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滩坝,东营凹陷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论文文献综述
贾艳聪,操应长,林畅松,王健[1](2018)在《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岩石物性测试以及试油结果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中深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坝中深部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表现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并存发育;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沉积作用、地层超压、油气充注、酸性溶蚀和绿泥石颗粒包壳;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远部位储层分选好,抗压实能力强,由于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并在异常超压和绿泥石颗粒包壳的保护下保存至今并成为有效优质储层;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近部位储层,由于早期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并形成致密胶结壳,导致现今储层物性极差,主要发育无效储层;坝侧缘以及滩席储层原始沉积条件差,杂基含量高,在埋藏过程中以压实作用和泥质碳酸盐胶结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现今物性差,从浅层到深层基本全为无效储层。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厚层坝主体和滩脊砂体的中部位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袁帅[2](2015)在《博兴洼陷重点区块沙四上亚段滩坝薄互层砂体形成与分布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区为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重点区块,研究层位为沙四上亚段。综合研究区地层特征和构造背景,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盆地模拟等理论为指导,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在单井层序划分、连井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滩坝砂体进行精细解剖,重点研究滩坝主力发育层位中不同类型砂体的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并通过综合分析对控制砂体发育的主要参数进行定量恢复,从而进行砂体分布的预测。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层序地层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1个叁级层序,由下至上包括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3个体系域。其中低位域精细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呈进积式迭加样式;湖侵域包括2个准层序组,呈退积式迭加样式;高位域包括2个准层序组,呈进积/加积式迭加样式。最终确定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2、砂体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沙四上亚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浅湖,滩坝的沉积特征明显。研究区沿岸发育砾质滩坝,内部受波浪影响较大,主要发育近岸坝砂及坝间滩砂沉积,由湖岸到湖盆内部砂体分带性明显。通过岩心、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滩坝砂体在岩心、测录井、地震上的主要特征。低位域沉积时期,基准面下降,物源的供给充足,湖盆内部滩坝砂体大量发育;湖侵域沉积时期,基准面上升,物源供给范围缩小,湖盆内部砂体几乎不发育;高位域沉积时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到缓慢下降,相比湖侵域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范围增大,湖盆内部砂体零星分布。3、滩坝主控参数定量化:大规模滩坝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源供给、合适的古水深。同时,古地貌影响湖盆中砂体的展布,风力作为滩坝形成的原始动力,对滩坝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层序划分、砂体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滩坝重点发育时期,采用不同定量恢复方法对各主控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区的滩坝砂体受控于鲁西隆起处的基岩,属于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南部金家缓坡带为主要物源区;针对滩坝砂体的特点,利用浪成波痕法与坝砂厚度法结合定量研究区古水深,约2~9米,水体较浅,反映强水动力条件,坝砂体发育的水深大于滩砂体发育的水深;古地貌整体坡度较小,呈现北低南高的地势,地层由南向北倾斜,北部发育次洼区,是接受滩坝沉积的主要区域;通过计算古风速对研究区古风力进行定量恢复,确定低位域沉积时期风级为5~7级,该风力中等,是形成滩坝薄互层砂体的理想条件。4、砂体分布预测:综合控制滩坝发育的主要参数,实现研究区滩坝发育重点层位不同类型砂体分布范围与发育规模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赵建华,曾溅辉,张永旺,黄理力[3](2013)在《博兴洼陷高89块沙四上亚段砂岩输导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岩输导体系作为一种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在博兴洼陷油气运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博兴洼陷高89块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地层测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质建模方法建立该区块沙四上亚段叁维空间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通过沉积相建模做出砂体空间展布图,并以沉积相为约束条件建立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最后结合该区块砂体连通性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分析认为,纯下次亚段1砂组物性最好,高89井、樊142井和樊5-3井附近砂体最为发育且物性好,可作为优势输导体系,通过断层封堵可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3年01期)
胥冬梅,吴明荣[4](2011)在《博兴洼陷沙四段下亚段红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油区博兴洼陷沙四段下亚段广泛发育陆相红层。根据地化、钻井岩心等资料,结合地震相、古地形特征及陆相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认为红层岩性主要为红色、褐色砂岩、泥岩互层,是一套形成于滨浅湖背景下的洪水漫湖沉积。红层的油藏分布规律为:①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油气主要集中在鼻状构造的较高部位;②受沉积影响,储层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变化较快,储层平面特征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③油源断层的断距决定油气输导体系的有效性,由于红层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油源断层的落差要大于150m,才能使上升盘的储层与下降盘的油源实现对接成藏。弄清红层油气藏成藏规律不仅能够从理论上指导博兴洼陷红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生产,同时也对其他地区的红层研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1年02期)
