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西部多处在黄土地区,黄土遇水湿陷引发了大量建筑工程事故,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工程量剧增,因"山、散、洞"的要求,对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处理变得越发具有应用价值。文章以1966年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66)为核心,通过与苏联规范的详细对比,结合具体工程例证,分析了该规范的编制过程及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技术要点。指出中国建筑规范从无到有,从苏联援助到自主编制,其历程反映了追求技术自立的组织程序、自主理念和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是中国第一部自主编制的建筑规范,对顺利推进三线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朱晓明,吴杨杰
关键词: 三线建设,建筑规范,湿陷性黄土,苏联援助,自主性
来源: 时代建筑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7ZDA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471)
分类号: TU475.3
DOI: 10.13717/j.cnki.ta.2019.06.013
页码: 58-63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033K
下载量: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