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生态效应论文-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赵一,卢海平

水文生态效应论文-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赵一,卢海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湿地,地表水位,地下水位,生态效应

水文生态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赵一,卢海平[1](2019)在《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位动态特征及水文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会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年来湿地萎缩、退化趋势显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本文从湿地水文过程的角度,基于野外定点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会仙湿地年季水位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分析了湿地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换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湿地水位波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会仙湿地地表、地下水位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性,两者均对降水响应迅速,多峰多谷特征显着。湿地中部地表水位较边缘区稳定,各区地表水域相互贯通;地下水位变化受地势、降水、岩溶发育及第四系厚度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与地表水相似的变化特征,但其水位变幅自补给到排泄区逐渐降低。区内地表、地下水转换频繁、水力联系紧密,湿地地下水常年以一稳定强度补给地表水,是会仙湿地重要的补给水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地表水位与水体电导率呈显着负相关(R=-0.7808),水位下降期间水体营养盐浓度增高,可能诱发水体富营养化;而湿地地下水位与浅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着,对湿地生境的扰动较小。(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9-08-23)

李璐路[2](2019)在《黄土地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及其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下垫面类型发生改变,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有限,致使大量雨水在地表积蓄,进而引发城市内涝等一系列问题,研究雨洪资源利用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地区受气候及地质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及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其所在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相比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雨洪资源利用及其水文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西安市主城区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得到其雨水资源可利用量1.42×10~8m~3,与西安市年平均城镇公共用水量相近,表明西安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较大。(2)在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区域建立暴雨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布置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设施,并设置7种LID开发模式分别模拟1a、2a、5a、10a、20a重现期下降雨径流过程,得出不同LID开发模式均能对研究区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及综合径流系数有不同程度削减作用。同一重现期下不同LID开发模式雨洪控制效果由大到小为:组合4(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组合3(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组合2(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组合1(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其中组合4雨洪控制效果最好,相比无LID设施,10a一遇降雨条件下,径流总量削减率为59.08%,峰值流量削减率为66.83%,综合径流系数削减率为59.08%。(3)根据研究区黄土湿陷性特点及水资源短缺现状,提出实施雨洪资源利用时应考虑地基处理、防渗等工程措施,同时将“蓄”、“用”作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采用降雨量估算法、回用水量计算法、经济容积计算法计算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校园建设蓄水池容积,得出其建设合理容积为760m~3。(4)通过对绿色屋顶蒸散发计算,得出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区域有无绿色屋顶所产生年蒸散发量分别为328.13×10~4m~3,49.48×10~4m~3,两者相差约6倍,表明绿色屋顶具有强大蒸散发作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2)

王国辉[3](2018)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上覆盖面积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水文生态角度对森林植被变化影响降水量、径流量、水质和泥沙等、多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0期)

张愈,尹倬[4](2018)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变化会对水文生态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同时提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研究发展趋势,包括强化森林植被景观的水文效应研究,构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敏感指标,加强植被水文效应的区域性对比整合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08期)

