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行于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斗茶文化,是作为新时代开创者的守护大名们建立起来的一种专属于本阶层的“新文化”。斗茶,究其本质,是在继承了中国禅宗思想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分析禅宗东渐后,禅宗思想中的反权威性、现实主义精神对南北朝时期守护大名的影响,来说明禅宗思想对斗茶的激发作用,同时考察了禅宗的思想特质在斗茶中的具体体现。探究禅宗思想和斗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把握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本质,加深对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禅宗思想;斗茶;反权威性;现实主义;创造精神
一、引言
日本南北朝时期是镰仓和室町两个时代的过渡期,也是日本文化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局势动荡,战乱连绵不断,文化上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斗茶就是其中的代表。斗茶的发明者是南北朝时期一群深受禅宗思想熏陶的守护大名,他们也被称为“婆娑罗大名”。这些大名正是从禅宗思想中获得了灵感,才创立了斗茶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斗茶的出现,开启了日本茶文化史上“茶会”的先河,为日本茶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拟通过考察禅宗思想对婆娑罗大名的影响,来分析禅宗思想的何种特质激发了斗茶的产生,又是如何体现在斗茶之中的。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理解中国禅宗思想在日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禅宗思想与婆娑罗大名
(一)禅宗与婆娑罗大名的渊源
镰仓时代,与中国的禅宗思想一同传入日本的还有饮茶之风。当时的饮茶活动主要盛行于日本寺院之中。但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在武士和贵族之中流行起一种叫作“斗茶”的豪华茶会。斗茶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守护大名,也被称作“婆娑罗大名”。他们以喜好华服美饰、行事张扬、自由不羁而著称。在他们的引领下,当时社会流行起一股崇尚华丽的审美意识和敢于否定权威、随心所欲、自由豁达的社会风潮。
婆娑罗大名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笃信禅宗,充当禅宗的“保护者”。自镰仓时代,中国的本土佛教禅宗传入日本后,在镰仓幕府的扶持之下,禅宗日益发展壮大,成了幕府对抗皇室贵族的新派佛教势力。自荣西开始,有很多禅僧到镰仓传法,其中还包括许多有名的宋元禅僧,如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中日两国的禅僧们不仅将中国禅宗传到日本,也把宋元文化带入了日本。镰仓幕府灭亡后,禅宗继续受到室町幕府的推崇。禅宗思想成为了武家的精神支柱。
婆娑罗大名们都深受禅宗思想熏陶,与禅宗有很深的渊源。他们创建禅寺,为禅宗提供保护和资助。当时被称作“婆娑罗三杰”的佐佐木道誉、土岐赖远、高师直就是典型的例子。佐佐木道誉,创建了胜乐寺[1](P32)、青岸寺[2]、曹源寺[3]等多个禅宗寺院。土岐赖远与著名禅僧梦窗疏石交往非常密切,东香寺就是他迎请梦窗疏石为开山而创建的[4]。高师直是将军足利尊的得力干将。在足利尊皈依梦窗疏石时,他也一起皈依了梦窗禅师,并且创建了真如寺[5]。
此处描写的斗茶会的布置,摆放了两个花瓶和一个香炉。仿照禅院茶礼放置三件佛具,制造出一种与禅院法堂相似的庄严感。并且焚香营造出一个香气氤氲的极乐世界,宗教的气氛扑面而来。
(二)禅宗思想对婆娑罗大名的影响
大名们在参禅修行的过程中,禅宗思想直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首先,禅宗敢于反抗权威的精神给了婆娑罗大名们很大的启示。禅宗思想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叛逆性”。禅宗“不重视经典和言教,废除坐禅,排斥繁琐名相辨析,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7](P9), 这与佛教其他宗派都重视经典教化相比,是一种“叛逆”。另外,禅宗的修持方法是以主观信仰来代替烦琐的佛教教条,这是对以往佛教修行的一种突破。禅宗是以否定外在权威,突出自心本体地位为特征的。它的一贯主张是“我心即佛”。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成佛,人自己本来就是佛,不必向外求法,因为佛法就在自己的心中。为了点化学禅者破除执着,到达“开悟”的境界,禅师敢于“毁经灭教,呵佛骂祖”[8](P340)。这种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的表现,正是禅宗的叛逆性所在。当禅宗发展到临济宗时,那种不惧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更向前迈进了一步。临济宗是对日本影响最大的禅宗派别。临济宗“作风泼辣,言辞峻烈,把呵佛骂祖的狂放作风发展到极致”[8](P340),甚至还提出了“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主张,充分显示出禅宗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敢于冲破旧规的叛逆性格。婆娑罗大名们敢于挑战旧权威,反抗皇室贵族,他们烧毁皇室寺院[9](P337-339)、向上皇的座驾射箭[9](P402-403),都是婆娑罗大名不惧权威的具体体现。这种“下克上”的精神与禅宗的反叛精神如出一辙。这何尝不是来自禅宗精神的启发?
