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瞬时单位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单位,雨量,临界,洪水,横山,水库。
地貌瞬时单位线论文文献综述
唐宏进,李致家,张卫国,孙如飞[1](2018)在《考虑降雨空间分布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探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洪水预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降雨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计算方法,进一步补充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理论。选取横山水库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EM数据提取流域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历史洪水期间的降雨空间分布律计算得到地貌瞬时单位线。选取2013年~2015年期间3场典型洪水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降雨空间分布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洪水模拟效果良好,优于传统地貌瞬时单位线。(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9期)
吴红雨,张双根[2](2017)在《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地貌瞬时单位线结合了新安江蓄满产流模型,引入河网总入流作为产流和河道汇流的连接点,建立了适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新安江-GIUH模型,并针对淮河源头大坡岭子流域进行模拟.通过日径流和次洪模拟,验证了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并对模拟精度较差的洪水进行了误差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唐永鹏[3](2017)在《基于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雨量是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体系的重要参数,因此,临界雨量的计算精度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往大多数资料匮乏的小流域临界雨量的计算中汇流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但这种方法更多的体现了经验性,并且洪水过程只采用五点概化法,在流域汇流计算时只考虑流域面积、河长和比降等,与实际的汇流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临界雨量的计算精度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适用于陈家河流域的基于地形地貌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来计算出更为准确又符合当地实际的临界雨量。以宝鸡地区陇县陈家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M,运用ArcGIS10.0经过水文分析计算得到地貌参数:河数率为4.20,河长率为2.66,面积率为3.11;并结合水动力参数初步建立基于地形地貌的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汇流模型,利用实测的叁场洪水过程进行参数率定,得到净雨强度与平均河宽的关系:B=0.407Ln(ir)+1.006。然后利用汇流模型对另外两场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与实测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洪水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较好,误差仅为3.98%。利用设计的当地暴雨过程,经产流分析之后,采用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进行汇流分析计算,得到各典型频率的洪水过程。在降雨径流同频率的假定下,并且考虑叁个典型土壤含水量:Pa=20mm (干旱)、Pa=50mm (一般)、Pa=80mm (湿润),结合陈家河实测的沟道资料,运用水位/流量反推法对汇流结果进行临界雨量的计算。对断面进行水力计算,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出陈家河流域的特征流量为364m3/s,在地貌瞬时单位线法得到的P~Qmp关系曲线上推求出成灾频率为1.75%,进而计算得到1、3、6、12、24h对应的临界雨量为52、90、104、125、152mm。将计算结果与前期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较地貌瞬时单位线法在临界雨量上要小5~8mm,准备转移雨量要小4~10mm。可以看出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并且洪水过程只用五点概化,在进行转移雨量的计算时,只能插值,其结果必然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预警时会过早的使人员转移,失去了预警的意义。因此,基于地形地貌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更符合当地的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刘攀,谢自银,刘宏伟[4](2017)在《伽玛分布地貌瞬时单位线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资料或缺资料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问题,基于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理论,利用更符合水文物理规律的伽玛分布函数来代替一般GIUH理论中的指数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考虑坡面汇流的传播时间,将坡地作为特殊河流计入地貌瞬时单位线,建立了具有水动力学基础的两参数伽玛分布GIUH汇流模型,采用Eagleson-Bras经验公式推求水动力学参数,采用半经验方法计算特征河长,减弱了模型对实测资料的依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广西西江水系双和流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模拟的各场次洪水确定性系数均值为0.83,合格率为80%,模拟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颜旭光[5](2017)在《尼尔基水库控制流域伽玛分布地貌瞬时单位线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线性特征河长的概念,结合流域地貌特征,根据概念性流域地貌汇流模型的一般理论,以概念性元素"特征河长河段"模拟各级河道的汇流作用,建立了基于线性特征河长河段的伽玛分布地貌瞬时单位线模型。推导出了尼尔基水库控制的四级流域瞬时单位线的表达式,讨论了参数的约束条件和参数的推求方法,并分析了模型参数对瞬时单位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04期)
耿兵,张行南,夏达忠,王祥,郭乐[6](2016)在《传统单位线和地貌瞬时单位线在腰古流域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位线是流域汇流计算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传统单位线缺乏物理机制且对水文资料的依赖性强,而地貌单位线不需要过多的水文资料,主要依靠DEM提取的地形地貌参数获得,适用于无资料地区。为此,利用传统单位线以及地貌瞬时单位线(R-V GIUH)在腰古流域进行汇流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腰古流域。通过分析误差,揭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流域汇流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6年05期)
