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玻璃论文_杨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旋玻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超导体,合金,氧化物,晶形,高温,磁控溅射。

自旋玻璃论文文献综述

杨娴[1](2017)在《合金元素对Fe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自旋玻璃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Fe基非晶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节能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除了常温以及高温时的软磁性能,Fe基非晶合金还有一些低温下的特殊磁性能也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自旋玻璃材料在温度低于某一特征温度时,有磁化不可逆、剩磁、弛豫效应和记忆效应等非平衡态特点,是新一代低温磁存储材料的有力竞争者。本文通过元素替代法研究了 Fe基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在低温下的自旋玻璃行为,采用 XRD(X-ray diffraction,X 射线衍射)和 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PPMS(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测量样品的低温直流和交流磁化特性分析样品的自旋玻璃行为。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添加 Co 元素制备了 Fe48-xCoxCr15Mo14C7B14Tm2(x = 0,2,4,6,8,10)合金的非晶带材和棒材,研究了 Co元素的添加对该体系的热稳定性、非晶形成能力和自旋玻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Co元素的添加提高了该体系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合金的临界尺寸由1.5mm提高至2mm。该体系所有成分样品的低温直流磁化特性符合自旋玻璃体系的特征,其磁化强度峰值Mmax以及冻结温度Tf、峰值温度Tp、居里温度Tc随Co元素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与Slater-Pauling曲线的规律相符。(2)通过更改稀土元素(rare-earth elements,RE)的种类制备了Fe42Co6Cr15Mo14C7B14RE2(RE=Gd,Tb,Dy,Ho,Er,Tm)合金的非晶带材和棒材,探究了稀土元素种类对该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自旋玻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RE=Er的临界尺寸小于1mm。RE=Gd、Tb、Dy的临界尺寸为1.5mm,RE=Ho、Tm的合金体系的临界尺寸为2mm。RE=Tb,Dy,Ho,Er,Tm的样品低温直流磁化特性符合自旋玻璃体系的特征。RE=Gd的直流和交流磁化特性都不符合自旋玻璃的特点。(3)通过调整 C/B 比制备了 Fe48Cr15Mo14CxB21-xTm2(x = 3,5,7,9,11,13)合金的非晶带材和棒材,研究了 C/B比对该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C/B比的增加,过冷液相区宽度ΔT由54K增至92K,非晶合金棒材的临界尺寸分别为<1mm,<1mm,1.5mm,2mm,2.5mm,8mm。C/B比的增加显着提高了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该非晶合金体系在室温下是顺磁的。(4)成功制备了临界尺寸为2mm并且具有明显自旋玻璃行为的块体非晶合金Fe42Co6Cr15Mo14C7B14Tm2,为制造应用在低温特殊工作环境下的磁存储器件提供一种选择。(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12)

张禹,张晓英,张景萍[2](2016)在《九核Co~Ⅱ金属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磁学性质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核金属配合物具有有趣的结构和迷人的磁学性质~([1])。我们首先利用2-吡啶甲醇~([2]),甲酸钠和大气中CO_2派生的碳酸根离子,合成由μ_6-CO_3和甲酸桥连的九核Co~(Ⅱ)金属簇1,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改变反应溶剂比例,甲酸根取代其中一个Co上的配位水分子,得到了与1的簇结构类似的九核Co~(Ⅱ)金属簇2。与1不同的是,化合物2表现出自旋玻璃行为,这是由于化合物2的晶体堆积模式与1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调整晶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转变。这一结论对合成具有特殊磁性质的多核配合物具有深远意义~([3])。(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期刊2016-07-01)