斗茶不受人数的限制,是一项参与度很高的活动。斗茶会上的另一大主角就是“唐物”。唐物就是指从中国舶来的瓷器、字画等精美艺术品,深受日本人的憧憬和追捧,人人都以拥有唐物为荣。斗茶会上不仅可以品茶,还能欣赏从中国传来的珍贵唐物,甚至有机会将唐物作为奖品收入囊中,这成了斗茶会的魅力所在。
三、斗茶的产生与形式
斗茶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婆娑罗大名之所以创造斗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对抗以皇室为代表的旧贵族阶层的文化。南北朝内乱时期,过去以镰仓为据点的武士们进驻京都。武士的大量进入对生活在京都的皇室公卿构成了冲击。双方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产生了摩擦与冲突。这一时期,武士阶级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已经确立了对朝廷的绝对优势。皇室公卿虽然感到不满,却也无力改变现状。但是公卿贵族却自恃血统高贵,对借战乱发迹起来的武士颇为轻视。而这些守护大名们认为自己是新时代的创造者,理应受到敬仰和尊重。于是他们通过华丽的衣着、张扬的举止,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然而接掌天下的武士阶层,虽然拥有了支配政治、经济的至高权力,但在文化方面,仍不具备与旧公卿贵族相抗衡的能力。旧贵族们虽已没落,却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了驱除这种文化上的“自卑感”,婆娑罗大名们通过大办奢华斗茶会来创造一种属于本阶层的“新文化”,以期和自己 “新兴贵族”的身份相称,斗茶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斗茶,也叫“茶寄合”,是一种辨别茶的产地和种别的游戏。禅僧荣西最初在京都所种的“栂尾茶”被奉为茶之极品,也叫“本茶”,其余地方出产的茶叫“非茶”。斗茶,斗的就是能否区分出“本茶”和“非茶”。
斗茶的形式最初是以判断本茶、非茶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越来越复杂,甚至发展到一场斗茶需要花上几天来办。南北朝至室町初期,斗茶进入全盛期。这时流行的斗茶形式叫“四种十服茶”。“四种十服茶”又分为两种斗法。其中一种斗法是,先准备三种茶,将三种茶各包为四服,分别取三种茶中的一服让参赛者试饮,记住味道。剩下的九服中,再加入一种三种茶以外的茶(这种叫客茶),共计十服。从这十服茶中取茶,点成十碗,以不同的顺序呈给参赛者,让他们来判断所喝的茶是先前饮过的三种茶还是客茶。提前试饮三种茶的斗茶法被称作“三种试”。另一种斗法是,取三种茶各制成三服,共九服,在此基础上加入一服别的茶,凑成十服。在不提供试饮的前提下,判断出这十服茶各是哪种。这种斗茶法叫“无试茶”。十服茶又叫“回茶”或“贡茶”。回茶的“回”,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贡茶的“贡”是指子贡。他们二人都是才智过人之人,颜回可以闻一知十,子贡可以闻一知二,因此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不论是“三种试”还是“无试茶”,都要预备四种茶,共计饮十服,所以称之为“十服茶”。下图(图1)是古书中对“四种十服茶”的记录。
图1 “四种十服”斗茶记录[10](P653)
图1显示的是一张计分表,最上方一行自右往左读,“花,鸟,风,月,梅……”是十一位斗茶人的代称,最右侧的一列自上往下读,“二,一,二,三……ウ”表示每次喝的茶,“ウ” 指的是客茶。每个人的下方记录着各自所猜的茶种类,猜对的用“\”作了标记;最下方列出的是猜对的次数总和。通过这张斗茶记录可以看出,猜茶的难度是很高的。大部分人猜对的次数都不过五次,而仅有一位代称是“山”的斗茶人,十次全部猜中了,足见其鉴茶技艺之高。
佐佐木判官入道,道誉集结在京大名,日日大办茶会,极尽奢华之能事。集异国本朝之重宝,百座之妆。曲彔上皆铺虎皮豹皮,四位主客身着金襕锦缎,并排端坐,与庄严的布置交相辉映,如佛祖般光芒四射。[15](P252)(笔者译)
其次,禅宗影响了婆娑罗大名们喜好华丽的审美观和现世享乐的价值观。禅宗传入日本后,镰仓地区仿照宋代禅院的样子,兴建了大批寺院。而宋代的禅院大都规模宏阔,雄伟壮丽,那是由于宋代禅宗兴盛。五山十刹与皇室往来密切,享有很多特权。“雄伟辉煌的禅院带给了镰仓武士们一种金碧辉煌之感,武士们置身于其中参禅修行,逐渐打磨出了婆娑罗的气质”[6](P224)。禅院中装饰着来自于中国的瓷器、字画等精美艺术品,也被称作“唐物”。华丽的唐物令当时的日本人眼界大开。“唐物的大量流入、灿烂的中国文化大量进入日本,为日本人带来了一场感官革命”[6](P227),影响了婆娑罗大名崇尚华丽的审美意识。禅是肯定现世的宗教,禅否定地狱、极乐世界等彼岸世界,教导人将眼光放在现世,追求现世的幸福,并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理想,这种观念影响了大名们注重现世享乐的价值观。