骆梦,王青,邱冬冬,施伟,宁中华[5](2018)在《黄河叁角洲典型潮沟系统水文连通特征及其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盐沼湿地处于海陆交替的过渡区域,初级生产力高,是很多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持滨海湿地的功能及全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滨海盐沼湿地从结构完整性到生态功能的发挥都受到深刻影响.潮沟系统水文连通是滨海湿地的关键生态过程,同时也是维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中一条典型、完整且具有主次支流的潮沟系统进行野外调查及原位观测,分析其水文连通特征及不同水文连通梯度下的土壤及生物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文连通强度受潮沟形态及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其中淹水频次、累计淹水时长与潮沟形态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土壤水盐特征受水文连通强度影响显着,水土质量比在大潮期大于小潮期,高频淹水区大于低频淹水区,而土壤盐度受淹水频次影响较大,较为频繁的淹水有助于缓解土壤盐度胁迫;盐地碱蓬生物量随水文连通梯度的分布规律与种子流通量、土壤种子库密度基本一致,均为高频淹水区大于低频淹水区,表明盐地碱蓬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对水文连通特征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杨泽元,许登科,郑志伟,石玉红,史晓琼[6](2017)在《干表层的概念界定及其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表层(DSL,Dry Surface Layer)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气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陆地水分循环。文章以土壤物理学、土壤水动力学、土壤热力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试验的部分观测成果,界定了干表层的概念,探讨了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了干表层和(下伏)土壤干层两个概念的关系;阐明了干表层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干表层对降雨入渗、蒸发和植被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张宗娇,张强,顾西辉,孔冬冬,李彬[7](2016)在《水文变异条件下的黄河干流生态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受气候变化与如水库拦蓄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发生显着变化,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深入理解水文变异条件下的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论文利用多水文指标研究水文变异过程,结合基于流量历时曲线(FDC)的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等生态径流指标以及水文变异总体评价指标Do和DHRAM(Dundee Hydrological Regime Alteration Method)来描述黄河干流大中型水利工程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并根据多样性指标SI和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的拟合关系,进一步分析水文变异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1)水文情势变异后,FDC整体下移,低于25%FDC流量部分大幅增加,产生生态赤字;2)从上游到下游,降水对各站生态径流指标的影响逐步减小,水库对生态径流指标的影响愈益增大;3)各生态径流指标与大部分IHA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能够体现IHA参数的主要信息,可作为衡量黄河流域年和季节径流变化的生态径流指标;4)综合Do和DHRAM的评价结果,径流过程变异对各站生态风险的影响为:花园口、孙口和利津站为高风险,头道拐和兰州为中等风险,唐乃亥和龙门为低风险;各水文站SI值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花园口、孙口和利津3个站的下降幅度较大,生物多样性锐减。(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崔保山,蔡燕子,谢湉,宁中华,华妍妍[8](2016)在《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湿地破碎化严重,面积减小,湿地的水文连通受阻,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从水文连通的概念、水文连通对湿地生境的影响、水文连通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受损水文连通的修复4个方面回顾了当前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多年在湿地领域的研究背景,重点针对上下游重大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江大河叁角洲湿地水文连通的胁迫,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将为解决叁角洲湿地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支持,推动我国湿地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彭玉华,谭长强,郑威,何峰,申文辉[9](2016)在《单性木兰生存群落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群落的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为更好地评价单性木兰生存群落的水文生态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在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内,采用样方法,对单性木兰生存群落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生态做定量研究。[结果]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为11.68t/hm2,最大持水总量为19.46t/hm2,有效拦蓄能力为13.87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远大于未分解层,占整个蓄积量的77.06%,其有效拦蓄量也占整个拦蓄量的75.56%。林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14~1.26g/cm3,51.36%~68.68%,41.58%~45.73%,8.80%~27.10%,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868.75~941.04,64.00~133.73t/hm2。林地总蓄水量变化范围79.75~148.74t/hm2。[结论]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林地蓄水功能主要集中在土壤层中,林分密度对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持水量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陈鑫[10](2016)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是影响水文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森林植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从水文生态的角度对泥沙因素的具体变化情况实施了分析,对提升水文生态研究工作的质量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7期)

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下垫面类型发生改变,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有限,致使大量雨水在地表积蓄,进而引发城市内涝等一系列问题,研究雨洪资源利用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地区受气候及地质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及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其所在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相比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雨洪资源利用及其水文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西安市主城区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得到其雨水资源可利用量1.42×10~8m~3,与西安市年平均城镇公共用水量相近,表明西安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较大。(2)在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区域建立暴雨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布置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设施,并设置7种LID开发模式分别模拟1a、2a、5a、10a、20a重现期下降雨径流过程,得出不同LID开发模式均能对研究区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及综合径流系数有不同程度削减作用。同一重现期下不同LID开发模式雨洪控制效果由大到小为:组合4(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组合3(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组合2(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组合1(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其中组合4雨洪控制效果最好,相比无LID设施,10a一遇降雨条件下,径流总量削减率为59.08%,峰值流量削减率为66.83%,综合径流系数削减率为59.08%。(3)根据研究区黄土湿陷性特点及水资源短缺现状,提出实施雨洪资源利用时应考虑地基处理、防渗等工程措施,同时将“蓄”、“用”作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采用降雨量估算法、回用水量计算法、经济容积计算法计算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校园建设蓄水池容积,得出其建设合理容积为760m~3。(4)通过对绿色屋顶蒸散发计算,得出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区域有无绿色屋顶所产生年蒸散发量分别为328.13×10~4m~3,49.48×10~4m~3,两者相差约6倍,表明绿色屋顶具有强大蒸散发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赵一,卢海平.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位动态特征及水文生态效应[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9

[2].李璐路.黄土地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及其水文生态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王国辉.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J].现代园艺.2018

[4].张愈,尹倬.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2018

[5].骆梦,王青,邱冬冬,施伟,宁中华.黄河叁角洲典型潮沟系统水文连通特征及其生态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杨泽元,许登科,郑志伟,石玉红,史晓琼.干表层的概念界定及其水文生态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

[7].张宗娇,张强,顾西辉,孔冬冬,李彬.水文变异条件下的黄河干流生态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6

[8].崔保山,蔡燕子,谢湉,宁中华,华妍妍.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彭玉华,谭长强,郑威,何峰,申文辉.单性木兰生存群落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6

[10].陈鑫.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6

标签:;  ;  ;  ;  

水文生态效应论文-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赵一,卢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