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浓度论文_潘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养分,消化率,浓度,菌丝体,溶质,硝酸铵。

养分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潘占鹏[1](2019)在《沼液浓度及施用频率对番茄生长及根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地区沼气池的建设不仅能够极大地解决农户的用能问题,而且发酵产生的沼液能够作为肥料使用。基于现有的不合理水肥管理模式造成的各种土壤等问题。本研究选用中国西北地区温室大棚设施农业中的主要栽培作物番茄为材料,结合穴孔灌溉方式,将水、沼液一体物定时定量的施入至番茄植株根区两侧的穴孔,研究不同沼液浓度(20%,14%和11%)和灌溉频率(4d、6d和8d)对温室大棚番茄全生育阶段生理生态指标(株高、茎粗、干物质含量等)、产量品质(有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蛋白质等)、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1)当沼液浓度为20%时,两季试验番茄的株高茎粗在4天灌溉频率下(T1-4)均能达到最高,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株高和茎粗呈上升趋势,随着灌溉频率的减小,呈下降趋势。(2)当沼液浓度为20%,灌溉频率为4天时,两季试验番茄的产量和物质生产能达到最高,且随着沼液施用频率的减小,所有沼液处理的产量和物质生产显着降低。且当沼液浓度降低至14%时,此时化肥处理的产量为最高,高于所有沼液处理的番茄产量。较2017年秋季试验,2018年春季番茄产量降低了25.4%。(3)同样处理设置下高浓度沼液对番茄的WUE提升更有利,基于水和沼液的一体穴灌模式能够降低灌水系数,减少灌水量,进而能够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利用,但不牺牲作物物质量的生产,显着提升温室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但2018年春季试验的WUE值较2017年秋季均有所下降,平均为33.8%。(4)沼液的施用显着提高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其对番茄果实的风味品质影响较为显着,且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加和灌溉频率的增加,果实中的糖酸比值显着增高,综合各项品质指标来看,为T1-4处理最佳。(5)两季试验中在成熟期土壤含水量达到了最低,不同沼液浓度和灌溉频率均能影响到番茄根区土壤的含水量,且土壤含水量还受到温室气候条件和作物的生长发育等的影响,2018年春季试验中,由于生长气候的不同,其根区土壤含水量明显下降。所有沼液施用处理中的土壤根区全氮和全磷含量较原土低,化肥施用处理的番茄根区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其进一步增加了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水/沼液一体穴孔灌溉更加便于作物对营养物吸收利用。(6)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全生育期施用沼液的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的综合评价表明,2017年秋季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同时达到≥95%最大值的灌溉频率和沼液浓度区间大约为4.0~4.6d和17.6~20%,2018年春季为4.0~4.5d和19~20%。(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雨娇[2](2019)在《CO_2浓度与氮、磷供应对黄瓜根系生长、分泌物及各组织养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大步前进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逐渐重视,对蔬菜及反季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设施蔬菜生产国,但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设施蔬菜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CO2施肥作为重要的提高设施蔬菜产量的措施,平均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达30%,其对叶菜产量的提高更为显着。CO2施肥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克服反季节栽培下相对密闭温室中CO2匮乏而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随着设施生产中CO2施肥的普及与相关研究的深入,单纯的CO2施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解决CO2施肥条件下矿质元素的缺乏和植株体内碳与氮、磷等矿质元素的比例失调问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额外施加矿质肥料。然而矿质肥料的施用如何与CO2气肥匹配,两者如何影响作物生长、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在温室中搭建开顶式生长箱和CO2自动控制系统,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山崎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磷水平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对黄瓜植株内根系形态、各组织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瓜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CO2浓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缺磷条件下,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同一氮水平和CO2浓度下,磷水平的降低会增加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2)黄瓜植株各部位氮素含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加,磷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各部位氮含量的提高。植株各部位磷含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缺氮会使各部位磷含量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会使黄瓜植株各部位氮及特定部位的磷含量降低。黄瓜根部的Ca含量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氮和磷水平的升高极显着地增加了其含量,且CO2浓度与供磷水平、供氮与供磷水平以及这叁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供氮、供磷水平的升高极显着的提高了黄瓜叶片Ca的含量以及茎部Mg的含量,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3)对于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糖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而言,CO2浓度和供氮水平的升高都会增加糖类物质的含量。而对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而言,仅随供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CO2浓度的对其没有显着的影响。总体看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能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的含量,但会使得黄瓜植株某些部位氮、磷、钙、镁等矿质元素含量降低,而供氮、供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强黄瓜的生长与活力促进黄瓜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增加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的含量,并且缓解了由于CO2浓度升高带来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风险。