斗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婆娑罗大名佐佐木道誉。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艺术造诣很高。由佐佐木道誉首创的豪华斗茶会,让后来的将军足利义满、义持、义政都为之着迷[11](P106)。这种最初只是流行于上层阶级的游戏,后被普通民众所效仿,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对于茶向庶民阶层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2](P11)。此外,斗茶往往伴有盛大的宴会和酒席。斗茶的流行,标志以茶为主题的新型宴会——“茶会”的正式确立[13](P27)。
四、禅宗思想在斗茶中的体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4](P5)。可以说,艺术形式是艺术家观念的外化和体现。斗茶是婆娑罗大名们创造出的艺术,是婆娑罗大名们对自己信仰的禅宗思想的一种实践。
(一)斗茶会中的禅院茶礼
婆娑罗大名们信仰禅宗,在禅院参加佛事时,也常会参与到茶礼之中。于是他们将所接触到的禅院茶仪导入到自己的斗茶会中。所以在婆娑罗大名的斗茶会中可以窥见禅院茶礼的踪影。
在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太平记》中,就描绘了以佐佐木道誉为代表的婆娑罗大名们举行斗茶会的场景。
史料中大多将“十服茶”写作“十种茶”。这种斗茶法重复三次,称作“三十种茶”;重复十次就称之为“一百种茶”。除了“十种茶”以外,还举行“二种四服茶”“三种四服茶”等形式的斗茶。
在这段文字中,坐席的布置似仿照禅宗寺院的“四头茶会”而来。在日本建仁寺,逢开山祖师荣西禅师诞辰之时都要举行四头茶会。四头茶会是根据古时禅院接待公家、大名等贵客时采用的饮茶礼法所形成的,“四头指的就是‘主位、宾位、正对位、宾对位’四位正客在禅院斋宴上的坐法。四位正客各携八位相伴客一同入席,共三十六人在禅院厅堂内举行茶会”[10](P926)。这是遵照中国禅寺待客规矩而制定的饮茶法。而《太平记》中描述的端坐前排的四位大名,恰如四头茶会的四位正客一般,正在举行“椅子式茶会”。
护士应叮嘱患者在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使胃肠道处于排空状态。在术前3小时,禁止患者服用抗凝药物,以免在术中出现血流不止现象,增加手术患者的风险。此外,还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常规备皮准备,并详细向患者讲解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以及治疗方案,取得患者的理解的配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人的牙齿和舌头的感觉非常精细,是容不下半点“沙子”的,它们之所以能够协调,在口腔内重复进行着机械性活动,是因为它们有着自己运行的轨道,维持着口腔功能的正常运转。一旦口腔内出现任何异常,就可能会破坏口腔内的平衡,可能会发生咬伤。
主殿庭中有四棵巨型樱树,树下置两尊三米余高真鍮花瓶,意欲营造瓶中插花之神韵。远观时,仿佛每瓶中各插两支樱花。一对花瓶之间,放置一尊两围粗硕大香炉。一次性焚烧一斤名贵香料,馥郁香风四散,众人恍若置身极乐净土。 树下拉起幔帐,摆放曲彔,调百味之珍膳,饮百服之本非,赌物堆积如山。[15](P444)(笔者译)
这些婆娑罗大名们信仰禅宗,与禅宗关系密切,禅所强调的理念直接影响了婆娑罗大名们的行为方式。日本学者松冈心平就指出:“禅对日本中世文化产生了两大影响。‘婆娑罗’就是其中之一。”[6](P173)由大名们推动的“婆娑罗”的价值观,正是他们用禅宗的理念,探寻新型生活方式的结果。
(二)禅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世享乐的斗茶
