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活性,废水处理,脱氮,逸度,减量,作用。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论文文献综述
范荣桂,赵丹,王博文,尹利鹏,王世玉[1](2018)在《邻苯二甲酸酯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运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存在,难降解且易产生累积。PAEs的长期积累难以从废水处理工艺上解决。以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人工配置的氨氮废水为例,考察PAEs存在条件下对SBR反应器运行的干扰。结果表明:随着原水中PAEs浓度增加,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最终能够以PAEs为唯一碳源;PAEs为10~150mg/L时,其浓度的变化对S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性状有明显影响,悬浮固体(MLSS)最终维持在2 000mg/L;随PAEs浓度的改变,SBR反应器内COD去除率变化不显着,而氨氮去除率随着PA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低值约为50%;亚硝态氮出现积累现象,积累量最高时接近60mg/L。(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11期)
陶会杰[2](2017)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脱氮过程胞外聚合物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脱氮技术是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具有处理效果较好且低能耗等特点。氮的去除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工艺两部分组成,即在硝化菌作用下将NH_4~+-N转化为NO_3~--N,紧接着反硝化菌作用下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微生物脱氮过程中,底物的组成或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硝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状况,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是污泥絮体的一部分,是相关菌种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对絮体的组成以及脱氮性能具有影响。国内外学者认为,SBR运行模式和温度对生物脱氮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考察SBR运行模式(aerobic/anoxic(O/A)和anoxic/aerobic(A/O))和温度对生物脱氮性能和EPS及其组分的影响,在研究中采用SBR工艺,从运行模式(O/A和A/O)和温度考察了SBR系统的生物脱氮性能和EPS及其组分的特性。研究的结果如下:(1)SBR系统缺氧/好氧(A/O)和好氧/缺氧(O/A)2种运行模式对生物脱氮性能及EPS组分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O/A和A/O运行条件下,SBR反应器均实现了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97.5%和98.0%。2)在R_(O/A)和R_(A/O)系统,硝化速率分别为6.4±1.9 mg/(gVSS·h)和6.3±2.0mg/(g VSS·h)。SBR的运行模式条件对硝化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3)硝化速率随着NH_4~+-N负荷的增加而升高,呈现正相关。4)运行模式对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及其组分((蛋白质(protein,PN)、多糖(Carbohydrate,PS)和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无影响;而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含量以及及其组分(PN和PS),A/O模式分别是是O/A模式的1.4、1.38和1.56倍;5)R_(O/A)和R_(A/O)系统中TB-EPS含量占EPS含量的80%以上,LB-EPS占EPS含量的16%~20%,因此,EPS主要以TB-EPS为主。6)两种运行模式下,PS占TB-EPS和EPS含量的67%~73%和48%~51%之间,PS是TB-EPS和EPS中主要的组分,而PN为LB-EPS的主要成分,占LB-EPS含量的54%~56%;7)EPS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EPS产量的增加,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即污泥EPS与SVI呈正相关。(2)在实验条件为15、25和35℃下,探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SBR系统NH_4~+-N去除效果和EPS及其组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R_(15℃)、R_(25℃)和R_(35℃)系统NH_4~+-N相应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6.9%、98.3%和96.6%。本实验3种温度条件下,SBR反应器均实现了较高的NH_4~+-N去除率,获得了较充分的NH_4~+-N去除效果。2)R_(15℃)、R_(25℃)和R_(35℃)系统的硝化反应速率分别为3.2±0.26 mg·(g·h)~(-1)、4.3±0.47mg·(g·h)~(-1)、7.9±0.86 mg·(g·h)~(-1),可见随着温度升高,硝化反应速率显着增高。可见温度对生物脱氮硝化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3)R_(15℃)表现为全程硝化,R_(25℃)中NH_4~+-N去除基于全程生物脱氮和短程生物脱氮两种途径完成,而R_(35℃)系统中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实现,并获得较高的硝化速率。