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水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灌水,畦田,入渗,效果,土壤,灌区,性状。
灌水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席天元,许爱玲,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1](2018)在《玉米带耕沟播不同灌水方式对水分利用效果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玉米带耕沟播模式下不同沟灌形式对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玉米带耕沟播的窄行沟灌(T2)、宽行沟灌(T3)、宽窄行共灌(T4)3种模式与生产常规大水漫灌(T1)模式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大水漫灌相比,带耕沟播3个灌水方式增加了玉米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了玉米百粒重,玉米产量提高了6.23%、7.08%和8.62%;T2,T3和T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3.22%、78.67%和23.08%;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2.69%、42.35%和11.81%;灌水周期天数缩短了62.55%、53.69%和27.15%。因此带耕沟播窄行沟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水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2期)
徐红梅,郑和祥[2](2018)在《河套灌区畦灌畦田规格对灌水效果影响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畦田长度和畦田宽度是减小深层渗漏量、改善灌水效果、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激光平地和一般机械平地条件下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不同畦田规格与灌水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主要结果为:得出了不同平地技术条件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河套灌区不同平地技术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和适宜畦田规格;推荐的畦田长度为45~60m,畦田宽度不大于10m;由于灌区畦田入口流量较小,建议灌溉时应采用较大的单宽流量;在畦田长度、畦田宽度、灌水定额和单宽流量等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激光平地比一般机械平地对应的适宜畦田坡度降低显着,降低幅度在25.0%左右,对应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增长3.0~6.0%。(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15期)
徐秀莉[3](2018)在《2017年信阳市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控螟试验研究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其为害,造成枯梢、枯心苗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严重时大幅度减产。随着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大力实施及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推广,稻田深耕灌水灭蛹防治害虫已成为稻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轻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对完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明确稻田深耕水灭蛹控螟效果及防治方法,信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在罗山县进行了田间防治应用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便(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雷国庆,樊贵盛[4](2017)在《畦灌灌水效果对土壤入渗参数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不同土壤入渗能力下的畦灌灌水效果差异,以汾东灌区北长寿试验点的灌水试验为依托,建立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灌区的灌水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灌水条件下,选用修正后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以土壤水分入渗参数k、a和f0为自变量,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Win SRFR软件对灌水效果指标灌水效率Ea、灌水均匀度Du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方差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指标E_a和D_u,入渗参数影响显着,其贡献率由大到小均为ρ(k)>ρ(f_0)>ρ(a)。在此基础上,结合灌水效果指标对各入渗参数变异的敏感系数,确定了入渗参数k、a和f0综合变异时灌水效果指标偏离程度的量化形式,为土壤入渗能力空间变异时灌水效果指标精度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7年06期)
王刚,朱祥宇,樊庆鲁[5](2017)在《不同灌水时间配合土优塔棉花打顶剂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陆地棉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开展了喷施化学打顶剂后不同灌水时间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67米2喷施土优塔棉花打顶剂50毫升+4~5天后灌水能有效控制株高,提高铃重,增加棉花产量。(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海力力艾合买提·热克甫[6](2017)在《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连作土壤作为一种障碍,会影响栽培作物的生长,还会降低作物的品质。而灌水高温闷棚处理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利用了太阳的光照,迅速升高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将大棚消毒,并往里面灌水,使水里缺氧,实现灭病虫菌的目的。本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的修复的原理,以及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经过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会升高,相反真菌的含量却降低了。而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群体结构得到改善。大多数酶的活性会随之下降。例如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包括脱氢酶,而此时蛋白酶活性却会升高。对于这些结论,我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09期)
徐家屯,马海姣,陈慧,朱艳,王云霏[7](2016)在《泾惠渠灌区不同灌水时期畦灌灌水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糙率系数随着耕作、灌水、农作物生长等作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以泾惠渠灌区夏玉米-冬小麦轮作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灌季条件下土壤入渗模型参数值以及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时间变异程度,并利用WinSRFR4.1软件对灌水过程及灌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轮作周期内,土壤入渗参数值以及田面糙率系数均呈现中等变异程度,这种时间变异性对灌水过程及灌水质量均影响显着,在优化灌水技术参数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时间变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09期)