斗茶会是婆娑罗大名们放松休憩的聚会,折射出他们对现世享乐的追求。大名们常年征战沙场,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不失时机地求取现世享乐便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离不开禅宗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引导。
禅宗是以现实主义为特色的宗教,与其他佛教派别普遍排斥现实生活不同,禅宗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生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念修行,自身是佛”。这就是说,佛不在遥远缥缈的彼岸,而在可触见的此岸,并且就在自己身上。世间就是道场,生活就是道场。禅宗将佛法移到人间,说明了禅宗对现实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十四世纪以后的日本中世社会,禅宗的现实主义的风气唤起了现世享乐的风潮[16](P168)。
江苏省在《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评价办法》中将旅游风情小镇阐释为“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托独特地域文化、乡土民俗、历史遗存、传统工艺等资源,打造情调韵味浓郁、旅游业态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宜业的休闲集聚区。”
大名的斗茶会首先是从模仿宋代斗茶开始的。由于宋朝的斗茶主要流行于贵族士大夫之间,因此婆娑罗大名们希望通过模仿宋朝贵族们热衷的游戏,来提升自己的品位。中国宋代的“斗茶”,也叫斗试,载于宋朝蔡襄所著《茶录》之中,通过运用不同水量,使用不同品种的茶,来比赛点茶方法的优劣。斗的是汤色、汤花。以汤色鲜白,汤花持久为胜。
另外,举办四头茶会时,会席的布置也颇有讲究。除了正面墙上需悬挂包括荣西禅师画像在内的三幅画轴,画像前的几案上还需放置“花瓶、香炉、烛台”三件法器,称作三具足。室内正中央要放置一个大香炉,以便为开山祖师烧香。这种禅院茶礼的布置也出现在了婆娑罗大名们的斗茶会上。《太平记》第三十九卷就记录了佐佐木道誉在京都的胜持寺举行斗茶大会的情景。
听闻异国诸侯游宴之时,美味珍馐铺满面前一丈见方。与之相较,此处虽有所不及,却也铺满面前五尺。上置十种汤羹,百种糕点,五味鱼鸟,酸甜苦辣各色果子,无所不有。饭后饮过三杯酒,正式开始斗茶。用于斗茶之赌品有上百件。除此之外,将事先备下的奖品取来,放置于众人面前:第一回的头人,将奥州织染布各百充,置于六十三位大名面前。第二回的头人取各色小袖和服,每人十件。第三回的头人取来沉香木,每人各百两;麝香,每人各三枚。第四回的头人取来盛有沙金各百两的金丝花纹盆,置于众人面前。第五回的头人呈上的是每人一副新制铠甲和一柄日本太刀,刀柄上裹缠鲨鱼皮,刀柄刀鞘皆为纯金打造,并系着虎皮做的火打袋。之后的二十余名头人,也都纷纷呈上各色奖品。奖品数不胜数,堆积如山。[15](P252-253)(笔者译)
这段描写中出现了大量的唐物,用作会场装饰和斗茶的奖品。诸如曲彔、虎豹皮、金襕缎子、沉香、麝香、金丝花纹盆,等等。唐物作为当时的奢侈品,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世人的向往和追求。斗茶会上一掷千金的豪奢,充分展示了婆娑罗大名的的财力与权势。在斗茶会上,婆娑罗大名们身缠锦绣,食尽八珍,饮茶赌博,还佐以歌舞助兴。奢华的斗茶会就是婆娑罗大名在现实社会中制造出的“极乐世界”。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就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朗读氛围,在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就能在阅读中找到语感,学会把握语句的停顿和情感,还可以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吐露出来。将平日里零散的生活体验在朗读中被文章的言语唤醒、凝结起来,把学生带入文章内涵深层次的一面,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的朗读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作用。
这条信息让徐艺犹豫了一下,他还是把沙子里面的五十万拿出来,飞快下楼,但他的脚步声惊动了刚刚往楼上爬的两个黑衣人,他们对视一下,以为是左达,返身向楼下追去。
