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架、用于放置患者的支撑体以及转动布置的转动立柱,转动立柱上设有沿转动立柱的高度延伸布置的轨道,支撑架的内侧与支撑体连接,支撑架的外侧与转动立柱的轨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当患者置于支撑体上时,转动立柱可以带动支撑体绕着转动立柱转动,且支撑体可以沿着转动立柱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需要自由挪动支撑体的位置,便于对支撑体上的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护理操作。
设计方案
1.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架、用于放置患者的支撑体以及转动布置的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沿所述转动立柱的高度延伸布置的轨道,所述支撑架的内侧与支撑体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所述转动立柱的轨道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立柱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偏离所述支撑架倾斜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转动立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背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呈水平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朝下延伸有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移动设备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支撑体的上端面具有朝下凹陷的人形凹腔,所述人形凹腔的底部具有承载患者背面的曲形支撑面。
8.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放置患者胯部的胯部段,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胯部段的背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放置患者上半身的上身段,所述上身段与所述胯部段转动连接,所述上身段相对于所述胯部段上下转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两个放置患者腿部的腿部段,两个所述腿部段并排分布在所述胯部段的下方,所述腿部段的顶部与所述胯部段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腿部段相对于所述胯部段上下转动,且两个所述腿部段之间相对合拢转动或相互背离转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植物人(PVS)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植物人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是,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目前,导致人们成为植物人的原因有很多,如疾病或者外来祸事等等,且现在的植物人数量也不少;由于植物人并非死亡状态,且存在具有奇迹恢复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植物人完全没有主动活动能力,因此,需要针对植物人进行专门的护理。
现有技术中,对于植物人的护理,往往都是将植物人放置在床位上,或在医院,或在家庭中,利用人工二十四小时护理,当需要对植物人转移位置等时,则需要多人协助,且转移操作非常麻烦,不便于对植物人的护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植物人挪动麻烦及不便于护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架、用于放置患者的支撑体以及转动布置的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沿所述转动立柱的高度延伸布置的轨道,所述支撑架的内侧与支撑体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所述转动立柱的轨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立柱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偏离所述支撑架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转动立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背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呈水平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朝下延伸有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移动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支撑体的上端面具有朝下凹陷的人形凹腔,所述人形凹腔的底部具有承载患者背面的曲形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包括放置患者胯部的胯部段,