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结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晶,组织,硅钢,晶粒,颗粒状,动态,取向。
再结晶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丁宁,金士杰,彭良明,雷明凯,林莉[1](2019)在《Al_(0.26)CoCrFeNiMn高熵合金再结晶组织演变超声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浇铸工艺制备Al_(0.26)CoCrFeNiMn高熵合金,对其进行均匀化退火、轧制与再结晶退火处理,基于超声法研究该合金在热机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特性。结果表明:均匀化退火后获得粗大等轴晶,再结晶退火温度为800℃时保留轧制变形晶粒,900℃时完成再结晶形成细小等轴晶,1000℃时晶粒粗化长大;相同再结晶退火温度下,晶粒尺寸随轧制比增加而减小。超声表征方面,标称频率5MHz探头测试的衰减系数随晶粒尺寸增加而增大,衰减系数与平均晶粒尺寸符合叁次方关系,二者具有强相关性;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标称频率7.5MHz探头进行测试,得到类似规律。而衰减系数可揭示高熵合金热机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尤其是晶粒尺寸与热机处理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费荣高,赵刚,叶传龙,韩汝洋,易航[2](2019)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30CrMo钢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30CrMo钢的热模拟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动态再结晶物理机制的位错密度、形核率及晶粒长大模型,并采用元胞自动机(CA)方法模拟了30CrMo钢在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显示,通过CA方法模拟得到30CrMo钢的流变应力曲线及平均晶粒尺寸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变形温度越高越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充分进行,稳态下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而当变形温度一定时,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形核率较大,再结晶晶粒较细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帆[3](2019)在《镍基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过程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摩擦焊接工艺是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盘轴转动部件焊接的主要工艺方法,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复杂的热力耦合过程及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过程对接头组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对惯性摩擦焊接温度场、应力应变场的分析,研究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行为对于接头质量控制和接头组织性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简化计算,本文基于刚/塑性体摩擦副模型建立了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瞬时数值计算模型,通过飞边温度、飞边形貌及特征尺寸、飞轮转速曲线验证了热力耦合模型的正确性,最大误差为12.76%,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热力耦合和组织演变的数值分析。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摩擦界面附近发生了强烈的动态再结晶,焊缝中心处的硬度值高于焊缝边缘,且不同参数下的接头均断裂于母材。惯性摩擦焊接头处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对接头性能有重要影响。惯性摩擦焊接的热力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摩擦界面上的热流密度及温度在径向上具有“双驼峰”的分布特征,即在摩擦界面半径的2/3处热流密度及温度最高,这种分布特点是由摩擦界面上线速度及轴向压应力的分布特点所决定的,摩擦界面上由此存在一环状高温区域。由于环状高温区域的影响,焊接过程初期的应力及应变在界面径向上的分布均具有“双驼峰”特征。摩擦界面中心处的轴向应力较大,边缘处的轴向应力随摩擦时间的增加逐渐转变为拉应力。摩擦界面处的应变最大,并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摩擦界面中心处的应变大于边缘。基于惯性摩擦焊热力耦合计算结果,建立了惯性摩擦焊动态再结晶演变模型,其结果与试验较吻合。惯性摩擦焊的动态再结晶首先发生在距摩擦界面中心的0.286R-0.552R的环形区域内,并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向内向外扩展直至整个摩擦界面。摩擦焊初期环形区域内的晶粒尺寸小于周围区域,但随后由于环状高温区域的存在,环形区域内的晶粒尺寸反而大于周围区域。当焊接结束时,摩擦界面中心的晶粒尺寸小于摩擦界面边缘处的晶粒尺寸。摩擦压力和初始转速越大,摩擦界面上越早发生动态再结晶,且越早达到完全动态再结晶。摩擦压力越大,摩擦界面处的晶粒尺寸越小;焊接后期,低转动惯量下晶粒尺寸小于高转动惯量下的晶粒尺寸。(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光红兵,林媛,张文康[4](2019)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变形条件下动态再结晶组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再结晶,实现不常化"一次冷轧"法生产低成本高牌号硅钢成为一种可能。实验室以2.5%(Si+Al)硅钢为基,为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粗轧情况,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以0. 1s~(-1)恒应变速率对加热温度1100~1 200℃,热变形温度900~1 050℃,变形量20%~65%,进行模拟。通过显微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在恒变形速率下,原始组织为等轴晶、热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则越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加热温度(≤1 200℃)对动态再结晶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2期)