大名们所信仰的禅宗,传达了“佛就在心中,涅槃就在生命过程之中,理想就在现实生活之中”[7](P9)的理念。这种主张与想要称霸现实世界的大名们非常契合。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时期,政治权力的争夺使得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但是乱世赋予了大名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权力和地位,也在不断改变着现实世界。这令他们更笃信禅宗,增强了肯定现世的信心。绫罗绸缎、奇珍异宝、饕餮美食,呈现出歌舞升平之世。斗茶会就是婆娑罗大名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他们对禅宗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实践。
(三)禅的创造精神与对抗旧公家文化的斗茶
斗茶是婆娑罗大名的创造。这种创新离不开禅的创造精神的指引激发。“禅者何?创造是”[17](P47)。大师顾随就指出了禅的性格是创造,禅在艺术上的表现特色是创造性的。禅宗思想本身具有极大的创造性。首先,禅宗修行的方式是创造性的。禅宗废弃了各种清规戒律,主张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修禅悟道,所谓“着衣吃饭,困来即眠”,“搬柴运水,无非妙谛”,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其次,禅师点化修禅者顿悟的方式也是创造性的。学人不可因袭模仿禅师,需要自行创造。婆娑罗大名将禅宗的创造精神,充分运用在了对斗茶会的创新上。
观察上述患者护理前后MUIS评分情况,其总分为100分,分值越好,患者的焦虑等不良症状越高。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在《太平记》第三十三卷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斗茶会的文字,描写了婆娑罗大名的斗茶会的宴席以及用于斗茶的奖品,可谓奢华至极,令人惊叹。婆娑罗大名们将斗茶会办成了一个享乐的盛宴。
我们使用两个公开数据集MobiAct[11]和SisFall[12]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MobiAct数据集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加速度计,陀螺仪和方向计采集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信号,手机被随机放置于志愿者任意一侧的裤袋中,且不规定手机放置的方向。而SisFall数据集利用固定在志愿者腰部的嵌入式设备采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信号。为保证运动类型的完善,两个数据集都采集了多种跌倒与非跌倒运动类型的数据。
但是对于日本武士来说,“要理解中国的斗茶需要相当的文化修养”[12](P68)。中国斗茶的难度过高,所以日本斗茶没有照搬中国的斗茶。不过,婆娑罗大名们仍然选择使用唐物来凸显斗茶会的贵族气息。铺上虎豹皮和锦缎,悬挂中国名家书画,摆放精美的中国瓷器,斗茶的奖品也多由唐物充当。唐物在斗茶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唐物代表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大陆文化,“装饰、使用唐物,身上穿带唐物,模仿唐风是肩负最新最优秀文化的地位象征”[18](P42),符合婆娑罗大名们创造“新贵族阶层文化”的心理。
庶人,春秋农业与力役的负担者。《左传》襄公九年云:“庶人力于农穑”,又《国语·晋语四》载“士食田,庶人食力”,可证。庶人不属于“国人”范畴,吉本道雅在《春秋国人考》一文中已作考证,他指出:《左传》中凡在农闲期间被课以力役的“民”,无一例可以替换为“国人”,凡可以替换为“国人”的“民”,则几乎是军事行动的参与者。根据这一考证,吉本道雅得出结论:“‘庶人’不包括在‘国人’之内,他们一般居住在‘国’的城壁之外。”[12](P95)应该说,这是正确的研究结论。但吉本氏将工、商也列入“国人”范畴的观点,则值得商榷。
大名们的斗茶会,并没有停留在大吃大喝、赌博玩乐上。他们对斗茶会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雕琢。庄严的会场布置、华丽的服饰、豪华的宴席以及唐物的豪奢,每一个环节都是创造性的活动,使得茶会向着更为风雅、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了。