邹霞,宋星原,袁迪,刘佳明,张素琼[7](2015)在《基于地貌瞬时单位线的缺资料小流域水文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水文预报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在地貌瞬时单位线通用公式的基础上,将面雨量的不均匀性反映到面积率上,从而对初始概率作了适当的调整。另外,考虑坡面汇流相对于河道汇流具有一定程度的滞时,将坡地作为特殊的河流引入地貌瞬时单位线,保持了地貌瞬时单位线计算结构的一致性。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地貌瞬时单位线的平均误差为6.02%,而未改进的地貌瞬时单位线的误差为14.70%。(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5年01期)
吴红雨,张双根[8](2011)在《地貌瞬时单位线参数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域汇流速度和降雨时空变异性等不确定性因素为地貌瞬时单位线研究的难点问题,采用人工扰动法分析了汇流速度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得出流域暴雨中心为汇流速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了两者间的关系,进而由暴雨中心来推求汇流速度;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流域河网级别对地貌瞬时单位线的影响程度,得出流域河网级别为影响其他地貌参数的综合性参数,并选出适于研究流域水文模拟的最佳流域河网级别。(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林靓靓[9](2008)在《基于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理论的冯家圪垛流域汇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作为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其独特的优点,即定量地将地貌因子和水动力因子引入流域响应以及较少的依赖流域水文资料,在设计洪水计算和预测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汇流模型的产生、发展过程,特别是以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作基本途径的汇流模型的发展历史、原理、及其研究、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获取水文模型参数方面的应用。同时,针对以往确定流域的单位线需要大量的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现状与问题,以冯家圪垛流域(17.83km2)为研究流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基于“粒子”学说的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R-V GIUH)的地貌参数和水动力参数,建立以地形资料为主要基础的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洪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的特性,以期为无资料地区的洪水预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应用Arcgis9.0,利用连续河网生成法,提取不同临界支撑面积下的河网,分析了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对所提取的水系总长度以及平均坡降的影响,确定了0.05km2是反映冯家圪垛流域河流地貌发育的临界支撑面积,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冯家圪垛流域河数率(R_B)为4.63,河长率(R_L)为2.59,面积率(R_A)为2.90。采用此方法提取河网避免了人工提取河网的主观性,提高了提取流域地貌参数的精度。(2)在对流域河网进行斯特拉勒分级的基础上,依照每一级别河网中河道的长度级别对研究流域河网进行二次分级,将流域河网分成20级,并获取了20幅典型河道的横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域平均水位深度以及各级河道典型的横剖面图来确定各场洪水的平均河宽,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河宽(B)随洪水的平均净雨强度(ir)的增强而增宽,并呈现出B = 0.261Ln(ir) + 3.3783的指数关系。该公式将平均河宽与平均汇流速度的关系转化为平均净雨强度与平均汇流速度之间的关系。(3)应用所获得的地貌参数和水动力参数,建立冯家圪垛汇流模型,并对研究区4场不同降雨过程进行汇流过程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模拟汇流曲线能够很好的反映降雨对洪水过程的影响,与实测曲线在形状、峰值、到达峰值的历时以及整个水文过程线的趋势各个方面基本吻合。同时,研究结果还说明,基于R-V GIUH理论的汇流模型比较适用于我国晋西黄土高原区的小流域,能够作为一种预测方法,预测小流域的汇流过程,对缺乏水文资料的小流域进行水文预报。(4)本文通过改变研究区的主要地貌和水动力参数,揭示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的峰值和滞时随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显示:①R-V GIUH曲线对地貌参数的变化敏感程度不一。其中,R-V GIUH对河长率RL的变化敏感度最高,RL的数值越大,相应的R-V GIUH峰值就越小,滞时越长;对于面积率R_A来说,RA越大,R-V GIUH峰值越高,滞时越短;而R-V GIUH并不随河数率RB的增长或降低呈单一的变化趋势,需要分析引起R_B变化的原因后,再对R-V GIUH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②R-V GIUH曲线随曼宁糙率系数(n)的变化十分显着和敏感。n值越大,平均汇流速度(v)越小,R-V GIUH曲线就越平缓;反之,n值越小,v越大,R-V GIUH曲线越陡峭。③当其他水动力参数、地貌参数、降雨过程相同时,平均河宽B越小,平均汇流速度v越大,R-V GIUH曲线越陡峭,峰值越大;而当流域固定时,随着净雨强度ir的增强,B越宽,v越大,R-V GIUH曲线越陡峭,峰值越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石朋,芮孝芳,瞿思敏,陈喜[10](2008)在《考虑水流空间变异性的地貌瞬时单位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在非线性的框架下河网结构对流域水文响应的影响,通过考虑水动力参数空间变化的非线性来构建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并进而分析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长江叁峡区间沿渡河流域为例,计算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地貌瞬时单位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地貌瞬时单位线结合了新安江蓄满产流模型,引入河网总入流作为产流和河道汇流的连接点,建立了适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新安江-GIUH模型,并针对淮河源头大坡岭子流域进行模拟.通过日径流和次洪模拟,验证了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并对模拟精度较差的洪水进行了误差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瞬时单位线论文参考文献
[1].唐宏进,李致家,张卫国,孙如飞.考虑降雨空间分布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探究与应用[J].水力发电.2018
[2].吴红雨,张双根.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
[3].唐永鹏.基于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4].刘攀,谢自银,刘宏伟.伽玛分布地貌瞬时单位线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7
[5].颜旭光.尼尔基水库控制流域伽玛分布地貌瞬时单位线推导[J].东北水利水电.2017
[6].耿兵,张行南,夏达忠,王祥,郭乐.传统单位线和地貌瞬时单位线在腰古流域的对比研究[J].水力发电.2016
[7].邹霞,宋星原,袁迪,刘佳明,张素琼.基于地貌瞬时单位线的缺资料小流域水文预报[J].人民黄河.2015
[8].吴红雨,张双根.地貌瞬时单位线参数敏感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
[9].林靓靓.基于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理论的冯家圪垛流域汇流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10].石朋,芮孝芳,瞿思敏,陈喜.考虑水流空间变异性的地貌瞬时单位线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