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腹筋约束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纵筋率,抗剪性能,有腹筋约束梁
有腹筋约束梁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坤,黄双华,陈科材,周文峰,郭小康[1](2016)在《不同纵筋率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根纵筋率不同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同时制作2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对比,分析该种混凝土梁的不同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破坏程度的影响及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集中荷载作用于剪跨比为1.5的约束梁,观测分析梁裂缝开展及破坏情况得到:随着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纵筋率的增加,其临界斜裂缝的倾斜角逐渐减小,梁的主要裂缝发展程度也越小,梁的抗剪能力逐渐增强;当梁的纵筋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梁的破坏形态会由弯曲破坏转为剪切破坏。通过比较《规范》计算的抗剪承载力和抗弯承载力对应的剪力大小,能够判断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的最终破坏形态;其抗剪承载力试验值比按《规范》计算值平均高36.1%,满足规范要求,为该种梁的工程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李立仁,蒋传星,支运芳[2](2008)在《纵筋率对无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国规范在以往的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中,研究都是按较高纵筋率来进行,建立在这种纵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偏差较大。而本文按较低纵筋率来研究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表明,不同纵筋率对梁的抗剪性能和裂缝发展状况有重要影响,规范公式用于小纵筋率无腹筋约束梁受剪设计时可能偏不安全。(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李立仁,杨定锋,支运芳[3](2007)在《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根两点集中加载、剪跨比为2.5、上部负筋截断、具有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进行试验,深入研究了在上部纵筋截断的情况下,有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配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的裂缝形态、破坏形态、钢筋应变分布的影响,并就纵筋配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曾琼,伍卫秀[4](2005)在《矩形截面无腹筋双向受弯约束梁抗剪强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双向受弯构件,如承受风荷载的墙梁、框架的边梁等.目前对于双向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的研究尚涉及不多.本文对12根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无腹筋双向受弯约束梁进行了斜截面抗剪试验研究,探讨了其抗剪机理和抗剪性能.着重分析了四个影响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荷载斜弯角、剪跨比、弯矩比、纵筋配筋率,提出了适用于矩形截面无腹筋双向受弯约束梁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05年04期)
支运芳,蒋超,甘民,陈永庆[5](2005)在《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集中荷载作用下五根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在负筋截断时的试验,研究了在纵筋截断下有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蒋超[6](2005)在《负筋截断时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中,为保证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常有意将梁的单侧纵筋配筋率设置得很大,通常大于2.8%,这与实际工程中单侧纵筋配筋率一般在1.0~1.5%左右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所以,建立在这种单侧纵筋配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受剪设计方法可能是偏不安全的。在纵筋率对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针对无腹筋梁的;这些研究较为偏重于纵筋率对承载力的影响,而较少关注纵筋率对裂缝开展特征和最终破坏形态的影响。本文属于系列研究的一部分,通过五根两点集中加载、剪跨比为2.5、上部负筋截断、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的试验,深入研究了在上部纵筋截断下有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配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裂缝形态、破坏形态、钢筋应变分布的影响,并就纵筋配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对梁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纵筋应变、箍筋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记录和数据采集,试图追踪试件中纵筋应变的变化和裂缝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有腹筋约束梁裂缝开展及钢筋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试件的裂缝开展和延伸规律、破坏形态特征以及承载力等,初步总结了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规律。文中还将试验实测承载力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的裂缝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裂缝扇形区的逐步形成、劈裂裂缝出现和发展、临界斜裂缝加速发展至破坏等阶段;纵筋率的变化对裂缝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试件RB4-4、4-5 受剪承载力实测值高于我国现行规范计算值;随着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提高,约束梁的抗剪承载力有规律的增长。(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5-05-15)
