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耦合论文_苏亚丽,朱胜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移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模型,磁导率,测量,位移传感器,磁场强度,耦合器。

位移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苏亚丽,朱胜利[1](2019)在《光电耦合器件中子辐照位移损伤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高能粒子引发的位移损伤效应会引起光电耦合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和正向电压等参数发生变化以致器件失效。为研究低地球轨道中子环境产生的位移损伤效应对该轨道航天器上光电耦合器件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子辐照源,在不同注量下对不同型号的光电耦合器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及正向电压随中子辐照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和击穿电压对中子辐照的敏感度较高,而正向电压对辐照并不敏感。分析表明,辐照引起的位移损伤效应是导致器件电流传输性能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光电耦合器件在空间环境中的使用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晓春,耿冬妮[2](2019)在《大范围XY微位移平台的交叉耦合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柔性平台中的阿贝(Abbe)误差和最小化余弦误差。文章介绍了一种通过增材制造(AM)工艺以及立体光刻技术制造,基于聚合物的大范围XY纳米定位器的交叉耦合效应,设计了一种能够在±1.0mm范围运动的XY平台。对于XY和YX轴,AM平台的交叉耦合率分别为3.4%和8.1%,比有限元法估算值1.0%要大得多,这也是造成AM制造公差或材料特性局部不规则的原因。因此AM平台应该定位为反馈控制,以避免交叉耦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半径1.0mm和1Hz圆周运动条件下,均方根径向轨迹误差为3.62mm。因此,AM平台可用于大范围纳米精密应用。(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翁道纛,汤其富,彭东林,谷星莹[3](2019)在《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有直线位移传感器通常为单面耦合型,即动尺只在定尺一侧安装,所以传感器的测量性能不免受动尺与定尺间的间隙变化、平行度差等装配问题的影响。为了使传感器达到较高的测量性能,传感器的安装和运行轨迹直线度往往需要满足苛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动尺对称式地位于定尺两侧,使激励线圈与感应线圈互补耦合。介绍了传感器的仿真实验和样机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的互补耦合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质量明显优于单边耦合型传感器。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互补耦合结构下的测量误差比单面耦合结构下小90%,且受动尺与定尺之间的间隙变化影响较小。提出的互补耦合结构,不仅弥补了单面耦合结构的不足,而且为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陶桂兰,陈洁[4](2019)在《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位降雨共同作用下荆江岸坡应力位移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位升降与降雨共同作用下荆江高滩岸坡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河段的地质水文条件,应用Geo-Studio软件对岸坡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坡最大剪应力分布由坡面向坡底逐渐增大;水位上升,同一岸坡点所受剪应力随之减小,岸坡位移指向坡内;水位下降,同一岸坡点所受剪应力随之增大,岸坡位移指向坡外,此时迭加降雨作用将导致坡顶向外位移进一步增大,对岸坡稳定非常不利,需重点监控;水位升降对坡脚位移的影响较大,降雨主要引起坡顶向外不利位移,需分别加强岸坡坡脚和坡顶的位移监测工作。(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孟瑶[5](2019)在《基于多电场耦合的绝对式角位移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绝对式角位移测量及相关传感器件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角位移编码器在满足绝对式定位的同时,又要实现高精度测量,这对传感器的要求大大增加。就光栅编码器而言,测量精度取决于其轨道数量,而想要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必须增加轨道的数量,这将增加编码器的大小和重量、限制了测量精度的提高。而绝对式光栅编码器的结构要比增量式光栅编码器复杂得多,所以相对于增量式光栅编码器而言,绝对式光栅编码器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作者所在实验室提出的以“时空转换”原理为基础的电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对整周均布的传感电极施加四路+sin、+cos、-sin、-cos激励信号,产生交变电场构建匀速参考系,实现空间到时间基准的转换。针对目前传统角编码器在实现绝对定位的同时难以兼顾高精度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电场耦合的绝对式高精度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它利用电信号直接产生匀速运动的电场,产生方式不会产生能量的损耗,保障了匀速参考坐标系的稳定性。采用两圈结构,利用内圈N-1对极与外圈N对极整周相差一个周期来实现绝对式定位,消除了增量式结构的累计误差。单圈采用单列式传感结构,利用四路+sin、+cos、-sin、-cos激励信号直接耦合输出行波信号,实现了角度位移的高精度测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介绍了电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并对单列传感结构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了误差来源及误差测量机理。2、根据电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绝对式角位移传感器,推导了绝对式定位公式及绝对定位误差极限。3、利用ANSOFT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设计的传感器模型进行电场仿真分析,重点分析多电场之间的电场分布特性和定转子之间不同间隙高度对误差的影响。4、制作传感器样机,搭建实验系统,对传感器的精度与性能进行测试。5、分析实验结果,优化传感器结构,消除其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提高测量精度。基于多电场耦合的时栅角位移传感器主要通过理论分析、电场模型仿真以及实验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优化传感器结构,最终在任意0°~360°范围内,实现绝对式定位,同时其经谐波修正后的整周测量精度达到了±1″。(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徐峰,范春菊,徐勋建,李丽,倪佳筠[6](2018)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AMPSO-SVM耦合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一种严重威胁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滑坡位移预测有助于预测滑坡等自然灾害.滑坡体监测数据的处理和预测模型的建立是滑坡位移预测的基础.针对当前时间序列分析中应用广泛的EMD、EEMD分解算法的缺陷,将具有严格数学理论支撑且分解个数可控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应用于位移时间序列分解,以获得滑坡位移子序列.将自适应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AMPSO)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构建AMPSO-SVM位移预测耦合模型.运用耦合模型对分解所得位移子序列分别进行预测,然后重构子序列预测结果得到总位移预测值.以叁峡库区白水河滑坡XD1监测点为例,针对2007~2012年监测数据,设置不同情景以验证所提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及稳定性.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AMPSO-SVM耦合模型对于滑坡位移的预测性能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网格搜索优化的SVM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孙美林,董全林,罗国库[7](2018)在《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耦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C线圈谐振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的一类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体积小精度高,针对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位移传感器传感机理;其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正余弦激励线圈空间的电磁分布进行推导,得出移动部件LC线圈的位移和感应接收线圈中接收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Ansoft Maxwell对耦合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电磁场仿真,得到感应接收线圈在激励线圈外轮廓线1 mm处时,LC线圈设计为方形时,感应接收线圈中的到的电信号最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杨尧焜,蒋宏伟,袁志平[8](2018)在《大位移井井下钻柱耦合动力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古7-H173大位移作业工况复杂,井下钻柱由于钻压、转速等因素容易发生耦合振动,研究大位移井井下钻柱纵向、横向、扭转叁维耦合振动规律对减少钻具疲劳失效至关重要。文章建立大位移井钻柱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求解,模型主要考虑了叁维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同时考虑了井底钻压波动对耦合振动频率的影响,结合理论和现场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钻具耦合振动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井底钻压波动越大,井下钻柱耦合振动频率幅值越大,但振动周期未发生明显改变,振动频率在一阶固有频率与二阶固有频率幅值之间的波动范围减小;转速越高,振动周期明显减小,振动频率在一阶固有频率与二阶固有频率幅值之间波动范围减小,越容易达到共振幅值。通过现场试验可以发现,井下钻柱振动存在周期性波动,高钻压、高转速条件下井下钻柱振动明显加强,而降低钻压、转速,振动明显减弱,与数值模拟规律接近,具有一定适用性,为大位移井下钻柱振动研究提供了可靠性意见。(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8年05期)

