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选择性论文-朱艳青,沈聪,肖秀娣,徐雪青,徐刚

吸收选择性论文-朱艳青,沈聪,肖秀娣,徐雪青,徐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清洁型,电子束蒸镀,真空镀膜

吸收选择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艳青,沈聪,肖秀娣,徐雪青,徐刚[1](2019)在《真空镀膜法制备自清洁型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是最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作为太阳能最直接的一种利用方式,太阳能光热利用正在飞速发展。其中,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最重要的光热材料之一。另一方面,源自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超疏水表面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本文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和超疏水涂层结合起来,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然后又在其基础上利用电子束蒸镀法制备了PTFE超疏水薄膜,最终获得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图1所示为自清洁型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结构示意图,普通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包括基底、吸收层1、吸收层2和减反层,而自清洁型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在其基础上加上了超疏水层。图2为水滴角测试的照片,可以看出,电子束蒸镀PTFE薄膜后,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接触角由原来的72°增加到150°,呈现出了超疏水的状态。图3所示为涂层的反射光谱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蒸镀超疏水涂层之后,吸收率变化不大,发射率增加,由原来的0.02增加到了0.15,主要原因在于PTFE材料本身的吸收。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在红外PTFE有一大的吸收峰,导致了其光学性能的下降,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另外,我们还做了自清洁的测试实验,如图4所示,在水滴经过普通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表面后,污染物粘附样品在表面;而在超疏水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表面上,在水滴经过的路径上,污染物全部被水滴带走,留下洁净的表面,证明了蒸镀超疏水涂层后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8)

杨江毅,陆强,曲艳超,刘丁嘉,崔敏姝[2](2019)在《改性吸收剂选择性脱除SO_3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常用于控制SO_3的碱性吸收剂在脱除SO_3的同时也会脱除SO_2的问题,对前期筛选获得的高效脱除SO_3的吸收剂NaHSO_3进行改性处理,以继续提高其对SO_3的选择性脱除能力,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被NaHCO_3改性的吸收剂对SO_3的选择性脱除效果最佳,且当NaHSO_3与NaHCO_3的质量比为10∶1时,在温度为300℃、空速为60 000 h~(-1)的条件下连续反应1 h后,对SO_3的脱除率为91%左右,选择率为100%;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SO_3脱除过程的唯一因素,改性吸收剂NaHSO_3+NaHCO_3对SO_3的脱除主要通过化学吸附进行。(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于洪文,徐小龙,李金凯,张乾,严辉[3](2019)在《耐蚀的铬-铁氧化混合金属陶瓷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高效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中的核心。本文采用化学着色法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表面成功制备铬铁氧化混合物作为太阳能吸收涂层,该涂层表面具有光学陷阱结构,铬铁氧化陶瓷混合物作为吸收层实现太阳能光热功能转换,涂层太阳吸收比超过0.92,红外发射比小于0.13,发射光谱见图1,工艺重复性好,满足太阳能光热功能使用。通过中性盐雾试验,采用UV-3600、SEM、EDS等测试方法对涂层前后进行表征,图2为制备得到涂层EDS和SEM图谱,在长达240h中性盐雾(5wt%Nacl,NSS)实验中,performance criterion(PC)衰减5%左右,远超相关标准中对盐雾实验(24h,PC不大于0.05)的要求,表现了优异的耐蚀性,见图3。并深入分析该涂层腐蚀现象及机理,对太阳能吸收涂层耐蚀性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刘宇,王健美,雷东强,谢万峰[4](2019)在《蓝膜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发展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调研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蓝膜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10期)