杨恩建[7](2005)在《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2.5的无腹 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由于影响因素多,破坏机理复杂,从而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之一。各国规范都是根据以往的试验与研究,采用统计方法,提出不同的公式,而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常有意将梁的纵筋率设置得很大(常常大于2.8%)。这与工程实践中梁纵筋率一般在1.0~1.5%左右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因此,建立在这种纵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偏差较大。本文属于系列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集中荷载作用下8 根剪跨比为2.5、不同纵筋率的无腹筋约束梁(其中5 根试件上下纵筋通长配置、3 根试件上部纵筋截断一半)的试验,深入研究无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率对其的影响。李立仁副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冯宏[28]已就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1.5 的无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些试件除剪跨比和这次试验不同外,其余参数均同本次试验。本文将通过对两次试验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以找出剪跨比不同对无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在本次试验中,首先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对梁的裂缝延伸和开展、纵筋应变、腰筋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细致的量测,试图追踪每一试件在裂缝发展及破坏过程中纵筋应变状态的变化和裂缝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无腹筋约束梁裂缝开展及钢筋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纵筋率试件的裂缝开展和延伸规律、破坏形态特征以及承载力等,初步总结了纵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纵筋率的变化对裂缝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纵筋率较大的构件裂缝发展明显比纵筋率小的构件发展充分;纵筋率的变化将引起破坏形态的变化,纵筋率较小时构件发生剪压破坏,纵筋率较大时试件发生撕裂斜拉破坏;纵筋率对钢筋应变分布有显着的影响,纵筋率大的构件应力重分布比较充分,钢筋应变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试件的裂缝开展情况;不同的剪跨比对破坏形态,纵筋应变,裂缝开展情况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承载力方面,本次试验实测抗剪承载力平均比按我国规范GB 50010-2002 抗剪设计公式计算的抗剪承载力仅高22%左右,而最小纵筋率的试件抗剪承载力小于规范计算值20%左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5-05-10)
王敢峰[8](2004)在《负筋截断时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实验研究中,为保证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常有意将梁的单侧纵筋配筋率设置得很大,通常大于2.8%,这与实际工程中单侧纵筋配筋率一般在1.0~1.5左右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所以,建立在这种单侧纵筋配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是偏不安全的。张川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陈臣同学已就集中荷载作用下剪跨比为1.5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进行了抗剪性能研究,这些试件采用上下对称的纵筋通长布置; 而实际工程中上部纵筋一般要截断。因此本课题提出在试验构件各种参数与陈臣试验均相同的情况下按现行规范把梁上部纵筋截断,探索在这种情况下约束梁的抗剪性能与陈臣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找出更接近工程实际的单侧纵筋配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的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集中荷载作用下五根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在负筋截断时的试验,深入研究了在纵筋截断下有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首先,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对梁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纵筋应变、箍筋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记录和数据采集,试图追踪试件中纵筋应变状态的变化和裂缝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有腹筋约束梁裂缝开展及钢筋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单侧纵筋配筋率试件的裂缝开展和延伸规律、破坏形态特征以及承载力等,初步总结了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规律,并与陈臣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的裂缝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裂缝扇形区的逐步形成、劈裂裂缝出现和发展、临界斜裂缝加速发展至破坏等阶段;纵筋率的变化对裂缝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抗剪承载力实测值高于我国规范计算值平均61%;随着单侧纵筋配筋率的提高,约束梁的抗剪承载力有规律的增长;与陈臣试验的结果相比,没有发现二者之间明显的规律,说明考虑上部纵筋截断的有腹筋约束梁的抗剪承载力没有因上部纵筋截断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5-15)
