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艳
摘要:生态课堂是和谐发展的课堂,是借用生物专业概念转化为教育的一种理想课堂。它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生态课堂体现了思维的自由,解决问题手段的自由,多种学习方法的自由,师生之间交流与分享的自由。因此,本文主要从生态课堂出发,浅要谈了对于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几点思考
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切感到学生学习语文越来越缺少真情和激情,缺少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轻视语文,懒于理性思考。语文课上,讲到孔子“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时,竟然有人嘲笑他吹牛;讲到周蓼洲先生的事迹时,竟然有人嘲笑他愚蠢……种种现状表明,“绿化”学生精神世界、建立生态课堂是语文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生态课堂
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自主学习的建构者,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社会背景和情感体验。教师角色应是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新的教学情形下,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行为应该由“教”向“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尊重赏识、理解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成长的场所。让教学问题首先来自学生,让问题解决首先问计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处于这一系统中的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的待遇,实现自身个体的最大化满足。
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自己独立见解,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课堂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呈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效应。
二、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增强课堂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活和生命。没有生活及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活,动员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各种感官都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比如,古代诗词朗诵会,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古代的书斋,挂着古画、古诗的卷轴,涂成山水花草或边塞风光,或挂起宫灯,贴上对联,再播放《春江花月夜》等古典音乐,这样,词的境界全出,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就特别轻松,也易于接受。所以,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课堂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笔者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一边听名家朗诵,一边欣赏诗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之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怀,还激发起了他们朗诵的兴趣。面对学生的热情,笔者临时改变教学策略,帮他们选了一首肖邦的《小夜曲》,让他们进行配乐朗诵,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一堂语文教学课在笔者的无心插柳之下,变成了一堂美美的诵读展示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并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课,必须想方设法让语文课“活”起来。
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互动探究的生态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损耗,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互惠互利,互利共生,是维系一个生态组织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互动,会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生命力。
叶谰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来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因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要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沉不变地让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给学生提供资源、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实践探究、模拟探究中生成与建构。给学生搭建实践探究、模拟探究的学习阶梯,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实践探究、模拟探究成为落实知行统一教育原则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重要作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声音等特征,营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实现课堂高效运转。
采用资源、方法、学习问题的开放性与选择性的方法,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落实,使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习方法的选取,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内化、体验等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获得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释放及个性成长,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自由生长、成长。
让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与迁移应用等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与方法,发展学生能力。通过质疑释疑与迁移应用等,进一步促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建立探究互动的生态课堂。
通过探究,建立开放与生成的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心理,关注在生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而不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地思考而不在乎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
可持续发展的人,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可以看出,人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归根结底是应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身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提高对外界及未来的适应能力。所以,将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两元素共成为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主体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欲望。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学生优秀的一面出发,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应该从学生自身整体的角度和过程出发,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一种体现先进理念的评价方式,它的实施,不仅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生长与成长、成才与成功的评价是多维的、多元的,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形成与释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要发展生态学原理,必须借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谐共振与发展,共存共荣,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我们的课堂各要素,如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手段、方法等各要素各显其用,各彰其能,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课堂各要素应各显其用,各彰其能,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与环境、师生与资源、师生与手段、师生与方法等关系和谐,建立民主和谐的、充满活力的、互动探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
总之,生态课堂回归自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展现个性的平台,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自然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也只有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民主和谐、互动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循环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学会生存,只有不断地把自身融入到整个语文学习之中,才能不断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