《太平记》第三十九卷中描写了佐佐木道誉曾在京都郊外的大原野,在绚烂盛放的樱花树下,举行过一个史无前例的盛大斗茶会。
众人轻裘肥马,奔赴大原、小盐山,停牛车于山腰,攀蔓草而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跨过寺门浅溪,绕过蜿蜒小路,桥板排列如雁翅。桥栏裹金襴,柱头贴金箔。桥板上铺太唐毡、吴郡绫、蜀江锦各色锦缎,绚烂夺目。落花坠,堆其上,似残雪一片。朝阳不到溪阴处,留得横桥一板霜。踏之足冷却步履留香。远上凌风石阶,竹笕引甘泉,石鼎烹茶汤。水沸声如松籁阵阵,芳甘春浓,只饮一碗便可成仙。紫藤枝头皆高挂平江绦,螭首香炉点鸡舌香,不觉春风香暖,恍入栴檀林中。极目千里,环顾四方。烟霞弥漫,山川交错,群峰峙立。无需假以笔墨,尽得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之风韵。双足不移寸步,饱览中国四海五湖名胜之风光。众人一步三叹,感慨沿途风雅之景。渐行至本堂,忽见庭中四棵巨型樱树,树下置两尊三米余高真鍮花瓶,意欲营造瓶中插花之神韵。远观时,仿佛每瓶中各插两支樱花。一对花瓶之间,放置一尊两围粗硕大香炉。一次性焚烧一斤名贵香料,馥郁香风四散,众人恍若置身极乐净土。树下拉起幔帐,摆放曲彔,调百味之珍膳,饮百服之本非,赌物堆积如山。[15](P444)(笔者译)
目前,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主要辅助手段,其中,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较为普遍。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在图像特点上虽各有不同,但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且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略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两种影像检查均是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且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更具优势。
这场斗茶会将会场设在大自然中,极具创意。为后世在户外举办茶会开创了先河。茶会的场所尽可能仿照中国的名胜风景,布置得极其风雅。随着人们不断登上更高处,一个“中国风的世界”展现在眼前。这种模仿也体现了当时日本人对于发达的中国文化的向往。在户外赏美景、品佳肴,大办茶会,可以说极尽风雅、情趣,给人以自由奔放之感。
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突发性聋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叶雪萍 彭倩华 周华青 等(6)811
人们一路感叹沿途景致,当到达胜持寺本堂时,眼前出现的巨大樱树造型艺术一下子震撼了所有人。樱花树与花瓶的创意尤为令人惊叹。樱花树不能移动,无法真正插入花瓶。婆娑罗大名将巨大的花瓶置于樱树根部,让樱花树看起来像是插在瓶中的一对鲜花。令人不禁感叹婆娑罗大名的出人意表。“将天然的树木打造出插花效果,这种艺术化的精神和此中蕴含的豪迈气概和奇思妙想,也只有婆娑罗大名方才做得到”[19](P319)。婆娑罗大名们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创造精神,正是来自于禅的启迪。禅宗不模仿圣人先师,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赋予了斗茶会艺术的生命力。在斗茶会中还可以看到花道、香道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艺术的雏形。这些流传后世的艺术,正是婆娑罗大名们在“群饮逸游”的斗茶会中创造的。
五、结语
镰仓时期,中国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因受到幕府推崇而得以长盛不衰。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婆娑罗大名吸收了禅宗思想的要义,将其融入斗茶这种艺术形式之中。禅宗的现实主义精神、自由创造的精神都在斗茶中有所体现。婆娑罗大名们不囿于传统,在禅宗精神的指引下不断进行探索创造,使斗茶成长为能与传统贵族文化相抗衡的代表武士阶层的新文化。
[参考文献]
[1](日)林屋辰三郎.日本を創った人々(10)佐々木道誉[M].東京:平凡社,1979.