4)温度对EPS,LB-EPS和TB-EPS含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叁者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此外,EPS以TB-EPS为主(占69.0~79.5%),随着温度升高,TB-EPS含量逐渐降低,LB-EPS含量却逐渐上升(20.5~31%),导致TB-EPS/LB-EPS比值逐渐减小,介于2.2~3.8之间。5)温度对EPS中PN,DNA和PS含量产生明显影响。PN和DNA在EPS,TB-EPS和LB-EPS中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S在EPS和LB-EPS中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在TB-EPS中含量逐渐降低。此外,15℃和25℃时,PN是EPS,TB-EPS和LB-EPS的主要成分。35℃时,EPS和TB-EPS主要成分是PS,LB-EPS主要成分PS和PN,比例均为49%。6)不同温度条件下,EPS及其各组分在生物脱氮过程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一定差异性。15℃时,EPS及其各组分呈现逐渐增加(硝化反应过程),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反硝化过程)。25℃和35℃时,EPS及其各组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硝化反应过程),再轻微升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11-10)
牛明芬,李佳亮,李琪,严群,黄斌[3](2017)在《反硝化前置的序批式高浓度活性污泥法深度脱氮处理C/N偏低的市政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政污水C/N偏低增加深度脱氮难度与成本,不利于推动内陆缺水地区市政污水再生利用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控制。采用铁氧化物促成的高浓度活性污泥,在反硝化前置的SBR中,不外加碳源和不调控pH的情况下处理C/N=4的模拟市政污水。结果表明:缺氧段前置反硝化脱氮进-步降低C/N,降低好氧曝气阶段的曝气需求;在曝气阶段,与单一高强度间隙曝气相比,先弱后强的间歇曝气利于降低异养好氧菌的作用及其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不利影响,在C/N很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一定强度的硝化与反硝化协同脱氮,总体实现深度脱氮。在换水率为30%、40%和45%的情况下,先弱后强曝气模式下的脱氮效率分别为71.2%、72.4%和70.2%,均优于常规SBR,系统容积负荷分别为0.41、0.33、0.29 kg COD/(m~3·d),显着优于或与常规SBR相当,出水氨氮、总氮浓度均符合国家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殷成强,潘杨,章双双,孟璇,廖烜弘[4](2017)在《新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释磷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生物选择器构成1种新型SBR工艺,以通过污泥转移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转移量和COD/ρ(PO_4~(3-)-P)对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比释磷速率(SPRR)与污泥转移量关系为y=exp(1.28+5.468.15x~2)(y=SPRR/(mg·g~(-1)·h~(-1))),中值误差为1.52%,系统在33%的转移量下其最大比释磷速率可达8.97 mg/(g·h);进水COD/ρ(PO_4~(3-)-P)对释磷和除磷影响显着,COD/ρ(PO_4~(3-)-P)=45~96时,比释磷速率、PHB合成量、释磷量较高,磷去除效率可达90.8%以上,出水PO_4~(3-)-P的质量浓度在0.5 mg/L以下,这说明该工艺可适用于南方低碳源污水。(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李彬彬[5](2016)在《污泥减量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之一,而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已成为制约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剩余污泥问题是目前环保工作者的迫切要求。本论文研究了SBR/OSA工艺(OSA工艺变形)及其参照系统SBR工艺,分别考察这两种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及对营养物去除情况,并对影响其污泥减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主反应区内的活性污泥样品在不同泥龄工况下的污泥生物相特征及污泥特性,结合污泥衰减原理,对SBR/OSA工艺污泥减量的原因进行解析,并探究SBR/OSA污泥减量系统各工作区污泥吸附性能及其混合吸附效果。目前对不同SRT工况运行的SBR/OSA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减少的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 SBR/OSA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这是系统各个工作区的相互影响的结果,缺一不可,主要表现为厌氧消化区污泥发生衰减,主反应区污泥补偿性增长。在SRT=20d时,污泥减量效果最好,剩余污泥可以减少39%,随着污泥泥龄延长或者缩短时,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都略微下降,当系统泥龄为10d时,剩余污泥减少34%,当系统泥龄为30d时,剩余污泥减少30%。(2) SBR/OSA工艺厌氧消化区污泥发生了衰减,部分释放有机物通过厌氧反硝化作用去除,并通过回流系统进入主反应区被污泥继续利用,厌氧消化液进出水COD和TOC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TN略微下降,TP有所升高,而蛋白质、多糖和VFA有明显上升。