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昌政[1](2020)在《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文中提出Web开发框架是一种“半成品”,封装应用的基础能力,如访问数据库、访问消息队列和缓存、安全认证等。企业应用基于开发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可避免从零开始,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新业务上线时间。运营商大量的IT系统基于传统的“一体化”开发框架,这些系统建设初期效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运营,出现一系列问题:(1)随着功能的扩展,系统越来越庞大、维护困难、发布周期长。(2)系统能力不开放,不能被其他系统快速使用,涉及跨系统交互的需求支撑效率低下。(3)单系统建设运营团队能力存在瓶颈,不能很好兼顾用户使用体验提升和业务逻辑的优化。为此,运营商IT架构正在向“平台+应用”的模式演进,通过微服务架构分解为一系列子模块,形成一系列能力中心,敏捷支撑新的应用场景。为适应新的模式,新一代的Web应用要具备以下特点:(1)微服务架构:系统被分解为一系列可独立部署的子模块,但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整体。(2)开放性:系统的能力通过restful协议开放,支持远程访问,对周边系统透明。(3)前后端分离:支持用户交互界面和业务逻辑被划分到不同的子模块中,独立建设和运营。(4)可扩展性:支持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扩展系统的功能,不改变现有模块的部署。(5)安全性:保护开放的能力免受非授权访问,支持用户一点登陆,所有子模块通过认证。(6)云原生:系统能够在容器中部署,支持集中监控所有模块的运行状态,支持基于容器技术一键发布、负载均衡、动态伸缩。(7)灰度发布:每个模块均可根据工号配置不同的版本,达到无风险发布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新一代Web应用的主流技术的分析、比对、选型和集成,实现了一套满足上述需求的开发框架,具备员工工号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安全认证、模块管理、菜单管理、公告管理、部署环境管理等基础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功能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模型、功能实现和实现效果。相比于传统框架,新一代Web开发框架具有轻量级、开放、可扩展、云原生的特点。通过对新一代Web开发框架的研究,从实操层面对“平台+应用”的演进思路进行POC验证,为企业传统IT系统演进提供技术模板支持,减少新应用的上线时间,提升运营效率。
胡嘉熙[2](2018)在《面向安全评估的攻击免杀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安全评估用于对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近几年来,针对企业等大型机构的入侵行为大幅增加,安全评估可用于模拟入侵行为,机构负责人可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找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脆弱点并予以加强。为模拟真实入侵行为,在安全评估中使用的渗透测试代码样本应当绕过杀毒软件查杀。本文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对杀毒软件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三种可绕过杀毒软件的免杀技术,据此设计了免杀辅助工具及渗透测试代码投放平台。本文提出了混淆、白名单、沙盒绕过三种免杀手段。其中利用密码学及NP-Complete问题设计了杀毒软件难以识别的混淆方案,通过对Windows API的调用分析判断白名单程序能否用于实现免杀,基于沙盒技术自身的局限提出了稳定绕过沙盒查杀的方案。本文实现的工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了通过分析杀毒软件原理而提出的较全面的免杀技术。2)使用了通用的免杀技术,针对不同编程语言均有效。3)该工具能够有效降低恶意代码样本的被查杀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设计的免杀辅助工具提出的免杀策略能有效降低渗透测试代码投放平台使用的样本的被查杀率,样本最终能绕过NOD32、Kasperkey、Symentac等企业级杀毒软件,即在安全评估中使用本文提出的免杀技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张欢[3](2016)在《基于Nagios的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也越来越多。如何实时掌握这些设备及其服务的运行状况,保障业务系统稳定、可靠、高质量的运行成了运维工程师所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本论文以Nagios为基础,引入开源软件搭建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研究Nagios插件的定制扩展功能、监控配置文件的集中管理功能、监控数据指标的可视化功能、故障点的快速定位功能、多样化的告警通知功能等方面,极大的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运维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解决思路如下: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agios的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的LAMP架构是目前最流行的WEB框架,具有轻量、免费、跨平台的优点,使用Browser/Server技术,实现了将系统核心功能集中在服务器端,使得今后功能扩展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简化了后续的升级维护工作。2)研究分析开源软件Nagios、NagiosQL、NagVis及Cacti各自的功能,并将它们集成到一个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中,合理利用并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3)搭建并正常运行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为了能更好的提供服务,利用SNMP协议自定义检测插件,实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比如:监控Windows/Linux的CPU百分比利用率,进行3MMA运算,判断CPU百分比利用率的变化趋势,避免因瞬间CPU百分比利用率过高而导致的异常告警,使得出现误报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监控CISCO交换机的CPU百分比利用率、可用内存池利用率、接口流入/流出速率、配置文件等监控数据指标,实时了解交换机所处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司内部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房楠[4](2008)在《大批量定制中客户参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今的制造业信息化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必须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客户的需求复杂多变,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个性产品及其设计方法正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企业来说,要在大批量生产中实现成熟完善的个性产品生产,需要突破传统的生产思想和技术方式。