这启示我们在对设施蔬菜CO2施肥的同时,也要注重适量提高合理配比下矿质元素的供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张申,刘业萍,刘丽萍,于存申,吕绍元[3](2019)在《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对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硝态氮(NO_3~–-N)不同供应水平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确定适宜高羊茅正常生长的NO_3~–-N浓度,以Ca(NO_3)_2为氮源,在石英砂盆栽培养条件下,研究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对不同浓度外源NO_3~–-N(0、5、10、15和20 mmol·L~(–1))的响应。结果表明,外源NO_3~–-N显着影响了高羊茅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随NO_3~–-N浓度的增加,高羊茅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植株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根长和根表面积随NO_3~–-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根系直径各处理间无显着差异(P> 0.05)。增加NO_3~–-N浓度可提高植株地上部磷浓度和磷吸收量,适宜浓度的NO_3~–-N可促进植株地上部氮、钾的吸收和累积。适合高羊茅生长的NO_3~–-N浓度范围为4.3~18.2 mmol·L~(–1),4.3 mmol·L~(–1) NO_3~–-N浓度可作为高羊茅养护管理时合理施用氮肥用量推荐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申,于存申,苗庆选,刘丽萍,刘业萍[4](2019)在《不同浓度NH_4NO_3对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氮素供应状况(同时提供NH~+_4-N和NO~-_3-N)对草坪草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以硝酸铵(NH_4NO_3)为供试肥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浓度(0、2.5、10 mmol/L)下高羊茅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硝酸铵高羊茅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总根长和根表面积降低,根系直径在<0.3 mm和>0.9 mm范围内的根长显着减少;与2.5 mmol/L氮处理相比,10 mmol/L氮浓度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根长、根表面积降低。随外源氮浓度的升高,植株地上部氮、钾含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上升趋势,地上部氮、钾的分配比例提高;地下部养分含量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氮、钾累积量各处理差异不显着。增加氮浓度单位根长的氮、钾养分吸收量提高,2.5 mmol/L和10 mmol/L氮浓度处理单位根长吸磷量差异不显着。综合分析高羊茅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状况,2.5 mmol/L氮浓度更有利于促进高羊茅植株生长,提高养分吸收量,节约氮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童佳峰,韩配配,廖祥生,张秀荣,李银水[5](2019)在《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芝麻高产营养与栽培,探讨不同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的影响。以芝麻品种中芝13为材料,设置5个供镁浓度(0、50、100、500和1 000μmol/L),30d后测定不同处理芝麻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镁浓度在100μmol/L及以下时,芝麻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老叶失绿黄化,根系生长受阻。芝麻植株生物量随着供镁浓度增加而增加,根系生长对镁浓度的变化尤为敏感,缺镁抑制根系生长,与1 000μmol/L相比,3个缺镁浓度(0、50和100μmol/L)处理下根系干重分别减少97.83%、93.88%和86.65%,且侧根长、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显着降低。同时,随着镁浓度增加,芝麻叶片和根系中氮、磷、钾累积量显着上升,说明适宜供镁有利于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此外,与供镁浓度500μmol/L相比,1 000μmol/L处理下的芝麻植株,叶片与根系中钙的积累量均显着降低,暗示芝麻在钙和镁吸收方面可能存在拮抗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灵丽,张凯,宋献艺,刘强[6](2019)在《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影响。试验共选用96只、45日龄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獭兔分别饲喂含0(对照,CK组)、9.6%(A组)、19.2%(B组)和28.8%(C组)发酵苹果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C组獭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4.69%(P <0.05),料重比降低了6. 63%(P <0. 05),腹泻率降低了19.64%(P<0.05); C组獭兔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1%(P<0.05)、5.19%(P<0.05)、7.26%(P<0.05)和13.10%(P<0.05); C组獭兔空肠的绒毛长度和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59.82%(P<0.05)和41.83%(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30.52%(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苹果渣对獭兔小肠中SIgA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8.8%的发酵苹果渣可以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来提高獭兔的生长性能,并可降低腹泻率,且对小肠中SIgA浓度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汉文,武国慧,王玲莉,张蕾,高纪超[7](2018)在《不同浓度CO_2与化肥配施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CO_2气肥在番茄种植中的最佳施用浓度,本试验通过在不同CO_2浓度(300、600、800、1 000、1 200、1 400μL/L)处理下配施不同浓度化肥[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20%,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20%]来探究CO_2气肥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在800μL/L时,4种化肥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提高9. 11%~67. 76%,Vc含量增加12. 52%~38. 6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 77%~85. 92%,硝酸盐含量下降7. 78%~38. 18%,并且CO_2浓度在800μL/L时,CK与减施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增施化肥处理,具有明显的减肥增效效应。因此,施用800μL/L的CO_2气肥能显着增加番茄产量,促进N、P、K养分的积累,同时对改善番茄品质,以及提高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8年06期)