张静如,涂华恬,臧恺岩,胡二涛,张荣君[5](2019)在《基于W双十字形微结构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数值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金属-介质六层膜的高太阳辐射吸收的新型双十字形微结构,计算显示其加权平均吸收率在截止波长前的光谱区约为96.5%,850K温度的辐射率为0.086.通过场图分析对太阳能波段的光热吸收机制进行了探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的计算结果显示,基于双十字形微结构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可具有低偏振依赖性,以及小于50°入射角条件下的低入射角依赖性特点,将能够满足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器件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旭,朱赛鸿,黄太忠,陈天艺[6](2019)在《光谱选择性吸收膜覆膜玻璃节能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选择性吸收膜覆膜玻璃(以下简称"覆膜玻璃")是光谱选择性膜覆膜玻璃中的一种。其膜层大量吸收太阳红外辐射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殊的建筑节能性能。目前已经采用的覆膜玻璃节能评价方式包括光热性能参数评价、覆膜玻璃得热量数值计算评价、建筑能耗软件模拟评价、实验室装置试验评价以及实际工程测试评价等,这些方法基本能够揭示覆膜玻璃的节能机理和节能效果。同时,目前评价方法中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建立更有效的光谱选择性吸收膜节能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卓,王菲菲,王子宜,张容,杜军良[7](2019)在《新型二氧化钛纳米线纤维选择性固相微萃取环境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钛(TiO_2)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独特的纳米结构形成能力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涂层。本研究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纤维基体上原位生长TiO_2纳米线(TiO_2NWs),经800℃热处理可使其表面纳米颗粒化,从而使钛基TiO_2NWs纤维(Ti@TiO_2NWs)用于吸附的有效表面积增加。将热处理后的Ti@TiO_2NWs纤维与HPLC-UV联用,研究了对4类典型芳香族化合物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与商用聚丙烯酸酯纤维相比,所组装的纤维对紫外线吸收剂(UVFs)显示良好的萃取选择性和更高的萃取效率。在优化的SPME条件下,本方法对UVFs的线性范围为0.05~300μg/L,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05~0.045μg/L。对于50μg/L的加标水样,单支纤维的日内和日间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低于5.4%和6.4%(n=5)。将本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目标UVFs的萃取富集和测定,回收率为85.0%~113.0%,RSDs为4.2%~7.8%。此纤维的组装精密可控,可稳定使用200次以上。(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顾寅钰,陈传杰,杨剑超,李俊林,衣葵花[8](2019)在《8种耐盐植物离子选择性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8种滨海耐盐植物及其根际土中K~+、Na~+、Mg~(2+)的含量特征,探讨耐盐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植物与根际土壤中的离子含量比值没有绝对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所试植物都可以耐受pH值8以上的碱性土,牛筋草、苍耳、曼陀罗的耐盐性较高,其次是肾叶打碗花、砂引草和软毛虫实,最差的是狗牙根和猪毛菜。不同植物的K~+和Mg~(2+)选择性吸收系数差异较大,植物全株和根对K~+的选择性吸收差异较大的是曼陀罗和砂引草,最小的是苍耳。对Mg~(2+)的选择性吸收差异较大的是苍耳、牛筋草和猪毛菜,最小的是狗牙根。(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辉[9](2019)在《光谱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的物理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至今,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存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清洁能源,受到了政府的极大重视。近年来提出的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有望突破过去光伏系统的能量效率,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光谱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是宽带超构材料吸收器的一种,也是太阳能热光伏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更是提高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目前提出的一些太阳能吸收器存在吸收带宽窄,吸收光谱选择性差,极化敏感,无法广角吸收等问题,导致性能指标不高,阻碍了其在太阳能热光伏系统中的实际运用。本论文以光谱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渔网状光栅超构材料的太阳能吸收器和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超构材料的太阳能吸收器,并且阐述了相关的物理机理。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覆盖减反层的二维垂直串联渔网状光栅波谱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使用CST软件计算仿真了该吸收器的光学性质和多种电磁共振吸收模式。在0.3-1.625 μm波长范围内,该吸收器有超过90%的吸收率,并且在0.3-1.53μm波段,该吸收器拥有超过94.7%的超高吸收率,并且该波段内的平均吸收率为98%。超过2.3 μm的中红外波段,该吸收器的发射率都低于20%,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在入射角为50度时,当入射波为TM极化波时,在0.3-1.5μm波段有超过94%的吸收率;当入射波为TE极化波时,在0.3-1.52μm波段有超过85%的吸收率,表现出较好的广角吸收特性。由于结构的高度对称性,该吸收器对极化不敏感。与其相关的吸波物理机理包括减反模、腔共振、磁极化。提出并数值计算了一种基于介质填充的覆盖减反层的膜耦合的二维金属光子晶体的高效太阳能吸收器。该太阳能吸收器与光偏振无关,在0.33到1.45μm波段,对光有超过95%的超高吸收率,并且在入射角50度以内,吸收率对入射角不敏感。在波长超过2.2μm的波段,热发射率都低于20%,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吸收选择性。该太阳能吸收器的光吸收性质主要是减反模,腔共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共同作用所决定。通过分析所提出太阳能吸收器的相关性能指标可以发现,其总太阳能光热转化效率非常接近理想的截断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且比目前几种有代表性的太阳能吸收器要更加优秀。由于其极化无关性,角度不敏感性和宽带选择吸收,该吸收器非常有希望在现实中被运用到可再生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加热和太阳能发电。(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4)