本文在CIMS的大环境下,探讨了在大批量定制中让客户参与生产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客户参与设计的实现方法,并研究了基于终端服务的应用实现技术,制作出了原型应用系统。本文分七章,按照从思想到实现的顺序介绍了本研究的过程和实现。第一章介绍CIMS大环境,CIMS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引出个性产品的介绍,探讨了现阶段个性产品的实现层次。第二章主要介绍客户参与设计的理论研究,由概念入手,讲解了客户参与设计的特点、发展情况和主要应用情况。然后提出了狭义的客户参与设计的概念,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由实现功能角度提出了原型系统的框架设计,包括CAD系统、客户系统。然后介绍了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瓶颈和解决方法。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在本系统中主要应用的技术。主要有Windows远程登录技术、Windows基于消息驱动原理、MFC和多用户CAD系统。第五章按照功能实现的顺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在CAD系统之上的客户管理系统,其中又包括客户端组件、服务器端用户管理组件和程序管理组件。之后比较细致地介绍了本系统的应用效果。第六章介绍系统核心技术部分的具体实现,即用户管理组件的主要实现功能和具体编程。最后一章对本研究的结论和意义作了总结,然后对本研究实现的原型系统的功能作了应用扩展的设想,最后对个性化产品生产和客户参与设计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吉才颂[5](2005)在《网络作业管理系统设计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微处理器和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把由大量CPU组成的计算系统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JMS作业管理系统就是一种建立于操作系统之上,对连接在一个集群中的工作站或PC进行管理的中间软件。它是一个综合型的商业化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管理系统的分布操作、资源共享、负载平衡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近年来集群结构已逐步成熟起来,集群技术的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而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他服务器自动接管。另外,负载均衡是影响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作业管理系统来说,如何合理地安排和调度任务,充分运用各节点的处理能力,缩短程序的响应时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集群的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重点对集群负载平衡算法做了深入研究。
张鹏[6](2003)在《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高速计算机网络不断出现,使得把由大量CPU组成的计算系统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JMS作业管理系统就是一种建立于操作系统之上,对连接在一个集群中的工作站或PC进行管理的中间软件。它是一个综合型的商业化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管理系统的分布操作、资源共享、负载平衡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笔者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发现JMS作业管理系统系统的原有客户端NSCL只能在局域网范围内对该系统进行访问,鉴于目前Internet应用的高速发展,以及客户的需求,设计开发了该系统的WEB客户端和用于i-mode手机浏览的WEB客户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笔者意识到WEB服务器本身的负载过高这一问题,提出将整个系统的通讯模块进行单独设计,一个称为ComClient的通信模块成为设计的重点,它作为一个中间的通讯模块既与作业管理系统的服务端进行通信,又与所有的CGI程序进行通信,并且为实现这个模块与CGI程序之间的通信设计了一套详细的通信协议。该模块最终在NT和UNIX平台上得到实现。 针对传统作业管理系统在安全性上的问题,结合NT操作系统,笔者给出了在NT平台上实现安全性的方案,并结合WEB客户端的特点在客户端对安全性进行增强。
何哲[7](2002)在《对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在各领域内的不断深入,多用户Windows系统技术和RDP协议的发展,Windows终端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对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全文共分七个章节,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尤其是客户端软件、浏览器部分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介绍了Windows终端体系结构、基本原理以及技术特征,分析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嵌入式Linux,分析了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的优势;介绍了课题背景以及课题选取。 其次,详细介绍了远程桌面协议(RDP)、Windows终端服务的工作流程。 第三,给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的总体设计。它将支持windows终端、Browser/Server、X终端等多种工作模式;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因为它可定制、灵活、使用简单、维护方便,因此将它命名为灵易终端。 第四,详细说明了RDP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讲述了如何实现RDP协议;如何对Linux的裁减定制,实现与软硬件平台整合;如何实现对客户端的配置管理及升级。 第五,分析了RDP的多媒体拓展功能——音频视频播放的原理与实现。 第六,介绍了浏览器的设计基础,讲述了嵌入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第七,分析了Windows终端的市场情况和行业应用情况,给出了灵易终端的图书馆应用解决方案。 经过反复的测试修改,目前灵易终端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稳定运行,并在教育、企业、政府等行业具有了一定的市场。 本文对Windows终端进行的研究开发,是对微软公司的RDP技术和嵌入式Linux技术的一次成功应用,相信对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有很大指导作用。
薛 玲[8](2001)在《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文中认为分析了Windows NT的域用户管理器的不足之处,指出一种依赖于NT自身功能的扩展方法,着重讲述利用Windows NT的局域网管理API函数定制用户管理程序.阐述了具体和实现原理,给出了在Visual C 下实现的部分实例.