冯宏[9](2004)在《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1.5的无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常有意将梁的纵筋率设置得很大(常常大于2.8%)。这与工程实践中纵筋率一般在1.0~1.5%左右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因此,建立在这种纵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是偏不安全的。在纵筋率对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这些研究较为偏重于纵筋率对承载力的影响,而较少关注纵筋率对裂缝开展特征和最终破坏形态的影响。尤其在相同纵筋率的情况下,上部纵筋的部分截断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方面,研究甚少。本文属于系列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集中荷载作用下8根剪跨比为1.5、不同纵筋率的无腹筋约束梁(其中5根上下纵筋通长配置、3根上部纵筋截断一半)的试验,深入研究了无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率对其的影响。首先,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对梁的裂缝延伸和开展、纵筋应变、腰筋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细致的量测,试图追踪每一试件在裂缝发展及破坏过程中纵筋应变状态的变化和裂缝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无腹筋约束梁裂缝开展及钢筋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纵筋率试件的裂缝开展和延伸规律、破坏形态特征以及承载力等,初步总结了纵筋率的影响规律。文中还将试验实测承载力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剪设计公式的预测值和基于修正斜压场理论的抗剪分析程序Response2000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纵筋率的变化对裂缝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纵筋率的变化将引起破坏形态的变化;纵筋率对钢筋应变分布有显着的影响;钢筋应变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试件的裂缝开展情况。在承载力方面,试验实测抗剪承载力平均比按我国规范GB 50010-2002抗剪设计公式计算的抗剪承载力高51%,比按修正斜压场理论的抗剪分析程序Response2000的分析结果高86%。(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5-08)
陈臣[10](2003)在《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1.5的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最终发生剪切破坏,常有意将梁的纵筋率设置得很大(常常大于2.8%)。这与工程实践中纵筋率一般在1.0~1.5%左右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因而,建立在这种纵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是偏不安全的。在纵筋率对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这些研究较为偏重于纵筋率对承载力影响,而较少关注纵筋率对裂缝开展特征和最终破坏形态的影响。尤其在有腹筋约束梁方面,纵筋率对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甚少。本文通过集中荷载作用下五根剪跨比为1.5、不同纵筋率的有腹筋约束梁的试验,深入研究了有腹筋约束梁的受剪破坏全过程及纵筋率对其的影响。首先,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对梁的裂缝延伸和开展、纵筋应变、箍筋应变、梁的挠度等指标进行了细致的量测,试图追踪每一试件在裂缝发展及破坏过程中纵筋应变状态的变化和裂缝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有腹筋约束梁裂缝开展及钢筋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纵筋率试件的裂缝开展和延伸规律、破坏形态特征、以及承载能力等,初步总结了纵筋率的影响规律。文中还将试验实测承载力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剪设计公式的预测值和基于修正斜压场理论的抗剪分析程序Response2000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的裂缝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扇形区逐步形成、劈裂裂缝出现和发展、最终临界裂缝(斜裂缝或弯曲裂缝)加速发展至破坏等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中存在某些裂缝发展减弱同时某些裂缝迅速开展的 “此消彼涨”的现象。纵筋率的变化对裂缝(弯曲、弯剪、腹剪、以及纵向劈裂裂缝等)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纵筋率的变化将引起有腹筋约束梁破坏形态的性质发生变化。剪切破坏的试件临界斜裂缝出现的荷载与破坏荷载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在承载力方面,试验实测抗剪承载力平均比按我国规范GB50010-2002计算的抗剪承载力高66%。相对而言,修正斜压场理论能较好地应用于有腹筋约束梁的抗剪分析,Response2000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较接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5-06)
有腹筋约束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国规范在以往的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中,研究都是按较高纵筋率来进行,建立在这种纵筋率较高的梁的受剪性能试验数据基础上的规范抗剪设计方法可能偏差较大。而本文按较低纵筋率来研究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表明,不同纵筋率对梁的抗剪性能和裂缝发展状况有重要影响,规范公式用于小纵筋率无腹筋约束梁受剪设计时可能偏不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腹筋约束梁论文参考文献
[1].孙金坤,黄双华,陈科材,周文峰,郭小康.不同纵筋率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6
[2].李立仁,蒋传星,支运芳.纵筋率对无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
[3].李立仁,杨定锋,支运芳.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曾琼,伍卫秀.矩形截面无腹筋双向受弯约束梁抗剪强度的计算[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
[5].支运芳,蒋超,甘民,陈永庆.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6].蒋超.负筋截断时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
[7].杨恩建.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2.5的无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
[8].王敢峰.负筋截断时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
[9].冯宏.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1.5的无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
[10].陈臣.不同纵筋率对剪跨比为1.5的有腹筋约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