高甲东,赵长颖,叶强[10](2019)在《基于粒子散射的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金属陶瓷中金属粒子散射造成的选择性吸收,将通过Mie散射理论求出的辐射特性参数代入蒙特卡洛光线追迹算法中,模拟研究不同金属颗粒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以Al2O3为陶瓷相,以半径为10~200 nm的Cr、W颗粒为金属相的金属陶瓷。利用散射参数随金属颗粒尺寸的变化,通过不同金属颗粒大小的匹配设计一种双层结构的金属陶瓷涂层。模拟结果表明其太阳能吸收率大于95%,600℃下热辐射发射率为26%,400倍聚光条件下光热转换效率超过93%。(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吸收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常用于控制SO_3的碱性吸收剂在脱除SO_3的同时也会脱除SO_2的问题,对前期筛选获得的高效脱除SO_3的吸收剂NaHSO_3进行改性处理,以继续提高其对SO_3的选择性脱除能力,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被NaHCO_3改性的吸收剂对SO_3的选择性脱除效果最佳,且当NaHSO_3与NaHCO_3的质量比为10∶1时,在温度为300℃、空速为60 000 h~(-1)的条件下连续反应1 h后,对SO_3的脱除率为91%左右,选择率为100%;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SO_3脱除过程的唯一因素,改性吸收剂NaHSO_3+NaHCO_3对SO_3的脱除主要通过化学吸附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选择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艳青,沈聪,肖秀娣,徐雪青,徐刚.真空镀膜法制备自清洁型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C].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杨江毅,陆强,曲艳超,刘丁嘉,崔敏姝.改性吸收剂选择性脱除SO_3技术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9

[3].于洪文,徐小龙,李金凯,张乾,严辉.耐蚀的铬-铁氧化混合金属陶瓷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刘宇,王健美,雷东强,谢万峰.蓝膜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发展状况[J].太阳能.2019

[5].张静如,涂华恬,臧恺岩,胡二涛,张荣君.基于W双十字形微结构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数值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6].陈旭,朱赛鸿,黄太忠,陈天艺.光谱选择性吸收膜覆膜玻璃节能评价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9

[7].王卓,王菲菲,王子宜,张容,杜军良.新型二氧化钛纳米线纤维选择性固相微萃取环境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J].分析化学.2019

[8].顾寅钰,陈传杰,杨剑超,李俊林,衣葵花.8种耐盐植物离子选择性吸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李辉.光谱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器的物理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高甲东,赵长颖,叶强.基于粒子散射的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J].太阳能学报.2019

标签:;  ;  ;  ;  

吸收选择性论文-朱艳青,沈聪,肖秀娣,徐雪青,徐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