常俊杰,曾雪峰,罗更生,小仓幸夫[9](2018)在《空气耦合超声波的位移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测量距试件表面几十毫米处的距离或位移时,激光是主要的检测手段。然而,当检测容易吸光的黑色橡胶、表面反射很弱的透明材料以及表面反射和底面反射重合在一起的半透明材料时,激光检测方法就无能为力了。非接触空气耦合式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很好地弥补了激光检测技术的不足。利用空气耦合超声表面发射法,只需测量试件的表面反射波即可测量任何材料试件的距离或位移。使用表面反射法,选用2 MHz的空气耦合点聚焦探头,在空气中对试件位移进行了实时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在0.1℃范围内时,检测精度能达到0.01mm。(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8年08期)

鲍丙豪,张小蝶,张元胜[10](2018)在《磁弹耦合扭转波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弹耦合位移传感器感应线圈电压是由应力波引起的磁化强度变化决定的,而应力与偏置磁铁处的材料磁导率密切相关,因此磁导率与磁化强度变化率的确定是建立输出电压模型的关键。根据铁磁材料的弹性力学理论和磁机耦合模型,确定了扭转波运动方程;建立材料等效场分布模型,并结合麦克斯韦方程和磁化强度进动方程,确定波导丝磁导率;根据磁机效应的Jiles-Atherton理论,建立了波导丝弹性形变感应磁化强度模型。根据磁导率及磁化强度模型,并借助电磁感应定律构建了感应线圈的输出电压模型。利用实验平台验证了接收线圈匝数和激励脉冲的脉宽、频率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为磁弹耦合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位移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小柔性平台中的阿贝(Abbe)误差和最小化余弦误差。文章介绍了一种通过增材制造(AM)工艺以及立体光刻技术制造,基于聚合物的大范围XY纳米定位器的交叉耦合效应,设计了一种能够在±1.0mm范围运动的XY平台。对于XY和YX轴,AM平台的交叉耦合率分别为3.4%和8.1%,比有限元法估算值1.0%要大得多,这也是造成AM制造公差或材料特性局部不规则的原因。因此AM平台应该定位为反馈控制,以避免交叉耦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半径1.0mm和1Hz圆周运动条件下,均方根径向轨迹误差为3.62mm。因此,AM平台可用于大范围纳米精密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移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苏亚丽,朱胜利.光电耦合器件中子辐照位移损伤效应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2].李晓春,耿冬妮.大范围XY微位移平台的交叉耦合效应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3].翁道纛,汤其富,彭东林,谷星莹.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4].陶桂兰,陈洁.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位降雨共同作用下荆江岸坡应力位移场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9

[5].孟瑶.基于多电场耦合的绝对式角位移测量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6].徐峰,范春菊,徐勋建,李丽,倪佳筠.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AMPSO-SVM耦合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

[7].孙美林,董全林,罗国库.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耦合模型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

[8].杨尧焜,蒋宏伟,袁志平.大位移井井下钻柱耦合动力学分析研究[J].钻采工艺.2018

[9].常俊杰,曾雪峰,罗更生,小仓幸夫.空气耦合超声波的位移测量[J].无损检测.2018

[10].鲍丙豪,张小蝶,张元胜.磁弹耦合扭转波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理论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混凝土箱梁数值模型横截面尺寸水岩耦合作用下巷道围岩竖向位移时效...(a)2d最大主应力(b)10d最大主应力醛基化产物3c可能的两种结构安装船桩腿整体计算模型结构-声耦合系统频响函数的特征

标签:;  ;  ;  ;  ;  ;  ;  

位移耦合论文_苏亚丽,朱胜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