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预防和临床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在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和效果分析;
腹部手术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手术方式,由于手术伤口对腹部的刺激,麻醉药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患者的胃肠功能[1]。另外,面对手术,患者伴有极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便秘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若未积极干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能给患者的生理功能出现一定的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粘连等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2]。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预防和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65岁,平均年龄(40.56±2.35)岁;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患者15例,肠梗阻手术患者10例,胆囊手术患者14例,胃癌手术患者6例。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男21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68岁,平均年龄(41.22±2.38)岁;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患者14例,肠梗阻手术患者11例,胆囊手术患者13例,胃癌手术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腹部手术治疗;(2)均接受腹部手术;(3)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恶心呕吐、纳差、腹部胀痛等;(4)均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谈;(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2)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不配合整项研究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腹部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监控各项指标,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给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患者进行补液补水治疗,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对胃肠进行减压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自动恢复;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干预,腹部手术以及术后的疼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较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可能给患者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谈,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安慰和鼓励,对于疼痛程度较为明显的患者,适当使用止痛药物或是镇痛泵,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消除,对患者病情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极大程度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现象的发生。②腹部按摩护理,指导患者选取平卧位,将肚脐眼作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向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护理,经打圈的方式,顺延胃肠道的解剖方向进行按摩,按摩的力度适中,按压腹部下陷深度为1cm最好,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缩肛、收腹、双下肢屈伸等运动,每次持续时间为6~10min,每天进行3~4次。③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尽早进食对胃肠粘膜受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快胃肠功能蠕动,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流质书屋,有助于患者肛门排气,在术后2~3d,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在术后指导患者先饮用一杯400ml的淡盐水,进食后适量饮水,术后给予患者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便秘,并能对口腔进行清洁。④早期活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术后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早期进行翻身,尽早下床活动,,在每天早餐用餐后,对肛门进行按压,对肛门括约肌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指导患者进行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有助于加强胃肠蠕动。⑤针灸,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针灸辅助治疗,选取足阳胃经、足三里、中脘、内庭穴作为主要穴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确定留针时间,每次留着约半小时,每天进行一次针灸,2~3d为1个疗程。⑥按摩推拿,在术后6h,遵循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外侧前缘经大腿根部王足底进行按摩,在上巨虚和足三里两个穴位处稍作停留,反复进行,每次持续时间约20min,每天2次,直至患者能正常排气。护理人员将双手搓热后,对患者的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腰臀等部位进行按摩,用指腹和手掌进行揉捏,合理控制力道,不能使劲摇晃,每次持续按摩的时间约20min。
1.4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判断[4]:经治疗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完全恢复,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判断为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肠鸣音频率为4次/min~5次/min,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肛门首次排次,偶有轻微的便秘,判断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肠鸣音频率为3次/min,肠鸣音较弱,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肛门首次排次,偶有轻微的便秘,判断为有效;经听诊未见肠鸣音,肛门没有排气,仍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症状。
1.5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各功能恢复较快,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x±s,h)
3.讨论
腹部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正常解剖带来一定的变化,离断部分神经支配,导致胃肠功能出现紊乱现象。在中医学中,患者术后胃肠紊乱的发生与气机郁滞、血脉淤阻等因素有关,治疗的原则是进行通络祛瘀,理顺胃气,对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是理顺胃气[5]。
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给予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腹部按摩护理、针灸、按摩推拿、早期运动等护理干预,经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经腹部按摩,加强胃肠蠕动,有助于血液循环改善,降低便秘发生频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降低长时间空腹对胃粘膜的损害;早期活动能改善胃肠蠕动,经针灸治疗,有效减轻胃肠内障碍,改善患者的食欲。经穴位按摩,降低负压,改善肠入定,同时能调节消化道的分泌功能,有利于淋巴液的形成,改善淋巴液回流,加强胃肠蠕动,改善其功能[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新颖.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临床疗法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5):58-59.
[2]石艳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5(14):120-121.
[3]刘丽.中西医内外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0):198-200.
[4]金中华,刘冬梅,刘霞.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60-160.
[5]陈利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8(11):130-131.
[6]贺惠琴.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15(09):181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