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油气浮设备论文和设计-俞宪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包括安装底板、隔油箱和夹持装置,所述安装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一侧安装有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隔油箱,所述隔油箱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视窗卡接安装的阶梯槽,所述隔油箱内安装有圆筒形结构的石英内胆,所述石英内胆的底端安装有气浮分离装置,且石英内胆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供气浮分离装置配合安装的提升槽,所述气浮分离装置为内部开设有充气腔的圆环形结构,且外围构造有多组配合提升槽的卡块,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的内缘面设置有多组滤膜,所述安装底板远离隔油箱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该隔油气浮设备,结构合理,高效滤油,便于分离回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包括安装底板(1)、隔油箱(2)和夹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一侧安装有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隔油箱(2),所述隔油箱(2)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视窗(601)卡接安装的阶梯槽(6),所述隔油箱(2)内安装有圆筒形结构的石英内胆(7);所述石英内胆(7)的底端安装有气浮分离装置(8),且石英内胆(7)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供气浮分离装置(8)配合安装的提升槽(801),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为内部开设有充气腔(10)的圆环形结构,且外围构造有多组配合提升槽(801)的卡块,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的内缘面设置有多组滤膜(11);所述安装底板(1)远离隔油箱(2)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3),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两组相向设置的夹持板(4)和两组所述夹持板(4)之间夹持安装的氮气瓶(301),所述隔油箱(2)与夹持装置(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302)。

设计方案

1.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包括安装底板(1)、隔油箱(2)和夹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一侧安装有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隔油箱(2),所述隔油箱(2)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视窗(601)卡接安装的阶梯槽(6),所述隔油箱(2)内安装有圆筒形结构的石英内胆(7);

所述石英内胆(7)的底端安装有气浮分离装置(8),且石英内胆(7)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供气浮分离装置(8)配合安装的提升槽(801),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为内部开设有充气腔(10)的圆环形结构,且外围构造有多组配合提升槽(801)的卡块,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的内缘面设置有多组滤膜(11);

所述安装底板(1)远离隔油箱(2)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3),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两组相向设置的夹持板(4)和两组所述夹持板(4)之间夹持安装的氮气瓶(301),所述隔油箱(2)与夹持装置(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箱(2)的底端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泵气总管(9),所述泵气总管(9)与氮气瓶(301)通过预设与安装底板(1)内的连接管路连通,且泵气总管(9)设置于石英内胆(7)内的一端构造为盘状结构,且泵气总管(9)与气浮分离装置(8)通过多组泵气支管(901)连接,所述泵气支管(901)的一端通入气浮分离装置(8)内开设的充气腔(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箱(2)的一侧面上端居中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进液管道(12),且进液管道(12)的下方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排液管道(13),所述排液管道(13)设置于气浮分离装置(8)的下方,所述隔油箱(2)远离夹持装置(3)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排油管道(14),所述排油管道(14)的底端高度与气浮分离装置(8)的上端面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夹持板(4)的相向面构造有适配氮气瓶(301)外缘面的适配弧面(401),且夹持板(4)的底端对称构造有呈楔形结构的滑块(5),两组所述夹持板(4)的滑块(5)直接由压缩弹簧(502)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安装有夹持装置(3)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供滑块(5)安装的滑槽(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箱(2)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入隔油箱(2)内的透视槽(201),所述透视槽(201)的两侧贴附设置有LED灯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油气浮设备。

背景技术

隔油器,其各项技术参数均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中第4.8.2A条对隔油器之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设计的,从而大大提高了隔油器的除油效果,其内部构造更加突出了油水分离功能。隔油器适用于不同用户、不同场所各种食堂档口、营业餐厅使用。隔油器安装方式可分为地上式、悬挂式、埋设式,选择埋设式要考虑操作空间。材质可选用不锈钢、碳钢材质。隔油器的主要作用是,经过隔油器的辅助作用下,将油相从液相中分离出来。

现有隔油器多为被动式隔油,采用静置的方式待油液上升后排液隔油,隔油效率较低,且浮油与水分离后多从同一排液管道排出,不便于分离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油气浮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包括安装底板、隔油箱和夹持装置,所述安装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一侧安装有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隔油箱,所述隔油箱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视窗卡接安装的阶梯槽,所述隔油箱内安装有圆筒形结构的石英内胆;

所述石英内胆的底端安装有气浮分离装置,且石英内胆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供气浮分离装置配合安装的提升槽,所述气浮分离装置为内部开设有充气腔的圆环形结构,且外围构造有多组配合提升槽的卡块,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的内缘面设置有多组滤膜;

所述安装底板远离隔油箱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组相向设置的夹持板和两组所述夹持板之间夹持安装的氮气瓶,所述隔油箱与夹持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

优选的,所述隔油箱的底端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内的泵气总管,所述泵气总管与氮气瓶通过预设与安装底板内的连接管路连通,且泵气总管设置于石英内胆内的一端构造为盘状结构,且泵气总管与气浮分离装置通过多组泵气支管连接,所述泵气支管的一端通入气浮分离装置内开设的充气腔中。