杨应[8](2018)在《提高CO_2浓度下接种AM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能够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的重要土壤微生物。喀斯特生态系统具有生境异质性和脆弱性高的特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CO_2浓度不断升高将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的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维持带来更多新的挑战,而在喀斯特地区利用菌根技术能够克服其生境脆弱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大气CO_2浓度升高能够对植被生长环境及植物生理生态产生重要影响,但这些研究只考虑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个体生长、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在包括AM真菌在内的菌根真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此外,之前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到喀斯特生境中相邻植物个体间通过AM菌丝体相互作用来响应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喀斯特适生植物猴樟(Cirtnamomum bodinier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供应高浓度CO_2来模拟大气CO_2升高的植物生长环境,探究在AM真菌介导下CO_2供应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及养分利用,对阐明喀斯特生境中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及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装置是由CO_2供应室(donor compartment of carbon dioxide,D隔室)和CO_2受应室(receiver compartment of carbon dioxide,R隔室)2部分组成的连体隔室,采用菌丝分室隔离技术,构建高浓度CO_2因素、接种AM真菌因素和尼龙隔网因素进行室内控制试验。D隔室和R隔室中均种植猴樟幼苗,对D隔室分别进行CO_2处理(C~+)和无CO_2处理(C~-),对应的R隔室则为相应的C~+处理和C~-处理;对D隔室和R隔室均做接种AM真菌处理(M~+)或不接种AM真菌处理(M~-);D隔室和R隔室中间隔板分别采用20μm和0.45μm尼龙隔网进行处理(20μm尼龙网处理,AM菌丝体能穿过隔网但阻隔植物根系通过;0.45μm尼龙网处理,AM菌丝体和植物根系均不能穿过隔网)。试验测定了猴樟幼苗表型性状指标、植物养分及土壤性状指标,主要结果如下:(1)对生长性状而言,AM真菌显着提高了高浓度CO_2处理下猴樟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叶面积,并显着增加了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及分叉数。高浓度CO_2处理主要显着提高了CO_2供应室中接种AM真菌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及各根系性状指标,对CO_2受应室中幼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菌丝能够穿过隔网的条件下,显着提高幼苗根和叶生物量及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分叉数。(2)对植物养分而言,接种AM真菌能够显着提高猴樟幼苗氮、磷浓度和高浓度CO_2条件下钾浓度,AM真菌显着提高了CO_2供应室幼苗碳积累和CO_2受应室根、茎碳积累,对幼苗氮、磷和钾摄取量起到显着促进作用。高浓度CO_2能够显着提高接种AM真菌幼苗氮、磷浓度和碳积累,显着影响菌丝穿过隔网条件下根、茎钾浓度,高浓度CO_2主要显着提高CO_2供应室接种AM真菌幼苗各氮摄取量、根和叶磷摄取量,对CO_2受应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菌丝穿过隔网条件下叶和总氮、磷摄取量。(3)对土壤养分而言,AM真菌对高浓度CO_2处理下土壤养分的影响较为显着,AM真菌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球囊霉素含量,降低了CO_2供应室土壤氮、磷及钾含量;同时,AM真菌显着降低CO_2受应室土壤氮、钾含量,增加有机碳含量。高浓度CO_2显着降低了菌丝穿过隔网条件下土壤氮、磷及土壤速效钾,而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4)总体上,高浓度CO_2和AM真菌分别对猴樟幼苗表型性状、各养分摄取量、土壤养分产生不同程度显着影响,两隔室间的连接菌丝能够对相邻隔室植物生长及养分利用产生促进作用。AM真菌在高浓度CO_2供应下对植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较为显着;CO_2浓度升高显着促进了CO_2供应室幼苗生长和养分摄取,对CO_2受应室幼苗的影响不如CO_2供应室显着。高浓度CO_2与AM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利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12-01)