张国印,李健[9](2001)在《Windows NT的安全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从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NT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讨论了比较典型和重大的安全漏洞,并给出了对这些漏洞的解决及防范措施,为基于NT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陈晓辉,李鹰[10](2000)在《定制Windows NT用户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Windows NT的域用户管理器的不足之处,指出一种依赖于NT自身功能的扩展方法,并着重讲述利用Windows NT的局域网管理API函数定制用户管理程序。阐述了具体的实现原理,给出了在Visual C++下实现的部分实例。
二、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Web框架基础技术 |
2.1.1 HTTP |
2.1.2 HTML |
2.2 Web后端技术 |
2.2.1 Restful API |
2.2.2 Spring |
2.2.3 Spring Boot |
2.2.4 Spring Security |
2.2.5 OAuth2.0 |
2.2.6 JSON Web Token |
2.2.7 Java Persistent API |
2.2.8 MySQL |
2.3 Web前端技术 |
2.3.1 Vue |
2.3.2 Element UI |
2.4 Web部署技术 |
2.4.1 Docker |
2.4.2 Docker Swarm Service |
2.4.3 NGINX+OPENRESTY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总体架构 |
3.2 功能架构 |
3.2.1 安全控制 |
3.2.2 权限管理 |
3.2.3 公共功能 |
3.2.4 AB版本控制 |
3.3 技术架构设计 |
3.4 数据模型设计 |
3.4.1 权限管理模型 |
3.4.2 公共功能模型 |
3.4.3 安全控制模型 |
3.4.4 AB版本控制模型 |
3.5 主要流程设计 |
3.5.1 口令认证流程 |
3.5.2 单点认证流程 |
3.5.3 前后端交互流程 |
3.5.4 前端模块环境切换流程 |
3.5.5 后端模块环境切换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实现 |
4.1 前端实现 |
4.1.1 口令认证 |
4.1.2 单点认证 |
4.1.3 令牌认证 |
4.1.4 用户、角色、权限管理 |
4.1.5 模块及部署环境管理 |
4.2 后端实现 |
4.2.1 口令认证 |
4.2.2 单点认证 |
4.2.3 令牌认证 |
4.2.4 用户、角色、权限管理 |
4.2.5 模块及部署环境管理 |
4.3 基于容器部署实现 |
4.3.1 总体部署架构 |
4.3.2 环境准备 |
4.3.3 镜像构建 |
4.3.4 应用部署 |
4.3.5 集群管理 |
4.3.6 负载均衡 |
4.3.7 前端AB环境切换 |
4.3.8 后端AB环境切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面向安全评估的攻击免杀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杀毒软件的实现原理 |
2.1 静态分析技术 |
2.2 行为监控 |
2.2.1 Windows API |
2.2.2 进程注入 |
2.2.3 进程隐藏 |
2.2.4 网络监控 |
2.3 沙盒技术 |
2.3.1 Cuckoo |
2.3.2 Sandboxie |
2.4 杀毒软件技术总结 |
2.5 杀毒软件的查杀目标 |
2.6 杀毒软件的设计理念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免杀技术研究 |
3.1 基础理论 |
3.2 混淆 |
3.2.1 汇编级混淆 |
3.2.2 源码级混淆 |
3.2.3 针对Windows的混淆 |
3.3 白名单 |
3.3.1 杀毒软件白名单 |
3.3.2 系统白名单 |
3.4 沙盒绕过技术 |
3.4.1 识别运行环境差异 |
3.4.2 识别用户痕迹 |
3.4.3 利用沙盒特性及缺陷 |
3.4.4 沙盒技术总结 |
3.5 新版本Windows下的免杀技术研究 |
3.5.1 基于功能类似API的免杀技术 |
3.5.2 基于非Win32 子系统的免杀技术 |
3.6 恶意代码特征定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免杀辅助工具及渗透测试代码投放平台设计 |
4.1 免杀辅助工具设计 |
4.1.1 静态特征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2 行为特征库检索模块 |
4.2 渗透测试代码投放平台设计 |
4.2.1 免杀代码生成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2 回连信息收集、展示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免杀辅助工具 |
5.2.1 Mimikatz.exe测试 |
5.2.2 Invoke-DllInjection.ps |
5.2.3 mshta.exe测试 |
5.3 测试渗透测试代码投放平台 |
5.3.1 渗透测试样本免杀率测试 |
5.3.2 平台功能测试 |
5.3.3 Meterpreter测试 |