王晓玲[3](2015)在《铁磁/自旋玻璃体系交换偏置效应温度和冷却场依赖关系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之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铁磁/反铁磁双层膜系统中的交换偏置效应的研究工作,并且明确了交换偏置效应受温度和冷却场影响下的变化行为趋势。相反地,在自旋玻璃体系中,其交换偏置效应随二者的变化行为会表现出很不同的趋势。在研究自旋玻璃的交换偏置的问题上,南京大学杜军教授用实验方法研究了 FeNi/FeAu铁磁/自旋玻璃的交换偏置性质,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结果。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铁磁/自旋玻璃双层膜的交换偏置效应,以南京大学的实验结果为依据,选取简立方晶格结构的叁维Heisenberg矢量模型,利用修正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得到交换偏置随温度和冷却场的依赖关系。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模拟研究了铁磁/自旋玻璃双层膜系统交换偏置效应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磁/自旋玻璃双层膜的交换偏置效应会从先在负值方向上减小。然后,在某一温度下,交换偏置场值为零。继续升高温度,交换偏置场会在正值方向上先增大再减小。最终,在交换偏置截止温度时交换偏置效应消失。相对地,矫顽力的行为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单调增大。并且,在较高温区,它的变化相对平缓,但是在低温区,会迅速增大。然后,模拟研究了铁磁/自旋玻璃双层膜系统交换偏置效应随冷却场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随着冷却场的增强,交换偏置场的值始终在负值方向,但是其值却是单调减小的,此现象与传统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交换偏置场随冷却场的变化趋势是刚好相反的。然而,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交换偏置场值变为正值。此时,随着冷却场的增强,交换偏置场的值会变为单调增大,即与低温时行为刚好相反。另一方面,矫顽力的行为随冷却场值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敏感,尤其在低温下,矫顽力基本不随冷却场值的改变而改变。为了解释上述结果,我们凭借理论模拟的优势,分别计算了铁磁/自旋玻璃双层膜体系在低温下的界面交换能和在高温下的界面交换场。结果表明,经过有场降温过程,冷却场会提高自旋玻璃体系内部自旋的能量势垒的大小。相反地,在弱的冷却场作用下,由于自旋玻璃体系自旋的自身能量势垒较低,会使自旋构型在等温磁化过程中有机会逐渐向更低交换能的构型演变。因此,在磁滞回线下降支的磁化反转的过程中,对于弱冷却场作用的情况下,外磁场需要克服更大的交换能去反转磁化强度,即矫顽场要很大。而在磁滞回线上升支的磁化反转过程中,同样是由于弱冷却场作用下的低自旋能量势垒结果,造成自旋玻璃体系内部存在大量非共线的无序排列的自旋。它们与铁磁自旋的界面耦合作用会降低磁化强度反转时所需的外磁场,造成此时的矫顽场会减小。结果就造成了冷却场越弱,交换偏置场越强。而冷却场在磁化过程中的贡献是始终不变的,使得其对体系的矫顽力是没有贡献的。在高温区,通过对更稳定的交换场的行为研究,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发现了在等温磁化过程中,铁磁/自旋玻璃体系的自旋玻璃界面处会发生铁磁性耦合向反铁磁性耦合转变的现象。这个过程不仅解释了,在此温区下,交换偏置场值为正值的原因。同时,由于冷却场对决定自旋玻璃体系内自旋能量势垒大小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使得更强冷却场作用下的自旋玻璃体系对铁磁的耦合作用会加强,即增大正向交换偏置场值的大小。本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方面获得了铁磁/自旋玻璃体系内部的交换偏置效应,并阐明了其随温度和冷却场的变化关系。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采用一种简单的矢量模型,就能够直接对铁磁/自旋玻璃体系的交换偏置效应随温度和冷却场的主要结果进行定性的模拟。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交换偏置现象的认识,更提供了一种研究复杂体系交换偏置效应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芮文彬[4](2015)在《自旋玻璃型交换偏置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主要研究电子自旋这一自由度上的性质以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自旋电子学中有很多研究课题。