[2]青岸寺公式サイト[DB/OL].(2014-11-23)[20 15-07-04].http://www.seiganji.org/?page_id=21.
[3]「古寺」探訪コラム[DB/OL].(2014-08-11)[2015-04-12].http://tama3.org/example832.html.
[4]富加町東香寺とその文化財[DB/OL].(2015-10-21)[2015-11-09](http://www.town.tomika.gifu.jp/tourism/rekishi/toukouji_bunkazai.html).
[5]『史料京都の歴史』綱文デ+タベ+ス.[DB/OL].(2015-10-21)[2015-12-27](http://ohh.sisos.co.jp/cgi-bin/openhh/jsearch.cgi?group=imadegawadono&dbi=20110628 015716_20110628015935&se=0&sf=0&sk=).
[6](日)松岡心平.中世芸能講義「勧進」「天皇」「連歌」「禅」[M].東京:講談社,2015.
[7]方立天.方立天讲谈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8]孙昌武.游学集录:孙昌武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9]太平記(第2)[M]//古典文学大系(35).後藤丹治·釜田喜三郎,校注.東京:岩波書店,1961.
[10](日)井口海鮮他.原色茶道大辞典[M].京都:淡交社,1962.
[11]世界文化社.茶の湯人物事典略伝·ことば·逸話[M].東京:世界文化社,2011.
[12]茶の湯文化学会.講座日本茶の湯全史第1巻·中世[M].京都:思文閣,2013.
[13](日)熊倉功夫.茶の湯入門[M].東京:平凡社,1985.
[14](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M].寇鹏程,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15](日)太平記(第3)[M]//古典文学大系(36).後藤丹治·釜田喜三郎,校注.東京:岩波書店,1962.
[16](日)西田正好.日本美の系譜[M].大阪:創元社,1979.
[17]顾随.顾随说禅[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18](日)田中仙翁著.茶道的美学:茶的精神与形式[M].蔡敦达,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9]芸能史研究会編.日本芸能史 (第二卷)·古代——中世[M].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82.
On Reflection of Zen Thought in Japanese Tocha
Guo Wei
Abstract:Tocha (tea fighting)culture,which prevailed in Japan during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was a“new culture”established by shugo daimy for their class exclusively,who served as founders of the new era.Tea fighting,in essence,was born and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Zen thought.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authority and realism spirit of Zen Buddhism on shugo daimy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fter Zen Buddhism spread to the eas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Zen Buddhism on tea fighting and examine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Zen Buddhism’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ea fighting.Exploring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Zen Buddhism and tea fighting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Japan during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 words:Zen thought;Tocha;anti-authority;realism;creativity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9)05-0132-07
郭葳,女,硕士,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
责任编辑:郭玉芳
标签:禅宗论文; 茶会论文; 大名论文; 日本论文; 婆娑罗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佛教论文; 宗派论文; 《农业考古》2019年第5期论文;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