李凯,东赟鹏,郝红军,兰博,于勇[5](2019)在《热变形工艺对GH720Li合金棒材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破碎GH720Li合金棒材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热压缩变形试验,采用OM观察了各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热变形过程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由颗粒边缘向心部逐渐被破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未再结晶组织的破碎程度越大。1100℃变形时,75%的变形量仍无法完全破碎未再结晶组织,高、低温复合变形能破碎未再结晶组织,但高温变形时长大的晶粒无法在低温变形时细化。(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吴立凡[6](2019)在《稀土对CSP低碳钢再结晶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元素对钢的再结晶作用已有很多报道。然而,其作用机理尚存在争议。本文利用热处理炉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稀土对CSP低碳钢冷轧薄板退火过程中组织的变化规律,探寻稀土在低碳钢中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天翔[7](2019)在《00Cr22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组织演变和再结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厚度规格1.0 mm 00Cr22Ti冷轧板在900~1000℃等温不同时间退火后组织转变和硬度变化,建立了其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再结晶激活能Q。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退火时,00Cr22Ti不锈钢的再结晶率随时间呈S型增大;利用Avrami模型进行再结晶动力学模拟,得出了其不同退火温度的Avrami常数n值,并计算出了其再结晶激活能Q=71.11 kJ/mol。(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庆贺,李莉娟,徐衡,郭嘉[8](2019)在《连续原位退火后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Si(质量分数)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进行原位循环初次再结晶退火试验。并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退火后样品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初次再结晶阶段单个晶粒长大过程取向变化较小,织构体积的变化主要是不同织构晶粒之间相互吞噬。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Goss织构没有取向优势,{111}<112>织构含量下降,{114}<418>和{111}<110>织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原因与其晶粒周围晶界取向差变化相关。循环退火温度越高,对晶粒生长的影响越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高能晶界和大角度晶界含量减少。(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庄栋栋,张为达,王寅杰,吕逸[9](2019)在《低碳铝镇静钢板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CSL特征晶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4%压下率的低碳铝镇静钢板进行不同温度保温4 h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手段,研究了其在再结晶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490、580、610和730℃保温4 h后,试验钢分别处于回复、初始再结晶、完全再结晶和晶粒长大阶段;随再结晶过程的进行,有效晶粒尺寸逐渐增加,在730℃保温后达到峰值13. 6μm,晶粒均匀程度则在610℃保温后达到最高;有利的{111}[112]和{111}[110]取向织构密度值都先增加后降低,在610℃保温后都达到峰值10,形成强度很高的γ纤维织构;低ΣCSL晶界出现频率先增加后降低,在610℃保温后达到峰值11. 23%。低碳铝镇静钢再结晶过程中,取向织构和低ΣCSL晶界分布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保证其在完全再结晶时具有高强度的γ纤维织构和高频率的低ΣCSL晶界,保证钢板具有优异的深冲性能和抗二次加工脆性性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李娜,代威,王永强,李凯轮,项利[10](2018)在《铈对2.9%Si-0.8%Al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OM、SEM/EBSD、OIM等手段研究了铈对2.9%Si-0.8%Al无取向硅钢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影响,重点探讨了铈对再结晶率和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初始再结晶织构以及再结晶过程中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含铈试验钢的再结晶率和平均晶粒尺寸均高于不含铈试验钢,且含铈试验钢的再结晶形核织构中有利织构所占的比例更高,对磁性能不利的{111}面织构所占的比例更低。主要原因是无取向硅钢中适量的铈能够有效抑制MnS等微细夹杂的析出并使AlN和Al_2O_3等夹杂球化、粗化,阻碍了{111}位向的晶粒在夹杂物周围的优先形核和长大。(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8年10期)
再结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30CrMo钢的热模拟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动态再结晶物理机制的位错密度、形核率及晶粒长大模型,并采用元胞自动机(CA)方法模拟了30CrMo钢在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显示,通过CA方法模拟得到30CrMo钢的流变应力曲线及平均晶粒尺寸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变形温度越高越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充分进行,稳态下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而当变形温度一定时,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形核率较大,再结晶晶粒较细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结晶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丁宁,金士杰,彭良明,雷明凯,林莉.Al_(0.26)CoCrFeNiMn高熵合金再结晶组织演变超声表征[J].材料工程.2019
[2].费荣高,赵刚,叶传龙,韩汝洋,易航.基于元胞自动机的30CrMo钢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规律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3].杨帆.镍基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过程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数值分析[D].山东大学.2019
[4].光红兵,林媛,张文康.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变形条件下动态再结晶组织特征[J].特殊钢.2019
[5].李凯,东赟鹏,郝红军,兰博,于勇.热变形工艺对GH720Li合金棒材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6].吴立凡.稀土对CSP低碳钢再结晶组织的影响[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王天翔.00Cr22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组织演变和再结晶动力学[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8].赵庆贺,李莉娟,徐衡,郭嘉.连续原位退火后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J].上海金属.2019
[9].庄栋栋,张为达,王寅杰,吕逸.低碳铝镇静钢板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CSL特征晶界分布[J].金属热处理.2019
[10].李娜,代威,王永强,李凯轮,项利.铈对2.9%Si-0.8%Al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钢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