由于交换偏置(Exchange Bias)在基础研究以及器件应用中的重要性,它是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交换偏置,特别是自旋玻璃型交换偏置的研究。在实验上,我们在磁控溅射生长的FeAu/FeNi自旋玻璃/铁磁双层膜中观察到了显着的交换偏置磁锻炼效应,并且在这一体系中,发现交换偏置随着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明显地变号。非常有趣的是,尽管自旋玻璃FeAu层中没有多个易轴的存在,但是实验上仍然观察到了交换偏置在第一个磁滞回线与第二个磁滞回线之间的跳变,并且其在第二条磁滞回线之后的缓变现象。由于不对称的磁化翻转过程的存在,这种磁锻炼效应并不能被n-1/2经验规律所解释。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描述上升支和下降支处自旋玻璃钉扎自旋不对称变化规律的改进的Binek模型。这一模型能够成功解释FeAu/FeNi自旋玻璃/铁磁双层膜中的磁锻炼效应。另外我们还在实验和理论上分别研究了FeAu/FeNi自旋玻璃/铁磁双层膜中交换偏置的温度和场冷场依赖。对于共溅射生长的FexAu1-x自旋玻璃层中铁的成分x从8%变到14%的样品,如果我们升高温度,交换偏置从一开始的负值慢慢变大,并且在特定的温度时变号并继续增大,在达到正的最大值之后慢慢减少,并最终在交换偏置截止温度处消失。与此同时,矫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一个单峰,并且峰值位置和交换偏置正的最大值的位置一致。在另一方面,场冷场使得正(负)值区域的交换偏置增大(减少),使得交换偏置的温度依赖曲线向左以及向上移动,但是场冷场对矫顽力的影响很小。利用一个短程的自旋玻璃矢量模型,交换偏置的温度依赖以及场冷场依赖的结果都可以被定性地在计算上重现。我们认为自旋玻璃相中的随机铁磁和反铁磁性相互作用以及其中的非共线的自旋取向是这些反常交换偏置现象产生的不可缺少的原因。从这些结果中可以得到有意义的结论,即从场冷场对交换偏置的影响可以看出交换偏置随着温度变号的行为可能是自旋玻璃型交换偏置系统的一个内禀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魏维[5](2015)在《Pr-Fe基金属自旋玻璃薄膜的制备及磁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旋玻璃是指磁矩无规则排列的状态,自旋玻璃具有空间和时间两个坐标,当自旋玻璃发生冻结行为时,其磁矩的冻结方向无序且不再发生转动,因此呈现出空间无序时间有序的行为。金属玻璃薄膜具有块体金属玻璃的优越的机械特性如强度、硬度大、弹性好等,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其特殊的纳米厚度特性也使其可应用于微电机系统及纳米器件方面。以往对自旋玻璃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晶态块体材料,将自旋玻璃材料做成非晶态后既有自旋玻璃本身的特性又有金属玻璃材料的优越性能,对其特殊的磁矩系统的研究将对以后的微电子器件材料的发展及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篇论文里,我们采用单靶磁控溅射,主要是对Pr基金属玻璃进行Fe掺杂,制备出Pr-Fe基金属自旋玻璃薄膜,并系统的调查研究了不同Fe掺杂浓度的金属自旋玻璃薄膜的溅射参数,以及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以及晶化特性,并选取具有较好的非晶-晶化特性的薄膜进行磁学性能能的研究。我们发现通过控制溅射参数,薄膜样品能够形成非晶态合金薄膜并且薄膜的组成成分根据溅射参数的不同而改变,不同Fe掺杂的Pr-Fe基自旋玻璃具有完全非晶或微晶结构,且高的掺杂Fe量和低的氩气压有利于薄膜的平滑度。当选取非晶特性较好的成分为Pr36.7Al25.1Ni9.1Cu22.8Fe20.3自旋玻璃薄膜进行磁性测量分析时,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样品薄膜同时含有铁磁相与反铁磁相,且当外加磁场逐渐增大时,其零场冷却(zero-field cooled,ZFC)和场冷却(field cooled,FC)的测量值都会减小,体现出自旋玻璃系统中磁矩行为与施加的外部磁场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ZFC曲线的尖峰位置也随着施加的外部磁场的增大而向低温区间偏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1-01)