(3)SBR/OSA污泥减量系统泥龄和厌氧污泥回流途径对主反应区营养物的去除并不会产生显着影响,而且少量厌氧消化污泥的回流反而有利于主反应区对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在SRT=15d、SRT=20d及SRT=30d工况下,实验组对COD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1%、0.6%和0.2%。(4)污泥显微镜检和扫描电镜结果均表明,厌氧消化区的污泥回流改变了污泥微生物微观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好氧-厌氧交替的环境对污泥絮体微观结构产生影响,较参照系统,SBR/OSA系统活性污泥的空间结构更加发达,污泥活性更高,有利于各类微生物代谢。污泥活性提高和粒径的降低有利于污泥衰减作用,从而提高污泥减量效果。较对照SBR系统,当SRT=15d时,污泥减量系统SOUR升高了6.8%,当SRT=20d时,SOUR升高了11.5%;当SRT=30d时,SOUR升高了17.4%。在SRT=20d情况下,SBR/OSA系统主反应区污泥粒径均值为157μm,而SBR工艺主反应区的污泥粒径均值为175μm。(5) SBR/OSA工艺的活性污泥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生物吸附为辅的综合快速吸附过程。达到吸附平衡时,主反应区污泥对COD吸附量为大于厌氧消化区污泥;对颗粒性COD吸附量高于溶解性COD,主反应区污泥吸附非沉淀、颗粒性和溶解性COD分别为139.6mg/L、100.62 mg/L、38.94 mg/L,而厌氧消化区污泥分别是121.61m/L、89.7 mg/L、31.91 mg/L。(6) SBR/OSA系统的两种污泥都较好拟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两者污泥都是较理想的有机物吸附剂,但主反应区污泥的吸附性能优于厌氧消化区。主反应区污泥的R2为0.9778,大于ARS污泥的0.9350。混合污泥吸附性能与污泥性质密切相关,污泥粒径越小,表面电荷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彪,吴亦红,马寨璞,田在锋,李橙[6](2016)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反硝化过程中COD与TN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系统行运行模式不同,脱氮除磷效果会发生变化。SBR系统氨氮硝化过程在好氧阶段进行,脱氮过程主要在缺氧阶段进行。除少数细菌能进行自养反硝化,大部分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都是进行异养反硝化。经研究发现SBR运行过程中TN浓度和COD浓度具有相关性,COD和TN浓度之间存在叁阶函数关系Y_(NO3-N)=-3.13×10~(-8)X~3_(COD)+3.767×10~(-5)X2_(COD)-0.027 X_(COD)+21.828,实验反硝化速率为1.2 mg/L。(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15期)
余燕[7](2016)在《分析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豆类加工废水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具体应用,在简单叙述试验设备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豆类加工废水处理中应用是十分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08期)
夏友超,金军勤,戴小平[8](2015)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原理,分析比较了SBR工艺处理废水的优缺点,探讨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并针对SBR存在的缺陷介绍了几种SBR改进型工艺,总结了SBR工艺的影响因素,对SBR工艺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吴倩[9](2015)在《挥发性硅氧烷在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市政废水处理厂的归趋及生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CWSBR)为核心工艺的废水处理厂中的环状和线性挥发性甲基硅氧烷(VMSs)迁移、分布的归趋变化展开研究,并对其出水水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我们采集一周时间内的废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和污泥样品,实验测得其环状VM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53 μg L-1和0.343μg L-1,总去除效率为67.4%。由于较高的固-水分配系数(Kd),使得污泥样中的VMSs浓度较高,平均值为4.876 μg g-1。并计算得到该废水处理厂的每日质量流量较稳定,周末和工作日的流量及浓度对比均表现为波动不大,在废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总VMSs的预计人均质量负荷为每1000人口145-236 mg d-1,平均为195 mg d-1。为了进一步阐明VMSs的去除机制,建立CWSBR逸度模型来模拟典型环状VMS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戊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己硅氧烷(D6)的去除途径。模型结果得69%的D4、24%的D5和9%的D6通过曝气反应和表面挥发进入到大气中,其中曝气是一个主要的方式;而另外17%的D4、45%的D5和54%的D6则吸附至剩余污泥中。综合实验和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吸附和挥发是影响VMS在该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市政废水处理厂中归趋变化的关键因素,随着环状VMS分子量的增大和疏水性的增强,污泥吸附能力逐渐增强而挥发性则下降。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得出出水总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相悬浮固体浓度、剩余污泥流量和进水流速是对VMSs质量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居民护肤品和化妆品使用习惯的周期性模式影响,需要长期对废水处理厂进行监测以获得数据支持。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该CWSBR市政废水处理厂排放的含有D4、D5和D6的出水风险商在0.1≤HQ<0.5间,未对周围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危害,但仍需要进行不定期动态监测,减少高危害、高风险发生的几率。(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5-05-01)
