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故事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故事,满族,民间故事,蒙古族,旷达,土家族,目的论。
故事家论文文献综述
马玉涛[1](2019)在《对改制期刊可行性路径的探析——以改制试点单位故事家杂志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兴媒体的冲击让期刊出版单位在风雨中摇曳不定,期刊改制则是促进期刊进行转型,使出版结构更合理,市场竞争力更强劲。然而,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有哪些方法值得梳理,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故事家杂志社的发展为例,对改制期刊出版单位,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7期)
江帆[2](2019)在《民间故事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承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和流动。对民间故事的研究离不开对其载体的研究,尤其是对这一传统的积极携带者——民间故事家的研究。瑞典学者卡尔·威廉·冯·赛多认为,民间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一种散漫的状态流传的,只有极少的有好记忆、生动的想像力和叙述能力的积极的传统携带者们才传播故事,仅仅是他们才向别人讲述故事。在他们的听众里,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收集故事以便讲述它。而实际上这样去做的人就更少了,那些听过故事并能记住它的大部分人保持着传统的消极携带者状态,他们对一个故事的连续生命力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听一个故事然后再讲述它的兴趣"a。也即是说,尽管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与人类群体都有讲故事的习俗传统,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或者说故事有广泛的听众,但并不是所有的听众都是潜在的讲述者,也不是所有的讲述者都可以被称为民间故事家。民间故事家不同于一般的讲述者,他们是一些具有较高讲述才能的人。这些人往往从幼年起便喜爱民间故事,喜欢听,喜欢讲;他们大都记忆超群,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在讲故事过程中,(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高荷红[3](2019)在《讲述还是书写——非典型性的满族民间故事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间故事的讲述传统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些优秀的故事家大多籍籍无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故事家在叁套集成的搜集整理中崭露头角,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这些故事家中,口头讲述者居多,但也有多位故事家不仅可以讲述故事,更擅长笔述、书写故事。有学者认为他们不具有典型意义,但笔者认为这些故事家的出现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故事亦具有内在特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梦[4](2019)在《土家族故事家刘为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为芬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都镇湾故事”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童年在病痛中度过,中年与死神擦肩,晚年又痛失爱子,非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以丰富的故事储备、全面的故事类型、积极的传承实践为都镇湾故事的当代传承与保护做出重大贡献。她的人生经历与价值观深刻影响了她的故事传承,故事也反过来哺育了她的生命。本文以田野调查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刘为芬的生活史和故事传承展开调查研究,以期发现故事家的人生经历与故事传承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第一部分,主要从十五溪村的生活图景和非遗的制度背景两个方面对刘为芬故事的传承背景进行概述。十五溪村是刘为芬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在生产生活和社会风俗方面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并由此形成了深厚的故事讲述传统。“都镇湾故事”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确立为当地故事传承带来深刻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从刘为芬的家庭环境、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对刘为芬的生活史进行梳理,通过审视她在人生重大事件中的应对策略,探寻她的心灵成长史和精神世界的养成。第叁部分,主要从刘为芬的故事来源、传承动力、讲述风格着手,对刘为芬的故事传承特点展开研究,它们从整体上呈现出故事家的面貌,体现出刘为芬对于故事充满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传承。第四部分,以刘为芬讲述的德育故事、笑话、巧女故事为对象,对刘为芬在特定价值观和人生观下形成的代表性故事类型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故事家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所讲述的故事之间相互渗透和迭印的关系。特殊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铸造了刘为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们在故事来源、传承动力、讲述风格等方面影响了她的故事传承,反过来她又通过故事主题的选择和故事人物的塑造,虔诚地宣道着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故事家刘为芬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民间叙事文学中对“人”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当代民间故事的传承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雷娜[5](2019)在《湖北民间故事家刘合升的成长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故事家对于民族精神的振兴和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间故事家的研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立足于两年来的田野考察,对考察对象——湖北民间故事家刘合升的成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基于社会与个人成长二者关系的研究角度,对其讲述的成长故事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指出个人成长与社会成长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和谐关系对于新时代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2期)
吴海鹦[6](2019)在《审计小故事 家国大情怀——读湖北审计故事感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国入特学色习社贯会彻主习义近思平想新和时党代的中十九大精神,湖北省审计厅深入挖掘审计人员在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履职尽责、维护法治方面的典型事迹,借助省厅内外网平台,编辑刊发了11期审计故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平凡而又感人的审计小故事,充盈着深邃的法治精神,彰显了博大的家国情怀,引发了我的思考与共鸣。(本文来源于《审计月刊》期刊2019年01期)