5.4 结论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基于Nagios的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础架构及相关工具介绍 |
2.1 LAMP架构 |
2.2 Nagios |
2.2.1 核心功能 |
2.2.2 工作原理 |
2.3 NagiosQL |
2.4 NagVis |
2.5 SNMP |
2.5.1 组成 |
2.5.2 MIB |
2.6 RRDTool |
2.6.1 数据源类型 |
2.6.2 循环归档 |
2.6.3 RPN |
2.7 Cacti |
2.7.1 特点介绍 |
2.7.2 数据流程 |
2.7.3 监控实现 |
2.8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网络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
3.1 基于3MMA的阀值告警模型 |
3.1.1 简单移动平均介绍 |
3.1.2 告警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2 路由器/交换机监控技术 |
3.2.1 CPU平均利用率状态的监控 |
3.2.2 可用内存池利用率状态的监控 |
3.2.3 接口流入速率和流出速率状态的监控 |
3.2.4 配置文件的监控 |
3.3 Weathermap效果展示方法 |
3.3.1 父子关系 |
3.3.2 Weathermap效果展示 |
3.4 Nagios监控实现机制 |
3.4.1 Nagios监控实现 |
3.4.2 Nagios通知——139 邮箱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框架 |
4.2.2 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环境 |
5.2 系统实现 |
5.2.1 LAMP架构部署 |
5.2.2 Nagios& Nagios-plugins安装 |
5.2.3 NagiosQL安装 |
5.2.4 NagVis安装 |
5.2.5 Cacti安装 |
5.2.6 被监控设备的插件安装 |
5.3 系统测试 |
5.3.1 预警功能测试 |
5.3.2 NagVis故障点定位测试 |
5.3.3 Nagios监控数据指标测试 |
5.3.4 Cacti效果测试 |
5.3.5 告警测试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4)大批量定制中客户参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CIMS概述 |
1.1.1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1.1.2 CIM与CIMS |
1.1.3 CIMS的主要特征和核心思想 |
1.2 个性化产品技术 |
1.2.1 个性化产品的定义 |
1.2.2 个性化产品的分类 |
1.2.3 个性化产品的实现层次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客户参与设计理论研究 |
2.1 对客户参与产品生产的分析 |
2.1.1 客户参与生产的分类 |
2.1.2 针对客户参与设计的产品模块划分 |
2.2 面向客户化的产品设计发展 |
2.2.1 客户化的产品定制优点 |
2.2.2 客户化产品定制的设计流程 |
2.2.3 面向客户的产品的设计的不足 |
2.3 基于Internet的客户定制发展 |
2.3.1 基于Internet的客户定制系统介绍 |
2.3.2 基于Internet的客户定制系统的实施 |
2.3.3 基于Internet的技术基础对客户设计的推动 |
2.4 狭义的客户参与设计的提出 |
2.4.1 客户参与设计的优势 |
2.4.2 客户参与设计中的客户分类 |
2.4.3 客户参与设计的难点 |
2.4.4 狭义的客户参与设计的提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型系统功能分析设计 |
3.1 实现功能描述 |
3.1.1 客户应用效果 |
3.1.2 应用实现方法 |
3.2 CAD系统概念设计 |
3.2.1 系统结构 |
3.2.2 Client层 |
3.2.3 Server层 |
3.2.4 数据库层 |
3.3 客户系统概念设计 |
3.3.1 客户访问企业CAD系统的瓶颈 |
3.3.2 客户访问企业内网的实现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客户参与设计主要技术及其应用 |
4.1 WINDOWS远程登录技术 |
4.1.1 远程登录技术介绍 |
4.1.2 微软终端服务 |
4.2 Windows基于消息驱动原理 |
4.3 MFC编制应用系统核心用户管理组件 |
4.4 多用户CAD系统 |
4.4.1 企业CAD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
4.4.2 NT网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4.4.3 多用户CAD软件I-deas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总体框架搭建 |
5.1 客户端组件 |
5.2 服务器端用户管理组件 |
5.3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管理组件 |
5.4 终端客户系统应用介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核心组件的实现 |
6.1 界面设计及实现 |