胡旸[10](2014)在《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将好氧SBR反应器与厌氧反应器联用,将SBR产生的剩余污泥投入厌氧反应器消化,同时将部分厌氧污泥重新回流至SBR反应器,在不破坏SBR处理污水能力的基础上构成了厌氧-好氧循环污泥消化体系,目的在于使反应器兼具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的功能。全程实验设置对照组为常规好氧SBR后接厌氧污泥消化工艺,无厌氧污泥回流。SBR进水0.5h、曝气6h、沉淀1h、排水0.5h,污泥有机负荷为0.16-0.19kgCOD/kgMLSSd,污泥龄为30d,该工况运行时SBR对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SBR反应器出水TOC、NH4-N、TN值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别。TOC的去除率96.4%±2;出水NH4-N浓度低于0.15mg/L,但出水TN无法满足一级A标准,TN主要为NO3--N,说明SBR反应器反硝化脱氮效果不佳。(2)30%和50%回流比工况下,实验组SBR具有高效的生物除磷能力,出水TP浓度低于0.5 mg/L,研究SBR曝气段TP浓度变化得出,实验组污泥除磷速率更快,达到0.317mg/(L · min),而对照组为0.152mg/(L · min),高效的除磷能力一方面与SBR反应器适宜的工况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厌氧污泥的回流增加了SBR反应器中聚磷菌的数量。(3)厌氧污泥回流有助于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电镜观察到实验组SBR污泥结构紧密,由于厌氧污泥颗粒粘附在SBR污泥菌胶团上,增加了污泥的重度,使污泥易于沉降。(4)50%回流比实验组30d累计排泥量为12.23 g,污泥表观产率为0.106gMLSS/gCOD,较对照组污泥减量率达47%。污泥回流的设计实际上是延长了系统污泥龄,说明污泥减量与长污泥龄有关。厌氧污泥消化液中可溶性组分(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实验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可见本工艺污泥减量还与污泥溶胞有关,实验组溶胞量更多。厌氧消化液无NO3--N和NO2--N检出,说明在厌氧反应器中反硝化脱氮得到强化。(5)研究了SBR污泥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发现0-15 min污泥吸附速率最快,对照组和实验组对TCOD的吸附速率分别为7.838mg/(g · min)和 5.136 mg/(g · min)。实验组污泥实际吸附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污泥吸附TCOD、SCOD的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43和0.037,低于对照组的0.093和0.083。本工艺研究的改良型SBR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出水TOC、NH4-N和TP浓度低,特别是TP在不投药的情况下出水含量可满足一级A标准,本工艺同时具有显着的污泥减量功能,使系统排泥量大幅度降低,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12-25)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脱氮技术是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具有处理效果较好且低能耗等特点。氮的去除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工艺两部分组成,即在硝化菌作用下将NH_4~+-N转化为NO_3~--N,紧接着反硝化菌作用下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微生物脱氮过程中,底物的组成或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硝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状况,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是污泥絮体的一部分,是相关菌种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对絮体的组成以及脱氮性能具有影响。国内外学者认为,SBR运行模式和温度对生物脱氮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考察SBR运行模式(aerobic/anoxic(O/A)和anoxic/aerobic(A/O))和温度对生物脱氮性能和EPS及其组分的影响,在研究中采用SBR工艺,从运行模式(O/A和A/O)和温度考察了SBR系统的生物脱氮性能和EPS及其组分的特性。研究的结果如下:(1)SBR系统缺氧/好氧(A/O)和好氧/缺氧(O/A)2种运行模式对生物脱氮性能及EPS组分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O/A和A/O运行条件下,SBR反应器均实现了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97.5%和98.0%。2)在R_(O/A)和R_(A/O)系统,硝化速率分别为6.4±1.9 mg/(gVSS·h)和6.3±2.0mg/(g VSS·h)。SBR的运行模式条件对硝化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3)硝化速率随着NH_4~+-N负荷的增加而升高,呈现正相关。