郑宇慧,李胜利,Weiss,WP,St-Pierre,N,R,Willett,L,B[9](2018)在《粗饲料种类、可代谢蛋白质浓度、碳水化合物来源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粗饲料来源、可代谢蛋白质(MP)浓度、碳水化合物种类及其互作效应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所有日粮(干物质基础)均有50%由苜蓿青贮、玉米青贮构成的粗饲料、10.7%的瘤胃降解蛋白质(RDP)、4.1%~7.1%的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8.8%~12%的MP和22%~30%的淀粉组成。本试验共有15种日粮,试验牛分为6个区组,每个区组6头荷斯坦奶牛,分别进行3个为期21 d的试验。每期按特定顺序饲喂3种日粮后测定试验牛的产奶量、乳成分、采食量及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还考虑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日粮淀粉浓度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小;用苜蓿青贮代替玉米青贮可降低奶牛的氮消化率、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还能增加奶牛对日粮干物质(DM)和日粮消化能(DE)摄入量,从而提高能量校正乳(ECM)、乳脂及乳蛋白产量;增加日粮MP浓度可提高奶牛对氮的消化率、ECM和乳蛋白产量,但乳蛋白含量的变化远小于NRC所推荐模型的预测值;DE浓度随淀粉浓度升高呈线性升高,但同时受粗饲料种类和MP浓度互作的影响,即日粮MP浓度较低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降低,而日粮MP浓度较高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张慧萍,王淑月,欧忠辉[10](2018)在《根表面养分吸收通量和根围溶质浓度的近似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用Nye-Tinker-Barber模型来研究植物根系表面的养分吸收通量和根围溶质浓度的近似解析解。将根围区域分为远场区域和近场区域,在远场用相似变量,在近场用尺度变换,将远场解在根表面展开并与近场解进行待定函数的匹配,从而获得对流扩散方程根表面通量和浓度的一阶近似解析解,该解能够简化到扩散方程的解的形式。对氮、钾、硫、磷、镁、钙的养分吸收通量和氮、钾的浓度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模型的数值解、Roose的近似解析解和该文的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在扩散方程中,6种元素通量的解析解与Roose解析解相近,但均高于数值解,钾和磷的通量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钾和氮浓度的全局近似解析解与Roose解析解接近,并与数值解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对流扩散方程中,除氮外的5种元素通量的近似解较Roose的解析解更接近于数值解,且没有奇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养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步前进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逐渐重视,对蔬菜及反季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设施蔬菜生产国,但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设施蔬菜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CO2施肥作为重要的提高设施蔬菜产量的措施,平均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达30%,其对叶菜产量的提高更为显着。CO2施肥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克服反季节栽培下相对密闭温室中CO2匮乏而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随着设施生产中CO2施肥的普及与相关研究的深入,单纯的CO2施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解决CO2施肥条件下矿质元素的缺乏和植株体内碳与氮、磷等矿质元素的比例失调问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额外施加矿质肥料。然而矿质肥料的施用如何与CO2气肥匹配,两者如何影响作物生长、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在温室中搭建开顶式生长箱和CO2自动控制系统,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山崎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磷水平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对黄瓜植株内根系形态、各组织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瓜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CO2浓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缺磷条件下,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同一氮水平和CO2浓度下,磷水平的降低会增加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2)黄瓜植株各部位氮素含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加,磷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各部位氮含量的提高。植株各部位磷含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缺氮会使各部位磷含量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会使黄瓜植株各部位氮及特定部位的磷含量降低。黄瓜根部的Ca含量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氮和磷水平的升高极显着地增加了其含量,且CO2浓度与供磷水平、供氮与供磷水平以及这叁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供氮、供磷水平的升高极显着的提高了黄瓜叶片Ca的含量以及茎部Mg的含量,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3)对于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糖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而言,CO2浓度和供氮水平的升高都会增加糖类物质的含量。而对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而言,仅随供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CO2浓度的对其没有显着的影响。总体看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能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的含量,但会使得黄瓜植株某些部位氮、磷、钙、镁等矿质元素含量降低,而供氮、供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强黄瓜的生长与活力促进黄瓜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增加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的含量,并且缓解了由于CO2浓度升高带来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风险。这启示我们在对设施蔬菜CO2施肥的同时,也要注重适量提高合理配比下矿质元素的供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潘占鹏.沼液浓度及施用频率对番茄生长及根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陈雨娇.CO_2浓度与氮、磷供应对黄瓜根系生长、分泌物及各组织养分含量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

[3].张申,刘业萍,刘丽萍,于存申,吕绍元.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对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4].张申,于存申,苗庆选,刘丽萍,刘业萍.不同浓度NH_4NO_3对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5].童佳峰,韩配配,廖祥生,张秀荣,李银水.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6].吴灵丽,张凯,宋献艺,刘强.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7].刘汉文,武国慧,王玲莉,张蕾,高纪超.不同浓度CO_2与化肥配施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

[8].杨应.提高CO_2浓度下接种AM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8

[9].郑宇慧,李胜利,Weiss,WP,St-Pierre,N,R,Willett,L,B.粗饲料种类、可代谢蛋白质浓度、碳水化合物来源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8

[10].张慧萍,王淑月,欧忠辉.根表面养分吸收通量和根围溶质浓度的近似解析解[J].植物生态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流失泥沙养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桑树土流域1999年7月22日径流养分浓不同雨强下径流养分浓度变化曲线不同雨强下紫色土流失泥沙中养分浓不同雨强条件下黄色石灰土流失泥沙的...砂黄土坡面径流养分浓度及其流...

标签:;  ;  ;  ;  ;  ;  ;  

养分浓度论文_潘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