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胯部段的背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包括放置患者上半身的上身段,所述上身段与所述胯部段转动连接,所述上身段相对于所述胯部段上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包括两个放置患者腿部的腿部段,两个所述腿部段并排分布在所述胯部段的下方,所述腿部段的顶部与所述胯部段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腿部段相对于所述胯部段上下转动,且两个所述腿部段之间相对合拢转动或相互背离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当患者置于支撑体上时,转动立柱可以带动支撑体绕着转动立柱转动,且支撑体可以沿着转动立柱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需要自由挪动支撑体的位置,便于对支撑体上的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护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的支撑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体移动至移动设备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体移动至移动设备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体变形后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支撑架22;胯部段30;上身段17;收集器24;连接板21;移动设备23;插入管25;上身连接架15;胯部连接架16;第一水平转动轴33;腿部段10;下弯折架18;第一纵向转动轴19;第二水平转动轴31;大腿段101;小腿段102;脚掌段103;手臂段12;上弯折架13;第二纵向转动轴14;第三水平转动轴32;大臂段122;小臂段121;头部段11;转动立柱20;机械手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可以运用在医院中,或者运用在家庭中,用于供植物人躺卧,且可以用于对植物人进行护理。
用于植物人和全瘫偏瘫患者的护理设备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架22、放置患者的支撑体以及转动布置的转动立柱20,转动立柱20可以绕其自身中轴线转动,且转动立柱20上设有沿着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支撑架22的内侧与支撑体连接,支撑架的外侧与转动立柱20的轨道活动连接。
当患者置于支撑体上时,转动立柱20可以带动支撑体绕着转动立柱转动,且支撑体可以沿着转动立柱20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需要自由挪动支撑体的位置,便于对支撑体上的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护理操作。
转动立柱20呈倾斜状布置,且转动立柱20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偏离支撑架22倾斜布置,这样,便于支撑体的空间布置,且进一步增强转动立柱20的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转动立柱20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转动立柱20的底部与固定座转动连接,这样,固定座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转动立柱20发生倾倒的现象。
支撑体的背部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与支撑架22的内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21,便于支撑体与支撑架22之间的连接。另外,连接板21呈水平状布置,且连接板21与支撑架22的内侧活动连接。
连接板21朝下延伸有连接结构,支撑体通过连接结构与移动设备连接。利用机械手26将支撑体移动至移动设备23上,通过连接结构与移动设备23连接,这样,则可以将移动设备23与支撑体形成轮椅形状,便于推动患者至户外等等。
连接结构为插入管25,当然,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卡块等等。
支撑体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支撑体的上端面具有朝下凹陷的人形凹腔,人形凹腔的底部具有承载患者背面的曲形支撑面,当植物人置于人形凹腔时,其背部抵接在曲形支撑面上。
人形凹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多个绑定结构,可以将放置在人形凹腔内的患者固定在人形凹腔内,从而,支撑体在移动或变形的过程中,都可以保证人形凹腔内的患者的安全。
具体地,绑定结构可以是魔术贴带,或者可以是扣带,或者绑绳等等,只要其可以实现将患者固定在人形凹腔中则可。
根据人形凹腔的形状,在人形凹腔对应患者的多个位置都设置上述的绑定结构,例如头部位置、上身位置、胯部、手臂以及腿部等等,具体的设置可视实际而定。
根据患者体型的不同,支撑体可以采用定制方式,从而制造出不同大小及形态的人形凹腔,以满足各种特定需求。
支撑体包括多个关节件,多个关节件之间相互转动连接;通过多个关节件之间的相互转动,支撑体形成多种形状,如支撑体可以布置为坐姿状,或者平躺状,或者斜卧状等等。