郭霖,白丹,王新端,何靖,周文[8](2016)在《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消能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是1种可形成急转流、正反双向流、以及对冲混掺流等加大能量耗散效果的新型灌水器。为研究灌水器的水力性能以及流道几何参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取灌水器几何参数作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安排25组试验方案,开展水力性能测试,计算流道的局部损失系数,同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和方差分析,建立几何参数与流态指数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灌水器流态指数为0.432~0.464,其水力性能良好。单元流道的局部损失系数为6.698~19.130,显示优越的消能效果。挡水件与分水件最大过水通道宽度对流态指数的影响最大。建立的几何参数与流态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R2=0.94,且验证表明其估算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5%,可可靠地估算流态指数。研究可为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预研和评估、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7期)
李佳川,杨瑞平,张显[9](2016)在《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室连作土壤为试材,采用灌水高温闷棚技术,对西瓜连作的土壤酶活性状况及后期种植牛角椒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含量升高,真菌含量降低,改善了植株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升高,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5期)
倪东宁[10](2016)在《间作畦沟分灌模式下土壤水盐热迁移特征及灌水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开始逐步向技术效益型转化和迈进,因此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已然成为当今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玉米间作常规灌溉模式下农田灌溉水浪费严重、土壤盐渍化日益加剧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过低等生产现状,结合垄作沟灌技术,集成了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技术。研究了秋浇后土壤冻融期水盐热迁移特征并系统的评价了翌年春播期土壤水盐热状况对小麦、玉米种植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畦沟分灌技术作物种植的秋浇水量。对比研究了间作常规畦灌和畦沟分灌技术土壤水盐热的传输特征及对作物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借助地面灌溉模型SIRMOD模型对不同灌水模式下的土壤入渗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灌水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了畦沟分灌灌溉技术的灌水效果。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秋浇条件下土壤冻融期土壤水盐热迁移特征及春播期土壤水盐热状况的系统研究得出,1500m3·hm-2的秋浇灌水定额可满足灌区春小麦及玉米开沟覆膜条件下的春播和幼苗的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最大程度上达到了节水的效果。(2)全生育期来看,畦沟分灌模式下玉米除土壤表层0-10cm一直处于积盐状态,下层土壤含盐量在灌溉水的淋洗作用下与畦灌相当,未对玉米的正常生长产生胁迫。沟灌玉米进入灌溉季节后,受土壤表层含盐量影响降低了土壤水势,表层0-60cm土壤含水率显着高于畦灌,有利于玉米的生长。间作共生期内,畦沟分灌小麦表层0-40cm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常规畦灌,但拔节末期以后同时期0-60cm土壤含水率要显着低于常规畦灌,这也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3)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地温的重要因素,采用畦沟分灌模式后,有效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耕层土壤温度,加速了玉米的生长进程,同时土壤相对干燥,使得根系得到干旱锻炼发育更发达,为沟灌玉米增产打下了基础。(4)间作作物的根系生长分布影响了作物边行生长效应,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水平和垂向分布含量均明显大于畦灌,而小麦生长旺盛期常规畦灌根系含量明显大于畦沟分灌。生育前期,畦灌较沟灌玉米生长受边行效应限制显着,生育后期随气温升高及小麦边行竞争优势的解除,两种灌水方式达到相近水平。畦沟分灌小麦生长进程受边行效应负面影响显着,进入抽穗期后常规畦灌小麦边行优势突出,各生长指标明显高于畦沟分灌。(5)畦沟分灌较常规畦灌显着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节约灌溉用水30%以上,且玉米产量平均提高14%左右,而小麦产量降低7%左右。综合考虑,在灌区农业用水日趋紧张的现状下,建议采用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的灌水模式。(6)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SIRMOD模型对土壤参数进行了估算并且对畦沟分灌灌水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畦沟分灌技术优化了灌溉参数且显着提高了田间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改善和提高了灌水质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灌水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适宜的畦田长度和畦田宽度是减小深层渗漏量、改善灌水效果、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激光平地和一般机械平地条件下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不同畦田规格与灌水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主要结果为:得出了不同平地技术条件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河套灌区不同平地技术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和适宜畦田规格;推荐的畦田长度为45~60m,畦田宽度不大于10m;由于灌区畦田入口流量较小,建议灌溉时应采用较大的单宽流量;在畦田长度、畦田宽度、灌水定额和单宽流量等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激光平地比一般机械平地对应的适宜畦田坡度降低显着,降低幅度在25.0%左右,对应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增长3.0~6.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水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席天元,许爱玲,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玉米带耕沟播不同灌水方式对水分利用效果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徐红梅,郑和祥.河套灌区畦灌畦田规格对灌水效果影响的模拟分析[J].价值工程.2018
[3].徐秀莉.2017年信阳市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控螟试验研究及效果评价[J].河南农业.2018
[4].雷国庆,樊贵盛.畦灌灌水效果对土壤入渗参数的敏感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7
[5].王刚,朱祥宇,樊庆鲁.不同灌水时间配合土优塔棉花打顶剂效果试验[J].农村科技.2017
[6].海力力艾合买提·热克甫.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J].农技服务.2017
[7].徐家屯,马海姣,陈慧,朱艳,王云霏.泾惠渠灌区不同灌水时期畦灌灌水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
[8].郭霖,白丹,王新端,何靖,周文.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消能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6
[9].李佳川,杨瑞平,张显.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
[10].倪东宁.间作畦沟分灌模式下土壤水盐热迁移特征及灌水效果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