优选的,所述隔油箱的一侧面上端居中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内的进液管道,且进液管道的下方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内的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设置于气浮分离装置的下方,所述隔油箱远离夹持装置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排油管道,所述排油管道的底端高度与气浮分离装置的上端面高度一致。

优选的,两组所述夹持板的相向面构造有适配氮气瓶外缘面的适配弧面,且夹持板的底端对称构造有呈楔形结构的滑块,两组所述夹持板的滑块直接由压缩弹簧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安装有夹持装置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供滑块安装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隔油箱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入隔油箱内的透视槽,所述透视槽的两侧贴附设置有LED灯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隔油气浮设备,采用气浮分离装置充气缓慢上升式隔油,有效解决现有隔油器采用静置的方式待油液上升后排液隔油,隔油效率较低的问题;进液管道、排液管道和排油管道的的构造配合气浮分离装置有效实现隔油后的分道排液,便于回收;隔油箱上方与侧面设置的视窗和透视槽便于使用者观察隔油过程,以及液面高度;夹持装置的夹持板采用压缩弹簧连接的方式便于不同直径氮气瓶的固定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油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板、2隔油箱、201透视槽、3夹持装置、301氮气瓶、302 气泵、4夹持板、401适配弧面、5滑块、501滑槽、502压缩弹簧、6阶梯槽、 601视窗、7石英内胆、8气浮分离装置、801提升槽、9泵气总管、901泵气支管、10充气腔、11滤膜、12进液管道、13排液管道、14排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隔油气浮设备,包括安装底板1、隔油箱2和夹持装置3,所述安装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一侧安装有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隔油箱2,所述隔油箱2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视窗601卡接安装的阶梯槽6,所述隔油箱2内安装有圆筒形结构的石英内胆7;

所述石英内胆7的底端安装有气浮分离装置8,且石英内胆7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供气浮分离装置8配合安装的提升槽801,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为内部开设有充气腔10的圆环形结构,且外围构造有多组配合提升槽801 的卡块,所述气浮分离装置8的内缘面设置有多组滤膜11,具体实施时滤膜 11可选用超滤膜和RO膜;

所述安装底板1远离隔油箱2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3,所述夹持装置3 包括两组相向设置的夹持板4和两组所述夹持板4之间夹持安装的氮气瓶 301,所述隔油箱2与夹持装置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302。

具体的,所述隔油箱2的底端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泵气总管9,所述泵气总管9与氮气瓶301通过预设与安装底板1内的连接管路连通,且泵气总管9设置于石英内胆7内的一端构造为盘状结构,且泵气总管9与气浮分离装置8通过多组泵气支管901连接,所述泵气支管901的一端通入气浮分离装置8内开设的充气腔10中,使用时需从进液管道12通入过滤后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通过透视槽201观察液面高度,并及时停止进液,开启气泵302的电源,并开启氮气瓶301开关,使氮气进入气浮分离装置8的充气腔10内,使得气浮分离装置8缓慢上浮,气浮分离装置8的滤膜11阻隔油相大分子,使得油相积留在气浮分离装置8的上方,此时可打开排液管道13,使得液体流出,气浮分离装置8因无液体支撑漂浮向下运动,直至底端,开启排油管道14,油液则可从齐平的排油管道14内排出。

具体的,所述隔油箱2的一侧面上端居中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进液管道12,且进液管道12的下方设置有通入石英内胆7内的排液管道13,所述排液管道13设置于气浮分离装置8的下方,所述隔油箱2远离夹持装置 3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排油管道14,所述排油管道14的底端高度与气浮分离装置8的上端面高度一致。

具体的,两组所述夹持板4的相向面构造有适配氮气瓶301外缘面的适配弧面401,且夹持板4的底端对称构造有呈楔形结构的滑块5,两组所述夹持板4的滑块5直接由压缩弹簧502铰接连接,夹持装置3的夹持板4采用压缩弹簧502连接的方式便于不同直径氮气瓶301的固定夹持。

具体的,所述安装底板1安装有夹持装置3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供滑块5 安装的滑槽501,滑块5与滑槽501的构造使得弹簧502的拉力只能沿滑槽 501方向,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隔油箱2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入隔油箱2内的透视槽201,所述透视槽201的两侧贴附设置有LED灯带,LED灯带的设置便于提供光源。

具体的,该隔油气浮设备,使用时需从进液管道12通入过滤后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通过透视槽201观察液面高度,并及时停止进液,开启气泵302 的电源,并开启氮气瓶301开关,使氮气进入气浮分离装置8的充气腔10内,使得气浮分离装置8缓慢上浮,气浮分离装置8的滤膜11阻隔油相大分子,使得油相积留在气浮分离装置8的上方,此时可打开排液管道13,使得液体流出,气浮分离装置8因无液体支撑漂浮向下运动,直至底端,开启排油管道14,油液则可从齐平的排油管道14内排出,该隔油气浮设备,结构合理,高效滤油,便于分离回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隔油气浮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557.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54828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C02F 1/24

专利分类号:C02F1/24;C02F1/40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上海均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均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000 上海市虹口区塘沽路309号14C室2455

发明人:俞宪均

第一发明人:俞宪均

当前权利人:上海均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欣

代理机构:116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隔油气浮设备论文和设计-俞宪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