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论文_肖欢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卡尔维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卡尔维诺,童话,回文,超文本,讲稿,爱欲,意大利。

卡尔维诺论文文献综述

肖欢然[1](2019)在《卡尔维诺的轻逸,一种诗性美学——结合《寒冬夜行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的"轻逸"风格体现了其创作中超越理性和非理性之上的超然诗性。这一风格既是卡尔维诺从文学传统出发,经过哲学思辨之后的一种理论结晶,在飞扬的思维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又是其就现实环境而言,对文学的生存功能即其现世价值的一种重估,表明文学的审美需要应跟随时代而变。而在《寒冬夜行人》中,卡尔维诺的"轻逸"观在人称的调度和语言的轻盈两方面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呈现,在这种探索中,暗含了作家对现实的反抗和对文学的期许。(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2期)

涂险峰,汪奕君[2](2019)在《从奥维德、卡尔维诺到拉康:论俄耳甫斯神话变奏中的爱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的爱情神话最早见于维吉尔的《农事诗》和奥维德的《变形记》,而卡尔维诺小说《宇宙奇趣·无色》则成为这一神话在20世纪的现代变奏。《无色》变更了俄耳甫斯神话诸要素,并以现代性目光重审原始神话所遮蔽的爱的缺失主题。其中,正在生成的宇宙同人类精神之间存在某种呼应关系,而主人公在史前时空的经历则可被看作一场自我与爱欲的发现和失却。它既暴露了古典教化中的遗留问题,又影射现代人独自面对欲望客体断裂时的无所适从。爱的缺失根源于主体自身的异化,它以"美"为幻想媒介,总是企图以"爱"弥合"欲望"之断裂。从奥维德神话到卡尔维诺神话,爱情的原始的外部干预因素虽被去除,却被主体内化为更深的阻碍。此时,失去"大他者"的主体在面对爱的必然缺失之时,会不断发觉和意识到爱与欲的无法弥合,从而陷入更深的虚无。主人公的境遇标示着古典爱欲在后伦理时代的命运,这同拉康精神分析学说所关注的问题有着天然契合。(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赵若凡[3](2019)在《走出迷宫:斯特拉与卡尔维诺》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多》有着类似迷宫的叙事结构,斯特拉早期作品中几何结构与模型的重复,也有着对道路的暗示。他们都将各自在艺术生涯和社会问题上的悬而未解的问题在作品中建立了有象征意义的迷宫,并在绘画或写作过程中帮助自己走出了迷宫。希腊神话中,建筑家代(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18)

