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中(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新曹卫生院224242)
【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替米沙坦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71-01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有效控制血压能降低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替米沙坦是新型的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药,半衰期较长,能够有效平稳的较低血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标准,收缩压为140~180mmHg和(或)舒张压95~109mmHg。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者,需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2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的患者;排除脑卒中、大动脉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排除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35~78岁,平均(48.6±11.2)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5.8±3.5年。轻度患者45例,中度患者35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服用安慰剂2周,同时进行降脂及生活干预等治疗。⑴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12.5mg/d,治疗持续2周。如2周后坐位血压(DBP)≥90mmHg,卡托普利增至25~37.5mg。⑵治疗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40mg/d,治疗持续2周。如2周后坐位DBP≥90mmHg,替米沙坦增至80mg/d。两组均治疗8周。8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⑴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血压仪进行坐位血压测定,每周测量血压1~2次,于8:00~10:00测量,右上肢测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并记录心率、心律、伴随症状。⑵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过程中,检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血尿酸及心电图。记录不良反应,替米沙坦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疼,卡托普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咳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心、脑,低血压事件发生。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N=40)
组别SBP(mmHg)DBP(mmHg)不良反应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63±15114±8﹡115±887±6﹡3(7.5)△
对照组170±12117±10﹡116±789±9﹡8(20.0)
注:组间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替米沙坦是一种半衰期较长的新型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其口服利用度在60%~80%之间,4周后其清除半衰期为24h,且为直接活性,基本不需要转换即可起作用,且不受食物影响[2]。近年来,替米沙坦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替米沙坦的主要降压机制为:直接拮抗AngⅡ与ATⅠ受体结合;间接激活AT2受体。ACEI是临床常用药,大多数患者因不能耐受其咳嗽不良反应而被迫停药,而替米沙坦对缓激肽的代谢无影响,从而达到降低血压亦不引起干咳的效果,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晕、头痛等[3]。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患者在血压降低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米沙坦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卡托普利(P<0.05)。综上所述,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周府.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7,36(17):1767-1768.
[2]许建坡,许钧平,李海英.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82-1483.
[3]卢益中,季乃军,罗王悦.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5):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