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苏剑生马健刘伟才(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72)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98-02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的五方面措施:组建教学团队;建立《牙合学》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牙合学》课程教学网站;构建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建特色。经过一系列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牙合学课程教学质量

《牙合学》是口腔医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医学基础与口腔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是研究咬合生理病理特性的科学,是以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的生理病理特征及其与相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口腔修复、正畸、牙体牙周等各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主要介绍牙合、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咀嚼肌、颌位及下颌运动、咬合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和咬合治疗等。为了实现“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

1组建教学团队

为了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我们组建了由2位教授、1位副教授和2位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人(20%)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1人(20%)毕业于日本新泻大学、1人(20%)毕业于同济大学、2人(40%)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

《牙合学》教学团队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7岁,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团结奋进的教学团队,同时是一支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扎实教学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并又充满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的师资队伍。《牙合学》教学团队师资配置合理,善于将教学和科研结合,富有创新精神。教师与学生比为1:6。

2建立《牙合学》双语教学体系

建立《牙合学》双语教学体系,双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牙合学》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中不断地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创出自己的特色。

2.1加强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及自身的专业英语发音及理解能力。

2.2充分调研,组织编写了《牙合学》双语教学大纲。

2.3组织编写了《牙合学》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讲义。

2.4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做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5建立了《牙合学》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3建立《牙合学》课程教学网站

依托同济大学校园网和学校课程中心的优势,建立《牙合学》精品课程网,建立了动态网上数字化教学课堂,实现网上全程教学自动化,创建网络作业提交系统。已上网的资料有:

3.1课程介绍:(1)课程简介;(2)课程概况。

3.2教学队伍

(1)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简介、教学情况、科研情况等;

(2)教学队伍与整体情况:人员构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师资培养、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3.3教学内容:(1)历史沿革;(2)课程目标;(3)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4)授课内容;(5)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等。

3.4实践教学:(1)设计思想与效果;(2)实践教学内容;(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考核内容与方法;(5)实验条件;(6)创新与特点。

3.5教学条件:(1)教材及相关资料;(2)实践性教学环境;(3)网络教学环境。

3.6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2)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

3.7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评价材料、校际交流;

(2)学生评价:网上测评、质量测评、学生座谈、信息反馈、效果调查;

(3)自我评价:包括课程特色、课程地位等。

3.8课程特色:

3.9课程论坛:实现师生互动。

3.10学习园地:

3.11课程下载:(1)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2)授课教案;(3)课程的全部多媒体课件;(4)授课录像;(5)实验演示录像;(6)实验教程;(7)思考习题;(8)考试试卷;(9)参考文献。

4构建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牙合学》教学开展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评学等教学工作评估,并建立学院领导巡教、巡考、听课以及督导组专家听课的体系。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促进教学相长。同时《牙合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科发展的情况每年修订一次,及时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牙合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从制度到措施上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将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各项业绩挂钩。

5创建特色

5.1开设系列特色课程:我校于2002年(是全国较早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在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中,单独开设《牙合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于2003年开设了《牙合学实验》课(自编了《牙合学》实验教程);在本科《牙合学》教学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设了《牙合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于2006年在本科生中进行《牙合学》双语教学;于2007年开设了《牙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已逐步形成我校的特色课程。本课程于2008年获得同济大学精品课程、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立项、于2009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

5.2构建了一流的“牙合系统工程”平台:在大学的全力支持下,2002年经(口腔)医学专家论证评审,我院通过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投入100万元)—初步建立了具有同济大学特色的“牙合学实验室”。2003年、2005年由“211工程”、“985工程”二期又投入了300万元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最符合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的全方位系列的牙合学实验仪器、设备(颞颌关节运动轨迹记录与分析系统、咬合力记录与分析系统、多导EMG肌电记录与分析系统、多功能全可调式牙合架及面弓系统等),配备了教学评估系统、教学互动系统,从而构建了一流的“牙合系统工程”平台,大大提高了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牙合学实验室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假期向实验室提出申请,经登记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

5.3积极开展《牙合学》教学改革与研究,主持多项教改课题,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发表了相关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5.4牙合学的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许多成绩,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目,发表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论著,获得国家发明等专利12项。

总之,通过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牙合学》教学团队成员于09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08年获得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06年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李国豪教学奖励金一等奖;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04年获得霍英东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

标签:;  ;  ;  

加强《牙合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