6.1.1 界面布置设计 |
6.1.2 程序界面实现 |
6.2 获取windows用户 |
6.2.1 Windows交互式登录支持 |
6.2.2 获得Windows用户 |
6.2.3 用户管理实现 |
6.3 实现explorer文件夹浏览 |
6.3.1 客户参与设计系统中的文件夹浏览功能设计 |
6.3.2 实现explorer功能的核心原理 |
6.4 屏蔽windows explorer功能 |
6.4.1 隐藏系统任务条 |
6.4.2 屏蔽系统键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关于客户参与设计研究的总结 |
终端服务的应用扩展 |
个性化产品生产和客户参与设计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网络作业管理系统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我的工作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作业管理系统概述 |
2.1 作业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
2.2 作业管理系统基本概念及术语 |
2.3 JMS的功能 |
2.3.1 全面的GUI工具集 |
2.3.2 全局日历调度 |
2.3.3 文件日志管理 |
2.3.4 事件日志 |
2.3.5 自动归档功能 |
2.3.6 指定式负载分散功能 |
2.3.7 UMS集中管理 |
2.3.8 作业网络 |
2.3.9 作业导入导出功能 |
2.3.10 查看和跟踪工具 |
2.3.11 自动负载共享 |
2.3.12 UNIX和NT的异构系统集成 |
第三章 JMS作业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3.1 C/S系统结构 |
3.2 JMS的分层体系结构 |
3.2.1 客户层 |
3.2.2 通讯层 |
3.2.3 服务器 |
3.3 作业网络(JNW) |
3.4 小结 |
第四章 作业管理系统中的集群技术 |
4.1 集群技术的基本概念 |
4.1.1 集群的定义 |
4.1.2 集群技术的优越性 |
4.1.3 集群分类 |
4.2 集群技术在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4.2.1 网络队列系统简介 |
4.2.2 JMS作业管理系统的负载均衡策略 |
4.2.3 作业管理系统故障转移和恢复 |
4.3 小结 |
第五章 作业管理系统安全性 |
5.1 Windows NT系统域安全模型 |
5.1.1 Windows NT的安全子系统 |
5.1.2 Windows NT域安全模型 |
5.1.3 Windows NT的登录安全 |
5.2 作业管理系统SV端的安全性支持 |
5.2.1 NQS系统安全性 |
5.2.2 网络安全性 |
5.2.3 JMS进程安全性 |
5.2.4 文件安全性 |
5.3 作业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安全性支持 |
5.3.1 对Web的安全性改进 |
5.3.2 在ComClient上的安全性改进 |
5.4 小结 |
结束语及展望 |
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选题背景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我的工作 |
第一章 作业管理系统概述 |
1.1 作业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
1.2 作业管理系统基本概念及术语 |
1.3 JMS的功能 |
1.3.1 全面的GUI工具集 |
1.3.2 全局日历调度 |
1.3.3 文件日志管理 |
1.3.4 事件日志 |
1.3.5 自动归档功能 |
1.3.6 指定式负载分散功能 |
1.3.7 UMS集中管理 |
1.3.8 作业网络 |
1.3.9 查看和跟踪工具 |
1.3.10 自动负载共享 |
1.3.11 UNIX和NT的异构系统集成 |
第二章 JMS作业管理系统系统结构 |
2.1 C/S系统结构 |
2.2 JMS的系统结构 |
2.3 服务器端 |
2.3.1 服务器端主要模块的详细介绍 |
2.3.2 作业网络详叙 |
2.3.3 小结 |
第三章 JMS系统的Web客户端 |
3.1 WebClient的开发动机和概述 |
3.2 WebClient系统结构及简介 |
3.3 GUI部分的实现 |
3.4 COMCLIENT的实现 |
3.5 小结 |
第四章 作业管理系统安全性 |
4.1 Windows NT系统域安全模型 |
4.1.1 Windows NT的安全子系统 |
4.1.2 Windows NT域安全模型 |
4.1.3 Windows NT的登录安全 |
4.2 作业管理系统SV端的安全性支持 |
4.2.1 NQS系统安全性 |
4.2.2 网络安全性 |
4.2.3 JMS进程安全性 |
4.2.4 文件安全性 |
4.3 作业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安全性支持 |
4.3.1 对Web的安全性改进 |
4.3.2 在ComClient上的安全性改进 |
4.4 小结 |
感想 |
结束语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无线通信应用-i-mode标准参考 |
1 无线应用--i-mode |
1.1 什么是i-mode |
1.2 i-mode服务的特点 |
1.3 i-mode移动电话的特点 |
1.4 i-mode的竞争力 |
1.5 i-mode应用体系结构 |
2 i-mode与WAP的不同 |