通过关节件的转动操作,支撑体则可以形成多个状态,且关节件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植物人的全身运动,通过将关节件设置为定时转动,避免植物人或全瘫、偏瘫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体内循环不畅而出现褥疮及肌肉萎缩、关节僵化的现象,本发明不需要人工长时间的护理,大大降低护理难度以及护理成本。
本实施例中,转动立柱20可以将支撑体移动至多个区域,以对置于人形凹腔内的患者进行对应的操作。例如,在护理区域内,可以设置休息区域、洗浴区域以及活动区域等等,通过预先设定,转动立柱20可以按时将支撑体移动至各个区域,进行对应的操作,如洗浴以及活动等等。
本实施例中,多个关节件包括胯部段30,胯部段30中具有放置患者胯部的胯部腔,胯部段30的底部设有对齐患者肛门及阴部的排泄口,排泄口连通胯部腔,排泄口的下方连接有收集患者排泄物的收集器24。
通过排泄口便于患者的排泄物的排出,且利用收集器24将排泄物收集密封,既卫生又方便。在排泄口的侧边,还可以设置喷头,可以对患者进行肛门以及阴部的清洗。
多个关节件包括放置患者上半身的上身段17,上身段17与所述胯部段30转动连接,上身段17相对于胯部段30上下转动,这样,上身段17可以转动至与胯部段30平直布置,从而患者在人形凹腔中呈卧状,当上身段17朝上转动至与胯部段30呈角度,如垂直状,则患者在人形凹腔中呈坐姿状,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上身段17与胯部段30可以呈多种角度布置。
具体地,上身段17的背部连接有上身连接架15,上身连接架15沿着上身段17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上身连接架15具有上身转动端,上身转动端布置在上身段17的下部的两侧;胯部连接架16横跨胯部段30的两侧布置,胯部连接架16具有布置在胯部段30两侧外的胯部转动端,上身转动端与胯部转动端通过第一水平转动轴33转动连接,上身段17以第一水平转动轴33为转动端相对于胯部段30上下转动。
上述的连接板21是连接在胯部连接架16上的。
多个关节件包括两个放置患者腿部的腿部段10,两个腿部段10并排布置在胯部段30的下方,腿部段10的顶部与胯部段30的下部转动连接;腿部段10相对于胯部段30上下转动,且两个腿部段10之间相对合拢转动或相互背离转动。
当患者需要进行排泄时,可以将两个腿部段10相互背离转动,从而患者的两个腿部处于张开状态,便于患者排泄。
另外,腿部段10可以相对合拢转动或相互背离转动,也可以相对于胯部段30上下转动,实现患者腿部的多样移动。
胯部段30连接有下弯折架18,下弯折架18的下端延伸至胯部段30的背部,与胯部段30通过第一纵向转动轴19转动,下弯折架18的上端延伸至胯部段30的外侧,与腿部段10的顶部通过第二水平转动轴31转动;两个腿部段10分别以第一纵向转动轴19为转动端相对合拢转动或相互背离转动,腿部段10以第二水平转动轴31为转动端相对于胯部段30上下转动。
当下弯折架18通过第一纵向转动轴19转动时,驱动整个腿部段10转动,此时,两个腿部段10则可以实现相对合拢转动或者相互背离转动,由于整个下弯折架18随着转动,因此不会对第二水平转动轴31造成干涉。
沿自上而下的方向,腿部段10包括大腿段101、小腿段102以及脚掌段103,大腿段101的顶部与胯部段30的下部转动连接,小腿段102的顶部与大腿段101的下部转动连接,脚掌段103与小腿段102的下部转动连接;小腿段102相对于所述大腿段101上下转动,脚掌段103相对于小腿段102上下转动。
这样,对于整个腿部段10而言,其本身也形成多段转动,可以对整个腿部形成多处运动。
上身段17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放置患者手臂的手臂段12,手臂段12的内侧与上身段17转动连接;手臂段12相对于上身段17上下转动,手臂段12相对上身段17的侧边合拢转动或背离转动。
手臂段12模拟真实手臂的运动,可以实现患者手臂的多样转动。
具体地,上身段17的上部连接有上弯折架13,上弯折架13的下端延伸至上身段17的背部,与上身段17通过第二纵向转动轴14转动,上弯折架13的上端延伸至上身段17的外侧,与手臂段12的内侧通过第三水平转动轴32转动连接;手臂段12以第二纵向转动轴14为转动端相对上身段17的侧边合拢转动或背离转动,手臂段12以第三水平转动轴32为转动端相对于上身段17上下转动。
当上弯折架13通过第二纵向转动轴14转动时,驱动整个手臂段12转动,此时,手臂段12则可以实现相对上身段17的侧边合拢转动或背离转动,由于整个上弯折架13随着转动,因此不会对第三水平转动轴32造成干涉。
沿偏离所述上身段17的方向,手臂段12包括大臂段122以及小臂段121,大臂段122的内侧与上身段17活动连接,小臂段121的内侧与大臂段122的外侧活动连接,小臂段121相对于大臂段122上下转动。
上身段17的上方设置有放置患者头部的头部段11,上身连接架15延伸至头部段11的上方的头部连接段,头部连接段与头部段11的顶部通过第四水平转动轴转动连接,头部段11相对于上身段17左右转动。这样,通过转动头部段11,可以带动患者头部转动,带动患者脖子的转动,有助于患者的护理治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622.4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84564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A61G7/005
专利分类号:A61G7/005;A61G7/02;A61G7/05;A61G7/057;A61H1/02
范畴分类:申请人: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山大道3838号设计产业园土栋三层301-303,305-313,315-322、三A层401-403,405-413,415-422、五层501-503,505-513,515-522
发明人:陈汉良
第一发明人:陈汉良
当前权利人: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江文鑫;周婷
代理机构:4435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