伊日贵[7](2018)在《故事家朝格日布及他所讲述的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格日布(1914-1992)是当代着名的蒙古族民间故事家,生前居住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宝日和硕苏木海岱嘎查,是当地有名的喇嘛。因能滔滔不绝的连续讲十天半个月故事而被当地人赞誉为“喇嘛故事家”。他所讲述的故事前后两次被当地不同的文化机构有系统的搜集,录音、整理过。本文力求从故事家朝格日布的生平及他所讲述的故事展开研究。本文由绪论、核心部分、结语、参考目录、附录等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交代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动态及方法。核心部分由叁章节组成:第一章在书籍、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求完善朝格日布的生平,从而对他的出生年月、姓氏、家族概况进行研究。把他的一生分为出家当喇嘛时期、回公社时期、重回寺里当喇嘛时期和去世四个部分来详实描写的。除此之外还简单探讨了朝格日布的弟子们和周围的人们。第二章主要针对相关的文化机构和个人记录《朝格日布故事》史和研究朝格日布讲故事的历史时刻来做研究。第叁章整理了朝格日布所讲述的故事,着重按故事的内容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生活故事、幽默故事、神话故事等类型作出了研究。并对朝格日布两个不同时期所讲述的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做比较,探索了故事家讲述故事的发展变化。结语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主题。(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3-26)
高荷红[8](2018)在《“嘴茬子”与“笔头子”:基于满族“民间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民间故事家"、民研会成员、曾被培养的小萨满、满族说部重要传承人、宁安满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一直以来,傅英仁从未放弃过向周边的家人、亲戚、朋友搜集民间文学,也从未放弃过将其所掌握的满族叙事传统以书写的方式留存下来,堪称"嘴茬子"和"笔头子"都过硬的传承人。在20世纪80年代"叁套集成"的搜集整理过程中,他脱颖而出,成为着名的"民间故事家",其文本在国家卷、省卷、地方卷中皆占有重要篇幅。之后出版了个人的故事集、神话集和多部满族说部。本文旨在通过对散落在各种文本、文集中的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透过建档研究来厘清傅英仁在满族说部、神话及民间故事叁种主要文类方面的传统篇目和个人才艺。(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Boer[9](2017)在《奇幻故事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起来我送儿子上学,路上我俩亲切地聊天。"爸,你昨天给我和小妹讲的睡前故事特别好听。"我儿子说。"哦?真的吗?"我心中一动,在他识字量可以支撑自主阅读后,我的睡前故事就鲜见如此高的评价了。"嗯,我和小妹都爱听。"他点头说。"哦,那既然爱听,你给我说说我昨天说了(本文来源于《喜剧世界(上半月)》期刊2017年08期)
李丽艳[10](2017)在《《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故事集》(节选)英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践报告原文节选自《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故事集》,这是一部由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先生口述,经由别人整理出版的民族民间故事集。该故事集的英文译介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还将它推向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同时还为国外读者和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参考,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以弗米尔的目的论辅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为理论指导。此次翻译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只要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翻译策略都可以灵活运用,而就文化层面而言,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是最多,也是最为主要的。该实践报告总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原文作者及此次翻译任务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翻译任务本身的描述,包括对原文文本的分析,对任务委托方要求的介绍;第叁部分主要涉及翻译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其中译前主要包括背景知识的查找,翻译工具、翻译策略的选择,术语表的制定等;第四部分为翻译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包括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语和四字词的翻译、民谣和顺口溜的翻译、文化轶事的翻译等;第五部分为笔者的结论和反思。翻译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对于译者而言,高质量的译文不仅关乎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也与译者的综合知识储备有关系。希望这次翻译任务能对今后的翻译学习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故事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承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和流动。对民间故事的研究离不开对其载体的研究,尤其是对这一传统的积极携带者——民间故事家的研究。瑞典学者卡尔·威廉·冯·赛多认为,民间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一种散漫的状态流传的,只有极少的有好记忆、生动的想像力和叙述能力的积极的传统携带者们才传播故事,仅仅是他们才向别人讲述故事。在他们的听众里,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收集故事以便讲述它。而实际上这样去做的人就更少了,那些听过故事并能记住它的大部分人保持着传统的消极携带者状态,他们对一个故事的连续生命力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听一个故事然后再讲述它的兴趣"a。也即是说,尽管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与人类群体都有讲故事的习俗传统,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或者说故事有广泛的听众,但并不是所有的听众都是潜在的讲述者,也不是所有的讲述者都可以被称为民间故事家。民间故事家不同于一般的讲述者,他们是一些具有较高讲述才能的人。这些人往往从幼年起便喜爱民间故事,喜欢听,喜欢讲;他们大都记忆超群,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在讲故事过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故事家论文参考文献
[1].马玉涛.对改制期刊可行性路径的探析——以改制试点单位故事家杂志社为例[J].传媒论坛.2019
[2].江帆.民间故事家[J].民间文化论坛.2019
[3].高荷红.讲述还是书写——非典型性的满族民间故事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刘梦.土家族故事家刘为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雷娜.湖北民间故事家刘合升的成长故事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19
[6].吴海鹦.审计小故事家国大情怀——读湖北审计故事感怀[J].审计月刊.2019
[7].伊日贵.故事家朝格日布及他所讲述的故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8].高荷红.“嘴茬子”与“笔头子”:基于满族“民间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档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8
[9].Boer.奇幻故事家[J].喜剧世界(上半月).2017
[10].李丽艳.《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故事集》(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西北师范大学.2017