3 i-mode的前景 |
(7)对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Windows终端的概况 |
1.1.1 计算机应用体系计算模式 |
1.1.2 Windows终端体系 |
1.2 Windows终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Windows终端的现状 |
1.2.2 Windows终端的发展趋势 |
1.3 嵌入式Linux |
1.3.1 嵌入式系统 |
1.3.2 嵌入式Linux |
1.3.3 开发嵌入式系统Linux的优势 |
1.4 课题背景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Windows终端技术 |
2.1 Windows终端服务体系 |
2.2 Windows终端协议 |
2.2.1 远程桌面协议RDP |
2.2.2 独立计算结构ICA |
2.2.3 RDP/ICA与X11的差异 |
2.3 Windows终端服务的工作流程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灵易终端总体设计 |
3.1 设计目标 |
3.2 设计原则 |
3.3 总体设计构思 |
3.4 硬件平台 |
3.5 软件平台 |
3.6 图形用户界面GUI |
3.7 应用软件设计 |
3.8 本章小节 |
第4章 RDP客户端软件的设计 |
4.1 RDP程序设计 |
4.1.1 设计构思 |
4.1.2 程序流程 |
4.1.3 RDP模块 |
4.2 客户端底层设计 |
4.2.1 设计构思 |
4.2.2 启动流程 |
4.2.3 结构设计 |
4.3 客户端管理程序设计 |
4.3.1 引言 |
4.3.2 需求分析 |
4.3.3 设计构思 |
4.3.4 程序流程 |
4.3.5 系统元素 |
4.3.6 系统初始化 |
4.3.7 升级模块的设计 |
4.3.8 窗口外观设计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音频视频模块的概要设计 |
5.1 音频模块设计 |
5.1.1 音频重定向技术原理 |
5.1.2 EDP音频播放的实现 |
5.2 视频模块 |
5.3 本章小节 |
第6章 嵌入式浏览器的设计 |
6.1 浏览器设计基础 |
6.1.1 浏览器的基本结构 |
6.1.2 浏览器涉及的重要概念 |
6.2 嵌入式浏览器的设计 |
6.2.1 设计目标 |
6.2.2 设计方法 |
6.2.3 原型介绍 |
6.2.4 嵌入式浏览器的结构设计 |
6.2.5 语法语义解释的实现 |
6.3 本章小节 |
第7章 Windows终端的应用方案 |
7.1 Windows终端的应用前景 |
7.2 行业应用分析 |
7.2.1 教育行业需求分析 |
7.2.2 企业办公自动化需求分析 |
7.3 图书馆系统方案 |
7.3.1 前言 |
7.3.2 系统解决方案 |
7.4 本章小节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Windows NT 4.0的体系结构图 |
附录2 国半平台的硬件图 |
致谢 |
(10)定制Windows NT用户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Windows NT的用户管理 |
2 Windows NT局域网管理API函数库 |
2.1 NET API函数库(NET API)介绍 |
2.2 NETAPI函数调用注意事项 |
2.2.1 NET API函数返回值 |
2.2.2 字符串格式 |
3 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程序实现 |
3.1添加新用户的实现 |
3.2 删除用户的实现 |
3.3 配置现有用户 |
4 结束语 |
四、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D]. 吴昌政.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面向安全评估的攻击免杀技术研究[D]. 胡嘉熙.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基于Nagios的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D]. 张欢.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大批量定制中客户参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应用[D]. 房楠. 山东大学, 2008(01)
- [5]网络作业管理系统设计和研究[D]. 吉才颂.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6]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鹏.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 [7]对基于嵌入式Linux的Windows终端的研究与开发[D]. 何哲. 北京工业大学, 2002(02)
- [8]Windows NT用户管理的定制[J]. 薛 玲. 泰安师专学报, 2001(06)
- [9]Windows NT的安全问题探讨[J]. 张国印,李健.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03)
- [10]定制Windows NT用户管理[J]. 陈晓辉,李鹰. 微计算机应用,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