王升兰[5](2008)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多种资料,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砂和坝砂的成因、类型、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根据博兴洼陷碎屑岩滩坝的岩性特征,将其分为砂质滩坝和砾质滩坝。(2)砂质滩坝沉积特征:坝砂单砂层较厚,层理类型以平行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及波状层理为主;生物碎片发育,反应其较强水动力沉积条件;生物潜穴多为垂直型和倾斜型。滩砂单砂层较薄,泥岩夹层发育,层理类型以冲洗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为主;碳屑较发育;潜穴以倾斜型、水平型为主。(3)砂质滩坝电性特征:自然电位、伽马及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坝砂多对应宽幅正向指形或齿化的漏斗形;滩砂多对应异常幅度较高的“尖刀状”指形密集组合。成像测井上,由于坝砂体具有单砂层厚、泥岩夹层薄的特征,表现为亮色条带中夹有暗色条带;滩砂体单砂层较薄,成像测井图上表现为暗亮相间条带夹于滨浅湖暗色泥岩之中。(4)砾质滩坝特征:博兴洼陷砾质滩坝紧邻鲁西隆起发育,其砾石具有磨圆度高、倾角小的特点,测井曲线多为齿化的箱形及齿化漏斗形,大盐湖砾质滩坝发育明显的低角度层理。(5)滩坝砂体控制因素:古地貌、古水动力条件、古物源条件及基准面的变化是滩坝砂体发育的四个主要控制因素。(6)博兴洼陷低位体系域滩坝较为发育,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古地貌条件:洼陷内发育一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带,为滩坝砂岩的沉积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②水动力条件:低位体系域为湖盆断陷的初期,洼陷整体处于水体浅、水动力强的背景之下;③物源条件:低位体系域时期南部鲁西隆起为滩坝砂岩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物源;④基准面:低位体系域时期基准面相对稳定,有利于滩坝砂体的发育;⑤保存条件: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后期基准面快速上升,已形成的滩坝砂体不易被破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5-01)
陈建山[6](2008)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兴洼陷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是胜利油田的重要油气区,沙四上亚段是区内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论文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大量的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并结合岩芯观察,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内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区内的有利储集相带分布预测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博兴洼陷沙四段可划分出上、下两个亚段,分别构成一个叁级层序旋回。在E2s4上叁级层序内以易于识别和对比的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划分出低位、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在体系域内以次级湖泛面为界可划分出5个四级层序,从下到上,四级层序1构成层序的低位域,四级层序2构成湖扩展体系域,四级层序3、4、5构成高位体系域。通过大量的测井资料分析和典型井的钻井岩芯观察,确定了等时地层-体系域格架内的沉积体系类型,并进行砂体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主要可识别出砂质滩坝、扇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远端浊积水道、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碳酸盐滩坝等沉积微相类型。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物源体系、湖平面升降及气候条件等的影响,体系域内或四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类型和分布不同。低水位期,研究区北部以滩坝、扇叁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以及远端浊积水道为主,西南部发育扇叁角洲,南部金樊鼻状构造带叁角洲向前推进,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在博兴断阶带附近形成滩坝。进入湖扩展期,沉积体系的分布基本继承了低位域的沉积格局,但水体明显加深,滩坝面积缩小。到了高位域时期,水体变浅,半深湖-深湖面积收缩,粗碎屑体系向盆内推进,北侧陡坡带出现碳酸盐滩坝,砂质滩坝几乎覆盖全区。层序-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与区内同沉积断裂密切相关。北部陡坡带扇叁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受高青-平南断裂的明显控制;西南部陡坡带内侧发育扇叁角洲与博兴断裂西支的活动密切相关,造成砂体向洼陷延伸不远;南部金樊鼻状构造带东西两侧发育叁角洲,与南部鲁西隆起的早期物源有关;由于东西向博兴断裂带的活动较弱,滩坝砂体呈新月形沿岸分布在博兴断阶带的高部位。根据沙四上段层序-体系域和四级层序内的沉积体系的构成模式预测了洼陷中部博兴断阶带滩坝砂体、西南部陡坡带扇叁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南部缓坡带叁角洲砂体以及中部和中西部的浊积水道砂体为有利的储集砂体分布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5-01)
司学强,张金亮,杨子成[7](2008)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司学强,张金亮[8](2008)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地层压力分析,研究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博兴洼陷地层中的上升流为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在CO2和有机酸作用下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的转化也为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贡献。在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或断层较发育的区域次生孔隙较发育,在构造高部位侧翼的厚层滩坝砂岩次生孔隙也较发育。依据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性质和产状、碎屑颗粒的性质将博兴洼陷滩坝砂岩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区域次生孔隙最为发育,可成为较好的油气聚集区;碳酸盐胶结和压实-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次之,但也可以成为油气聚集区;压实成岩相基本不具储集性能。(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8年01期)