李浩[4](2019)在《树上的生活与知识者之路——对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阅读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文明的孩子》一文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文学批评只有在批评家在同一个心理学和语言学观察层面上运作的时候才有意义。现在的情况是,要谈论曼德尔施塔姆,不管是用俄语还是英语,都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论。"对我而言,谈论伊塔洛·卡尔维诺和他的写作,尤其是《树上的男爵》,所面临的境遇大约也是如此,我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曹晓彤[5](2019)在《朱天文《巫言》对卡尔维诺小说叙事艺术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作为世界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其对文学独特价值的追求和对创作的创新性、实验性探索实践,成为众多作家效仿的对象。而朱天文在追求创作转型的自觉期遇到卡尔维诺,就像是找到了一把打开小说创作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不甘于被前人的阴影笼罩的朱天文,在卡尔维诺这里找到了走出“张胡”影子的方向和方法。本课题从朱天文的小说《巫言》切入,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文本细读法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卡尔维诺和朱天文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朱天文《巫言》对卡尔维诺小说叙事艺术接受的脉络、创作的异同以及接受的程度,以更好的理解朱天文的《巫言》。从理论性着作到形形色色的小说创作实践,朱天文接受了卡尔维诺从诗学观念到创作实践的全方位影响,但是,对于卡尔维诺的小说叙事艺术,朱天文并没有全盘接受,她始终围绕着自己的创作意图来使用这些叙事技艺:卡尔维诺的百科全书式叙述成为朱天文关照台湾当下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的手段;卡尔维诺在《帕洛马尔》、《树上的男爵》中以自传性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自传性叙事成为朱天文创作灵感的源泉,依此,朱天文也将个体生存经验和轻逸的生存观念代入到自传性主人公和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现代生活的体验和相应生存方式的探索;卡尔维诺推崇的晶体结构也以一种多面化的叙事艺术赋予了《巫言》以后现代叙事的拼贴和碎片化特征,尽管未达到卡尔维诺的高度,但也不失为一种尝试;在叙事速度方面,朱天文从卡尔维诺对快的追求中接受了慢的技艺,以离题手法和零时间叙事让时间慢下来,从而构建了自己的时间。(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嘉雯[6](2019)在《卡尔维诺小说的童话源流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塔洛·卡尔维诺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童话式的现实和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着称,其奇特的叙事手法,诙谐幽默的风格,以及轻盈、迅速的行文都备受当代作家的推崇,给当代文坛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卡尔维诺一生钟爱童话这一文学形式,熟稔童话的特征、手法,在叙事创作中运用童话的手法来进行叙事文学创作。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从叙事语言、创作理念,还是从创作风格来看,卡尔维诺的叙事作品都与童话有着各种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童话元素已经成为卡尔维诺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贯穿其创作生涯。目前,学界对于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从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后现代主义风格等方面,而对于其作品童话元素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这些研究往往针对卡尔维诺的某一部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不够全面,未能联系作者早年挖掘整理《意大利童话》的经历,以及现代民俗学的勃兴对作者的影响,将这部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民俗学着作与标志其一生创作风格的童话元素互鉴互参。因此,本文旨在对卡尔维诺的童话式写作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与探讨,从其整理《意大利童话》所受的影响入手,结合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提出的文学形态学观点与卡尔维诺本人的文艺思想,对这种独特的童话式写作方式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探寻《美国讲稿》中作者对于当代文学的独到见解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间的联系。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意大利童话》为出发点,探讨了卡尔维诺创作中的童话情结,并阐明了意大利童话对卡尔维诺的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后叁部分将其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意大利童话特有的鲜明特征为线索,展开研究:第二部分运用了普洛普的形式主义民俗学理论,以童话的典型叙述结构与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找出了童话体裁与卡尔维诺小说在结构层面上的契合之处,并与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繁复”篇中论述的文学风格相联系,即卡尔维诺所主张的文学应是一系列简单元素与模式的复合体,在文学作品中进行不断的重复与组合;第叁部分立足于童话特有的象征意义与自然环境,提出童话的意象思维、形象性与典型环境概念,并在此维度上分析了卡尔维诺小说的童话因素,这一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格特点的内在思想根源,它们彰显了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易见”篇中对于形象思维想象力的强调;第四部分突出了小说精妙简明的语言色彩,在这些特征中可以看见《意大利童话》特有的“轻逸”与“迅速”的语言风格以及《美国讲稿》文学观的缩影。本文具体行文中,将以文献和文本分析为基础,采用形式主义批评、符号学、修辞学等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小说中的童话因素。每一个角度的分析研究都旨在找出童话体裁的特点在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观察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5)

李辰旭[7](2019)在《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女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的作品结构设计令人惊叹,内容也互相联通、包罗万象。为了深入理解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笔者最终选定了在形象上连贯性与一致性兼备,且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女性形象入手,在分解各色女性形象的同时,以多种视角分析其形象本身背后蕴含的深意。首先,以创作时间为标准划分,卡尔维诺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两种特征:从扁平化到抽象化,从单调到复杂。在归纳了作者女性形象的两种流变特征后,笔者总结了作者笔下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并在对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各阶段女性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笔下女性与超文本文学创作意识的关系。其中包括女性与文本的互文,女性与多路径迷宫叙事,女性与第二人称叙事等具有超文本文学意识的内容。最后,从欲望观和“我”观的层面上,本文追溯了卡尔维诺的女性书写及其超文本文学意识产生的根源,换言之,对女性的书写,以及超文本文学意识,是卡尔维诺的欲望与理想自我的外在呈现。欲望及其所关涉的对主体身份的确认,和对模糊的乌托邦的追寻,都凝结在卡尔维诺的女性书写之中。至此,本文通过详述卡尔维诺小说中各阶段的女性形象书写特征的方式,透视了卡尔维诺的超文本文学意识,并溯源至卡尔维诺的欲望观及哲学层面的“我”观。(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肖嵋[8](2019)在《以卡尔维诺美学观浅析《罪与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卡尔维诺的美学观对《罪与罚》进行分析,从"轻"的角度分析驾驭小说的轻巧节奏与沉重内容之间的辩证,多声部地对生存之重和苦难进行消解。主人公"跃出"超越性形象和索菲亚的信仰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轻盈,从"快"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紧凑感和危机灾难等突发事件,阐述节奏对叙事的掌控如何呼应、对精神速度和物理速度的把握以及对离题技巧的把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1期)