4)运行模式对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及其组分((蛋白质(protein,PN)、多糖(Carbohydrate,PS)和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无影响;而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含量以及及其组分(PN和PS),A/O模式分别是是O/A模式的1.4、1.38和1.56倍;5)R_(O/A)和R_(A/O)系统中TB-EPS含量占EPS含量的80%以上,LB-EPS占EPS含量的16%~20%,因此,EPS主要以TB-EPS为主。6)两种运行模式下,PS占TB-EPS和EPS含量的67%~73%和48%~51%之间,PS是TB-EPS和EPS中主要的组分,而PN为LB-EPS的主要成分,占LB-EPS含量的54%~56%;7)EPS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EPS产量的增加,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即污泥EPS与SVI呈正相关。(2)在实验条件为15、25和35℃下,探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SBR系统NH_4~+-N去除效果和EPS及其组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R_(15℃)、R_(25℃)和R_(35℃)系统NH_4~+-N相应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6.9%、98.3%和96.6%。本实验3种温度条件下,SBR反应器均实现了较高的NH_4~+-N去除率,获得了较充分的NH_4~+-N去除效果。2)R_(15℃)、R_(25℃)和R_(35℃)系统的硝化反应速率分别为3.2±0.26 mg·(g·h)~(-1)、4.3±0.47mg·(g·h)~(-1)、7.9±0.86 mg·(g·h)~(-1),可见随着温度升高,硝化反应速率显着增高。可见温度对生物脱氮硝化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3)R_(15℃)表现为全程硝化,R_(25℃)中NH_4~+-N去除基于全程生物脱氮和短程生物脱氮两种途径完成,而R_(35℃)系统中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实现,并获得较高的硝化速率。4)温度对EPS,LB-EPS和TB-EPS含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叁者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此外,EPS以TB-EPS为主(占69.0~79.5%),随着温度升高,TB-EPS含量逐渐降低,LB-EPS含量却逐渐上升(20.5~31%),导致TB-EPS/LB-EPS比值逐渐减小,介于2.2~3.8之间。5)温度对EPS中PN,DNA和PS含量产生明显影响。PN和DNA在EPS,TB-EPS和LB-EPS中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S在EPS和LB-EPS中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在TB-EPS中含量逐渐降低。此外,15℃和25℃时,PN是EPS,TB-EPS和LB-EPS的主要成分。35℃时,EPS和TB-EPS主要成分是PS,LB-EPS主要成分PS和PN,比例均为49%。6)不同温度条件下,EPS及其各组分在生物脱氮过程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一定差异性。15℃时,EPS及其各组分呈现逐渐增加(硝化反应过程),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反硝化过程)。25℃和35℃时,EPS及其各组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硝化反应过程),再轻微升高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论文参考文献
[1].范荣桂,赵丹,王博文,尹利鹏,王世玉.邻苯二甲酸酯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运行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2].陶会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脱氮过程胞外聚合物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3].牛明芬,李佳亮,李琪,严群,黄斌.反硝化前置的序批式高浓度活性污泥法深度脱氮处理C/N偏低的市政污水[J].净水技术.2017
[4].殷成强,潘杨,章双双,孟璇,廖烜弘.新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释磷影响因素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7
[5].李彬彬.污泥减量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D].扬州大学.2016
[6].张彪,吴亦红,马寨璞,田在锋,李橙.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反硝化过程中COD与TN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7].余燕.分析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J].同行.2016
[8].夏友超,金军勤,戴小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5
[9].吴倩.挥发性硅氧烷在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市政废水处理厂的归趋及生态风险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5
[10].胡旸.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D].扬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