张洪武,周文平,刘恩克,王文洪,吴光恒[6](2013)在《Heusler合金NiCoMnSn中的磁场驱动马氏体相变、超自旋玻璃和交换偏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Ni50-xCoxMn39Sn11(8≤x≤10)样品,并对它们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Co含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强,并在Ni42Co8Mn39Sn11中实现了磁场诱发马氏体相变.另外,在Co大于8.0的成分中探测到了超自旋玻璃,并且观察到交换偏置现象.证实了超自旋玻璃的马氏体相和铁磁奥氏体母相共存,这也是产生交换偏置的原因.我们猜测超自旋玻璃的形成可能是来源于Mn-Mn团簇的存在,这和之前报道的Mn2Ni1.6Sn0.4的结果相一致[1].(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4期)

马继[7](2013)在《具有自旋玻璃行为的氧化铁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材料中的自旋玻璃行为是材料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在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主要局限于材料平衡态的研究,因此根源于非平衡态的自旋玻璃行为及其相关材料的磁性特征就很难被全面、准确、定量地表达。本论文在该研究背景下,选取两种重要的氧化铁材料(叁氧化二铁和四氧化叁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形貌和结构的单晶、多晶、非晶自旋玻璃态产物,并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产物的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了具有室温自旋玻璃行为的α-Fe2O3单晶纳米片。磁性能研究发现,在低于室温的任一温度下,该纳米片都表现出近乎相等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值。此外,在这些纳米片中还观察到了超自旋玻璃态和超铁磁态特征。(2)在所制备的α-Fe2O3单晶棱柱中观察到了反常的再入型Morin相变行为,即在升降温过程中体系发生了两次Morin相变。磁性能研究发现,体系中两种尺寸的颗粒以及颗粒界面处自旋过渡层的自旋玻璃行为导致了再入型Morin相变的发生。(3)通过对α-Fe2O3单晶立方体的磁性能研究发现,立方体的表面“磁死层”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磁钝化层,而是具有显着顺磁性或亚铁磁性的磁活性层,从而对体系的热磁曲线、高场磁滞回线以及交换偏置效应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4)在多晶α-Fe2O3空心球中观察到了较大的高场磁化强度值(>10emu/g)和反常的热剩磁行为,进而提出了α-Fe2O3中的一种新型的磁性机制,即:当α-Fe2O3材料的初级粒子尺寸较小并存在着大量的悬键时,粒子表面或界面处的自旋玻璃行为会使材料表现出有别于宏观块体α-Fe2O3材料的较强的铁磁性特征,从而拓展了α-Fe2O3在自旋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5)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α-Fe2O3非晶基自旋玻璃,并系统研究了其生长机理和晶相转变过程。磁性能研究发现,非晶基自旋玻璃中的纳米晶相不但可以在保证非晶基体基本磁性特征不变的基础上显着提升体系的磁化强度值,而且会在低温下与自旋玻璃基体间发生交换耦合作用,产生交换偏置效应,同时还会由于其自身的难磁化特点而在体系中产生小环效应,这两种效应协同作用使体系最终产生了显着的磁滞回线偏移现象。(6)通过对所制备的两种氧化铁异质结构(Fe3O4@α-Fe2O3立方体和Fe3O4@Ag球体)的磁性能研究发现,异质结构界面处的晶格不匹配会造成自旋磁矩间的混乱与阻挫(即自旋玻璃行为),进而会影响材料的磁特性,甚至会诱发磁相变。这种表面(或界面)处的自旋玻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材料的磁性能,使材料更加适合于自旋电子学和生物医药学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6)

王雪,余亚斌,孔凡宝[8](2012)在《高温超导体中的自旋玻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使得自旋玻璃态逐渐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一个方向。自旋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磁性材料,对它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和不可估量的潜在应用价值,自旋玻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绝大多数科研项目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温超导就是其应用之一。该文从自旋玻璃态的一系列现象出发,研究分析了最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对自旋玻璃态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2年34期)