周聪[9](2019)在《卡尔维诺与卡佛在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寓言·生存困境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着名的作家,也是对世界文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的作品几乎与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进入中国,但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在中国热起来。进入新世纪,卡尔维诺的作品系统地被翻译到中国来,首先是200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吕同六和张洁主编的《卡尔维诺文集》(5卷6本),为读者提供了较好的范本。在相隔十一年之后,译林出版社又推出了《卡尔维诺经典》(16种19册)。近年来,译林出版社又(本文来源于《满族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培浩[10](2019)在《卡尔维诺的脚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卡尔维诺在中国粉丝无数。陈晓明称他是最后一位纯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确实有一个让人好奇的脑袋,在说脑袋之前,我们先说说脚印的事。但丁有一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后来有了一句俏皮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布鲁姆有个术语叫"影响的焦虑",意思很简单,(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上半月版)》期刊2019年02期)

卡尔维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的爱情神话最早见于维吉尔的《农事诗》和奥维德的《变形记》,而卡尔维诺小说《宇宙奇趣·无色》则成为这一神话在20世纪的现代变奏。《无色》变更了俄耳甫斯神话诸要素,并以现代性目光重审原始神话所遮蔽的爱的缺失主题。其中,正在生成的宇宙同人类精神之间存在某种呼应关系,而主人公在史前时空的经历则可被看作一场自我与爱欲的发现和失却。它既暴露了古典教化中的遗留问题,又影射现代人独自面对欲望客体断裂时的无所适从。爱的缺失根源于主体自身的异化,它以"美"为幻想媒介,总是企图以"爱"弥合"欲望"之断裂。从奥维德神话到卡尔维诺神话,爱情的原始的外部干预因素虽被去除,却被主体内化为更深的阻碍。此时,失去"大他者"的主体在面对爱的必然缺失之时,会不断发觉和意识到爱与欲的无法弥合,从而陷入更深的虚无。主人公的境遇标示着古典爱欲在后伦理时代的命运,这同拉康精神分析学说所关注的问题有着天然契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卡尔维诺论文参考文献

[1].肖欢然.卡尔维诺的轻逸,一种诗性美学——结合《寒冬夜行人》分析[J].名作欣赏.2019

[2].涂险峰,汪奕君.从奥维德、卡尔维诺到拉康:论俄耳甫斯神话变奏中的爱欲问题[J].文学研究.2019

[3].赵若凡.走出迷宫:斯特拉与卡尔维诺[N].中华读书报.2019

[4].李浩.树上的生活与知识者之路——对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阅读思考[J].南方文学.2019

[5].曹晓彤.朱天文《巫言》对卡尔维诺小说叙事艺术的接受[D].长春理工大学.2019

[6].郭嘉雯.卡尔维诺小说的童话源流与特征[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7].李辰旭.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女性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肖嵋.以卡尔维诺美学观浅析《罪与罚》[J].名作欣赏.2019

[9].周聪.卡尔维诺与卡佛在中国[J].满族文学.2019

[10].陈培浩.卡尔维诺的脚印[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显示的是场外黄金市场结构图个柠橄品种果实中圣草素含盆动态变...个柠桩品种果实中V61含皿动杏变化英国伦敦.N14街区(早期英国道路标...英国.坎布建筑系一年级的手套作业

标签:;  ;  ;  ;  ;  ;  ;  

卡尔维诺论文_肖欢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