解释量比单一要素更高.此外,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解释量比植物物种多样性更高.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干旱指数和年均温通过影响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而改变土壤表层的碳氮比,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微生物多样性.与多样性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氨态氮、速效磷及碳氮比等土壤营养指标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意味着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量可能有着不同的控制因子;随着未来青藏高原的"暖湿化",干旱指数的降低可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蒯晓妍,邢鹏飞,张晓琳,王常慧,董宽虎[7](2019)在《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8个不同氮添加水平,研究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添加水平中,植物群落多度、高度与盖度在添加16g N/m~2时均表现为最高,在32g N/m~2水平下最低;对于物种多样性,16g N/m~2水平下8月的物种多样性最高;随着氮添加水平上升,地上生物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添加16g N/m~2地上生物量最高,不添加氮时最低;在0~10cm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在16g N/m~2添加量水平下最高。表明16g N/m~2氮添加水平是区域饱和氮添加水平,超过这个添加量,地上、地下生产力以及物种多样性开始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初级生产力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官惠玲,樊江文,李愈哲[8](2019)在《不同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温性草原群落生物量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生产力较低,草畜矛盾长期尖锐。人工草地逐渐在该区域发展,但不同种植模式人工草地的影响和应用适宜性尚未得到准确的量化评估。以青海省天然草地(NP)为对照,选取相互毗邻的3种不同人工草地:单播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A_1)、单播燕麦人工草地(A_2)和混播燕麦、青稞和油菜的人工草地(A_3)设置实验样地,通过群落调查、刈割称重、根钻采样等方法,测定分析4种群落物种组成、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探讨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两种牧草及单播和混播两种种植方式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人工草地均显着减少有毒植物生物量(P<0.05),显着提高优质牧草占比(P<0.05),改善牧草质量。A_2地上生物量最高(1263.21 g·m~(-2)),为NP的9.77倍,显着高于其他3种草地(P<0.05)。本研究草地地下生物量占比高(73.22%~95.79%),3种人工种草对地下生物量改变不显着,对总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着。A_2、A_3的物种组成与NP迥异,A_2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着低于NP和A_3(P<0.05),A_3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着低于NP(P<0.05);而A_1的Glea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与NP差异不显着。基于结果,认为相比于天然草地,单播燕麦人工草地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上生物量,但强烈改变群落物种组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而种植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增幅不显着,但其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均较高,有利于群落在不利条件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全,陈志飞,周俊杰,赖帅彬,简春霞[9](2019)在《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群落3种优势种白羊草、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为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50和100 kg N·hm~(-2)·a~(-1)3个氮处理和0、40和80 kg P_2O_5·hm~(-2)·a~(-1) 3个磷处理,于生长旺盛期测定了各植物的叶长、叶宽、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氮、磷含量和氮磷比等指标,分析不同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相比,50和100 kg N·hm~(-2)·a~(-1)处理下白羊草叶长和叶宽分别显着增加35.3%和64.4%,而长芒草仅有叶长显着增加58.8%,达乌里胡枝子仅有叶宽显着增加33.9%,但叁者叶片干物质含量分别显着降低10.7%、15.3%和11.2%,白羊草和长芒草叶片氮含量分别显着增加23.0%和99.2%,氮磷比分别显着增加45.8%和96.9%;40和80 kg P_2O_5·hm~(-2)·a~(-1)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叶长、叶宽和比叶面积分别显着增加56.9%、41.4%和19.6%,叶片干物质含量显着下降14.9%,叁者叶片磷含量分别显着增加96.7%、110.9%和238.4%,氮磷比分别显着降低45.8%、42.8%和53.7%.50 kg N·hm~(-2)·a~(-1)处理下,与未施磷相比,40和80 kg P_2O_5·hm~(-2)·a~(-1)处理后仅达乌里胡枝子叶长和叶宽显着增大,3种植物叶片磷含量显着增加,白羊草和长芒草叶片氮含量显着降低;100 kg N·hm~(-2)·a~(-1)处理下,施磷后白羊草和长芒草叶长、达乌里胡枝子叶宽显着增大,叁者叶片磷含量显着增加,白羊草叶片氮含量显着降低.综上表明,3个优势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短期氮磷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物种属性和施肥水平有关,不同优势种对氮磷添加响应的差异对维持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田曼,严成,周静[10](2019)在《覆土厚度对受损河滩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修复新疆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叁工河天池南段河道受损草地,对裸露河滩实施覆土,覆土厚度分别为0、8、12和16 cm,均匀撒播豆禾科混合草种。针对恢复6年的草地,进行群落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不同覆土厚度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植物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覆土0和8 cm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显着低于12和16 cm样地(P<0.05),覆土16cm草地植被盖度显着高于覆土12cm草地(P<0.05)。2)在不同覆土厚度样地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列顺序为覆土16 cm>覆土12 cm>覆土8 cm>覆土0 cm,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覆土16cm>覆土8 cm>覆土12 cm>覆土0 cm,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覆土12 cm>覆土16 cm>覆土8 cm>覆土0 cm,覆土8、12、16 cm草地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 0.05)。3)不同覆土厚度样地群落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正相关(P <0.01)。研究表明,相同补播条件下,覆土措施能够促进草地植被群落恢复,覆土16 cm是天池海南受损河滩区草地植被恢复的适宜土壤厚度。(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草地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晰蔬菜-牧草轮作系统中种植牧草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年际和季节间的动态特征,本研究以温带气候区有机农牧场低投入蔬菜生产后种植牧草1~5年和永久性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通过非度量多维测度(NMS)排序和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探究牧草不同生长年限和季节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牧草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中活体微生物的脂肪酸多样性提高,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降低,真菌与细菌脂肪酸比例升高,微生物生物量增加。2)随着季节更替,特定脂肪酸比例、腐生真菌、厌氧菌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亦存在差异。3)牧草生长4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着改变且趋近于永久性草地,土壤碳矿化和颗粒有机质含量变化驱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地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草业学报.2019

[2].林栋,张德罡,McCulley,Rebecca,L..蔬菜-牧草轮作5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变化及其群落结构分异[J].草业学报.2019

[3].杨兴卓,袁明龙.放牧对天然草地昆虫群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草业科学.2019

[4].赵莉,李荣才,靳茜,任金龙,李金星.新疆温泉县草地蝗虫群落组成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6].薛凯,张彪,周姝彤,冉沁蔚,唐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J].科学通报.2019

[7].蒯晓妍,邢鹏飞,张晓琳,王常慧,董宽虎.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8].官惠玲,樊江文,李愈哲.不同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温性草原群落生物量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9].杨全,陈志飞,周俊杰,赖帅彬,简春霞.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田曼,严成,周静.覆土厚度对受损河滩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沙质草地群落与土壤因子的CCA分...3种草地群落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林间草地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的空...不同围封时间各大类草地群落高度...天然草地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的空...不同围封时间各大类草地群落盖度...

标签:;  ;  ;  ;  ;  ;  ;  

草地群落论文_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