王雪[9](2012)在《高温超导体中的自旋玻璃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包含了丰富而奇异的物理现象,诸如赝能隙、电荷有序等。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将会对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系列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均属于掺杂超导体,它们都是在具有长程反铁磁绝缘母体基础上,通过部分化学掺杂或改变氧含量引入空穴型或电子型载流子到CuO2面上而得到的。因此,研究掺杂或元素替代,这对于铜氧化物体系来说,在研究其结构和超导电性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研究掺杂的铜氧化物体系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基础上,在反铁磁背景和平均场近似下,用叁带Hubbard模型对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自旋玻璃态进行研究分析,先考虑无掺杂体系,然后再加入空穴掺杂,研究加入掺杂后体系的状态。主要对空穴掺杂的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可能形成的自旋玻璃态电子结构进行研究,采用铜氧化物的强关联电子叁带Hubbard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推广的平均场方法,以便研究掺杂情形的铜氧化物体系中的自旋玻璃态的形成和电子结构。该方法假设在半满的反铁磁长程序态上掺入空穴将引起某些格位上的自旋反转,从而破坏反铁磁长程序。计算结果能够说明,在不同的掺杂情况下,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态密度图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引起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变化,这种结果能够说明掺杂确实会引起铜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在低掺杂情况下某些铜氧化物中有弱铁磁畴形成的实验现象。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了态密度以及角分辨光电子谱,其结果和实验定性一致。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介绍了高温超导体的发展以及强关联电子系统和自旋玻璃态的研究概况。(2)叙述了叁带Hubbard模型、强关联电子系统、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和自旋玻璃态的一些相关的原理和研究。(3)针对铜氧化物的强关联电子叁带Hubbard模型,在平均场近似下研究体系未掺杂时的不同背景下的态密度和自旋玻璃态的形成。(4)研究了叁带Hubbard模型经平均场近似处理的数值计算结果及其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11-20)

王才士,张婧[10](2012)在《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熵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义一个μ(X)=1的有限测度空间(X,μ),引入在(X,μ)上的一个态函数的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考察了该模型的基本性质,并研究该模型的自由能和态函数上的熵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高温情形下,该模型满足熵最大化原理,即对给定的较小(逆)温,当态函数达到最大值lg2时,该模型的自由能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自旋玻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核金属配合物具有有趣的结构和迷人的磁学性质~([1])。我们首先利用2-吡啶甲醇~([2]),甲酸钠和大气中CO_2派生的碳酸根离子,合成由μ_6-CO_3和甲酸桥连的九核Co~(Ⅱ)金属簇1,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改变反应溶剂比例,甲酸根取代其中一个Co上的配位水分子,得到了与1的簇结构类似的九核Co~(Ⅱ)金属簇2。与1不同的是,化合物2表现出自旋玻璃行为,这是由于化合物2的晶体堆积模式与1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调整晶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转变。这一结论对合成具有特殊磁性质的多核配合物具有深远意义~([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旋玻璃论文参考文献

[1].杨娴.合金元素对Fe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自旋玻璃行为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7

[2].张禹,张晓英,张景萍.九核Co~Ⅱ金属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磁学性质转变[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2016

[3].王晓玲.铁磁/自旋玻璃体系交换偏置效应温度和冷却场依赖关系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5

[4].芮文彬.自旋玻璃型交换偏置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

[5].魏维.Pr-Fe基金属自旋玻璃薄膜的制备及磁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张洪武,周文平,刘恩克,王文洪,吴光恒.Heusler合金NiCoMnSn中的磁场驱动马氏体相变、超自旋玻璃和交换偏置[J].物理学报.2013

[7].马继.具有自旋玻璃行为的氧化铁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8].王雪,余亚斌,孔凡宝.高温超导体中的自旋玻璃态[J].科技创新导报.2012

[9].王雪.高温超导体中的自旋玻璃现象[D].湖南大学.2012

[10].王才士,张婧.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熵方法(英文)[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空气-玻璃界面上的光自旋霍尔效应材料交流磁化率...(0≤x≤0.15)...含5%的Mn和3.5×1020空穴/cm3的不同磁...一27化合物[m(al)2伍如)2队)02(hmt)一28化合物tN匕3(suc)2(in)a2]n的两维层...

标签:;  ;  ;  ;  ;  ;  ;  

自旋玻璃论文_杨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