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9](2006)在《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兴洼陷下第叁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十分发育,主要是一套砂泥岩的薄互层,横向变化快,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和描述,用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难以预测砂体的分布趋势。本文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重点对沙四上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了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水进面(四级层序界面),建立了洼陷内沙四上亚段的四级层序格架,在四级层序格架基础上进行了沉积体系分析,并对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洼陷内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06年05期)
苏永进,蒋有录,廉庆存,宋建勇,石世革[10](2005)在《博兴洼陷下第叁系沙四上亚段和沙叁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兴洼陷下第叁系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复式排烃、排聚耦合和四元控藏”的总体特征,而其独特的烃源岩结构和地层压力系统决定了沙四上亚段和沙叁段烃源岩在排烃方式、排烃机制以及岩性油藏成藏特点上的不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地层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排烃;其排烃效率高、范围大,油气顺层侧向运移至洼陷南斜坡鼻状构造的储层发育带聚集成藏。而沙叁段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地层压力低,多为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其排烃效率低、范围小,只有在有效排烃体内的储集体才可能聚集成藏。断层排烃可以提高其排烃效率和成藏有效性,沙叁段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研究区为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重点区块,研究层位为沙四上亚段。综合研究区地层特征和构造背景,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盆地模拟等理论为指导,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在单井层序划分、连井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滩坝砂体进行精细解剖,重点研究滩坝主力发育层位中不同类型砂体的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并通过综合分析对控制砂体发育的主要参数进行定量恢复,从而进行砂体分布的预测。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层序地层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1个叁级层序,由下至上包括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3个体系域。其中低位域精细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呈进积式迭加样式;湖侵域包括2个准层序组,呈退积式迭加样式;高位域包括2个准层序组,呈进积/加积式迭加样式。最终确定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2、砂体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沙四上亚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浅湖,滩坝的沉积特征明显。研究区沿岸发育砾质滩坝,内部受波浪影响较大,主要发育近岸坝砂及坝间滩砂沉积,由湖岸到湖盆内部砂体分带性明显。通过岩心、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滩坝砂体在岩心、测录井、地震上的主要特征。低位域沉积时期,基准面下降,物源的供给充足,湖盆内部滩坝砂体大量发育;湖侵域沉积时期,基准面上升,物源供给范围缩小,湖盆内部砂体几乎不发育;高位域沉积时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到缓慢下降,相比湖侵域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范围增大,湖盆内部砂体零星分布。3、滩坝主控参数定量化:大规模滩坝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源供给、合适的古水深。同时,古地貌影响湖盆中砂体的展布,风力作为滩坝形成的原始动力,对滩坝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层序划分、砂体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滩坝重点发育时期,采用不同定量恢复方法对各主控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区的滩坝砂体受控于鲁西隆起处的基岩,属于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南部金家缓坡带为主要物源区;针对滩坝砂体的特点,利用浪成波痕法与坝砂厚度法结合定量研究区古水深,约2~9米,水体较浅,反映强水动力条件,坝砂体发育的水深大于滩砂体发育的水深;古地貌整体坡度较小,呈现北低南高的地势,地层由南向北倾斜,北部发育次洼区,是接受滩坝沉积的主要区域;通过计算古风速对研究区古风力进行定量恢复,确定低位域沉积时期风级为5~7级,该风力中等,是形成滩坝薄互层砂体的理想条件。4、砂体分布预测:综合控制滩坝发育的主要参数,实现研究区滩坝发育重点层位不同类型砂体分布范围与发育规模的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论文参考文献
[1].贾艳聪,操应长,林畅松,王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
[2].袁帅.博兴洼陷重点区块沙四上亚段滩坝薄互层砂体形成与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3].赵建华,曾溅辉,张永旺,黄理力.博兴洼陷高89块沙四上亚段砂岩输导体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
[4].胥冬梅,吴明荣.博兴洼陷沙四段下亚段红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油气地球物理.2011
[5].王升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6].陈建山.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7].司学强,张金亮,杨子成.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司学强,张金亮.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2008
[9].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6
[10].苏永进,蒋有录,廉庆存,宋建勇,石世革.博兴洼陷下第叁系沙四上亚段和沙叁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J].石油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